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方士的知識樂園

    殺兩個兄弟沒問題呀,帝位爭奪你死我活,玄武門不止是死了兩個兄弟。太子死後,太子親軍反攻,雙方血戰成河,傷亡萬人以上。李世民私德人渣的地方是,他殺了競爭者兩個兄弟後,還把兄弟的二十來個兒子斬盡殺絕,這個是沒必要的,他們並不足以造成威脅。

  • 2 # 憤怒野虎

    歷史上,皇權爭奪,過程是殘酷的,結果是“勝者為王,敗者為寇”,獲勝者對其認為可能威脅的子女,都實行屠戮。1.皇權爭奪過程中,不但是兩個物件的爭奪,而且是兩物件代表的集團的爭奪。2.除特殊情況外,爭奪勝利方,往往對失敗者進行“斬草除根”式屠戮,目的是避免其再起反撲。3從生物學方面看,動物爭勢鬥爭都是劇烈的,對存在可能威脅者都實行“趕盡殺絕”。4.歷史上的許多事件,都告戒爭奪者,皇權乃至國家間的爭奪,仁慈者終會導致徹底消亡。春期戰國曆史,吳越爭霸,晉國皇儲爭權,仁慈者或者沒有“斬草除根”的,終會導致原先勝利者,將“死無葬身之地”。李世民及其背後的集團,自然知道這種情況。5.爭奪政權過程中,根本沒有什麼情義的存在可能,只有利益的獲取。至於那些什麼情義之類,只是獲勝者為了收買人心,讓其集團內部編排的以掩飾奪權者殘酷無情行為。所以,李世民奪取政權後,對其兩兄弟餘下的男丁,基本上都是屠殺,而對女的,除認為有威脅的被屠外,大都留下。就是這個情況吧。

  • 3 # 甜膩膩的歌聲

    對於那些上層人物的博弈,底層老百姓是不知道的,他們一般只會知道一個最後的結果,就是我們這個朝代的皇帝是誰。會以什麼樣的面貌或者形象,出現在我們的面前。而且一般歷史都是由勝利者書寫的,對於李世民來說,他已經是勝利者了,再製造一點輿論導向對他來說不是跟吃飯喝水一樣簡單嗎?他可以隨便給李建成編幾條罪行,說他和敵人勾結,或者說他辦事不力,甚至可以說殺李建成是我父皇讓我去做的。你想那個時候李淵已經是一個退位的老皇帝了,他能站出來反駁李世民,這是不可能的,只能任由他作為。而且這個輿論的導向,一旦製造好了,普通民眾只有去信服它,你不可能去反駁它。最重要的是,對於那些普通民眾來說,只要能讓他們過上好日子,就是好皇帝。他們才不會過多的關心,我們這個朝代的皇帝是誰?或者說集體上書必須要讓誰來當這個皇帝,不存在的。只要不再民不聊生,不再水深火熱,就是民眾最大的追求。雖說李世民在殺兄逼父這件事上做的不對,但是他確確實實是一個好皇帝,他開創了唐朝的貞觀之治,使唐朝的實力達到了可以說是古代封建社會的巔峰。那個時候普通人民的日子可以說是極度的幸福,你想這樣能不贏得名聲嗎?以至於我們現在留學生,在國外都以唐人自居,可見唐朝的偉大。

  • 4 # 經典守望者

    李世民的玄武門之變中的勝利實際上帶有幾分僥倖,第一是計劃實施的非常順利,太子和齊王順利進入了玄武門,來到了臨湖殿伏擊圈。第二是面對突發情況處理得也很及時完善,馮立率領兩千人馬攻打玄武門,敬君弘以一人之力頑強擋住了進攻,為消滅太子齊王兩人贏得了時間。第三,李淵順利交權。第四,外圍的建成餘黨沒有掀起太大的波瀾。這幾個問題一旦處理失當,發生紕漏,李世民的登基都不會如此順利。至於為什麼要殺死兄弟,理由如下:

