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月亮維修站
-
2 # 趣大學士
讀書這件事,不分年輕與年老。讀書是一輩子的事。
通常讀書的目的有兩種,一為解疑答惑,增加知識或技能。一為消遣。對於第一類,可以去豆瓣上搜索你要學習的那個領域的書,然後看豆瓣對它的評分和讀過的人對它的評價。很多書在賣書的網站上,是可以試讀一部分的。你可以看看對不對你的胃口。而且有些購書的網站上還有各個領域的排行榜,也是可以參考的。
我個人有一個經驗,也不能只看評分和評價,這些只做參考。再好的書,你讀不進去也沒用。建議在當地辦個圖書證,這樣可以節省一部分開支。更重要的是,不會因為買了一本不適合自己的書而懊悔。 而且借的書是要還的,這就逼著你要麼不讀,要麼讀完。真正好的書,就可以買一本在家裡備著,隨時查閱。辦圖書證現在只要押金,沒有任何費用。
我每次去圖書館,都像是去一寶庫裡尋寶一樣,那真是一種興奮和享受。
對於第二種,只要讀得有趣就好,沒會麼太需要注意的。
-
3 # 紫龍將
這個題目範圍真的是大,首先書籍的範圍何其多啊,大家的口味又不同,真的很難幫別人做決定,其次是這個年青人都不好定義啊,多少歲到多少歲呢?
還是用我自身讀書經歷做個參考吧,算是從高中踏入閱讀的門檻,十六七歲,看的大多是輕鬆文學,讀者文摘,哲思一類的雜誌,巴黎聖母院,韓寒的小說這一些不那麼燒腦子,文字又有點值得玩味兒的。
到了大學,十八到二十歲吧,看的大多是勵志,青春疼痛一類的,什麼誰的青春不迷茫啊,少有人走的路,生命不能承受之重,大冰的好嗎?好的,乖摸摸頭,這種。現在回味過去這一類書大概是最沒用的,看的時候圖一個爽快,一個共情,後來什麼也沒剩下。
在往後一點開始看一些嚴肅點的作品了,大多是經典小說,或者國外的名著了,紅與黑,百年孤獨,三體,東野圭吾的一系列,還有一些歷史方向的,萬曆十五年,顯微鏡下的大明,等等,畢竟不讀史無以明志嘛。
現在上班,看的大多都是能幫助解決一些生活工作上的問題的書了,學習做運營看黃有璨老師的運營之光,寫文案看關老師的爆款文案,創業思維看裂變式創業,等等。
如果實在沒有方向提供兩條線吧:一,看歷史,你生活中遇到的所有問題古人都遇到過,那裡有你需要的各種智慧。
二,跟對人,跟著一個好的領讀者,比如羅輯思維,樊登讀書會,他們算是現代社會意義上的成功者,哪怕是商業成功也是成功嘛,跟著一個脈絡走下去總會有收穫的。
關鍵在堅持!
-
4 # 甜橙派Gloria
學習是終身的事情,閱讀也一樣,但因為年齡階段不同,看書的側重點也會有所不同。個人認為,年輕人閱讀,可以選擇如下書籍。一、通識類
通識類書籍就是相對簡單、通俗,具有普世性的書籍。關於元認知、社會學、歷史學,以及讀書寫作類的書籍,都可以歸結到這類。如《刻意練習》、《把時間當朋友》、《溝通的藝術》、《文心》、《槍炮,病菌與鋼鐵》等等,這些書都屬於通識類,這類書可以拓展眼界,提高認知,完善自身的知識結構。年輕人應該儘量多看。
二、名人傳記年輕人正處在三觀形成的重要時期,這個階段讀的書,經歷的事情,對自己性格、思想的形成有非常大的影響。日本知名學者齋藤孝認為閱讀具有塑造自我的作用,他在《深閱讀》中曾經說過,讀名人傳記,可以感受他們身上的閃光點,學習他們的思維方式,將名人作為自己的榜樣,更好地激勵自己。生活對每個人都不容易,名人偉人更是經歷過很多挫折,當你跟著親歷他們的人生,你不僅能學會應對挫折的方法,還能讓自己心胸更豁達,對自己生活中遇到的困難,能以平常心對待。
三、經典名著名著經過了時光的洗禮,裡面蘊含著深刻的思想性。年輕的時候,經歷比較有限,透過讀名著,可以拓展自己的人生經驗,即便當時有些內容不太能理解,也沒有關係。等你了有了相當的人生閱歷,回頭再看,會有不同的感悟。不同時間段讀名著,還能見證自己的成長。
希望以上的內容能夠幫到你,如果覺得有用就關注下我吧。
-
5 # 享邑
個人覺得,選擇書籍不分年齡大小,無論哪個年齡段,首先選擇自己感興趣的書!
