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才智寶貝學堂
-
2 # 單寶小家
你好,孩子從2歲開始,隨著自我意識的不斷增強,開始有了自己和他人意識的區別,逐漸成為自我建設。他們喜歡想當然的按照自己的意願做自己喜歡的事,常常不聽服務的建議和指令,變得很固執,特別的執拗甚至出現反抗行為。
他們喜歡說“這是我的”,自我保護意識很強;喜歡和父母對著幹“我就不要”。當父母打破他們自我意願和秩序時,他們內心是非常痛苦的並做出反抗行為—哭鬧發脾氣。當父母妥協的時候,他們會認為哭鬧可以幫助他們得到他能想要的目的,因為他們知道了,當他哭發脾氣時,父母會哄著,安慰著,滿足自己的要求,逐漸的就成為他們慣用的手段。
對於自我意識剛萌芽的孩子,父母可以這麼做:
(1)用擁抱,轉移注意力的方法來平息孩子內心的情緒。
(2)瞭解孩子的需求,站在孩子的立場去理解孩子,並儘量滿足孩子那些合理的或者非原則性的需求,幫助孩子順利的度過這一敏感時期。如果孩子長期處於反抗,與父母對立過多,對孩子的性格成長是非常不利的。
(3)父母要改變說話方式,少用“不要,多說肯定”。當父母越說“不要幹嘛”“不要幹嘛”“不要幹嘛”,越是激發孩子的好奇心和自我意識的反抗“你不要我做,我越是要做”,這樣很不利於親子關係的和諧。我們要明確的告訴孩子可以做什麼事,給他們指明方向。比如說“不要大小朋友哦”,你可以說“你可以輕輕的摸摸他的小手”。
(4)當孩子哭鬧,發脾氣時,不要說教講道理,更不要指責和大罵。聽不進去也沒有用,而且還會讓孩子模仿你的行為。當他們認為你不對的時候,就可以生氣打人行為。所以我們要做的是學會接納孩子的情緒,讓他們透過哭鬧,把不滿,焦躁和不安發洩出來。可以是“冷處理”,不是把他們丟一旁或者一個人待房間裡,哭鬧時就做旁邊陪著他們,陪著是讓他沒那麼焦躁,沒有被忽略。等他哭夠鬧夠不哭了,問他“還哭嗎?”“不哭了”拉他起來給個擁抱,幫他擦乾眼淚,並引導孩子說出來,鼓勵孩子去表達自己的情緒,而不是哭鬧生氣,並明確的告訴孩子“你想要幹什麼,告訴媽呢,哭鬧生氣是沒有用的,還會讓大人很生氣”。同時可以給孩子買一些這型別的繪本故事來做輔助。
特別是對於那種習慣慣用哭鬧來達到他自己目的,父母一定要狠下心來,讓他意識到“哭鬧左右不了任何事情,甚者是無效的”。
-
3 # 天空就是你給的夢
孩子發脾氣的時候,他是什麼都聽不進去的。等他自己冷靜下來,再安撫他。大人說教可以說是不怎麼起作用的,還未到三週歲他是不講道理的。
-
4 # 玲玲1041178401184
寶寶脾氣大,家長肯定有一部分的原因,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我們的家長要意見一致,當面對錯誤時,我們要態度堅定,這樣幾次下來,寶寶自然就意識到了自己的問題!
