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怎麼做?
1
回覆列表
  • 1 # 餘頭有話說

    我前段時間還寫過類似一篇文章,在此做個分享,我們常常聽人說或評論這個人靠譜或不靠譜之類的話,那何為靠譜呢,我們如何從細節識別什麼樣才算靠譜呢,靠譜是一個漢語詞彙,拼音是kào pǔ,表示可靠,值得相信和託付的意思。是北方方言,後現代流行詞彙。近義詞是可靠、相信;反義詞是離譜、懷疑,疑惑、玄乎。靠譜是從“離譜”衍生出的反義詞,表示可靠,值得相信和託付的意思(讀起來的時候應該兒化音“譜兒”)。從以下細節我們可以來觀察此人是否靠譜!第一條,“凡事有交代,件件有著落,事事有迴音。”靠譜之人從不吹噓,謙謙君子,虛懷若谷。靠譜的人,是靠自己的才幹和辛苦努力,兢兢業業、腳踏實地取得事業上的成功,收穫尊重及他人的信任。他們說一就是一,二就是二,不怕自身不足,不怕錯誤,在進取路上真實坦誠勇敢做自己。而好吹噓之人,初接觸時,容易讓人產生他能力上天入地,無所不能的錯覺。但真正交往下來,特別是碰到實實在在的問題時,他的做事行為或者做事的效果開始嚴重與他之前誇下的海口言行不一。這類人,是經不起時間的考驗。第二條就是做人做事有原則和底線靠譜之人,《孟子》中提到:人有不為也,而後可以有為。靠譜的人,心裡都有一條紅線,知道哪些事可為,什麼事不可為堅決不做。他們心中心如明鏡,道德法律的準繩一刻也不會歪曲。他們審時度勢剋制慾望,懂得有所取捨,懂得權衡,不會逞一時之快或只顧眼前小利。而無底線之人,他們常常看見蠅頭小利就紅了眼,不擇手段來取得想要的一切。殊不知,過猶不及,最終他們不僅傷及無辜、失了人心,而且也賠上了自己的前程。第三條靠譜之人必定是守時自律之人,靠譜之人,首先會守時。守時,展現了對約定的承諾與重視,對時間的敬畏,對約定時間所要做的事情的重視,也是職場職業道德的基本要求,也是對自己誠信負責的表現。他們會把自己的生活和工作按照時間表安排得井井有條,不會白白浪費自己和他人的時間。很多人有很多的壞習慣,如:看電視,打麻將,喝酒,泡舞廳,他們也知道這樣的習慣不好,但是他們為什麼不願意改變呢?因為很多人寧願忍受那些不好的生活方式,也不願意忍受改變帶來的痛苦。這就是缺乏自律的表現。

  • 2 # 若無其事29153738

    擁有自己的一些興趣愛好,才能抵禦平凡瑣碎生活中的一地雞毛………財富可以有很多形式表現,比如時間,比如健康;比如親情,比如快樂;比如追隨,比如忘卻;比如隨遇而安,比如沒心沒肺……

  • 3 # 雙魚浪子

    在人際交往中,要想獲得別人的認可和青睞,不僅僅在於你做了些什麼,還在於你給別人什麼樣的心理預期。當你還不是"大件"的時候,儘量降低別人對你的預期,你也許能得到更多的肯定。一個人的品質將最終決定他能否得到他人的認可和成就一番事業。細節決定成敗,不僅是因為細節是事物成功的必備環節。還因為,關注細節,體現的是一個人的責任感和精益求精的品質,而這些正是事業成功和讓他人相信的強力助推器。

  • 4 # 熊貓PandaT

    上學的時候,很欣賞一個人,會用有趣、有才來形容他。

    工作之後才明白,對一個人最高的評價,是靠譜。

    靠譜的人,具體表現是什麼呢?有這麼幾點:做事說到做到;做什麼成什麼,把事情交給他每個人都會信任他。

    每個人都希望被別人信任,希望自己“靠譜”,那怎麼才能做到靠譜呢?

    前段時間閱讀過一本有趣的小書,這本書就是由一個非常靠譜的人,講述了他如何做到“靠譜”的心得。

    書名叫做《當機立斷》。作者出口治明(日本),出生於1948年,畢業於京都大學法律系。

    24歲,他入職日本最大的人壽保險公司“日本生命保險公司”,隨後30年慢慢晉升至公司高層、董事,一直步步高昇,還曾代表公司參加過日本國家金融制度改革和保險行業法的修訂。

    2006年,58歲的他辭去工作了半輩子的日本生命保險公司董事職務,自己創辦生命人壽保險公司,用網際網路營銷保險,至今發展極好。

    雖然他不是什麼世界500強CEO這種偉大人物,但行業內口碑極佳,因為他和他領導的企業創造了很多成功的產品、案例,並且很少做出錯誤的決定,很受合作伙伴、朋友、同事的信任。

    2014年,在朋友的催促下,他寫下了這本《當機立斷》,將自己半生做決策的經驗濃縮為三個元素,幫助我們快速、正確的作出決定。

    這三個元素分別是:資料、事實、邏輯。

    而根據書中的介紹,三個元素可以轉化為三個步驟,分別是:

    1、將遇到的問題轉化為精確精確數字

    2、發現數字背後的事實

    3、綜合考慮多個事實,理清邏輯

    那這三個步驟怎麼使用呢?我們透過解決一個常見的生活問題“上班總遲到”來做示範。

    畢竟,讓別人覺得靠譜的事情有很多,但守時一定是排在第一位的。

    第一步:將遇到的問題轉化為精確數字

    很多人都會上班遲到,不過遲到10分鐘、20分鐘的很少,大多數人都是隻遲到2、3分鐘,每次遲到後,都會後悔沒早走幾分鐘 。

    但過段時間照樣遲到,沒有變化,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如果你找一個經常遲到人問這樣的問題:你到上班的地方,最慢需要多久?