只有自己有興趣才有動力讀下去,否則只是買回來放著而已。
2.選擇對工作有幫助的書。無論做什麼工作,都需要不斷學習,掌握新知識才能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不斷進步。
其實,還可以根據年齡段,訂閱一些雜誌,年輕人,就時尚類,科技類,財經類,多瞭解一些其他的知識總是好的。
最後推薦《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這本書,作者詳細講到了如何利用一本筆記本,做好讀書筆記,列出讀書清單,如何選書等!
-
6 # 笑薇讀書
讀書分為功利性閱讀和非功利性閱讀。功利性閱讀也叫致用類閱讀,這些書大部分是指一些商務經管類,比如《逆向管理》《財富自由之路》《完全寫作指南》以及各行各業的工具書等,讀這些書的目的一般是為了快速提升自己某方面的技能,比如說寫作能力、溝通能力、演講能力等等。
在這種書的選擇上,最好是能進行針對性地閱讀,比如說,現階段你急需提高自己表達的能力,那麼建議你多看一些溝通類和演講類的書,最好按照主題閱讀的方式進行閱讀,比如說溝通類書籍和演講類書籍分別讀上個五本左右,主題閱讀的好處是可以讓你迅速對這個領域的知識有一個整體的認識和了解,建立起自己的知識體系。比零散地東讀一本,西讀一本效果肯定能好不少。
這類書讀完之後最好就要把吸收到的知識用起來,否則隔了一段時間就忘了等於沒讀,只讀不練肯定是沒有用的,就好比你買了個健身器材放在家裡,但從不去練習,必定百搭。
所以,對於功利性閱讀的建議,主要有兩點,一是根據你當下的需求,針對性地閱讀,你寫作不好,那麼就去讀教你怎麼寫作的書,你邏輯思維不行,那麼就趕緊去讀怎麼提高邏輯思維的書。再加以練習,有的放矢才能讓閱讀產生真正的價值。
其次是非功利性閱讀,比如說《紅樓夢》《百年孤獨》《戰爭與和平》等這些中外文學經典,或者一些暢銷小說等等,讀這些書的目的大多是為了消遣或者陶冶情操。其實,讀書就好比是吃飯,要營養均衡,不能挑食,暢銷書也好,經典文學也好,工具書也罷,都要適當地閱讀。吃多了蘿蔔青菜,但也要偶爾吃一頓營養美味的大餐不是,所以,在讀書的選擇上,要注意兼收幷蓄。但究竟哪一種多讀,哪一種少讀,全看個人興趣和需要,如果你就是偏愛文學,那麼誰也無法阻止你閱讀這些書,但致用類書籍也要適當閱讀,這些書籍往往能幫助你解決現實生活中和工作中遇到的具體問題。
如果你是一個務實主義者,比較注重個人技能的提升,那麼讀工具書的同時也可以適當地讀一點兒經典文學,讓生活更有情趣豈不更好?