    第一,藉口問題。玄武門事發後,李世民派遣尉遲敬德前去見李淵,當時的情況據史書記載“上方泛舟海池,世民使尉遲敬德入宿衛,敬德擐甲持矛,直至上所。上大驚,問曰:“今日亂者誰邪?卿來此何為?”“秦王以太子、齊王作亂,舉兵誅之,恐驚動陛下,遣臣宿衛。”在打著太子齊王作亂的藉口下,就必須處死太子和齊王,不能讓他們再見到任何人,說任何話。因為一旦他們開口,這個謊話就圓不上了。到時,李世民恐怕就會滅更多人的口來填補這個謊言。所以,在這個旗號下,兩人必須死。

    第二,阻擋東宮士兵。當時,東宮和齊府的兩千人馬已經得到了動靜,將軍馮立正率兵前往玄武門與守將敬君弘苦戰。當時敵眾我寡,敬君弘自己也死於軍中。但在危機時刻,李世民殺死太子與齊王,割下首級掛出宣武門。救援部隊看到主公已死,攻城已經沒有實際意義,才開始作鳥獸散,逃出京城,解了李世民的危機。所以,李世民殺死兄弟二人也起到了保護自己的作用。

    第三,斬草要除根。打蛇不死反被蛇咬的例子比比皆是。隋朝的楊廣透過陰謀詭計陷害兄長坐上了太子的位置。但是,最後還是讓隋文帝發現了楊廣的野心,想在最後關頭讓廢太子楊勇復位,是楊廣得到訊息辣手弒父才平定下來,順利登基成為隋煬帝。他上位的第一件事就是殺死楊勇,永絕後患。皇位之爭想來都是必須以肉體消滅為最終結局。李世民不僅殺了兄弟太子建成與齊王元吉,還誅殺了他們所有的兒子。就是為了防止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的情況出現,只能說無情最是帝王家,此言不謬。

  • 5 # 青衫隱逸

    玄武門之變是一場為爭奪皇位而發動的政變。所謂政變,是指統治集團少數人透過密謀,用政治或者暴力手段等非正常途徑實現權力轉移的行為。中國古代的政變大多透過武力手段,甚至可能伴隨著流血犧牲。特別是歷朝歷代的皇位鬥爭,向來是激烈殘酷的。為了坐穩皇位,就不能心慈手軟,否則犧牲的就是自己。

    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其目的本身就是為了要除掉自己的兄弟,從而使自己當上太子,最終奪取皇位。殺掉自己的兄弟可以一勞永逸,穩固自己繼承人的地位,也避免遭到報復。

    正史記載的玄武門之變

    我們先來看看史書中涉及玄武門之變的記載。《舊唐書太·宗本紀》記載:

    九年,皇太子建成、齊王元吉謀害太宗。六月四日,太宗率長孫無忌、尉遲敬德、房玄齡、杜如晦、宇文士及、高士廉、侯君集、程知節、秦叔寶、段志玄、屈突通、張士貴等於玄武門誅之。甲子,立為皇太子,庶政皆斷決。

    又《舊唐書·李建成列傳》記載:

    九年,突厥犯邊,詔元吉率師拒之,元吉因兵集,將與建成剋期舉事。長孫無忌、房玄齡、杜如晦、尉遲敬德、侯君集等日夜固爭曰:"事急矣!若不行權道,社稷必危。周公聖人,豈無情於骨肉?為存社稷,大義滅親。今大王臨機不斷,坐受屠戮,於義何成?若不見聽,無忌等將竄身草澤,不得居王左右。"太宗然其計。六月三日,密奏建成、元吉淫亂後宮,因自陳曰:"臣於兄弟無絲毫所負,今欲殺臣,似為世充、建德報仇。臣今枉死,永違君親,魂歸地下,實亦恥見諸賊。"高祖省之愕然,報曰:"明日當勘問,汝宜早參。"四日,太宗將左右九人至玄武門自衛。高祖已召裴寂、蕭瑀、陳叔達、封倫、宇文士及、竇誕、顏師古等,欲令窮覆其事。建成、元吉行至臨湖殿,覺變,即回馬,將東歸宮府。太宗隨而呼之,元吉馬上張弓,再三不彀。太宗乃射之,建成應弦而斃,元吉中流矢而走,尉遲敬德殺之。俄而東宮及齊府精兵二千人結陣馳攻玄武門,守門兵仗拒之,不得入,良久接戰,流矢及於內殿。太宗左右數百騎來赴難,建成等兵遂敗散。

