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7
回覆列表
  • 1 # 於同學

    韓信究竟是一個怎樣的人?

    我們根據史書從以下幾個角度看看韓信:1、韓信能屈能伸據二十四史的《漢書》和《韓信傳》記載,韓信未投軍之前,常常會揹著一把劍在鄉里走動,一日韓信遇到鄉里的一群小青年,小青年們無所事事便就經常的惹是生非,這一天小青年中的老大見韓信背劍而行,便上前去圍住韓信,挑釁韓信,說他天天的揹著劍,拽什麼拽,有本事拿劍殺了他,不然今天就走不了了。要走也行,除非從他的胯下爬過。韓信自知如果今日出了人命,今後他會前途盡毀,被朝廷追捕,無家可歸。思來想去便決定先忍了今天的委屈。

    由此可見,韓信是一個具有遠大抱負且能屈能伸的人。

    2、韓信知恩圖報據《韓信傳》裡記載,韓信未取得成功之前,常常去別人家裡蹭飯吃,並且還依附過南昌亭長生活過一段時間,但是以為韓信常常去亭長家裡蹭飯,亭長的妻子時間長了便看不過去了,便在韓信未到之前把飯吃完,且惡語對待韓信。韓信會意後便沒再去亭長家裡了。常常到河邊釣魚,一坐便是一天,河邊洗衣服的老奶奶見韓信可憐,便給他飯吃。韓信只要來河邊遇見老奶奶,老奶奶便會給他飯吃。一日韓信對老奶奶說,今後等我發達了,韓信必定百倍千倍報恩。當韓信封王之後,便回去以千金答謝了老奶奶。

    由此可見,韓信重情義,知恩圖報之人。

    3、韓信、軍事奇才據《漢書》記載,韓信軍工卓越,不勝列舉。下面主要說說幾個重點戰役。還定三秦。劉邦拜將韓信之後,韓信為劉邦制訂了向東爭奪天下的計策。正逢項羽進攻齊地,東部地區最為薄弱。於是,韓信明修棧道、暗度陳倉,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平定三秦之地。背水一戰。韓信攻打趙國之時,兵力不足且多為老弱病殘。而對面的趙軍卻以逸待勞,兵強馬壯,且佔據地利之優勢。韓信背水列陣,並鼓舞士兵,此戰若不勝,便是葬身之所。之後韓信並配合其他計策贏得此戰,一舉成名。

    垓下決戰。韓信親帥三十萬大軍與劉邦會和與垓下圍住項羽,大敗項羽後,乘勝追擊項羽,項羽眼見無力迴天便自刎而死。此一戰,楚國氣數皆盡。

    由此看見,韓信戰功之卓著,用兵之神。由以上幾點你可對韓信由了了解?

  • 2 # 笑看風雲在際

    韓信隨著身份由兵、官、將、王的轉變,職位的節節攀升後,性情也由隱忍、自負、最後發展到自以為是,最終卻把自己由幾近成功的草根升遷的王者,完美演繹成一代名將是如何自取滅亡的悲劇主角,可悲可嘆!

    把韓信劃分為歷史上典型的悲劇人物原因有二:

    其一,從個人經歷看,韓信早年貧苦,飽受欺凌。歷史上對韓信成名前的記載,僅限於淮陰人氏、家貧、寄食於他人和胯下之辱。由此可見,韓信幼年經歷,還是很悽苦的。眾所周知,在封建王朝,世襲制盛行,寒門難出貴子。

    沒有家世、沒背景的韓信,忍常人所不能忍的羞辱,揹負被羞辱後的心理折磨,從一介平民入伍為丁,苦心經營,九死一生,浴血沙場,苦楚、壓力、傷痛,又豈是常人所能體會?晉升之路,有人提攜,更會有人打壓鉗制,不過是被人利用來奪取皇權的工具,被設計利用了的人生沒有歡喜可言。

    其二,從最終結局看,韓信軍功顯赫,未免戕害。也許是對自己多年來的所遇不公隱忍積攢的大爆發,也許是因為自負屢建軍功,求功心切,自請封王,成了韓信走向悲劇結局的導火索。

  • 3 # 一夕一夏一世紀

    韓信是中國西漢初著名的軍事家。劉邦得天下,軍事上全依靠他。他是個率百萬大軍,戰必勝,攻必克的軍事天才。但韓信對為臣之道很不精通,他自恃有才,不瞭解統治者的心理,功成身死。

    概觀韓信一生,令人稱道的不少,令人惋惜的也不少,但不管如何,留給後人的教訓是深刻的。

    一、不拘小節,大將風範。

    韓信早年貧困潦倒,但是劍不離身,雖受各種人生挫折,卻一點也不灰心。甚至一次在鬧市從一無賴少年褲襠下鑽過,對眾人的

    鬨笑臉不紅心不跳。隱忍有餘,虛懷若谷,確有大將氣度。大丈夫志在四方,豈可為雞毛蒜皮的小事而亂了大謀!

