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浦和的海螺
-
2 # 且陶陶的劇快樂
這大約是對儒家思想的誤解。五四運動有“打倒孔家店”的口號,認為中國的沒落是由於明清後期儒家思想的腐朽造成,其實不然,不是思想的問題,而是人的問題。再往前倒,三國中有一段是講曹操傳下軍令說不允許馬踐踏良田,但後來他自己幹這事了,打臉了,他裝模作樣的要自殺,好像是荀彧說了一句“春秋有大義,法不加於尊”,個人覺得是很好地拍了曹司空的馬屁,但這是儒家思想的問題嗎?至少我理解不是,以最經典的一句為例“民為貴,君為輕,社稷次之”,這話本身沒毛病的,但很多上位者做不到而已。如果仔細讀論語的話,其中說的都很有道理,也能實現,說虛偽不如說有些思想對於人性的解讀過於理想化,所以做不到吧!
-
3 # 格心
不知道你是從哪裡得到這樣的疑問?
‘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
滿口仁義道德,是因為大家都失去了道德。
人們都已經拋棄的東西,你再提就顯得不合時宜,後來人反思的時候,矛頭自然指向這樣的人!
大概你所說的虛偽就是他們的道德標準已經不合時宜的意思吧
-
4 # 傳說111781981
當然虛偽而且禍國殃民
諸子百家乃我中華民族在全世界人種科技開掛時代,他們的確是一事一個科學家在研究,所以戰國時期是科技進噴年代,什麼農家提供發達農業,冶煉家提供強大的冶煉技術,包括墨家提供兵器,光學,幾何算術,戰國時代有科技,哲學,文化,邦交,藝術,兵學,幾乎涵蓋了無數人類成就。 諸侯國為了打仗,都是舉國大發展,戰爭是文明催化器,諸子百家絕大部分為諸侯國的強盛而努力,唯獨孔孟老莊之道是亡國滅種之道,人們會發現,這儒道學術大言不慚,而無實體,人類把大話而古惑。 他們先後被漢朝列為治國理念,道家一下子把漢朝搞的差點亡國,從此沒人敢用道家,儒家思想霸佔這個整個封建王朝,百家絕跡。這是儒家用行政手段滅絕的。 他們反對科技,他們反對不同的思想,反對百姓聰明,反對尚武精神,儒家又有天生的保守主義,戰國時代百家爭鳴的環境沒有了,科技沒有進一步發展起來。如清朝禁止華人研究火銃一樣,滿人手拿拿手的騎射不放手,就可以統治天下,要是民間火銃盛行,滿人的統治自然而然結束了,所以清朝一定是痛恨科技發展的,結果是明朝領先世界的火銃,到了八國聯軍不得不用大刀長矛和八國聯軍幹。 好多技術戰國就有,到了清朝老樣子。如果說新中國沒有搞五四運動,這永遠不可能發展到現在這個樣子,這愚昧落後的當時社會讓人憤怒,儒家當國自然排斥社會發展需要的人才。想想這些只會行禮作文章的儒家人,諸子百家一旦發展起來,誰都瞧不起儒家,就在戰國時期,也沒有百姓瞧得起儒家,當時的大家知道怎麼回事,儒家就是搞祭祀的人,連百家都擠不進的,學派,談不上。 儒家經典是根據自己需要而抄襲,先是抬出周公旦為聖人,這是儒家祖師爺,然後孔子玩命的抄襲,任意曲解知識,周公,管子的思想變成了儒家的,你們可以這樣認為,李紅治抄襲佛教上的術語,加上自己胡編亂造的想法,編成小冊子到處傳播一模一樣的,孔子編春秋,他不敢說是自己原創,只能說述而不作,信而好古。