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墨香滿源
-
2 # 阿蘇悅讀
上世紀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出現了一個詩,那就是“朦朧詩派”。
“朦朧詩派”以北島、舒婷、顧城、楊煉、芒克、江河為代表,他們受西方現代主義詩歌影響,用西方現代派的表現手法,表達內心的思考、情緒。他們的詩,多用象徵手法,具有不透明性和多義性,所以被人們定義為“朦朧詩”。其實,他們並沒有形成一定的組織,也沒有像別的詩派那樣發表宣言,反正他們很快開疆拓土,走得快而遠。
最美的朦朧詩:北島的《回答》;舒婷的《致橡樹》《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顧城的《遠和近》;食指的《相信未來》;楊煉的《瞬間》等等。
其中,舒婷的《致橡樹》和《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被一再選入課本,成為朦朧詩的豐碑。
《致橡樹》――舒婷
我如果愛你――
絕不像攀援的凌霄花,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絕不學痴情的鳥兒,
為綠蔭重複單純的歌曲
也不只像泉源,
常年送來清涼的慰藉;
也不止像險峰,
增加你的高度,襯托你的威儀。
甚至日光。
甚至春雨。
不,這些都還不夠!
我必須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作為樹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緊握在地下,
葉,相觸在雲裡。
每一陣風過,我們都互相致意,
但沒有人
聽懂我們的言語。
你有你的銅枝鐵幹
像刀,像劍,
也像戟;
我有我紅碩的花朵,
像沉重的嘆息,
又像英勇的火炬。
我們分擔寒潮、風雷、霹靂;
我們共享霧藹、流嵐、虹霓,
彷彿永遠分離,
卻又終身相依。
這才是偉大的愛情,
堅貞就在這裡:
愛――
不僅愛你偉岸的身軀,
也愛你堅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
《遠和近》――顧城
你
一會看我
一會看雲
我覺得
你看我時很遠
你看雲時很近
《一代人》 ――顧城
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
我卻用它尋找光明。
以上是我最喜歡的幾首朦朧詩,獻給愛朦朧詩的朋友你。
-
3 # 寶藏收集Sole
朦朧詩派是中國青年詩人注入詩歌界的新生命,但是生命總有期限,朦朧詩於70年代末80年代初從民間走上詩壇並達到鼎盛。但是1982年之後,逐漸走向衰落。1986年,梁小斌寫了《詩人的崩潰》一文,宣告了朦朧詩的最終解體。從1984年起,中國詩歌界進入了“後朦朧派”的發展階段。
-
4 # 清心191728009
西去列車的視窗不知算不算,當年我是一口氣把它看完的,感覺很振奮人心的。這種詩寫起來句子可長可短,能讓寫作者任意發揮,興盛了很長時間,就是現在還有人在用這種方式表達自己的情感。
-
5 # 阿呆夢話
阿呆是過來人,也曾經在八十年代瘋狂地喜歡詩歌。能閱讀一本好的詩歌,比現在吃什麼都香。
阿呆記得,那時候最好賣的雜誌就是《武林》、《詩刊》、《星星詩選》……
《武林》當然不用說了,一部電影《少林寺》帶動了一個武術產業的爆發,習武成了一種風潮。
一文一武。朦朧詩也一樣風靡全國,同學們聊天,社會上聚會,不會背誦幾首朦朧詩,那就是落伍,就像現在不知道明星的隱私一樣,是落伍了,土了。
"它以"叛逆"的精神,打破了當時現實主義創作原則一統詩壇的局面,為詩歌注入了新的生命力,同時也給新時期文學帶來了一次意義深遠的變革。"
阿呆記得,每次上學的路上,路過親戚家的書報攤,阿呆都要停留一下,找一下最新一期的詩歌雜誌,讀上一兩首,然後才往學校去。
在學校的聊天和嬉鬧中,我們也常常以詩歌為對白:
甲同學說:“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尋找光明。”
乙同學回答:“點燃無聲的菸捲,給這午夜致命的一槍!”
