-
1 # 薺菜糰子
-
2 # 歸家的綿羊
戰爭的勝負不是以傷亡數字來決定的,而是最終目的,雙方是為了爭奪中國東北的決定權,日軍以巨大傷亡達到目標,擴大了自己的影響,所以日軍慘勝,而換來了自己想要的部分利益,也增長了日本以武力解決問題的野心,給他的失敗起了開端。
-
3 # 葉飄刀
傷亡只是計算勝敗的條件之一,不是唯一條件
是否戰敗和傷亡人數,沒有直接的關係。
戰爭是有既定的目標的,而勝敗的標準就是判定是否達成了既定的目標。
比如抗日戰爭的時候,採取游擊戰,戰鬥目標殺傷敵人的有生力量,這樣的目標就是以殺傷敵人為主,而非守住地盤為主。
在比如,狙擊戰,斷後部隊的戰鬥目標,阻擊敵人一天,那麼哪怕斷後部隊全部犧牲了,只要完成了這個時間,使得大部隊得以達成戰略目的,那麼也就是勝利了。
所以戰鬥的本質是是否達成戰略目的,而非只是看傷亡多少。
比如抗日戰爭,我們的傷亡遠遠多於日本,但最後還是日本投降了。
-
4 # 軍武最前哨
從現有的公開資料來看,這場戰爭日本方面的人員傷亡確實要比俄國高一些:前者的死亡人數大約為88429人,後者死亡52632人;儘管日本的陣亡人數比俄國多,但最後獲勝卻是日本。
1894年爆發甲午戰爭後,羸弱不堪的清廷節節敗退,最終被迫與日本簽署了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根據該條約之規定,清廷應將遼東半島割讓予日本人;可令日本政府始料未及的是,他們還沒等到割讓事宜落地,西方列強竟紛紛出面橫加阻撓。
隨後便有了俄、法、德三國主導的“干涉還遼”事件。當然,這些列強之所以會阻止日本佔據遼東半島,並不是為了主持公道,而是擔心日本對遼東半島的獨霸會損害自身的利益。
在一眾干涉日本還遼的列強之中,當屬俄國的反對呼聲最為強烈。這是因為俄國自第二次鴉片戰爭後旋即在東北亞大肆擴張,而這正好與日本的利益訴求相矛盾,於是日本的利益集團便開始積極準備對俄作戰。
從上述歷史演變並不難看出,日俄戰爭的根本目的是雙方為了爭奪對東北亞地區的實際控制權。這也就意味著如果誰控制了東北亞,那麼誰就是這場戰爭的最後贏家。
縱觀日俄戰爭的結果,日本雖然死傷慘重(俄國實際上也沒佔到太大的便宜,以對馬海戰為例,日本以很小的代價幾乎全殲了俄海軍艦隊),但根據雙方所簽署的《朴茨茅斯和約》的內容來看,日本毫無疑問笑到了最後。
所以說,帶有明確政治企圖的戰爭的勝負並非只是單純的衡量雙方的戰損數量,而是要看誰最終達成了既定的政治目的。
-
5 # 東龍45
日俄戰爭時期的日本只是陸軍傷亡巨大的,海軍還是佔便宜的,打得俄國太平洋第二艦隊全軍覆沒。日本的陸軍傷亡巨大的是攻打二O三高地之時,二O三高地是旅順港重要的高地,佔領它可以俯看全港,日本人選點較準,不惜一切代價進攻,司令官乃木希典的兒子也戰死了,日本付出了巨大的代價才奪取了二0三高地,一旦奪取,形勢立刻反轉,日本居高臨下,架上大炮猛轟旅順港內的俄軍軍艦,打垮了俄國人,取得了戰爭勝利。這場戰爭在中國的旅順,誰勝誰負都一樣,最後倒黴的都是中國人。
回覆列表
因為戰爭是政治的延續,不是算術題。戰爭的勝敗是看誰達到了預期的政治目標,至於代價多大,只說明勝得是不是乾脆漂亮,不影響勝敗的評判。
至於為什麼日軍能打贏,還是那句話,戰爭不是數學題。決定勝敗的因素有很多,綜合國力、天時地利、後勤補給、戰爭意志、指揮藝術、人員素質、裝備水平、訓練水平。具體到日俄戰爭的陸地戰場,戰爭意志是個重要因素。日軍是不惜代價也要打贏,最終摧毀了俄軍的士氣和俄國高層的決心。另外俄軍的後勤補給、訓練水平也不如日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