他是為了證明古代聖人的合法性,社會問題用古人的辦法能解決,孔子在的時候剛好亂世,諸國都希望強大,所以諸子百家都拿出自己的學術獻給國家,國君自然是禮遇這些有學問的人,孔子自然是要出來分一杯羹的,t孔子真的沒東西,抄襲了許多主張去忽悠諸侯了,當時所有諸侯國君都不願意聽,奴隸制剛廢除,諸侯國君是最大受益者,孔子的復古,沒有市場。包括恢復井田制,現在已經是攤丁入畝,國家可以家家收人頭稅了,這麼好的事,再恢復到各個奴隸主來瓜分國君的利益,這顯然是忽悠不了人的,孔子如喪盡犬的日子來了。到了漢朝儒家這拍馬溜鬚的禮儀和愚忠學術體系才獲得歷代皇帝喜歡,愚忠是誤國誤民的。
-
5 # 楊朱學派
儒家的道德核心是親親之愛的私德。即父母有慈、兒女有孝;丈夫有情、妻子有義;兄長有愛,弟妹有敬。
此外還有公德,見利思義,君子救急不救貧。與人方便,遵守公序良俗。
這樣的道德人人都可以做到,當然不虛偽。
再看墨家的道德: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無私奉獻。舍小家,顧大家。犧牲個人利益,服從集體利益。墨子謂之:斷指以存腕,殺己以救天下。
如果把道德境界分為九個等級:
上上、上中、上下;
中上、中中、中下;
下上、下中,下下。
儒家的道德是中中,墨家的道德是上上。
儒家的道德規範人人都能做到,墨家的道德規範99.9999%的人都做不到。
儒家與墨家,誰虛偽?誰真實?不言而喻。
-
6 # 低調與責任
我覺得說儒家虛偽的人應該好好從頭讀一讀孔子的《論語》一書。此書反覆告誡人們要知書達禮尊聖人做君子,言語樸實接地氣,毫不虛偽做作,是一等一的治學處世經典。
儒家也從不反對科技進步,不反對社會發展,只是強調尊卑有序、不宜越禮,為兩千年來勞動人民所尊奉!
人性中都有惡和自私的一面,沒有接觸儒家思想和共產主義道德的人更是無過之而不及!把儒家批爛批臭不合適宜,儒家有其相當積極的正面作用,那就是強調人人不可或缺的家國情懷!
真正阻礙社會進步的是一始正中亂終敗週而復始的王朝體制,約束和制約了中國封建社會的長治久安,更放大了儒生的惡行,敗壞了儒家的形象!
這一難以逃避的歷史魔咒在走向共和建立新中國後得到了最終的制服,才有如今國家如今繁榮昌盛日新月異的大好局面。
-
7 # 法度之家
其實最虛偽的現代文明!是我們自己!雖然古代由於資訊閉塞!不利傳播!但個人的傳承都會直面當時現狀!至於他人所觀可能脫離實際真實性!這個他人包括不在那個時代的任何人!我認為現實決定一切!而現實不等於現在與現代!古代當時也是現實,物質沒有現在這樣富足!縱觀歷史,要應符合當時現狀,不可用我們的視角,去認知歷史!
-
8 # 老樹A
儒家思想教育人行善修德,要:"躬自厚薄責於人"教人,"己所不欲 勿施於人"教人"學而時習之"主張"有教無類"教人"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子曰:"政也,正也,苟正其身,孰敢不正。⋯不能正其身,安正人乎"孟子曰:"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等等請看虛偽嗎?