    二、不忘恩情,義薄雲天

    韓信年少時曾受一洗衣老大娘碗飯之恩,多年以後,韓信衣錦還鄉,即以千金回報。

    韓信鎮壓諸侯,收復齊地之後,項羽派使者勸反韓信。願與韓信、劉邦三分天下,齊人蒯徹也進言勸韓信造反,以免他日遭劉邦殺害。但韓信未忘劉邦的知遇之恩,不忍叛離劉邦,繼續為劉邦打天下。其知情重義,令人稱道,然而多情多煩惱,後來韓信被劉邦所殺。

    三、韓信點兵,多多益善

    韓信是著名的軍事家,帶兵多多益善,不僅如此,還能經常以少勝多,以弱勝強。

    在對諸侯趙王一戰中,韓信以少勝多,以烏合之眾對訓練有素的精兵,在井弳口河邊佈下背水陣勢,用“置於死地而後生”的戰術,打敗趙軍,活擒趙王。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背水一戰。

    在與楚軍決戰時韓信指揮諸侯聯軍,在垓下十面埋伏,擊敗楚軍,楚霸王項羽因此自殺。

    韓信在兵法的靈活運用,對軍隊的高明指揮至今令人歎絕。韓信帶兵,的確多多益善

    四、恃功居傲,身死菜刀

    由於韓信戰功赫赫,在軍中威望極高,以至當時軍中兵器均刻上“不殺韓信”四字。韓信也自恃功高,劉邦不敢殺他。但劉邦得天下後,恐韓信造反,無人能敵,又見韓信十分狂傲,終於動了殺機。

  • 4 # 聽覺有道周村驗配中心

    韓信可是一代英雄,被後人也是誇讚。但是唯一不足的就是有傳聞說韓信為了榮華富貴殺了自己的親生母親,但是根據記載,完全就是沒有的事情,那為什麼會有這個的傳聞呢?

    除了韓信以外,還有三個人都是被稱為是三個小人,但是最後都落了個不好的下場。龐涓,因為嫉妒孫臏的才能,把孫臏的膝蓋骨廢掉了,讓孫臏成為了殘疾,而他自己後來也是被亂箭射穿而亡。羅成,因為不忠不仁不義,自己少了50年的壽命,不過羅成這個人物在歷史上是不存在的,是一個虛構的人物。還有就是周瑜,周瑜這個人也是十分的厲害的,但是對自己卻十分的不自信,認為諸葛亮實在是太聰明,心裡很不痛快,就像殺了諸葛亮,最後導致自己年紀輕輕就死了。

    韓信這個人絕對是個人才,兵法掌握的滾瓜爛熟,懂得如何使用戰略,自己本身的武功也是舉世無雙的。當時拜在劉邦的麾下,也是他幫助劉邦打敗了項羽的。後來劉邦非常高興,並對他有著很高的評價,說只要是有韓信一定會勝,只要是攻打地方的領地一定會佔領,我劉邦自己也不如他。這是多高的評價啊,後來蘇軾,蕭何的大為讚頌。

    關於韓信活埋母親的故事有很多種版本,不過萬變不離其宗,大致的意思都是說為了自己的前途,母親阻擋了他的前途就硬生生的把自己的母親活埋了,後來老天爺都看不下去了,只讓他活了三十八歲。