    根據正史的記載,李世民發動玄武門政變是迫不得已的。李建成和李元吉二人淫亂後宮、勾結小人、謀害太宗,甚至企圖起兵舉事。李世民雖然顧及兄弟親情,但身邊的謀臣勸說他,為了江山社稷,應當大義滅親,與其坐以待斃,不如主動出擊。於是李世民就聽從了他們的建議。六月三日,李世民悄悄跑到李淵那裡告狀,說建成和元吉淫亂後宮,還處心積慮地想要殺害自己。李淵聽了非常地吃驚,想要弄瞭解真相,就召集建成元吉二人第二天一早來問清楚。

    於是第二天,也就是六月四日,李建成和李元吉毫無防備地去面見高祖李淵。怎料到李世民早已帶著自己的心腹之人,在他們的必經之路上埋伏了。兩人剛到臨湖殿,突然察覺到氣氛有些不對,這個時候他們才反應過來,於是立馬掉頭要回太子府。

    李世民突然帶著伏兵衝了出來,吶喊著追殺他倆。李元吉在馬上拉弓,對著李世民射了三箭,可能因為太慌忙,一箭都沒有射中。李世民則一箭射中李建成,將他射死了。李元吉被其他人亂箭射中,匆匆忙忙地逃跑了。尉遲敬德追了上去,將他也殺掉了。如此,李建成和李元吉都被除掉,之後又打敗了李建成的救兵,將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兒子們也一併除掉了,沒有留下後患。

    李建成和李元吉已經死了,自然死無對證,李世民說什麼就是什麼了。李世民先斬後奏,李淵也無可奈何了。再加上局勢已經被李世民和他的那些忠誠的部下所控制,李淵非常知趣,立秦王李世民為太子,國家的大事也交給他處理了。之後李淵又被迫讓位,李世民即位為皇帝,玄武門之變也就順利完成了。

    透過這個過程我們也可以看到,在玄武門事變時,李世民就已經殺了自己的兄弟李建成和李元吉,而不是玄武門事變勝利了才殺的這些人。再者,殺二人是出於無奈,在政治鬥爭中,不是你死就是我亡,李世民不主動出擊,就會被二人謀害,殺他們也是為了自保。

    玄武門之變的真實原因

    當然,以上的起因和過程來源於《舊唐書》一類的正史的記載。然而,歷史是由勝利者書寫的,真實的情況是否這樣,我們不得而知。但根據一些學者對這一問題的研究,玄武門之變爆發的原因並不全是正史記載的那樣,太子李建成也並非記載中那麼不堪。

    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並不是史書中記載的那麼被動的,而是李世民一手策劃和挑起的。唐朝建國後不久,李建成為皇太子,李世民被封為秦王。而作為儲君的李建成不能親自帶兵打仗,所以帶兵出征的重任落到了秦王的頭上,秦王也因此逐漸手握重兵,打了很多勝仗,身邊聚集了很多效忠他的文臣武將。

    此外,李世民注意網羅人才,藉著開文學館的名義招攬賢能之士,培養壯大自己的勢力,以至於秦王府儼然成為一個小朝廷。這些都成為他奪取權力的有力保證。再加上李淵給了秦王府很多特權,且沒有對秦王的權力加以節制和限制,使得李世民的勢力足以威脅太子。

    李世民不斷擴大自己實力,這一行為不可能沒有野心。再加上這些引起了李建成和李元吉的戒備,逐漸失去了李淵的信任,李世民的小集團也受到了一定的打壓。凡此種種,都導致了他和他的實力集團策劃發動了這場政變。