-
9 # 一空禪師
儒家毀國又害民,
國家由狼變成羊。
歷朝被外來侵略,
無力抵抗國遭殃。
教導貧民學愚忠,
苛捐雜稅猛如狼。
秦皇元帝親授課,
惟有武力國更強。
-
10 # 東風別業
謝邀,虛偽的評價是恰當的。不過,虛偽的概念是古代的,不是現代的。它真實反映儒的特點,講三點,第一,儒家提倡精神道德倫理,都是虛在的東東。第二,偽即人為,而儒家從來主張人文精神,而人文精神恰恰是科學的基本精神,近代以來儒學儒家被徹底抹黑,民國大師們帶頭抹黑,西方人聽了有時都不好意思,便說了中國是東方睡獅。他們發起耶儒對話,而漢學一直延續至今,可是中國很多人至今不自信,還在糾纏民國大師們的懷疑。第三,儒家有理想,不肯屈從現實,主張中庸之道,慎獨!堅持理想,面對現實,生存下來,終於登上歷史的舞臺,這些是我們現代人應該學習的。
文明禮貌,就是言行按禮來,那麼自然就不是按真心來,那麼往往就被認為是虛偽了,粗人的看法。
現代意義的虛偽概念並不應該說成儒家的特點。因為孔子讚賞直,並主張以直報怨。子為父隱也是直!
-
11 # 周洪劍的底層讀史
不算是國家虛偽,而是他生不逢時!儒家產生於春秋時代,本質上是一種貴族文化,新儒學的創始人孔子,他就是一個貴族後裔,還很有貴族的修養和素質,所以他所總結出來的儒家思想就是一種貴族文化。
而後來在大一統的帝國裡面,儒家是作為官僚機構的一種指導思想存在,官僚和貴族根本就是兩種生物,本質上幾乎沒有交集,貴族文化是優雅高尚的而官僚文化則是狡詐卑劣的!儒家就是這樣,他們所推崇的思想是優雅高尚而他們的行為是狡詐卑劣,這個就是很多人覺得儒家比較虛偽的原因!按照很多人的說法就是,儒家是滿口仁義道德,一肚子男盜女娼,其實儒家的官僚也不一定都是男盜女娼,只是因為他們所說的和他們所幹的事情反差太大,才會有這樣的氣話!
-
12 # 梅里一了
謝邀,記得魯迅曾講過一個故事,文章的名字己忘記了,說的是一戶人家給孩子做週歲,許多人來道賀,都說些好聽的話,如聰明,漂亮,前程遠大之類,主人聽了歡喜,只有一人說這孩子會死,主人秒變慍色。孩子會死是惟一的真話,為什麼人不高興聽呢?而歡喜那些虛偽的恭維呢?簡言之,人類有情感,它決定了人的好惡選擇。因此,不要簡單的給人類行為貼上真實和虛偽的標籤。
我們再回到正題,儒家虛偽嗎?首先我們要弄清楚什麼是儒家?再看他所對應的社會現實及解決社會問題的方法再來下結論。
儒家學說,是在禮樂制度上建立起來的一套社會倫理理論,它的核心是仁與義,所謂仁就是親親,仁者愛人,這份愛從人性的角度講,首先愛自己的親人,然後由此及彼,更廣泛的愛天下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這不同於墨子倡導的兼愛,一視同仁的愛所有人,更不同於道家的無所謂愛不愛,全都順其自然,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以你現實的體驗,這三家的說法哪種更接近人性呢 ?所謂義,就是合乎正義和公平的德行。這個儒墨道三家都認可的,人類社會如果一個義字都不講,那人真會豬狗不如。但三家對義的體現是有區別的,儒家的義體現在長幼尊卑之序上,固化為三綱,所謂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這個綱有表率引領的意思。墨家對義最直白的說法,義固不殺人《墨子•公輸》, 墨家反對戰爭,倡導非攻,人不殺人就是最基 本的義。道家對義的理解與儒家相近,但位次卻靠後,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到強調禮來維護社會秩序的階段,天下已經亂了。所以道是第一位的,義只能排老四。