-
5 # 咩小胖育兒
兩歲的寶寶正處於一個爭取獨立,較為叛逆的時期,在這個時期孩子喜歡用“不”來拒絕家長。很多家長把兩歲階段稱為“可怕的兩歲”,因為大家都覺得這個階段的孩子叛逆、不聽話、脾氣還大。
首先,我們先來說說,為什麼孩子生氣的時候怎麼說都不聽。因為你選擇的時機不對,不管孩子幾歲,脾氣大不大,就算是大人,在生氣的時候,也聽不進去別人說的話。此時此刻,孩子是被情緒控制住的,他不冷靜下來,沒辦法聽進去家長說的話。
所以,想跟孩子講道理,一定不要選擇他正在發脾氣的時候,要冷靜下來再談。
那麼,孩子生氣發脾氣就不管了嗎?當然不是,我們要來先處理情緒,再去處理問題。孩子生氣的時候,可以給他一個私人空間,讓他釋放自己的情緒。如果孩子哭鬧不止,家長可以認真地告訴他,理解他的不開心,他也可以選擇哭的方式來發洩情緒,會陪著他。如果哭夠了,再來談一談為什麼生氣,一起來解決問題。
孩子生氣一定不是無緣無故的,能夠找到生氣的原因最好。家長要儘量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理解他們的感受,體會他們的情緒,在大人眼裡可能微不足道的一件小事,但是在孩子眼裡很重要。有時候,我們覺得孩子小題大作,實際上不過是我們的立場不同罷了。
怎樣說話,孩子更容易接受。1、根據這個年齡段孩子的特點,家長要尊重他們獨立的意識和行為,允許他們自我嘗試。
當孩子發脾氣哭鬧的時候,家長可以把選擇權交給孩子,讓他選擇“哭五分鐘還是哭十分鐘以後來跟媽媽談這個問題。”或者是問他們希望怎樣做。
2、兩歲的孩子情緒控制能力還是比較弱的,加上語言能力如果不是很好,就更容易情緒失控,因為他們不能流暢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家長可以教給孩子用語言表達自我感受的方法,比如這樣引導他們來說,“寶貝,你是不是因為玩具壞了,所以難過發脾氣呢?你可以告訴媽媽你的感受,媽媽就知道你的想法了,就能夠來幫助你解決問題。我們可以修好玩具,或者是下次再買一個。”
3、不要以暴制暴,只會惡性迴圈。
對於愛發脾氣的孩子,家長一定不要以暴制暴。否則,孩子會學家長,脾氣越來越大。父母是孩子重要的老師,一言一行都影響著孩子。所以在家裡,父母都要注意自己的言行,管理好自己的情緒,不要讓情緒失控的自己成為孩子的“壞榜樣”。
-
6 # 星星之家育兒記
兩歲的寶寶,脾氣大,而且生氣的時候怎麼說她都不聽,怎麼辦呢?
科學育兒,我們需要做個有智慧的家長。
一、孩子和家長的衝突,很多時候都是家長對孩子的不理解或解決問題方式的不得當造成的。1、首先,家長要理解孩子。
兩歲的孩子,自我意識開始慢慢覺醒,但是,語言表達能力可能還未達到能夠精準地表達出自己心聲的水平,家長應該多花一點心思,去傾聽、去理解孩子,為什麼生氣,為什麼發脾氣?
2、其次,解決問題要有技巧。
當我們理解了孩子產生不良情緒的原因,接下來就需要解決問題了。
有時候,我們解決問題最好的方法是理解,只需要理解就夠了。
《捕捉兒童敏感期》一書中提到:許多時候,對兒童,甚至是成人之間的交流,不需要太多的語言,只要理解便足矣。有時候,我們還需要有智慧、有技巧地變通,變通得巧妙,才能有效解決問題,最後皆大歡喜。
二、家長在日常中需要做好榜樣1、做一個“聽話”的家長。
家長如果經常向孩子發出“聽話”的要求,總是要求孩子服從自己,幾乎從不懷疑自己對孩子提出要求的正確性和不容否定性,在孩子眼中,他們也是“不聽話”的家長,而孩子會無意識地學會用同樣的方法對待他人。
當然,“聽話”的家長也絕不是言聽計從,對於孩子那些沒有禮貌的發號施令,沒完沒了的交換條件,粗魯無禮的話語,要堅決地說不,讓孩子明白底線在哪裡。
2、做一個勇於認錯並改正的家長。
孩子和家長之間的衝突,如果家長永遠是對的,那麼犯錯的就只能是孩子。家長從來沒有錯,孩子就看不到認錯的榜樣,最後學到的也將是“我從來沒有錯”。
參考文獻:尹建莉,《好媽媽勝過好老師》; 孫瑞雪,《捕捉兒童敏感期》。 -
7 # 元寶爸爸聊育兒
兩歲左右的寶寶自我意識有了很大程度的發展,形成了他們自己的一套思維方式,可是他們往往又不能很好的控制自己的肢體去做好這件事情,深深的挫敗感席捲他們的“小世界”,不知道如何發洩和表達自己的負面情緒,於是孩子會做出哭鬧、跺腳、打人等比較惡劣的行為。