    那大部分人會這樣回答:半個小時左右、1個小時左右 。

    門口的班車幾點有一班?回答通常是這樣的:大概5分鐘一班吧。

    可是半個小時左右,到底是左還是右,是27分鐘,還是35分鐘;

    早走幾分鐘,是5分鐘,還是7分鐘呢?;

    班車有沒有列車時刻表,時刻表上寫的是幾點?

    如果我們一直把上班的路程、早走的時間定義為“幾分鐘、大概5分鐘一班”,那在我們腦海裡的只是一個模糊的概念,第二天仍舊會拖沓遲到。

    但如果我們真的計算了上班路途的時間,看了門口班車的時間表,可能會發現,我們上班竟然要用47分鐘,接近1個小時了;門口的班車要20分鐘才來一班,錯過就要等好久。

    將遇到的問題轉化為精確數字,我們會發現很多“我以為”的東西,都是錯誤的。因為用文字、語言描述得再清晰也會有誤差,而簡單的數字卻能最公正、準確地還原事實。

    接下來進行第二步:發現數字背後的事實

    在第一步中,我們得到了上班通勤過程中準確的數字,那這些數字有什麼用呢?

    其實,每一個數字都代表1個或多個事實,但從數字發現事實並不困難,當我們將模糊概念轉化為數字後,數字背後的事實也就會自然清晰起來。

    假設我們得出:上班路上最慢最慢,需要花費47分鐘。

    那數字背後的事實就是:9點是上班時間,那8點13分時就是最晚的出發時間,絕對不能拖到8:15。

    門口班車8:10、8:30分別有一班:

    那數字背後的事實就是:我們需要要趕8:10的班車,否側坐8:30那班就會一定遲到。

    PS:不過我們要保證的是,在第一步我們發現數字是準確的。

    第三步:綜合考慮多個事實,理清邏輯

    兩個數字代表兩個事實,我們綜合兩個事實就可以提出解決辦法了,那就是必須在8點10趕到班車站點。

    這就是用數字、事實、邏輯思考的一個完整流程。

    不過,對少數人來說,可能到這裡事情就結束了。但對大多數的人,這個問題還沒有結束。

    有些問題,用1~2個事實就能發現解決方案;但有些問題比較複雜,需要我們發現更多的數字、事實,才能找到解決方法。

    當很多人知道8:10必須到公交站後,就會冒出來很多其他的問題,比如:

    我要化妝慢、洗漱久、吃早飯費時間,早晨起不來,8:20我到不了公交站……

    這時候,我們要做的是:回到第一步去,看看化妝、洗漱、吃早飯分別需要多長時間;

    起不來床?那需要睡幾個小時就足夠了?晚上一般幾點睡?

    當我們把這些問題統統換算成數字後,就會獲得更多事實,比如要想不遲到,化妝時間要從30分鐘壓縮到20分鐘;前一天晚上要在24:00前睡覺,保證睡夠7個小時,第二天7點30前能起床......

    將盡可能多的事實(最好是所有的事實)綜合起來後,上班遲到這個問題就可以得到了徹底解決。

    很多人會覺得,就是上班遲到這個小問題,至於花這麼久的時間,考慮這麼多的因素嗎?

    其實我們生活中遇到的任何問題,會受到多方面因素影響,只有找到根源問題,才能徹底解決。

    而這本書提到的三個步驟,就是一套鋒利的工具。它將文字、語言模糊的描述變成了清晰的數字;將多個數字轉化多個事實,再把所有事實綜合考慮,最後就會得到最靠譜、有效的解決方案。

    這個過程,聽著複雜,但很像打怪升級,看著問題的根源在眼前慢慢展開,心情會異常舒爽。

  • 5 # 姑婆那些事兒

    一個靠譜的人,始於言行,成於細節,忠於人品!

    先舉個例子,以前公司有個同事,每次聚會總是習慣性遲到,每次都是大家一起等他一個人。

    先吃吧,又不好,打電話催,總說快到了,快到了,但卻始終不見人。

    後來,套路大家也基本摸清了,也許他說快到了的時候,可能還在家悠閒,便不再等他了。

    在公司時也一樣,明明答應的好好的,事到臨頭卻突然變了卦;嘴上說的很好聽,卻從來不行動。

    生活中,我們總能遇見這樣不靠譜的人,那麼,怎樣才能變得靠譜起來呢?

    1.守時守約:和別人約定了,會提前到,不讓別人等,不耽誤他人時間。

    2.有責任心:認真做事,有始有終,不找藉口。

    3.注重細節:細節決定成敗,一個成功的人絕對不會失敗在細節上。

    4.事必有答:要讓人知道事情進度,別沒有一點回聲。

    5.真誠待人:一個真誠對待別人的人,別人也會真誠的對待他。

    6.未雨綢繆:提前做好計劃,別到時候應接不暇,手忙腳亂。

    7.光明磊落:用見不得人的手段去做事的人,大家心裡都很清楚。

    8.尊重他人:把他人放在心裡的人,最適合成為夥伴。

    能做到這些,你就是個靠譜的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狐眼是什麼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