在孔子的那個時代,也就是春秋晚期,社會激烈動盪,孔子曾在一次蠟殯儀式後談到對社會形態的分析,就是著名的大同和小康社會。大同社會孔子很羨慕,但前提是大道得到廣泛的推行。小康很無奈,原因是大道既隱。如何判斷大道行和隱呢?主要的標誌是社會大多數以天下為公還是天下為家。儒家的學說,是在大道既隱,天下為家的情況下,對社會裂痕的一種彌合。
孔子死了兩千多年,大道還是既隱的狀態,所以儒家的學說在家天下的時代,逐漸成為顯學,並推到至尊的地位。說明儒家學說是符合大道既隱狀態下的社會實際,一種學說與社會實際相吻合那不能叫虛偽,脫離實際的才是真虛偽。近代以來,大道初現,中山先生提出天下為公,社會由一家之私,向廣大民眾轉化,思想先驅們舉起了打倒孔家店的旗幟,解除人們的思想禁錮,儒學走向衰微,但口號喊起來容易,真正做到大道之行,天下為公,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而幾千年儒學中積累的社會倫理精華,仍將發揮過去與未來的勾連作用。這也是孔子當初的企望,"天下之無道也久矣,天將以夫子為木鐸"《論語》。
立足實際不是虛偽,脫離實際不僅虛偽甚至虛妄。先秦諸子大多數學說之所以淪落,就在於不務實。
-
13 # 平凡2850
先說答案
1、真正的儒家思想並不具有題主問題中所提及的那種“虛偽”的特質;
2、那種虛偽的“儒家”,只是披著儒家外衣的俗儒、賤儒,是與真正的儒家完全相背離的異端邪說。
儒家
道家為三皇之學,儒家為周朝之學。
儒家就是人倫之道,人倫之學,人倫之教。
儒家,由孔子集大成而立;
然而,孔子之道,並不是自己發明的,而是師從周公;
周公之道,也不是自己創立的,而是師從堯舜;
堯舜之道,也不是自己創立的,而是師從黃帝;
黃帝之道,從何而來?
開天之聖人開天而得道。
也就是說,
儒,由道而來,是社會發展到農業文明之後為適應新的社會形勢,由聖王設立的人文體系。
也就是說,自從中國進入農業文明之後,以人為核心,以人倫為生存法則的儒家思想就誕生了。
開天而立人,則天而定人,是謂儒。
可見,周公孔子,並非開天之聖,而是人倫之聖,他們是站在開天古聖的肩膀上,為我們這個民族繼承並創立更完備的生存之道。
開天之聖是誰呢?
是羲皇,是神農,是黃帝。
道家學說的核心是道;
儒家學說的核心就是人。
是先有天,後有人;先有天道,後有人道;先有道,後有儒。
為什麼會由道而儒呢?
這是歷史發展的結果。
伏羲時代,我們的祖先進入了農業文明時期。
農業文明和採集遊牧的生活方式存在根本性的區別,因為農業文明,需要以人開天。
採集遊牧文明,人類基本上只是順應自然的節律生活就可以滿足族群生存的需要;
而農業文明,是由於人口的增長,使得人類不得不進行農業生產,滿足人口增長帶來的龐大的食物需求,精細化的農業勞作,則不是順應自然的節律就可以,還需要尋找到天地之道,掌握天地之道,改造自然,為人所用,這就叫以人開天,人類需要在社會生活的各個層面建立起一套人類社會的規則法度。
換句話說,在天人未分之際,社會是不需要儒家的,因為那時候,天人合一而不分。
在農業文明之後,天人相離,人從本能的自然而然循天理而生活,變成了循人道之禮儀法度而生活。
從伏羲觀天察地,作河圖洛書伏羲八卦,建立起天地執行的象數模型,進而指導農業生產,到黃帝垂裳治天下,建立起以禮儀為核心的社會治理體系,人倫之道--儒家思想--隨著社會的發展,不斷的豐富完善。
儒家的理論體系從何而來?