我家大寶是個女兒,在兩歲的時候比較乖,沒有出現脾氣大這種情況,但是我家元寶有時就出現這種情況,兩歲的孩子最喜歡的事情就是自己做主,最大的武器就是不講理的大哭,怎麼解決這些衝突我認為家長需要從以下方面入手:
等待孩子平靜是必要的環節,切忌冷淡處理如果孩子哭鬧,我們表現的一驚一乍,那麼孩子只會哭的更起勁。但如果不理不睬,任由孩子哭泣,也是錯誤的做法。因為,在孩子3歲之前,孩子對家長表現出來的關心或是漠視的態度非常敏感,如果他哭了沒人搭理,不安的情緒就會顯著的加強。
有一次我接元寶放學回到家,開啟家門的時候,沒有讓他關門,而是姐姐跑去關上了大門,小傢伙馬上大哭起來。看到這樣的情況,寶媽趕忙停下手中家務活,跑到孩子身邊蹲下來,看著元寶,語氣和緩地跟他說:“元寶,不著急,媽媽在呢。”與此同時,寶媽抱住了元寶,讓孩子知道媽媽關心她、愛他,過了一會兒,元寶漸漸的平靜了下來,注意力轉移到了其他的事情上,也就忘記了剛才哭鬧的事情。
這種時候,千萬不要吝嗇你溫暖的懷抱,抱抱他,親親他,給他必要的安慰和愛撫,而這正是孩子所需要的。
鼓勵孩子主動表達哭鬧的原因經過安撫之後,等孩子終於冷靜下來,我們就可以問孩子了,“你剛才怎麼了?”,“為什麼不開心啊?”,寶寶不一定會說或者也未必說得很清楚。但你腦子裡大致有了幾個答案,可以列舉出你猜測的原因,幫著他表達出來。
喜歡哭的孩子,除了性格原因之外,大多是因為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還沒有培養好。而 一旦孩子“開始表達了”,我們就應該及時的給孩子鼓勵和肯定,告訴孩子今天的能靜下心來,提出自己的觀點和想法很不錯,父母的及時鼓勵能大大提升孩子的語言發展能力。
用孩子感興趣的事來轉移注意力孩子實在安靜不下來時可以找周圍他感興趣的事,比如,你聽,樹上有小鳥叫,那個哥哥在玩什麼遊戲呀?等等,只要轉移了注意力,兩歲大的孩子一般會暫時忘記剛才發脾氣是為什麼了。
父母要儘量避免小朋友對著來,更不要用武斷的強迫法讓孩子乖乖地聽話,而是要了解他行為背後隱藏的教導機會,讓孩子順意,大人也順心。
-
8 # 小米粒育兒
嘎嘎!又是一個可怕的兩週歲啊!大人們忽然發現曾經的乖寶變得很反常,每天擰巴的不得了,稍不如意就大哭大叫發脾氣,這究竟是發生了什麼?
其實,這是寶寶的自我意識開始覺醒了。孩子一開始會覺得自己和大人是一體的,但是隨著不斷成長,寶寶又很快意識到自己和爸爸媽媽是分離的,所以寶寶要透過自己的獨特方式來體驗自我的存在,那就是“不配合,對著幹,發脾氣”,以此來證明自己的意志。這個過程大概會持續到四歲左右,直到孩子的自我意識得到正常發展,這種反常才會停止。既然如此,那我們就全力幫助寶寶順利尋找“自我”吧!
1.順其自然,不強人所難。
2.理解寶寶的行為,敏感期內的孩子正受到一種神聖命令的驅使,沒有為什麼。
3.尊重孩子自己的意願,給孩子體驗“自我”的時間和空間。很多時候不與孩子“較勁”,他一般會跟很配合。
父母須知:自用意識敏感期內,呵斥和打罵無用論,只有尊重孩子的意願,才會得到孩子的合作。
-
9 # 幼兒園張老師
兩歲寶寶的口頭禪是:我不要。不管說什麼都會回答我不要。
如果媽媽說:喝點水好不好?寶寶會說:我不要;吃飯好不好?寶寶也說不要。其實這不是寶寶脾氣大,而是自我意識開始萌芽,寶寶擁有了自己是一個獨立個體的意識。這時候的寶寶被兩種思想左右:
第一,我的東西別人不能動,甚至連順序都不能動。比如小杯子在桌子上,媽媽移到另外一個桌子上,寶寶會哭鬧固執的放回去。衣服也不能隨便換,穿一件一直都要穿。這些 都是寶寶在宣誓自己的主權。
第二,我要按自己的心意來。其實有時候並不在於誰對誰錯,只要說出“我不要”,就表明自己的心意了,反正不能和別人一樣。
建議家長用“你可以”來和寶寶溝通,把寶寶堅持自我的注意力轉移一下。比如:對寶寶說,吃飯時間到了,寶寶該做什麼了啊?讓孩子自己說出來,他就覺得是應該做的呢。還有不要使用問句,好不好,行不行之類的問句,寶寶就喜歡接不要,然後就真的固執的不要了。家長可以用陳述句和孩子說話,減少說不要的機會。
就這麼多了,試試吧!