    為什麼說韓信活埋母親是假的呢?因為後來司馬遷還為此親自去看了韓信母親的墓地,那一塊墓地絕對是風水寶地,而且棺木也保留的十分的好,如果是活埋的話是多麼畜生才能做出來的事還會特意選擇一個好的地方為自己的母親埋葬嗎?還有就是韓信本身也是最好的證明,1:韓信的父親在很小的時候他的父親就已經死了,只有他和他的母親一起生活,日子過得十分的艱難。每天都會和母親一起上山砍柴來燒火,然後去河裡抓魚為生,兩個人相互扶持,感情也是相當深厚的,這也是他唯一的親人,所以這就不成立。2:一飯千金這個典故大家都知道吧,當時在韓信十分落魄將要餓死的時候,一個老婦人連著每天都會給他送吃的,這讓他活了下去。後來韓信參軍,獲得了赫赫戰功,而韓信還是忘不了當時老婦人對她的恩德,於是就四處打探找到那個當年救他的老婦人,並給了他黃金千兩以表感激之情,後來這個老婦人死去的時候韓信還專門為她埋葬立碑。還有就是著名的胯下之辱的典故,當時因為韓信地位低下,經常被欺負,甚至讓鑽褲襠,這是多大的侮辱啊。後來韓信成名之後又回到了那裡,找到那個讓他鑽褲襠的那個男子,這可把那個男子嚇尿了,但是韓信不計前嫌,並給了他一個官職做,說如果沒有你的侮辱我也不可能這麼努力。還有就是韓信是被自己的主公借他人之手把他殺了,當時在劉邦想殺他之前他已經知道了,但是他念在劉邦對他的栽培,絲毫不氣憤,也沒有造反,就等著被殺,後來韓信就這樣被殺,韓信說,如果沒有劉邦也就沒有我的今天,所以我的命都是劉邦的,想什麼時候來取都行。可見這樣一個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甚至不計前嫌的人。3:就是韓信的母親死的原因在史書上是有記載的,當時韓信的母親因為病魔纏身,再加上自己本身年紀大了才死了,當時的韓信沒有錢,但是還是找了一個很好的地方把母親葬了。

    為什麼韓信活埋母親的事情廣為流傳呢?

    那是因為中國中國古代科技並不發達,所以很多事情解釋不清楚,都比較迷信。再加上古代完全就是統治者說的算的,所以這種事情被皇帝拿來渲染很快韓信就會變成一個令人唾棄的有道德缺陷的人。當然在古代還是有一些有自己思想,不被皇帝左右思想的人,而這些人都沒有相信這是真的,反而對韓信的評價那是相當的好的。但是卻有一些人故意問了製造輿論,就故意抹黑他,然後透過一些傳播渠道讓百姓知道,而對於一概什麼都不知道的百姓來說當然會信以為真的,所以慢慢的一傳十,十傳百就有了韓信這樣的事

  • 5 # 呀哈先生

    韓信(約公元前231年-前196年),漢族,淮陰(原江蘇省淮陰縣,今淮安市淮陰區)人,西漢開國功臣,中國歷史上傑出軍事家,與蕭何、張良並列為漢初三傑,與彭越、英布並稱為漢初三大名將。

    其早年家貧,常從人寄食。秦末參加反秦鬥爭投奔項羽,後經夏侯嬰推薦,拜治粟都尉,未得到重用。蕭何向劉邦保舉韓信,於是,劉邦拜韓信為大將軍。韓信對劉邦分析了楚漢雙方的形勢,舉兵東向,三秦可以奪取。劉邦採納了這一建議,立即作了部署,很快佔取了關中。

    在楚漢戰爭中,韓信發揮了卓越的軍事才能。平定了魏國,又背水一戰擊敗代、趙。之後,他又北上降服了燕國。漢四年,韓信被拜為相國,率兵擊齊,攻下臨淄,並在濰水全殲龍且率領援齊的二十萬楚軍。於是,劉邦立韓信為齊王,次年十月,又命韓信會師垓下,圍殲楚軍,迫使項羽自刎。

    漢朝建立後解除兵權,徙為楚王。被人告發謀反,貶為淮陰侯。後呂后與相國蕭何合謀,將其騙入長樂宮中,斬於鍾室,夷其三族。

    韓信是中國軍事思想“謀戰”派代表人物,被蕭何譽為“國士無雙”,劉邦評價曰:“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韓信是中國軍事思想“謀戰”派代表人物,被後人奉為“兵仙”、“戰神”。“王侯將相”韓信一人全任。“國士無雙”、“功高無二,略不世出”是楚漢之時人們對其的評價。他率軍出陳倉、定三秦、擒魏、破代、滅趙、降燕、伐齊,直至垓下全殲楚軍,無一敗績,天下莫敢與之相爭;作為軍事理論家,他與張良整兵書,並著有兵法三篇 。

