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繁凰
-
2 # 曉曉曉
古人將眉毛稱為“七情之虹”,因為它表現出不同的情態,並使臉更加具有立體感。中國古代眉毛的形態變化很多,可以反映出當時婦女的審美觀,如秦朝時流行“蛾眉”,漢代崇尚“八字眉”,唐代以柳眉和月眉最受青睞,。明清則以纖細彎曲的眉為主並一直延續到現在。
眉的形式有:雲紋眉、蝶翅眉、柳葉眉、蝠形眉、螳螂眉、鴛鴦眉、花眉、直眉、環眉、刁眉、方眉、尖眉、點眉、鴨蛋眉、棒槌眉、葫蘆眉、火焰眉、壽字眉等。唐明皇令畫工畫的十眉圖名稱為:鴛鴦眉、遠山眉、五嶽眉、三峰眉、垂珠眉、卻月眉、分捎眉、涵煙眉、拂雲眉、倒暈眉等,這些名目顯得很有文學特色。
-
3 # 隱於歷史的以歌
1、柳葉眉
柳葉眉,眉毛兩頭尖,呈柳葉型。是一種經常受到稱讚,女子都喜愛給自己描畫的眉形。眉型彎曲的幅度相當大,同時呈現弧型的這種眉毛,且從眼頭長長的到達眼尾的後方。
2、分梢眉
古代婦女眉式名,即因眉梢分叉而名之。眉尖細而色,眉梢廣、分叉而色淡。據《海錄碎事》載,曾盛行於唐代玄宗時期。
3、長眉
漢代在貴族婦女中流行以長眉為基本式樣的眉妝。長眉是在蛾眉的基礎上演變而來,它的特點是長而闊。
4、八字眉
漢武帝曾令宮人畫八字眉,後歷代相沿習,尤盛行於中、晚唐時期,其雙眉形似“八”字而得名。眉尖上翹,眉梢下撇,眉尖細而濃,眉梢廣而淡。
5、遠山眉
最早源於劉歆的《西京雜記》卷二,遠山眉的特點是細長而舒揚,顏色略淡,清秀開朗。
除此之外還有云紋眉、蝶翅眉、柳葉眉、蝠形眉、螳螂眉、鴛鴦眉、花眉、直眉、環眉、刁眉、方眉、尖眉、點眉、鴨蛋眉、棒槌眉、葫蘆眉、火焰眉、壽字眉等。
《丹鉛續錄》載:“唐明皇令畫工畫十眉圖。一曰鴛鴦眉(又名八字眉),二曰小山眉(又名遠山眉),三曰五嶽眉,四曰三峰眉,五曰垂珠眉,六曰月稜眉(又名卻月眉),七曰分梢眉,八曰涵煙眉,九曰拂雲眉(又曰橫煙眉),十曰倒暈眉”。
-
4 # 觀明之見
古代的眉形豐富多彩,形態優美,我們現代眉形應該多向古代學習!
-
5 # 藏修嘉文
一般推斷,化妝最早於夏商周時期興起,因為鉛粉是古代化妝的基本材料。而晉雀的《古今注》中說:“三代以鉛為粉”,在殷紂時期就開始用燕地紅蘭花搗汁凝成胭脂(當時叫燕支)。秦漢時期的《神農本草經》也提到了鉛丹和粉錫,都說明在商周前後已經能製作鉛粉和紅黃色的鉛丹,周文王時期婦女已經廣泛使用鋅粉擦臉。
畫眉是中國最常見的一種化妝方法,出現在戰國時期。屈原在《楚詞·大招》中記:“粉白黛黑,施芳澤只”。黛黑,指的是用黑色畫眉。漢代時,畫眉就普遍了,而且就越畫越好看。
兩漢時期,人們對妝容的審美逐漸提高,後來畫眉發展用翠綠色畫眉,且宮中很流行。宋朝晏幾道《六麼令》中形容:“晚來翠眉宮樣,巧把遠山學”。《米莊臺記》中說:“魏武帝令宮人畫青黛眉,連頭眉,一畫連心甚長,人謂之仙娥狀”。這種翠眉的流行使黑色描眉成了新鮮事兒。
到唐朝常畫的眉形有很多種演變,流行把眉毛畫得闊而短,形如桂葉或蛾翅。為了使闊眉畫得不呆板,婦女們又將眉毛邊緣的顏色向外均勻的暈散,稱其為暈眉。還有一種就是把眉毛畫得很細,被稱為細眉。故白居易在《上陽白髮人》中有“青黛點眉眉細長”之句,在《長恨歌》中形容“芙蓉如面柳如眉”。到唐玄宗時畫眉更是多姿多彩,名見經傳的就有十幾種:“鴛鴦眉、小山眉、五眉、三峰眉、垂珠眉、月眉、分梢眉、涵煙眉、拂煙眉、倒暈眉”,光是眉毛就有這麼多畫法、眉形 可見古人多注重妝容。
回覆列表
古代女子畫眉始於戰國,盛於隋唐。粉黛一詞中的“黛”就是指描眉用的黛黑。
漢朝女性喜愛蛾眉、長眉、八字眉、遠山眉、愁眉等等。南北朝時期出現了倒八字形和細長上翹兩種流行眉形;隋唐時期畫眉在女子中大為流行,唐朝眉形風格從以前流行的長而細變成了粗而短、帶有暈染效果的闊眉。到了明清時期主要的流行形式就成了接近現代審美的柳葉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