    而李建成也並非如記載那般不堪,相反他在各方面還算是出類拔萃的。在隋煬帝時,李世民隨著李淵在前線作戰,而李建成則獨當一面,擔負著保護家小的重任;大唐創業之時,李建成也立下了赫赫戰功;入主東宮以後,沉穩出色地完成了太子的任務,歷史上有名的魏徵當時就在建成手下擔任太子洗馬。

    而這些,也隨著玄武門之變被史書改寫。太子的創業之功都歸到了太宗名下,而太子一無是處,理當被廢黜。

    因此,從這個角度來講,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殺掉自己的兄弟理所當然。為了奪取皇位,殺掉他們二人是必然的選擇,畢竟李世民不是嫡長子,有李建成在,就輪不到自己。而且如果讓李建成等人見到高祖李淵,一對質自然會真相大白,那時候死的可能就是李世民自己了。

    殺了兄弟二人還不夠,兩人的後代尤其是兒子們也不能留。斬草除根,徹底斷掉建成、元吉兩脈,自己皇帝的位子也就坐的更穩了。

  • 6 # 大白白野

    封建社會是家天下,爭權奪勢父子兄弟相殺有時是避免不了的,因為皇帝就一個,想當皇帝就得戰勝競爭對手,爭來爭去,兵戎相殺,消滅對方。封建社會陰謀篡權奪位是大逆不道的死罪。

    李世民殺兄弟也屬上述現象。

    1、626年7月2日,李世民率人入朝,在玄武門設下埋伏,李世民射殺了李建成,尉遲恭射殺了李元吉。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是竇惠夫人所生,同父同母的。李世民同父同母兄弟還有衛王李玄霸(李元霸)病死。李建成5個兒子和李元吉5個兒子也全部被殺死了,是擔心這兩人兒子們長大後得勢復仇。

    2、李淵的第六子李元景,李世民同父異母姓弟弟,在唐高宗永䘗四年,653年坐與房遺愛謀反罪賜死。

    3、李淵的第七子李元昌,李世民同父異母弟弟,在貞觀十七年,643年捲入太子李承乾謀反案被殺。

    4、李淵有22個兒子,李淵太原起兵前衛王李玄霸和楚王李智雲已死。第八子酆王李元亨早死、第九子周王李元方早死、第十子徐王李元禮病死、第十一子韓王李元嘉反對武則天,被殺、第十二子李元則病死、第十三子鄭王李元懿病死、第十四子霍王李元軌反對武則天被殺、第十五子虢王李鳳高病死、第十六子道王李元慶病死、第十七子鄧王李元裕病死、第十八子舒王李元名被丘神績陷害被殺、第十九子魯王李靈䕫武則天時謀反洩密自殺、第二十子江王李元祥早死、第二十一子密王李元曉早死、第二十二子滕王李元嬰活55歲,自然死亡。

    5、李世民有21個兄弟,玄武門之變殺死哥哥李建成、弟弟李元吉。玄武門之變後處死了弟弟李元昌。李世民雖然殺死李建成、李元吉,但對兩人手下人還是大度不錯,像李建成下屬魏徵、薛萬徹、馮立等沒有受到影響,還得到了重用。

  • 7 # 拉美喬居者

    兩千年的封建專制社會,整個國家士民都是皇帝一人之私產而已。

    對於皇帝而言,合法性正統性是首當其衝的要要之要務!

    李世民是透過武裝政變,殺死太子這個法定第一序位的皇帝繼承人,逼迫李淵這個老皇帝,才成為現任皇帝的。

    由於繼位的不合法,李世民的皇權就會收到非議也反抗。反對的勢力,第一優先選擇就是故太子李建成的子孫,任何存世的建成兒子或者孫子,都對李世民構成直接的競爭關係,一旦舉事成功,則可以以恢復正統為名義,顛覆李世民政權。追隨建成子孫的人,則可成為開國功臣,這種誘惑在古代是致命的。