丙同學:“我如果愛你—— 絕不像攀援的凌霄花,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現在想想有些搞笑,但是,那時候的詩歌所表達的精神,卻潛移默化地融入了我們的血液中。
朦朧詩是那時候最純淨的精神食糧。
北島、顧城、舒婷、梁小斌、江河、楊煉、芒克、海子、牧野、食指、車前子等是朦朧詩的代表詩人。
阿呆曾在重慶北碚買過一本海南出版社的《五人詩選》,黑色封面的,那是阿呆最喜歡的一本書,曾經陪伴阿呆走南闖北的。這本書是選了:江河、楊煉、北島、顧城、舒婷的詩歌。百讀不厭。
阿呆認為,朦朧詩之所以在那個時期爆發,是因為八十年代的開放,經濟和思想上的開放,讓剛剛經過長時間壓抑的知識青年,來表達自己的愛、恨、情感。但是,又不能很直白地表達,所以透過模糊的、朦朧的、意向的來表達。他們在詩作中以現實意識思考人的本質,肯定人的自我價值和尊嚴,注重創作主體內心情感的抒發,在藝術上大量運用隱喻、暗示、通感等手法,豐富了詩的內涵,增強了詩歌的想象空間。
我們來欣賞一下那些膾炙人口的詩句吧:
“也許我們的心事/總是沒有讀者/也許路開始已錯/結果還是錯……”舒婷《也許》
——答一位讀者的寂寞
“假如我的胸口,不能/為你抵擋所有打擊/親愛的,你要勇敢些。”舒婷《礁石與燈》
“一切都是命運 /一切都是煙雲/ 一切都是沒有結局的開始/ 一切都是稍縱即逝的追尋
”北島《一切》
“如果鮮血會使你肥沃/ 明天的枝頭上 /成熟的果實 /會留下我的顏色 ”北島【結局或開始——獻給遇羅克】
“如果海洋註定要決堤, 就讓所有的苦水都注入我心中, 如果陸地註定要上升, 就讓人類重新選擇生存的峰頂。”北島【回答】
你,一會看我,一會看雲。我覺得,你看我時很遠,你看雲時很近。——顧城《遠和近》
小巷又彎又長沒有門沒有窗我拿把舊鑰匙敲著厚厚的牆——顧城《小巷》
我相信,那一切都是種子。只有經過埋葬,才有生機。——顧城《給我的尊師安徒生》
……
太多了,阿呆就不列舉了。大家可以自己去看。
-
6 # 雨涵冷妍
有北島的《回答》,舒婷的《致橡樹》和《呵,母親》,杜運燮的《秋》,顧城的《在夕光裡》、《感覺》、《一代人》和《弧線》,王小妮的《假日 湖畔 隨想》,江河的《星星變奏曲》,食指的《相信未來》等。
-
7 # 58495363175
還記得舒婷的《會唱歌的鳶尾花》、江河的《紀念碑》、顧城的《遠和近》、梁小斌的《中國,我的鑰匙丟了》、李鋼的《藍水兵》、楊煉的《諾日朗》……
-
8 # 一往文學
曾經很喜歡讀朦朧詩,來說說我的記憶。
“朦朧詩”又稱新詩潮詩歌,是新詩潮詩歌運動的產物,因其在藝術形式上多用總體象徵的手法,具有不透明性和多義性,所以被稱作“朦朧詩”。 所謂新詩潮,是指中國當代人本主義文學中的一次英雄主義詩歌思潮,這一思潮始發於60年代末、70年代初,進入80年代以後,它在詩壇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並最終給我們的當代文學史帶來了一次深刻的思想變革。
80年代詩歌主要分為三個類別:
第一,朦朧詩的興起與顧城、北島和舒婷;代表詩人有:食指 北島、舒婷、顧城、江河、楊煉、梁小斌等。他們成長於“文革”時期,備受生活的冷落與嘲弄的青年詩人創作的詩歌。他們多強調主體的真實,追求象徵化、意象化和立體化,蘊含著傷感情調和反叛精神。我比較喜歡的有:
舒婷 《致橡樹 》《神女峰》
舒婷的詩情感豐富細膩,而又始終有一種清純明淨的氣息。她的詩其實並不怎麼複雜,只不過執著於表達個人的內心情感而採用了多種隱曲的修辭手法,正因為此,她的詩在當時卻具有開啟人們心靈窗戶的功效,且在藝術上顯示了與正統詩歌截然不同的形式。這些顯然是因為當時的意識形態背景過於封閉壓抑而反襯出它的革命性。舒婷可能是最早正視個人內心情感的女性詩人,她的詩中總是隱約呈現著一種不可知而又不可抗拒外在力量,而一種女性的哀愁帶著祈禱穿越於其中,最終獲得無可奈何的解脫,這可能就是舒婷的詩最具魅力之處。她的代表作如《致橡樹》、《會唱歌的鳶尾花》等,就表現了這種特點。
顧城 《一代人》《遠和近》 《眨眼 》
作為北京人的顧城卻有著異常細膩敏感的詩情,也許這與他早年隨父親下放到農村有關,鄉村的田園生活在他的孩子記憶裡蒙上了一層純淨優美的色彩,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他後來的詩情與風格。顧城始終以孩子氣十足的眼光來注視著世界,它的詩有一種清新可人的氣質,那麼脆弱而又倔強地表達個人極其幼稚的感受。在顧城的大多數詩中,傳統的比興手法象是從他的唯自然主義態度裡隨意流露出來的趣味。單純、異想天開,洋溢著童稚的豪氣與可愛。一些樸素的哲理從顧城的詩裡流露出來,那麼平靜而又雋永:“黑夜給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尋找光明”。但顧城絕不是為時代尋求真理,它只生存於他個人的世界,樂於扮演長不大的角色。