    一飯之恩

    韓信出身平民,性格放縱而不拘禮節,未被推選為官吏,又無經商謀生之道,靠去別人家蹭飯度日,許多人都看不起他。韓信天天到亭長家蹭飯,有一天亭長夫人沒招待韓信,韓信一怒之下不再去。後續:韓信被封為楚王后,召見亭長,賞他一百錢,並說:“你是個小人,做好事有始無終。”

    韓信葬母

    韓信母親去世,他無錢葬母,卻仍要努力尋求一塊地勢高且寬敞的墳地,“令其旁可置萬家”。

    漂母進飯

    為了不被餓死,韓信去河邊釣魚,有一個老婦人看他很可憐就一連幾十天給他飯。有一天韓信對那位老婦人說:“吾必有以重報母”(《淮陰侯列傳》),結果那個老婦人怒斥他,“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孫而進食,豈望報乎!”,一番話說得韓信很慚愧。

    後續:韓信被封為楚王后,召見當年給他飯吃的漂母,賞賜她千金。

    胯下之辱

    韓信雖形同乞丐,卻隨身總帶著一把劍,在當時,男子佩劍是貴族身份的象徵,韓信雖窮困潦倒卻不肯丟下這把劍。一次,以個屠夫一個殺豬少年攔住韓信挑釁道:“你雖長得高大,又喜歡佩刀帶劍,其實骨子裡不過是個膽小鬼。你要是不怕死,就拔出你的劍把我殺了;要是怕死,就從我的褲襠下鑽過去。”韓信看著他,許久,最終從其胯下鑽過。

    後續:韓信被封為楚王后,召見曾經侮辱自己,讓他從胯襠下爬過去的少年,封他為中尉,並且告訴諸將說:“這是位壯士,當他侮辱我時,我難道不能殺了他嗎?殺了他也不會揚名,所以就忍了下來,這才有了今天的成就。”

    輾轉投軍

    投軍項梁

    秦二世二年(前208年)二月,項梁、項羽統領八千江東子弟兵渡江北上,進入東海郡。項梁軍渡江北上合併整編後,沿大澤北走高郵,進入淮陰,韓信成為項梁軍的一名戰士。

    從軍以後,韓信幾乎參加了項梁軍的每一次戰鬥,攻佔彭城擊敗秦嘉,援救東阿大敗章邯,再戰濮陽截斷秦軍。韓信在實戰中逐步成長。

    濮陽戰勝後,項梁滋生驕傲情緒,以為秦軍大勢已去,鬆懈怠惰中,被秘密集結的諸路秦軍會師偷襲,定陶城下慘敗,身死兵散。韓信僥倖逃脫一死。

    秦二世三年八月,項羽任命秦降將司馬欣為上將,驅使二十萬新降秦軍同行進攻關中,韓信以為不妥,項羽聽不進去;漢元年十一月,聯軍行進到新安,新降的秦軍出現不穩的動向,項羽與英布和蒲將軍密謀坑殺秦軍,韓信勸諫,項羽不聽;漢元年一月,項羽進入咸陽以後,一心衣錦還鄉東歸,不願意以關中為本支配天下,韓信進言,也不為所用

    早期投靠劉邦沒有得到重用,《史記·淮陰侯列傳》中記載:劉邦入蜀後,韓信離楚歸漢,做管理倉庫的小官,依然不被人所知。後來韓信坐法當斬,同案的十三人都已處斬,韓信舉目仰視,看到了滕公夏侯嬰,說:“上不欲就天下乎?何為斬壯士!”夏侯嬰覺得此人話語不同凡響,看他相貌威武,就放了他,同他交談,很欣賞他,於是進言漢王劉邦。漢王讓封韓信一個管理糧餉的官職,沒有發現他與眾不同的地方。

    韓信多次同蕭何交談,蕭何十分賞識他。劉邦被項羽封為漢王(實為排擠到漢中),從長安到達南鄭,就有數十位將領逃亡。韓信估計蕭何等人多次在劉邦面前舉薦過自己而漢王不用,也逃走了。蕭何聽說韓信逃走,來不及向劉邦報告便去追趕韓信。軍中有人向漢王報告“丞相何亡。”劉邦大怒,如失左右手。

    後蕭何歸來解釋只是去追逃亡的韓信,劉邦罵到“諸將亡者以十數,公無所追;追信,詐也。”蕭何說:“諸將易得耳。至如信者,國士無雙。王必欲長王漢中,無所事信;必欲爭天下,非信無所與計事者。顧王策安所決耳。”劉邦表示自己也想向東發展,絕非甘居漢中,定要取天下。蕭何說:“王計必欲東,能用信,信即留;不能用,信終亡耳。”(《史記·淮陰侯列傳》)