    退而擇其次,則李元吉子孫亦可,條件是建成子孫皆歿。元吉子孫奪取政權,亦可以稱李世民為反賊,天下人亦易認同之。

    對於李世民而言,嫡子中,不可再存在任何漏網之魚,斬草必除根,而且既然做了,那麼最好全天下都要知道他已經幹掉了建成和元吉的全部男性子嗣。

    至於李淵後來給他添的那麼些弟弟妹妹,因為非嫡子,在講究秩序的封建皇權社會,已經無足輕重了。

  • 8 # v江湖故人v

    我認為有以下幾個理由。

    1、外部環境的影響因素:李建成,元吉有一定的治國理政才能,尤其是李建成當太子多年,積累了豐富的從政經驗。李建成和李元吉在多年的經營下,形成了強大的太子黨勢力,如果留著會成為皇權的最大危險。

    2、封建法統制度的挑戰:李世民他的皇位是非法的。如果在李建成,李元吉存在的情況下他即位,是對封建嫡長子制的極大挑戰。如果殺掉太子,李世民就成為在世最年長的皇子,可順理成章即位皇帝。

    3、家族勢力的人心向背:從李淵的角度來分析,如果留著李建成的情況下有李世民即位,很大情況下會發生李淵和李建成沆瀣一氣的情況。到時候李世民會陷入四面楚歌的境地。

    4、李世民集團的因素:李世民在多年的征戰中,積累了輝煌的業績和軍功,天策府聚集了一流的戰將和一流的人才。這些人出生入死為的就是能跟隨李世民分享榮華富貴,這些人已經成為太子已建成和李元吉的死敵,在取得勝利的情況下他們也會強烈要求殺死李建成和李元吉。

  • 9 # 史匠

    永絕後患瞭解一下。

    李世民為了能保住自己的位置,可不單單隻殺了李建成和李元吉兩兄弟,只要是和他們有血緣關係的人都給殺沒了,其中包括李元吉的五個兒子和李建成的五個兒子。

    儘管弒兄逼父這一事件成了李世民一生的汙點,也成了一段難以言說的尷尬歷史,但是我們如果仔細回看那段歷史,整理一下當時的時勢環境,或許也能夠體諒一下李世民了。

    二子爭儲,李建成下死手在先。

    我想,如果沒有發生以下的幾件事情,或許李世民也不會一箭射死李建成。

    1.李建成謀殺未成,反而向李淵打小報告

    有一次李淵在京城南面設場圍獵,李淵命令三個兒子(即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騎馬射獵,角逐勝負。

    這個時候李建成把他的一匹胡馬讓李世民試乘,李世民騎著這匹胡馬打獵時,沒想到這匹馬忽然尥起後蹶,想摔死李世民,還好李世民身體素質好,應對了過來,才沒有發生意外。

    此事過後,李世民便對其心腹宇文化及說:他打算藉助這匹胡馬害我,但人的生死自有命運決定,就憑他們能夠傷害到我嗎?

    這話被李建成聽到之後,他便向李淵去打報告了,李建成讓李淵的妃子對李淵說:秦王自稱:上天授命於我,正要讓我去做天下的主宰,怎麼會白白死去呢!

    李淵身為皇帝,聽到李世民想要做天下主宰這種話必然會生氣,於是便傳李世民面見,李世民只能摘去王冠,伏地叩頭,各種解釋。

    2.競爭愈加強烈,李建成下毒於李世民

    在發生騎馬這一事後,李世民發現李建成的擔子越來越大了,他擔心再這麼下去遲早會發生變故,於是他派張亮,王保等人前往洛陽,暗中結交各路豪傑,方便以後應急之用。

    喝酒途中,李世民突然感到心痛,並吐血數升,後由淮安王李神通攙扶回宮。

    建成夜召世民,飲酒而鴆之,世民暴心痛,吐血數升,淮安王神通扶之還西宮。——《資治通鑑》

    這是李建成第二次想殺李世民了,並且還是明目張膽之下。

    這一事件後,李淵怕兩個兒子之間再發生這種事情,於是想派李世民回他的基地洛陽,但最後還是耽擱了。

    李建成的勢力太大,不得不殺。

    李建成除了有李元吉和李淵的幫襯外,他的手下還有一大批人物,如被稱為“一代名相”的魏徵、唐初名相王珪、初唐四大家之一的歐陽詢,以及大破高句麗的名將薛萬徹,如果李建成一日不死,勢必還有東山再起的一天。