-
7 # 月清茶彥
我覺得閱讀是最急不來的事,慢慢讀,堅持讀就可以了。一開始培養閱讀習慣最好找有趣的好讀的,比如推理小說,科幻。一本一本讀下來,慢慢你就知道自己對什麼感興趣,讀書種類也就會越來越寬了。
最難的還是一開始,老覺得自己讀不下去,沒有耐心或者沒有興趣。你就可以先看看別人的書單,讀書推薦,或者去豆瓣看看書評,看看別人讀這本書有什麼感受,也許能引起自己的興趣。
總之,讀書是沒有捷徑的,只有你一本一本讀下來,堅持上一段時間就可以了。
-
8 # 悅思益明
我之前理解的閱讀,就是坐在那裡,然後,翻開一本書,從頭看到尾。
可是,自從開始學著寫書評之後,我才慢慢明白,看書,其實也是一個技術活。他需要有一點閱讀技巧,具備記筆記的技巧,以及把自己學到的東西能清楚表達出來的技巧。
所以,如果你想讀書的話,我建議你做主題閱讀。
首先,是閱讀類的書籍。閱讀類的書籍,可以教會我們,如可控制自己的眼球移動,加快閱讀速度。在《溝通聖經-聽說讀寫全方位溝通技巧》這本書上,作者尼吉·斯坦頓在書中提出了一個SQ3R讀書法。
具體說來,就是:
1,縱覽,透過目錄或索引找到想讀的內容。2,對自己想要的的內容,提出針對性的問題,也就是說,你看到了章節的名字,想透過這一章學到什麼知識,作者寫的東西是否解決你的問題等等。3,閱讀,找到作者想要表達的觀點,並且,看看作者是如何論證自己的觀點的,但是,不要過多的關注案例和細節。4,回憶自己度過的內容,試著做筆記,但是不要去摘抄原文。5,檢查,回到原書,看看自己的筆記記錄的是不是正確的,有沒有漏掉什麼細節。此外,你了可以看看《如何閱讀一本書》。
這本書的內容詳實,把讀書分作幾個重要的階段。同時,作者提出的不同的書籍的不同的讀書方法,可以讓我們在讀任何書籍的時候,都暢通無阻。比如,歷史類的書籍怎樣讀,實用類的書籍怎樣讀,小說怎樣讀。掌握了這些,基本上再去讀書的時候,會知道,自己閱讀的重點在哪裡。不會盲目。
其次,您可以看看筆記類的書籍,學會記筆記的一些方法。讀書不記筆記的話,往往會出現讀完一本書之後,隔段時間就會忘,這樣,即使是讀過的書,會很容易就忘記了。基本相當於是做無用功。
這個主題,建議你讀讀《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和《如何有效整理資訊》。
這兩本書是姊妹篇,都是奧野宣之的書。
這個人,憑藉第一本書,掀起了一波“筆記本”風潮。他在書裡面講的如何蒐集自己需要的資訊,如何記筆記,都很使用。我讀過之後,還總是會回頭重讀,作者的觀點,真的很受益。
第三,讀完書之後,可以試著寫書評,這個需要有一個清晰的表達能力。透過文字,把自己想表達的東西,完整的表達出來。到目前為止,我也一直在實踐這部分內容。我看過的書有《一本小小的紅色寫字書》
這本書的內容比較簡單,但是很實用。怎樣的結構更有益於閱讀,怎樣清晰的表達自己的觀點,並且詳實的論證自己的觀點,書裡面都有詳細的指導。
此外,我也讀過《寫出我心》。
這本書教會我,寫作其實就是一個尋找自我的過程。觀察自己身邊的人和事,把自己熟悉的事情寫下來,它讓我不再懼怕寫作,不管怎樣,只要提筆去寫就對了。
有了以上的基本書打基礎,後面,你就可以針對自己想了解的領域,做主題閱讀了,這樣的閱讀方法,會讓自己儘快的瞭解一個新領域的內容,並且快速掌握核心,一個領域讀五本作右,再換另外一個領域。相信,經過長時間的積累,你會收穫很多驚喜。
-
9 # 小學三四年級
年輕人閱讀,說實在的首先就要解決自身的問題,比如如何養成一個好習慣、如何賺錢等。接下來,我就從各個不同的主題來分享年輕人應該如何來選擇書籍。
1、職場類《靠譜: 頂尖諮詢師教你的工作基本功》
書的內容和名字一樣,真的關於職場的基本功的書,看著很通俗易懂。作者大石哲之概述了 30 個工作技巧,並且是用鋪的語言和生動的案例呈現出來。不過,可別小看這本書,這些技巧可是很久以後都還能上手用呢。年輕人,初入職場,有很多的東西要學,有很多的道理要明白,這本書能讓你少走很多彎路。