    登臺拜將

    劉邦看在蕭何的情面上同意讓韓信為將,但蕭何堅持要再加以重用,劉邦表示可以讓他做為大將。於是劉邦想把韓信召來任命他。蕭何說:“王素慢無禮,今拜大將如呼小兒耳,此乃信所以去也。王必欲拜之,擇良日,齋戒,設壇場,具禮,乃可耳。”(《史記·淮陰侯列傳》)劉邦同意了蕭何的要求。

    參與戰役

    漢元年(前206年)八月,楚漢戰爭爆發。楚漢戰爭中韓信打過無數著名戰役,比如:暗渡陳倉(出陳倉定三秦之戰),京索之戰,安邑之戰,井陘之戰(背水一戰),濰水之戰,垓下之戰等。

    明修棧道暗度陳倉

    劉邦拜韓信為大將,以曹參、樊噲為先鋒,利用秦嶺棧道(又名“閣道”、“複道”、“棧閣”。古代在今川、陝、甘、滇諸省境內峭巖陡壁上鑿孔架橋連閣而成的一種道路,是當時西南地區的重要交通要道)已被漢軍燒燬,三秦王鬆懈麻痺之機,採取明修棧道,暗渡陳倉之計,派樊噲、周勃率軍萬餘大張聲勢地搶修棧道,吸引三秦王的注意力,自己則親率軍隊潛出故道,翻越秦嶺,襲擊陳倉(項羽所封雍王章邯屬地)。章邯從廢丘(雍都,今陝西興平東南)倉促率軍馳援陳倉,被漢軍擊敗,逃至廢丘、好峙(今陝西乾縣東),漢軍分路追擊,在壤東(今陝西武功東南)、好峙兩地再敗雍軍,進圍章邯殘部於廢丘。爾後,連續作戰,分兵略地,迅速佔領關中大部,平定三秦之地,取得對楚的初戰勝利。

    井陘之戰

    公元前204年,韓信在井陘口(今河北井陘東)一帶指揮了對趙軍的一次出奇制勝的進攻作戰。在這次戰役中,韓信以不到3萬的劣勢兵力,背水列陣,奇襲趙營,一舉殲滅號稱20萬的趙軍,陣斬趙軍主將陳餘,活捉趙王歇,滅亡了項羽分封的趙國,為劉邦最終戰勝項羽、統一全國創造了有利的戰略態勢。

    垓下之戰

    漢高帝五年(公元前202年),在楚漢戰爭中,楚漢兩軍在垓下(今安徽靈璧南,一說今河南淮陽、鹿邑間)進行的一場戰略決戰。劉邦、韓信、劉賈、彭越、英布等各路漢軍約計40萬人與10萬楚軍於垓下展開決戰。漢軍以韓信率軍居中,將軍孔熙為左翼、陳賀為右翼,劉邦率部跟進,將軍周勃斷後。韓信揮軍進攻失利,引兵後退,命左、右翼軍繼續攻擊。楚軍迎戰不利,韓信再揮軍反擊。楚軍大敗,退入壁壘堅守,被漢軍重重包圍。楚軍屢戰不勝,兵疲食盡。韓信命漢軍士卒夜唱楚歌,致楚軍士卒思鄉厭戰,軍心瓦解。項羽見大勢已去,乘夜率800騎突圍南逃。劉邦遣灌嬰率5000騎兵追擊。項羽迷路,被漢軍追至烏江(今安徽和縣東北蘇皖界上的烏江鎮)兵敗自刎。

    自立齊王

    前204年,劉邦派酈食其遊說齊國結盟,齊王田廣答應,留下酈食其加以款待。此前韓信已奉劉邦命攻齊,在得知酈食其成功說服齊國以後,原本打算退軍,但蒯通以劉邦並未發詔退軍為由,說服韓信不要把功勞讓給酈食其,韓信聽從,攻擊未作防備的齊國。田廣得知訊息後極為憤怒,烹殺酈食其。韓信擊敗齊軍,田廣引兵向東撤退,並向項羽求援。韓信在濰水以水計擊敗田廣和楚將龍且的聯軍,龍且戰死,韓信陸續平定齊地。

