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悠然閱讀
-
2 # 凡奇彩繪
老舍是滿洲正紅旗的,當年也是世代吃鐵桿莊稼的人。而相聲行業本身就是從旗人的八角鼓藝術裡脫胎出來的,所以老舍自己也喜歡相聲,也創作相聲,甚至在重慶時還上過臺表演相聲。說他是個合格的票友都沒問題。
老舍在當時的地位很高,他是第一位獲得人民藝術家稱號的文學家。孫玉奎侯寶林找他簡直再合適不過了。
於是在老舍、羅常培、吳曉鈴(丁廣泉的保師)等作家、學者的支援幫助下,北京相聲改進小組於1950年1月19日成立。改進小組的發起人為孫玉奎、劉德智、侯一塵、侯寶林、羅榮壽、常寶霆、全長保、高德亮、高鳳山、佟大方和於世德等11人,小組前半年組長都由孫玉奎擔任,之後又選舉侯寶林接任。
改進小組一開始的工作就是在老舍的指導下對大量老段子進行改造,這個在相聲行裡也是慣例,有個行話叫“一遍拆洗一遍新”。
之後在侯寶林提議下,改進小組開始召集相聲藝人們進行集中表演,成立了新的相聲大會,解決藝人們的吃飯問題。在新的相聲大會里,大部分的相聲藝人收入比解放前都是提高的,只有幾位大家侯寶林郭啟儒孫玉奎他們是大幅減少的。
改進小組還舉辦了相聲演員培訓班,由老藝人劉德智、於俊波、湯金澄(湯瞎子)傳授傳統藝術,孫玉奎負責文化課掃盲。之後還新招了不少學員,比如著名的北京二趙還有黃鐵良王學義他們都是這個時候學相聲的。
1952年,相聲改進小組成員集體參加新成立的北京市曲藝工作團,相聲改進小組宣告結束。
改進小組完全自負盈虧,沒花國家一分錢,初步完成了淨化相聲語言的任務,解決了當時相聲藝人們的生存困境,改編了一批相聲作品,可以說基本上解決了相聲行業適應新時代的問題。
-
3 # 翰墨丹青客
老舍先生是人民藝術家,語言大師!
相聲也是一門語言藝術,和小說一樣,只是表現形式不同而已!
我們對於老舍先生的小說非常熟悉,可老舍先生在創作之餘,還痴迷過相聲藝術!
他愛相聲,寫相聲,改相聲,還 親自上臺說過相聲,對新中國相聲藝術的傳承與發展都起了重要作用!
-
4 # 心藏一朵蓮
人們對於老舍先生的小說非常熟悉,可鮮為人知的是,老舍先生不僅 愛相聲,寫相聲,改相聲,還 親自上臺說過相聲。
在老舍先生看來,舊瓶裝新酒能夠給予他一種強烈的誘惑,因為這是宣傳抗戰的最鋒利的武器。
因此,除了寫相聲段子,讓藝人們說“抗戰相聲”之外,老舍先生還穿上灰大褂,手拿摺扇上了臺。
對詞的時候,老舍曾向沒有上臺經驗的作家———他的捧哏夥伴,面授機宜:“說相聲的訣竅是,不管臺下怎麼笑,臺上的絕對不能笑,臺下越樂得歡,臺上的臉越要繃得緊!”
回覆列表
1982年,中國曲藝出版社出版了《老舍曲藝文選》,書中收錄有老舍曲藝論文50篇和曲藝作品31篇。
老舍先生在抗戰以後,從濟南轉到武漢再到重慶。
1938年,老舍被選為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常務理事兼總務部主任,對內主持日常會務,對外代表“文協”,並全面負責總會的領導工作。在這段時間裡,老舍先生先後創作了相聲作品《中秋月餅》《櫻花會議》《盧溝橋》《臺兒莊之役》等。
老舍先生也曾說過相聲,與他搭檔的兩位中,有一位是著名的散文家梁實秋先生。梁實秋曾在自己的文章《相聲記》中寫道:
表演過程中有一個打哏的動作,老舍要拿著扇子敲梁實秋腦袋一下,梁實秋不太同意。老舍就安慰他自己不會真打,打的時候會有技巧的。專業的打哏確實有技巧,那就是把食指或中指夾到扇子骨中間,這樣扇子比較鬆散打起來聲音響還不疼。但是表演當天也不知道老舍是不會還是故意的,反正他是實打實打了下去,梁實秋也機靈眼看著老舍動作大,他趕緊躲開,結果腦袋躲開了,眼鏡被老舍一下子打到了,梁實秋兩手捧著眼鏡一下子傻站在舞臺上不知所措。臺下觀眾不知道這是演出事故還以為是設計好的,紛紛鼓掌高喊再來一次。新中國成立後,有個大工廠為慶祝國慶,組織了一臺晚會,有新文藝工作者和曲藝演員同臺演出。其中有兩位曲藝演員,反串了一段相聲《反正話》。誰知表演還沒有結束,演員就就被聽眾哄下舞臺。
雖然,表演的兩位是曲藝演員,不是相聲演員,但是他們依然給相聲界帶來了非常不好的影響。報紙上連續發表了三、四篇文章,都是批評傳統相聲的。
這時,相聲演員侯一塵叫孫玉奎先生去找老舍先生請他幫助寫相聲。
第二天,孫玉奎到北京飯店找老舍先生,把相聲界當時的情況和老舍先生說了一下。然後,孫玉奎問老舍先生說:“想請您給寫段新相聲。”
老舍先生應道:“好啊,我支援你們的改進,我這兒沒有本子,你給我找幾段常說的段子。”
這次拜訪後的第二天,《人民日報》刊登了《相聲藝人訪老舍》的文章,在社會上引起很大的反響,一些文化界人士紛紛表示願為相聲的改革助一臂之力,對扭轉相聲的形象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劉德智老先生聽說老舍先生對相聲的關懷之後,非常感動,便和侯寶林同志一塊兒專門去探望了老舍先生。
一週後,孫玉奎和全常寶在西單遊藝社成功試演了老舍先生改寫的《選單子》(報菜名),反映非常熱烈。
老舍先生在《這一年的筆》中寫道:“只求多些無名英雄們能到我的作品,能給他們一些安慰 ,好;一些激勵,也好。我設若因此而被攔在藝術之神的寺外,而老去伺候無名英雄們,我就滿意,因為我的筆並未落空。”
老舍對於相聲、傳統相聲藝人有著特殊的意義。老舍先生用自己深厚的文字功底為相聲藝術增磚添瓦是毋庸置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