儒家是以天倫定人倫,儒家之道是以天道做根基和準則的。
立人,就需要仿效天道,以人為天。
所以,在儒家的思想裡天子就是天的代言人,天為昊天上帝,天子則為皇帝,基本上被等同化了。
在儒家看來,天地化育萬物的天倫,可以複製到人倫,變成天子華育百姓。
在儒家思想裡,為什麼天子至高無上呢,因為他就是人的天。
以天倫觀之,沒有天,萬物不能生;
以人倫觀之,沒有天子這個天,社會就會亂套。
在儒家看來,一個失去君主的社會,就如同萬物失去了太陽。
在天人未分之前,我們以天為天,要祭祀天地;
在天人兩立之後,我們以天子為天,就要創立一套以天子為至尊的祭祀禮儀制度,這就是禮樂。
這是華夏正統的儒家思想的根源。
在儒家看來,在合道的聖王帶領下,百姓各居其所,社會就可以長治久安。
道而後儒,儒而後法,法而後亂中國文化的道統,是沿著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失禮而後法這個脈絡發展的。
中國所有的學問,都是同源異出,一道各用。
剛才我們說過,農業文明之後,適合天真淳樸之人的老子的學說退出了歷史舞臺。
從此,禮樂征伐自天子出。
天子的統治由龐大的王室直轄土地、強大的王室軍隊以及規範天下的禮儀來維護。
如果諸侯不尊天子為天,天子為了要維護自己作為人倫之天的至尊至貴的威嚴,就需要以王師討伐這些亂臣賊子。
周朝末年,諸侯的經濟實力超過王室,諸侯的軍事力量超過王師,維護天子至尊地位的軍事力量,也被諸侯瓦解,諸禮崩樂壞,侯們都不再以天子為天。
天下百姓便失去了他們的天,於是天塌了,天下大亂。
天塌了之後,我們應該怎麼辦?
孔子,便是站出來回答這個問題的人。
孔子給出的答案是,我們一起努力,把塌下來的天再撐起來。
這個宣言,就是克己復禮。
孔子就是那種奮不顧身去頂天的人。
《論語·憲問》中說:
“子路宿於石門,晨門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曰:‘是知其不可而為之者與?’”
這是一種什麼樣的擔當和勇氣呢?
這是知其不可而為之,這是以天下為己任,這是聖人之勇。
孔子到處遊說諸侯國的國君和他一起來頂天,結果在天下大亂之際,沒有人願意出來挑擔子,和孔子一起恢復天下太平。屢屢受挫的孔子,對諸侯國的那些國君們徹底失望。
而這時候,國家官學已經崩潰,孔子不得已,只好退而求其次,開始著書立說興辦私學,開壇講學授徒傳道,為的是把大道的種子播下去,把匡扶天下的希望寄託在後人身上。
孔子之後,儒學分成了很多支。
在《韓非子·顯學》中認為,儒分為八。
這八家裡,又有大儒,有雅儒,有俗儒,有賤儒。
白雲先生介紹過:
孔子的學說,是以仁來粘合已經人心不古的社會,呼籲人們要做君子;
仁的秩序崩潰,孟子開始出現,呼籲已經失仁的人們要講義,要做大丈夫;
社會失義,孟子也退出了舞臺,荀子出面,認為要以禮法並重,改造這些不仁不義的壞人,所以他認為人性本惡,必須要化性起偽才行;
荀子之後呢,韓非認為,這個社會越來越爛,已經沒法講禮了。他從荀子的禮法並重,王霸並舉,變為單純的強調法,強調霸;
韓非之後,單純的法,似乎也不行了,因為雖然秦以法統一了天下,但二世而亡,說明,統治思想,應該是有些問題的;
秦亡之後呢,中國的智識階層開始反思,認為秦國的政治思想,太過於殘暴和霸道。
法家的思想,沒有人性和人情味,也沒有仁義。