    前203年,韓信以齊地未穩為由,自請為假齊王,以便治理。當時劉邦正受困於楚軍的包圍下,不得不聽從張良和陳平的勸諫,封韓信為齊王。

    降為淮陰侯

    項羽死後,劉邦迅速奪取韓信的兵權,漢高祖五年(前202年),劉邦封韓信為楚王,移都下邳。韓信的逃亡部將鍾離昧素與韓信交好,韓信便將其收留藏匿。劉邦得知鍾離眛逃到楚國後,要求韓信追捕,韓信則派兵保護鍾離眛的出入。前201年,有人告發楚王謀反,漢高祖劉邦採用陳平計策,以出遊為由偷襲韓信。韓信有意發兵抵抗,自陳無罪,但又怕事情鬧大,鍾離眛則自刎。韓信帶著人頭於陳(今河南淮陽)向劉邦說明原委,劉邦令人將其擒拿,韓信大喊“果若人言:狡兔死,良狗烹;高鳥盡,良弓藏;敵國破,謀臣亡。天下已定,我固當烹!”後來劉邦赦免韓信,韓信被降為淮陰侯。

    韓信知劉邦害怕自己的才能,常稱病不出,長期怨恨不滿。當陳豨升官至鉅鹿,臨走前,韓信與陳豨約定,陳豨若起兵造反,韓信將助一臂之力。漢高祖十年,陳豨果真反叛,韓信便與家臣密謀從內部襲擊呂后、太子等人,但遭親人告密而走漏風聲。呂后與蕭何密謀,偽報陳豨已死,引韓信前來祝賀;韓信被束縛後,被具五刑後打死於長樂宮鍾室,並誅連三族。

    韓信自立齊王時,蒯通認為劉邦日後必對韓信不利,多次聳恿韓信把握時機,脫離漢王自立,形成鼎足之勢。而韓信自認為勞苦功高,“漢終不奪我齊”;蒯通則以“勇略震主者身危,而功蓋天下者不賞”相勸。但韓信始終抱著“漢終不負我”的幻想,而不忍叛漢。

    人物貢獻

    韓信在降為淮陰侯被軟禁的時間裡與張良一起整理了先秦以來的兵書,共得一百八十二家,這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兵書整理,為中國軍事學術研究奠定了科學的基礎。同時還收集、補訂了軍中律法。著有兵法三篇,已佚。

    人物評價

    楚漢之時人們對其的評價“國士無雙”、“功高無二,略不世出”。

    司馬遷對此評價為:“……假令韓信學道謙讓,不伐己功,不矜其能,則庶幾哉,於漢家勳可以比周、召、太公之徒,後世血食矣。不務出此,而天下已集,乃謀畔逆。夷滅宗族,不亦宜乎!”

    (唐)劉禹錫:將略兵機命世雄,蒼黃鐘室嘆良弓。遂令後代登壇者,每一尋思怕立功。(《韓信廟》)

    (宋)司馬光:“世或以韓信首建大策,與高祖起漢中,定三秦,遂分兵以北,擒魏,取代,破趙,脅燕,東擊齊而有之,南滅楚垓下,漢之所以得天下者,大抵皆信之功也。”《資治通鑑》卷十二《漢紀》四

    (宋)蘇軾:“(韓信)抱王霸之大略,蓄英雄之壯圖,志吞六合,氣蓋萬夫”

    (元)楊維楨:“韓信登壇之日,畢陳平生之畫略,論楚之所以失,漢之所以得,此三秦還定之謀所以卒定韓信之手也。”

    (明)唐順之:“孔明之初見昭烈論三國,亦不能過。予故曰:淮陰者非特將略也。

    (明)王世貞:“淮陰之初說高帝也,高密(鄧禹)之初說光武也,武鄉(諸葛亮)之初說昭烈也,若懸券而責之,又若合券焉!噫,可謂才也已矣!”

    (明)董份:“觀信智略如此,真有掀揭天下之心,不但兵謀而已也,所以謂之“人傑”

    (明)李贄:“信與沛公初見,凡說項羽處,字字拿著沛公,沛公卒受其益。”

    (明)茅坤:“予覽觀古兵家流,當以韓信為最,破魏以木罌,破趙以立漢赤幟,破齊以囊沙,彼皆從天而下,而未嘗與敵人血戰者。予放曰:古今來,太史公,文仙也;李白,詩仙也;屈原,詞賦仙也;劉阮,酒仙也;而韓信,兵仙也!然哉!”