北島 《回答》《一切》
自七十年代末起,北島的名字就成為”朦朧詩“運動的象徵。北島前期的代表作有:《雨夜》、《回答》、《宣告》、《走向冬天》等。北島詩最突出的特點就在於它具有鮮明的懷疑與否定的精神,那種毫不妥協的拒絕與超越的批判意識。對於從文革的極左路線陰影底下走出來的一代中國青年來說,北島的詩歌表達了他們的內心願望。人們面對過去的歷史,一時還找不到思想的起點,北島則率先給出了他的回答。他的詩隱含著對過去的那些神化真理的大膽質疑和否定。
梁小斌 《我熱愛秋天的風光》《中國,我的鑰匙丟了》
作為新詩潮第一次浪潮的朦朧詩,經過“文革”時期長時間的準備,於70年代末80年代初從民間走上詩壇,並達到了它的鼎盛期。1982年之後,逐漸走向衰落。1986年,梁小斌寫了《詩人的崩潰》一文,宣告了朦朧詩的最終解體。
第二,第三代詩人;第三,海子和存在主義詩歌;後面兩種型別的詩歌其實也非常優秀,在這就不細說了。
回覆列表
所謂“朦朧詩派”,是指中國上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出現的詩派,其代表人物有北島、舒婷、顧城、江河、楊煉、梁小斌、芒克等。
他們受西方現代主義詩歌影響,借鑑一些西方現代派的表現手法,表達自己的感受、情緒與思考。
他們所創作出來的詩歌,與當時詩壇盛行的現實主義或浪漫主義詩歌風格呈現截然不同的面貌。這些詩歌后來被統稱為"朦朧詩"。關於朦朧詩曾在當時文壇引起論爭。
“朦朧詩”精神內涵的三個層面是:一揭露黑暗和社會批判;二是在黑暗中尋找光明、反思與探求意識以及濃厚的英雄主義色彩;三是在人道主義基礎上建立起來的對“人”的特別關注。
“朦朧詩”改寫了以往詩歌單純描摹“現實”與圖解政策的傳統模式,把詩歌作為探求人生的重要方式,在哲學意義上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從某種意義上講,“朦朧詩”的崛起,也是中國文學生命之樹的崛起。主要朦朧詩人及代表作:北島的《回答》
回答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證,
高尚是高尚者的墓誌銘,
看吧,在那鍍金的天空中,
飄滿了死者彎曲的倒影。
冰川紀過去了,
為什麼到處都是冰凌?
好望角發現了,
為什麼死海里千帆相競?
我來到這個世界上,
只帶著紙、繩索和身影,
為了在審判之前,
宣讀那些被判決的聲音。
告訴你吧,世界,
我--不--相--信!
縱使你腳下有一千名挑戰者,
那就把我算作第一千零一名。
我不相信天是藍的,
我不相信雷的回聲,
我不相信夢是假的,
我不相信死無報應。
如果海洋註定要決堤,
就讓所有的苦水都注入我心中,
如果陸地註定要上升,
就讓人類重新選擇生存的峰頂。
新的轉機和閃閃星斗,
正在綴滿沒有遮攔的天空。
那是五千年的象形文字,
那是未來人們凝視的眼睛。
舒婷的《致橡樹》
致橡樹
我如果愛你--
絕不像攀援的凌霄花,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如果愛你--絕不學痴情的鳥兒,
為綠蔭重複單調的歌曲;
也不止像泉源,
常年送來清涼的慰籍;
也不止像險峰,
增加你的高度,襯托你的威儀。
甚至日光。
甚至春雨。
不,這些都還不夠!
我必須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做為樹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緊握在地下,
葉,相觸在雲裡。
每一陣風過,
我們都互相致意,
但沒有人聽懂我們的言語。
你有你的銅枝鐵幹,
像刀,像劍,
也像戟;
我有我的紅碩花朵,
像沉重的嘆息,
又像英勇的火炬。
我們分擔寒潮、風雷、霹靂;
我們共享霧靄流嵐、虹霓。
彷彿永遠分離,
卻又終身相依。
這才是偉大的愛情,
堅貞就在這裡:
不僅愛你偉岸的身軀,
也愛你堅持的位置,腳下的土地。
此外,還有顧城的《一代人》 、江河的《假如》、楊煉的《諾日朗》、梁小斌的《中國,我的鑰匙丟了》《雪白的牆》、芒克的《Sunny中的向日葵》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