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四川達州人

    怎麼會呢?

    以唐代劃線,此後門閥被黃巢重創,藩鎮軍閥破壞,五代摧殘而徹底消亡。

    門閥就是世家,源於戰國,興於漢晉,衰於南北朝,隋唐餘暉,絕於五代。

    說句不好聽的,世家與文人,那幾乎就是一體的。

    因為過去讀書很難。

    非常難。比我們今天讀北大清華還難。

    畢竟,要想成為文人,你最少得讀書識字才能具備基礎條件吧?

    書籍在宋代之前的中國是壟斷的。

    最初,文字掌握於皇族與高階祭司,基本就是金文刻鼎:

    當然,也有帛書與羊皮卷,但是...

    這東西顯然不是一般家庭可以有的。

    春秋時期,劃時代意義的是竹簡木牘,這讓文字開始走入民間:

    可是,竹簡木牘依舊昂貴。

    比如,一片竹簡只能寫10~15字。一節竹子只能有8片,一根竹子最多10節,則一根竹子的文字容量也就1200字,想要製作一本五千字的書,剔除空格與廢棄,大約需要5根竹子才夠。

    所以,東方朔自詡讀書43萬字就敢公開藐視漢武帝,這也不是沒有原因的。想想,一卷書只30片,平均300來字,43萬字的1500卷書要多少頭牛來拉?

    因此,印刷之前的書籍都掌握在皇族與世家之手,寒門地主家庭都讀不起書,實際也讀不到書。沒有書,自然就是文盲,更談不上什麼文人。所以雖然隋唐有科舉,但科舉成功者依舊以世家子弟為主。

    天無絕人之路。

    紙張在南北朝時期得到改良,手抄書開始出現,但書籍依舊沒有擴張,哪怕雕版印刷也集中在佛經上。

    陰刻或者拓印書:

    真正讓文字書籍走向民間,還是得益於北宋的文治,這也恰巧是世家消亡,耕讀傳家計程車大夫完全崛起的時刻。

    陽刻書:

    更高水平的線裝書:

    廢話這麼多,回到題目:

    古代文人與門閥世家是一體兩面,根本沒什麼衝突。而僥倖讀到書的寒門子弟不僅數量少,也談不上什麼文人,還得忙碌生計與晉升階層。

    自然,也就沒什麼具備優越地位的文人會反對自己的壟斷階層。竹林七賢就是代表:

    嵇康反對司馬氏,是因為政治派性的原因,而非反對世家體系。

    唐代李牛黨爭不過是皇權在後面推動,而且世家勢力已在藩鎮割據下逐步衰落:

  • 2 # 血色衣冠

    這個問題問的有點不夠準確,文人和門閥是不能直接比較的,需要捋一捋。先說說門閥士族的歷史。

    門閥士族

    門閥士族的興起,是從西漢時期開始,他們相互通婚,形成一個緊密的利益共同體,到東漢時期已經非常強大了,再到魏晉南北朝時期達到了巔峰,這一時期就是常說的“上品無寒士,下品無士族”,當然這只是一個誇張的說法,只是說明了一個普遍性,豪門為官,寒門為吏。

    但需要注意的是:“寒門”並不是代表窮,只是相對於“門閥士族”來說,他們缺少足夠的底蘊與文化傳承,以及影響力。

    盛唐前期,科舉的興起和印刷術的推廣,門閥士族賴以生存的“文化傳承”受到動搖,開始走下坡路。後又經五代十國的戰亂,以及北宋活字印刷術的發明,門閥士族遭到毀滅性打擊,逐漸消失,後以地方宗族的形式存於世,但已失去了往日的影響力。

    文人,門閥士族的關係

    文人>門閥士族,文人的涵蓋範圍包括了士族文士寒門文士

    其實我上面的比較也是不規範的,因為這兩個名詞的分類方式就不一樣。“文人”對應的是“武人”,“門閥”對應的是“寒門”。

    所以,透過我的理解,你的問題應該是:文人士大夫和門閥士大夫階層,是屬於同一階層的兩個對立群體麼?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耳鳴會復發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