《 溝通聖經: 聽說讀寫全方位溝通技巧(修訂第5版) 》
這本書其實是本很全面的書,因為它裡面的很多內容時涉及到工作中的報表、調查問卷等等,而在如何打電話這種小事上都有詳細的介紹。應該是說,如果這本書好好看了並且堅持去實踐,那麼工作當中的基礎技能都是具備了的,這也是從稚嫩走向成熟的必經之路。
2、溝通類人生活在這個世界上,每天都在和別人發生著聯絡。有的人溝通能力強,三言兩語能建立起情感的橋樑,有的人不會溝通,唧唧歪歪一大堆只會讓人厭煩。所以,看點溝通類的書很有必要。
《正向溝通》
我們華人講話做事講究委婉,但是很多時候這種方法在溝通上是很好的,本來好好一個點最後延伸到一堆的問題。《正向溝通》這本書就告訴你,直接使用WAC模式去處理問題。你的問題是什麼,你需要達到什麼樣的需求,最後是尋求對方的意見。簡單直入,其實問題更容易解決。
《高難度對話:如何與挑剔的人愉快相處》
房間裡的大象不是一開始就這麼大的,而是在我們的縱容下一步步長大的。我們生活中遇到的問題也是這樣的,因為不想去解決、面對,所以慢慢的越來越嚴重了。《高難度對話》從工具篇、技能篇等三個方面告訴你,如何才能擁有健康和諧的人際關係。
3、寫作類寫作是思想的具體化,是安放自我的一種很好的方法。不管是為了自我的表達需要,還是為了工作的必須,學會寫作都是必須的。
《 完全寫作指南: 從提筆就怕到什麼都能寫 》
從題目就知道,這本書又是一本很基礎的書,只要稍微有點基礎的人都可以按照裡面的方法來進行寫作。因為有很好的參照物,又有思想意識上的解壓,對於我們這種從小對寫作有恐懼的人來說是非常實用的。
《一本小小的紅色寫作書》
這本書很薄,要看完一會時間就夠了。不過裡面有些寫作方法還是很值得借鑑的。比如說它的“自上而下”的寫作法,教會你如何簡潔明瞭去表達一個觀點,這和我們平時受的教育有點不一樣,我們常常說話都是一堆鋪墊最後來引出要說的重點,在實際生活中其實是非常浪費時間和精力的。學會了這本書中的方法,能你寫作、說話簡單許多。
4、閱讀類本來閱讀類應該放在最前面的,因為不管看什麼書,我們都需要閱讀。但是,我們的閱讀習慣是最難改變的,因為幾十年的日復一日,習慣的力量已經很強大了。所以,放在最後以示重要,因為閱讀習慣並直接影響你看書的效率、吸收的程度。
《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超實用讀書筆記法》
這本書從選書、購書、閱讀、做筆記都有詳細的介紹,非常地完善,可以這樣說,這本書只要你按照裡面的流程來做一兩年,那你的進步是飛速的。在裡面我印象最深的是“蔥魷火鍋筆記法”。我們讀書其實很容易自我感動,又喜歡摘抄一些優美的、喜歡的詞句,但是效果怎樣就不得而知了。這個筆記法是可以很好地引發自己的思考,讓你的思想迸發出個人的火花。
《實用性閱讀指南》
這也是日本作家的書,很薄,內容也不多、也不難。這本書從如何閱讀、如何做筆記、如何講書本轉化成自己的能力三個方面來解說,層層遞進,實用性強。
-
10 # 在下千城
堅持讀書兩年來,讀過了文學、歷史、小說、傳記、天文、地理、物理、生活、經管、科技、哲學、宗教等十幾個類別的書籍。
有的書籍堅持讀完,有的也讀了一半就放棄,有的不僅做了筆記,還能幫助解決我生活中的問題。細細想來,如何選擇書籍是所有這一切的基礎。以下是我的經驗,僅供參考:
第一,如果不知道想讀什麼書,那就從文學開始讀我在讀書之初也不知道自己想讀什麼書,感覺什麼書都想讀,因為自己什麼都不知道,需要惡補大量的知識。
但這個時候一定不要盲目衝動的拿起任何書籍就讀,如果是一本難度很高的大部頭,三天沒過就讀不下去了,導致整個讀書計劃泡湯。
所以,我先從最經典的文學書開始看,就把小學、中學那會老師經常提到的世界文學名著、中國文學名著、各種文學獎書籍都翻出來讀一讀,最經典的加起來也就100多本,多了可能有兩三百本。這並不是要求我們全部都讀完,而是讓自己透過讀這些書進入“預熱”的狀態,為後期的大量閱讀熱熱身,道理和跑步前先拉伸、慢跑500米是一樣的。