漢朝的統治階層認為,應該是華夏的文化道統出現了問題,於是開始出現了一次文化溯源運動,黃老之學,一度成為了西漢正統,這是一次從霸道向王道的復歸。
黃老之學,恢復漢初社會元氣上面,起了很大作用。
這一口氣緩了過來,大一統帝國,又必須得配一套王霸思想,這時候董仲舒應運而生,創立了漢儒。
遺憾的是,董仲舒沒有老子孔子的德行,這造成了漢儒一開始就是先天不足,把很多先秦的思想,都雜揉在了一起,把一地的碎鏡子,拼湊成了一塊完整的鏡子,雖然外面看上去是好的,核心上處處都是裂痕。
隨著漢朝的滅亡,漢儒這終於再次破碎,中國的文化潮流,再一次出現了溯源運動。那就是魏晉玄學。
然而王弼他們大袖一揮,什麼都沒了,就剩下了一個無。
道統壞亡,以至於接下來的唐朝,大一統幾百年,也沒出現幾個大儒。
到了宋代,以北宋五子為代表,出現了很多極其聰慧的大學問家。
宋儒再次回到了中國文化的源頭--道。
他們開始以道援儒,這是宋儒最大的特點。
但是,他們的路似乎走的有些偏,並且越走越遠逐漸偏離了儒學經世致用的本旨,出現了體系化,本體論化的特徵。
宋儒之後,就只剩下了一個王夫之。
王夫之,以一己之力,完成了對宋儒的批判,也順帶批判了王陽明。
他是中國幾千年經學道統的絕唱,也是一個句號。
到了近代,出現了辜鴻銘。
如果說王夫之是華夏道統的絕唱的話,那麼辜鴻銘則是華夏道統的輓歌。
很多人認為,儒家是是奴役人的,是洗腦的,是愚忠愚孝,是虛偽的,這是因為,晚期的儒家,根本就沒有大儒,甚至連雅儒都沒了。只剩下了俗儒和賤儒。
而那種所謂的“儒家”,也只變成了一個披著儒家外衣的異端邪說而已。
裹小腳不是世俗禮儀,也不是愚忠愚孝,這都是後世的俗儒賤儒,而不是真正的儒家。
真正的儒家真正的儒家是什麼呢?
應該是以天下為己任的大儒。
他體現在孔子,孟子,荀子,張載,王夫之等人的身上。
那就是:
一個人,只要能修得一身浩然正氣和治國平天下之術,就可以成為大丈夫,可以成為君子,可以成為志士仁人,可以成為賢達,可以成為聖王。
有識之人,要學儒,就應該學大儒之道。這才是儒家真正的精華。
-
14 # 萬花菩薩
儒家佛家虛不虛偽不知道,但是專家可能存在著嚴重的“虛偽”。本發言只是說“存在著,可能性,是不確定性”而已。如有問題敬請諒解。
-
15 # 飛鷹147331765
從儒家思想上看,應該是虛偽的人多,因為他們提出的東西上看,按那個做標準太高,也沒幾個人能做到。所以只能是要求別人的,自己夠嗆,說出來做不出來,只能是虛偽了。
-
16 # 荒漠甘泉56
所謂儒家就是衣食不愁之徒,在吃飽喝足後給平民百姓制定的清規戒律,便於統治者的管理。
完全是政權的幫兇。
歷史上的起義造反都是要先搬掉這個拌腳石滴!
-
17 # 鐵71671936
中國幾千年都尊從孔子,幾千年都是超級大國,落後只是近一百多年來的事情。自己不不思進取怪老祖宗,還好意思說。
-
18 # 芊芊我的所愛
不虛偽。就是對我有利的叫君子行徑。對我不利的就是小人作風。用對自己的利益好壞代表整個世界的對錯。這就是儒家。
回覆列表
人本質上要追求利益。而儒家鼓吹,小人喻於利。
一下子,大家都成了偽君子。
君子,斯文,儒雅,也使人綿羊化。世界的本質,是弱肉強食規律。中華,悲劇了。
君子,小人,這一兩分法,也大錯特錯。所有人,只能被歸入這兩大類別?既不是君子,也不是小人的,才是最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