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青苔階
-
2 # 魑魅涅磐
直接把現有傳統氣動佈局的運20機翼換成翼身融合的工作量甚至比全新設計一架全新的翼身融合運輸機更多,畢竟牽一髮而動全身。雖然運20這種戰略運輸機並不直接參與作戰,但是對於這類戰略運輸機為了簡化後勤戰略運輸壓力和提升其戰略投送能力,早在C17戰略運輸機開始,就要求其既要具備戰略運輸機上萬公里的洲際飛行航程,又要具備戰術運輸機直接能夠在前線野戰機場起降的能力。所以對於需要經常出入“非制空”前線機場的戰略運輸機而言,具備隱身能力還是很有必要的。所謂的“翼身融合”氣動佈局要不就是像美國B2這種飛翼式氣動佈局,要不就是和美國海軍正在試驗的黃貂魚這種介於傳統和飛翼之間的“半翼身融合”氣動佈局.這兩種氣動佈局各有優劣,類似B2這種純飛翼式氣動佈局有著更好的氣動增升和隱身效果極佳的優勢,而且因為飛翼式氣動佈局下整個機身都是機身也都是機翼,所以也有著更大的內部裝載空間優勢和航程、載重優勢,但是因為沒有垂尾所以機動性較差,對於需要在任何環境下起降的戰略運輸機而言並不合適。比如大家可以試想一下如果讓一架B2隱身轟炸機和伊爾76一樣直接在前線草地起飛的話,B2轟炸機因為沒有垂尾僅依靠襟翼差來實現偏航控制,對於惡劣起降環境下的風切變情況並不能及時作出反應,很可能導致其衝出跑道,所以看看運20、C17這類大型戰略運輸機為什麼有一個高大上的垂尾就能明白垂尾的重要性了。其實從各國對於下一代隱身戰略運輸機的研發方向來看,反而是半翼身融合的氣動佈局成為了主流,比如俄羅斯伊留申設計局公開俄羅斯下一代軍用運輸機設想圖中就有這樣半翼身融合氣動佈局的運輸機出現;再有像美國波音、洛馬公佈的美國下一代戰略運輸機也都採用了這種半翼身融合氣動佈局,當然也包括中國網友為我們大家設計的中國未來隱身戰略運輸機的CG圖也都是這種半翼身融合的氣動佈局。這種半翼身融合的氣動佈局有什麼優勢呢?首先在保留傳統橢圓形機身的前提下,顯著提升了這種久經戰場考研的成熟機身結構高可靠性優勢,同時還能進一步降低研發、生產成本、有利於大規模換裝;其次更加融合的翼身結構顯著增加了翼面積,提升了運輸機的整機升力係數,增加了最大起飛重量和載重量以及飛行航程;同時翼身融合設計後,還可以藉助拉寬的機身貨倉優勢增加對超大型軍事裝備的整體運輸能力。再一個這種飛翼式和傳統融合交叉的氣動佈局依然保留有垂尾設計,使得其能夠大幅提升運輸機在飛行過程中的機動性、和起降過程中的可靠性優勢;而且依然採用上單翼或者中單翼機翼上/下反氣動佈局設計,有效的增強了運輸機的空中機動飛行能力,同時上單翼背掛發動機或者直接將發動機內建的動力佈置方式也有兩大優勢,一個是發動機背掛或者內建可以大幅降低運輸機在野戰非鋪裝跑道起降時,運輸機前輪或者發動機吸起的碎石塊進入發動機損壞發動機的風險;同時發動機背掛或者內建還可以降低發動機最前端渦輪葉片破壞隱身效果的缺點。
-
3 # 啊missYOU119
肯定不行啊,,
第1點肯定不行啊,如果把運20改成那個轟20的話,那個隱身這一方面就要重新設計。這樣的話就會造成這個成本疊加。
第2點就是這個運20的這個發動機,它不屬於這個s型涵道進氣。不隱身啊,,
第3點就是介於第1點的這個外形設計,它不能做到超音速巡航。亞音速那個速度慢,目標大。
第4點就是結合了三以上3點就是那個幹什麼用的,就是幹什麼用的。那個,各司其職,流水作業。不怕打不過就怕氣勢弱。
回覆列表
謝邀。這個想法很大膽,因為運20並不是一架隱轟,從開始立項設計就沒有按隱轟思路走。如果現在貿然說要把它改成類似於B2那樣的,機翼和機身融合成一體,外形科幻,如黑夜幽靈一般的轟炸機,首先從結構上就不容許。這就好比你要把一艘驅逐艦改成一艘核潛艇,再天才的設計師恐怕也是沒有辦法。因為這兩樣東西相差的太大,不僅外形差別很大,就是裡面的結構也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
所以與其改運20,還不如重新設計一個來的快些。希望早日看到H20的飛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