    (清)王鳴盛:“觀信引兵法以自證其用兵之妙,且又著書三篇,序次諸家為三十五家,可見信平日學問本原。寄食受辱時,揣摩已久,其連百萬之眾,戰必勝,攻必取,皆本於平日學問,非以危事嘗試者。信書雖不傳,就本傳所載戰事考之,可見其純用權謀,所謂出奇設伏,變詐之兵也”。

    (清)王志湉:“氣蓋世力拔山,見公束手,歌大風思猛士,為之傷懷。

    (清)徐經:“史公為淮陰惜,實不僅為淮陰惜。

    史料記載

    正在載入韓信拜帥

    韓信在中國古代最重要的兩部史書——《史記》與《漢書》中均有傳記。

    《漢書》中的前一半與《史記》重合,班固基本上都是照錄《史記》,《漢書》中的《韓信傳》大多數的文字是對《史記》的《淮陰侯列傳》的抄錄與翻譯。當然,也有一些不同之處。班固在《漢書》中突出了皇朝史的地位,並積極維護封建秩序,體現了濃重的正統思想。

    在《淮陰侯列傳》中,司馬遷以英雄惺惺相惜的筆觸記錄了韓信的一生。太史公在最後發表自己看法時,一方面寫出了對韓信英雄氣概、軍事才能的肯定與讚許,另一方面,也表達了對韓信最終悲慘結局的惋惜之情。總而言之,二者皆有所長。《史記》更具史學人性化的思想光芒,《漢書》則偏重對國家大計的闡釋。

    家庭狀況

    夫人

    關於韓信的夫人,未找到詳細的史書記載。據民間流傳,韓信夫人殷嬙,前秦大臣殷德之女,是劉邦親封的齊王妃。殷氏一族歷朝為大官,後不滿秦暴統治,辭官定居今日江南一帶為商,書香門第,一帶名門望族。淮安夫人,是韓信死後呂雉所封。韓信死後,呂雉感覺對殷姬有愧,接殷姬入宮封淮安夫人,呂后常與她談心,有分寸知進退。殷嬙47歲,再去晉見呂雉後,回途淮陰中,感染風寒去世。 有的影視劇中將韓信的夫人叫做“季桃”,為編劇杜撰。

    兒子

    韓信以及親人被殺後,蕭何悄悄的讓蒯徹留下了韓信的一個兒子,送到海南島隱居,為了怕人懷疑,就去掉了韓字的左邊,留下了“韋”字作為姓。從此,韋姓在南方逐漸發展起來。

    人物墓地

    韓信的墓地有三座。一是,位於山西省靈石縣南焉鄉高壁村的高壁嶺山的“山西韓信墓”;二是,位於西安市灞橋區新築鎮新農村的“陝西韓信墓”;三是,淮陰的“江蘇韓信墓”

    創造象棋

    象棋是中國傳統棋種。它的來歷傳說不一,流傳最廣的說法是始創於西漢的韓信。劉邦統一西漢王朝後,屢建戰功的大將韓信被呂后誘捕入獄。韓信自知壽命快到頭了,就打算在獄中寫一本兵書傳給後人。不料這事被呂后知道,就下了一道懿旨,說他身為犯官,不能擅著兵書。韓信悲憤難忍,仰天長嘆道:“這個婆娘太狠毒了!不但要本王的命,連本王的名也要除掉啊!”當時有個獄卒聽到他這句話後,跪在韓信面前說:“王爺!你就把用兵之法傳給小人吧!”韓信苦笑了一聲說:“本王若不知用兵之道,也不會落到今天這個下場。如今悔之晚矣,怎麼能再連累你遭受殺身之禍呢?”獄卒再三懇求,韓信只是不允。

    一天,這個獄卒給韓信送飯時,眼裡的淚花直打轉轉,好像有啥要事對韓信說,又忍住了。韓信一看他的神色,便感到不妙,就問獄卒:“那個婆娘是不是要對我下毒手了?”獄卒忍不住哭出聲來。韓信大笑道:“打完兔子殺獵犬,射盡飛鳥折良弓嘛!從古至今都是這樣,沒啥可怕的。”說罷,叫獄卒坐下,韓信取來一根筷子,在地上畫了個方框,又在框中畫了一條“界河”,河中寫了“楚河”、“漢界”四個字。接著又在河界兩邊各畫了三十六個小格,並說:“本王今年剛好三十六歲,一生助漢滅楚,屢立大功,到頭來卻死在一個女人手裡。你平時對我百般照料,今生今世我再沒機會報答你了,就把生平所學的奇術傳給你吧。”他說著叫獄卒取來紙筆,把紙裁成三十二個小塊,布在方框內界河兩方。一面的十六塊紙片各寫著帥、仕、相、車、馬、兵等字,另一面的十六塊紙片上寫著將、士、象、車、馬、卒等字。