另外,這時候對寶寶說教或者批評是無效的,因為他的注意力都在他的要求,根本沒有時間理解對錯。
-
10 # 育兒悟語
看到這個問題,我突然想笑,當然不是嘲笑,是無奈的笑,是認同的笑。
我的女兒快一歲半了,就在最近幾天她突然有脾氣了,好像情感也豐富了,她學會生氣了,和小朋友都在廣場上玩,別人拿她玩具她會生氣,碰她的小推車她會生氣,摸摸她也會生氣。
在家裡,甚至聲音大一點對她說話,她都要生氣,生氣的表現形式呢,就是兩隻手往前一伸,奔向奶奶的方向,趴在奶奶的懷裡,讓我哭笑不得。
做為媽媽的我有時候都不知道她到底哪來的脾氣?哪來的情緒?是什麼原因導致的?
其實呀,孩子生氣也不是平白無故就會發生的,一起來看看下面的原因吧!
1、過分溺愛。父母如果溺愛孩子,任其為所欲為,有求必應,孩子就會傾向利用父母的失敗,以實現自己的願望。這種放縱失教的情形,會養成他們的暴躁性格。
2、遭受挫折。挫折感也是孩子發脾氣、哭鬧的主因之一。兩歲的孩子成長得很快,有一種強烈的想自立、想"掌握"事情的願望,卻常常被大人或自己有限的能力所阻礙。這時孩子會對自己有限的能力感到沮喪,對自己的無能感到憤怒,因此要發洩。
3、模仿成人。有些大人遇事很容易大發雷霆,若父母或老師容易發怒,孩子會模仿他們。許多父母在兒女身上看見了自己的影子,有可愛的影子,也有可憎易怒的形象。
4、身體勞累。導致身體疲累的原因可能是睡眠不足、疲勞過度等,孩子可能午覺沒睡好,但是體力仍不足以支援過久,而身體疲累會令人容易發怒。溼了尿布,肚子餓了或身體虛弱等,都可能令他們容易發怒。
5、健康問題。身體不適、生病了都會影響控制能カ。孩子遇到一些不如意的事情,亦容易失去自制能力。還有在生病期間,孩子受到的待遇特殊,一旦病好了,特殊待遇取消了,但在他頭腦中並沒有取消,孩子便會發脾氣。
6、飲食狀況。有些飲食可能引起孩子的敏感反應,會造成他們失去自制能力。對於食物的敏感程度各人不同,一般會引起敏感的食物包括:染色素、防腐劑、巧克力或過多的糖分等。
寶媽可以根據以上幾種原因分析一下寶寶發脾氣的原因,對症下藥,不要讓寶寶發展成一個易怒愛發脾氣的孩子。
-
11 # 雲彩教養筆記
首先,能看到這個問題的所在,那麼,解決它就不是問題了。
很多父母都是第一次做父母,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肯定會遇到很多的問題。
我也是過來人,一名幼兒園教師和一7歲娃的寶媽,孩子也是我一手帶大的。不論是自己的孩子還是幼兒園的孩子,這種情況都是很普遍存在的。
01.要相信科學的養育,不要道聽途說。
世界上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個性,經常一看到孩子發脾氣,總會有人,特別是老一輩的說,這孩子就是遺傳,父母有一方脾氣大,很多人都會這樣認為。
其實,這並沒有科學根據。
孩子活得比較真實,高興了笑,不高興就哭,情緒都寫在臉上。孩子發脾氣肯定是有原因的
作為父母,我們就要去了解孩子,孩子行為為什麼會這樣。
02.科學的理論可以作為我們瞭解孩子的依託。
著名的幼兒教育及心理學家,義大利蒙臺梭利提出過最經典的理論,敏感期,他認為每個孩子,從出生開始,不同時期,都會有個敏感期,每當環境阻礙了兒童的某種敏感期的發展時,孩子就會表現出一種反抗情緒,如發脾氣、抵制等。
這就是我們看到孩子不聽話,有些時候,孩子發起火來,大人的不知道發生什麼事了。
03.敏感期。
(一) 語言敏感期。(2個月~8歲) 其中,1歲到3歲是語言敏感期的高峰時期。
(二) 感覺敏感期(0-6歲) 其中,2歲半達到高峰。
孩子在2歲時對細微的物體會特別感興趣。如成人注意不到的小昆蟲、一些小東西。 在這個關鍵是內,孩子能毫無費力地辨別出顏色、聲音、的高低及學會認知幾何圖形。
(三)秩序敏感期。 最早出現在2歲左右大約持續到兩年。
3歲左右表現得最為明顯,秩序敏感期在兒童的人格的形成過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比如,在秩序敏感期內形成了良好的秩序感,那麼他們終生都將是一個規範、有序和溫和的人。
(四)運動敏感期(0-4歲) 這個時期,兒童喜歡活動而且動作逐漸完美。