第二,從自己最感興趣或最需要的書籍入手我最近對心理學的書籍很感興趣,這種興趣並不是自發而生的,而是我在寫文章的時候需要用到很多“道理”,這就需要一些高大上的名詞,會讓讀者感覺很有逼格(妥妥的套路)。
所以,需要不斷擴充自己的知識量,知道對於哪一類現象,應該用什麼知識去解釋。比如,為什麼我們都會忍不住刷抖音、看小影片,這可以用心理學裡面的多巴胺效應來解釋。那為什麼我們總會趕Deadline、為什麼無法堅持早起、為什麼總會喜歡看美女。
所有這些現象其實都有人研究過,都可以用特定的心理學效應或理論進行解釋。我需要這方面的知識,所以我就會去看心理學方面的書籍。
同樣,想一想你現在對什麼東西感興趣、最需要哪方面的知識來幫你解決你當前的問題,一定要是那種最緊迫最急需的知識,這樣才會逼迫你“主動”的閱讀書籍。
第三,無筆記,不讀書;有筆記,越讀越開心一切不做筆記的讀書都是在耍流氓。讀書筆記的作用人盡皆知,這裡就不再複述一遍了。但讀書筆記還有一個好處:你記錄的越多,就會越容易產生讀更多書的慾望。
這種慾望並不是刻意產生的,而是在做筆記的過程中總會不自覺得聯想和思考。比如,我們看到了一本講述“企業管理”的科普類書籍,你做的筆記是如何管理這家公司。
當你記錄得越多,就越容易想到“企業”可以管理,那我們能否像管理一家企業那樣管理“自己”呢?為了回答這個問題,你會主動得去尋找自我管理、自我提升、人生效率方面讀書書籍,這樣就知道選擇讀哪些書了。
最後一點:讀書不是目的,將書中的知識與自己產生並聯,並解決我們的實際問題才是最終目的。
我是千城,就是那個要讀完1000本書、走過1000座城的男人。
-
11 # 亦無歡
第一,儘量讀好書,經典或者公認的。
第二,先讀自己感興趣的,武俠可以的,金庸古龍,不是網文那種,參看第一條,總之你覺得好玩,你喜歡的。
第三,因書找書,這很容易,還會形成你自己的風格,你就真的和別人不一樣了。
第四,帶著目的的讀書,比如解決問題,或者選擇一個研究的小專題,比如我就研究一下乾隆爺到底睡過多少姑娘,在哪,都誰啊,當時朝堂什麼情況,社會處於什麼狀態,乾隆爺開心的開心的時候老百姓有飯吃嗎,等等。
以上。
回覆列表
分享下我的感受,初級讀書者,大學開始閱讀,六年閱讀量三百多本。小說、散文、經濟、邏輯、政治、科普、遊記、科學都讀。最近一直讀不到好書,直到——
偶然看見大學好友送的穆斯林的葬禮一書,落了一塵厚厚的灰,三年了,翻開數次又和上,八百頁的巍巍高峰讓我止步於前,今天不知什麼心境,開始勇攀高峰,僅僅十分鐘,對這本書就讚歎不已,精妙絕倫的比喻、細膩的心理刻畫,血肉豐滿的人物構造,這是什麼樣的作者,怎麼能對眾生永珍瞭若指掌。故事並不戲劇化,甚至翻拍成影視作品應該是無聊的文藝片,但是文字卻讓人字字句句琢磨,隨手截去一段,便能成為高中語文閱讀理解題,稍作總結,我發覺了自己的讀書偏好:語言優美,情真意切,幽默調侃,貼近生活。正因為如此,看跌宕起伏的小說覺得像聽八卦故事,扭頭就忘;一些翻譯生硬的經典外國文學讀來不夠通暢,令人頭疼;就算被人追捧的名著也會因為不符合自己的閱讀習慣覺得閱之無味。毛姆的《月亮與六便士》看完覺得不過爾爾,他的另一本《人生的枷鎖》卻對我影響深遠,可以說構建了我部分人生觀;蕭紅成名作《生死場》開篇三頁就沒興趣再看,但《呼蘭河傳〉深刻的映在我腦海,現在也能感受到他們的無奈和絕望;〈追風箏的人〉並不好看,他寫的〈燦爛千陽〉卻讓我久久不能釋懷,一種悲天憫人的情感久久圍繞著我;閱讀,是最私人化的口味,一不小心就成了吾之蜜糖,彼之砒霜,我從一些書裡體驗到的震撼與情感,在別人眼裡或許枯燥無味,狗屁不通,同樣的,別人推薦的書籍自己也可能讀不出半點韻味。最好的書單選擇,就是自己親自閱讀十分鐘,能吸引你,便是好書,不能吸引你,任他是世界著名文學作品,依然和三流作品歸位一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