    擺好後,韓信邊移動紙片邊告訴獄卒:“這個方框就是千軍萬馬的大戰場,兩面各代表一方的軍力。用兵之道,貴在主帥多謀善變,通盤籌劃、奇正配合,以不變應萬變……”並具體地教獄卒如何跳馬、出兵等。獄卒邊點頭邊稱讚:“奇!王爺真是個奇人啊!”

    從那天起,韓信每天都和這個獄卒守著方框(棋盤)研究兵法。不久,韓信被呂后殺死,那個獄卒也逃走了。他躲藏在一個深山裡,搭了間草棚,開荒種地,全家人自耕自食,一有空閒,就專心研究韓信授給他的奇術。因紙片易爛,就換成了扁圓形小木頭坨兒,為好區別又染成紅黑兩色。又據“奇”的諧音,把“奇”叫做“棋”,還寫了一本《棋譜》傳給了他的兒子。後人認為棋雖可佈陣,但不是真的兩軍作戰,只是一種象徵,所以稱它為“象棋”。

  • 6 # 燕山東

    素有兵仙之稱的韓信,到底是怎樣的一個人呢?土哥認為:一般能稱的上仙,那可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蓋世英雄,不管哪方面都是老百姓只能頂禮膜拜、望其項背的大咖級的人物。總之不是凡人!

    一、韓信是一個忍辱負重的,且能屈能伸的人

    韓信未成名時,在街頭碰到一個惡少,惡少看見韓信揹著劍,就擋住韓信的去路對韓信說:要麼砍我,要麼就從我胯下鑽過去。韓信便從容的從惡少的胯下鑽過去了,這個故事其實還有續集,後來韓信衣錦還鄉,找到那個惡少,惡少嚇的魂不附體,韓信一笑置之,還賞了他個小官做。

    胯下之辱是韓信不與小人計較,一心謀大事的寫照,凡人做不到。

    二、韓信是一個感恩的人

    還是在韓信未成名之前,韓信生活困苦,常常吃了上頓沒下頓,一個在河邊洗衣服的老太太就經常給韓信分點帶來的飯吃,韓信非常感激,說:將來我一定要重重報答你。老太太說:一個男人都不能自食其力,我還能指望上你的報答嗎?韓信聽了非常慚愧。

    但是,韓信後來衣錦還鄉,找到這位當年的恩人,賞賜千金。一飯千金,是韓信知恩圖報,有顆感恩心的表現。

    三、韓信是一個熟讀兵書,擅於排兵佈陣的人

    功高蓋世那就是領兵,排兵佈陣是韓信在中國歷史上留下最光輝的一頁。

    韓信第一次從漢中出兵時,一面命令大將修棧道迷惑敵軍,另一方面自己悄悄率軍從陳倉小道殺出,出其不意,取得了軍事上的勝利。明修棧道、暗度陳倉,是韓信的首次用兵。

    但結果非常成功,韓信也取得了上到劉邦,下到軍士的初步信任。這也是三十六計之一,很經典的一個兵家故事。

    再有韓信率軍攻打趙國,命令將士背靠大河擺開陣勢,與敵軍交戰。韓信以前臨大敵,後無退路的處境來堅定將士拼死求勝的決心,結果大破趙軍。背水一戰就是置之死地而後生,跟破釜沉舟差不多,也是軍事史上的經典戰例。

    四、韓信是一個缺乏政治鬥爭的英雄

    漢朝建立後韓信便被解除兵權,封為楚王。後來被奸人告發謀反,隨後又被貶為淮陰侯,最後呂后與相國蕭何合謀,將其騙入長樂宮中,斬於鍾室。傳奇的一生也就這樣結束了。

    自古多少英雄好漢,功臣良將死於政治,功高震主、卸磨殺驢這千古不變的鐵律,埋葬了多少錚錚鐵骨,冤屈了多少忠魂,留下了多少罵名,可是不知為什麼,誰讓君子永遠鬥不過小人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嫁接荔枝後下了幾天雨枝條裡面出水是怎麼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