這時期,他們喜歡爬,到後來行走後就喜歡到處亂跑。1.5歲到3歲時,他們喜歡抓握東西,去開啟➡️關上,放進➡️拿出等。 如果這一時期缺乏運動就會缺乏自信、性格上缺乏協調性、精神上得到不滿足。
(五)“工作”敏感期。(3-7歲) 所謂“工作”就是在有準備環境中的活動,蒙臺梭利認為孩子必須痛過“工作”猜呢你實現心理健康發展。這裡可以理解為孩子專注的做一件事。
以上都是孩子在某個階段的敏感期,大人無意識阻礙了孩子某種敏感期的發展,比如當孩子能夠獨立行走的時候,大人總是控制孩子,孩子就會莫名其妙的反覆去做併發脾氣。
03.不要給他講道理,這個階段的孩子是無法理解的。正確的引導孩子,說教是最沒用的。2歲多孩子,感覺思維很發達,我們可以透過遊戲,繪本等來引導孩子。幫助孩子去看到自己的行為,透過故事中情節或者遊戲扮演讓孩子自己去反思,形成自己的經驗,這個過程,他會學會怎麼與人相處,教會孩子一些社交技巧。
千萬不要對哭泣的孩子說教,講道理是講不通的,只有讓孩子感覺好,孩子才會表現好。
-
12 # 暖暖的育兒日記
寶寶才兩歲就脾氣大,生氣的時候怎麼說也不聽,那麼我們來看看問題的原因出在哪裡呢?
教育孩子先從自身做起都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那麼我們反問自己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是不是做到了“言傳身教”呢。
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鏡子,有的時候我們仔細看就能發現,孩子身上總有一點或者兩點了隨了父母的一方,無論是從脾氣還是什麼。
兩歲的寶寶也是一個他正在模仿大人、學習外界新奇事物的一個重要時期。可能家長一個不經意的行為,就會被孩子記住。比如你答應了孩子一件事情,對她來說就是一種印記。
與寶寶溝通要注意時機這位寶媽說,寶寶生氣的時候怎麼說她都不聽。那我們換位思考一下,當我們自己遇到事情特別生氣的時候,如果這時候有旁邊人在旁邊說,別生氣了,或者怎麼怎麼樣,我們可能會反擊一句,一邊去。
就是人在生氣的時候,你說再多,可能這個生氣的人都不會去領會,那麼當寶寶生氣不聽的時候,不妨做一個安靜的家長,就只守在她身邊,等她這個情緒過去之後再去溝通,詢問,為什麼發脾氣呢?
這樣溝通的效果肯定是不一樣的。
-
13 # 李醫生說醫
教育孩子,是一個非常細緻的事情,就跟蝴蝶效應一樣,一不留神的舉動就可能給孩子,打上一生的標籤。
2歲的孩子,是沒有善惡感念的,孔子認為“人之初,性本善”,我反倒認同荀子的“人之初,性本惡”。
這個時候的孩子,不知道該做什麼,只知道自己想做什麼。
所以,找清楚孩子在想什麼,從根本入手,循循善誘~
-
14 # 媽咪OK
孩子無非想多折騰一下,然後您的方法也用到頭了,無非是打一頓,所以再這麼下去也只能練就孩子更強大的心臟。這個階段孩子都會有點叛逆,程度不一樣,媽媽首先要有心理準備這段時間孩子就是那麼壞,不要指望打一頓就變乖寶寶,放棄這種不現實期望你就不會那麼煩燥了。然後,多帶孩子出去玩吧,把精力都消耗在外面。
回覆列表
有關腦科學研究,寶寶愛發脾氣的階段,是處於大腦塑造的關鍵時刻。所以家長對其情緒進行有效調節,有利於他們建立重要的大腦神經通路,培養高情商。
當寶寶的需求沒有得到滿足、情緒受到傷害時,孩子就會透過哭鬧來表達自己。因為寶寶的情緒管理能力欠缺,他們常常不能控制自己,所以總是聽不進家長的管教。
這是個教導孩子管理情緒的好時機,家長一定要耐心引導:
家長平時可以延遲滿足孩子的需求。孩子哭鬧時,不能總是立即滿足孩子的要求,而應該告訴孩子不要哭,等等就好。如果是不合理的需求,家長可以拒絕寶寶的請求。不過,寶寶哭的時候,家長要陪著孩子,給孩子安全感。慢慢地,孩子就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了。
家長也一定要做好表率,情緒管理做到位,孩子也會效仿大人的做法。當孩子遇到問題時,告訴孩子要冷靜下來,思考問題。當孩子獨立解決問題時,好情緒也得到了強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