    最重要的是李淵偏向的是李建成這一邊,還贊同李建成殺李世民,這樣一來李世民就不得不先下手為強了,我想李世民如果不先動手,死的就是他自己了。

    玄武門之變也奠定了李世民太子的地位,兩個月後李淵讓位於李世民,李世民登基。

  • 10 # 之鑫讀史

    這個出題者對玄武門政變這個歷史事件肯怕不甚瞭解。怎麼就叫玄武門已勝利,還想要殺兄弟?其實就是秦王李世民想殺兄弟才精心策劃組織了玄武門事變。李世民為什麼要殺兄弟呢?唐高祖李淵正室太穆皇后育有四子,長子建成,次子世民,三子元霸,四子元吉,元霸早妖。李淵父子自太原起兵到建立唐朝的過程中,三人都做出了突出貢獻,其中李世民東征西戰,在統一全國的戰爭中功勞最大。然而他並非長子。後建成被封為太子,李世民被封為秦王,李元吉被封為齊王。太子建成自覺功勞不及秦王,怕終被威脅其太子地位,於是聯合齊王元吉極力打壓秦王世民,後發展到針鋒相對、你死我活的地步。李世民為了爭取主動權,不坐以待斃,在其手下的極力支援下精心策劃了一次斬首行動——玄武門之變。

    下面簡述一下玄武門之變的經過。

    武德9年(公元626年)6月初3日晚上,秦王李世民給唐高祖李淵上了一道密奏,說太子李建成,齊王李元吉與高祖的妃子有染,淫亂後宮,並自陳曰:“臣於兄弟無負,今欲殺臣,似為世充、建德報仇,臣今枉死,永違君親,魂歸地下,實亦恥見亡者賊”。高祖看罷,非常驚愕。決定通知建成、世民、元吉三人於第二天(6月初4)到皇宮勘問,並當面對質,先搞清楚事情的真象。

    秦王李世民於當晚即對進入皇宮的必由之路玄武門進行了換防,並安插了自己手下的得力干將尉遲敬德、侯君集、張公瑾、劉師立、公孫武達、獨孤彥雲、杜君綽、鄭仁泰、李孟嘗等九人進入了玄武門內。第二天早晨,太子建成,齊王元吉奉詔帶著護衛人員就趕向皇宮,很快來到玄武門。按規定皇宮外的隨從是不能隨意進入皇宮的,所以二人將護衛人員丟在了玄武門之外,隻身騎馬進入了玄武門。二人進了玄武門後,發現李世民早就帶了很多人在城內等著他們,二人發現不對勁想跑,可為時已晚。還沒跑兩步,李世民一箭就將太子李建成射下馬來,當場斃命。李元吉見勢迅即騎馬往皇宮方向跑,尉遲敬德緊追不捨,隨即中流失墜馬,與秦王肉膊,最後被尉遲敬德射殺。

    此時,高祖李淵還在皇宮等待著三個兒子前來勘問,怎料尉遲敬德身披鎧甲,手持長矛出現在高祖面前。尉遲敬德報告高祖,說太子建成,齊王元吉謀反,已被秦王就地誅殺,我是受秦王命令前來保護陛下的。李淵是何等聰明之人,看著尉遲敬德能全負武裝站在自己面前,說明皇宮禁軍已不會聽自己使喚了,自己的老命都掌握在自己的兒子李世民手上了。便說秦王做的對,遂封秦王為太子,穩定了政治局勢。當年八月傳位與太子,自己做起了清閒的太上皇。建成有六子,長子承宗早卒,其餘5子及元吉5子皆被殺害,建成元吉二支被徹底斬草除根。

    歷史上對玄武門之變的評價是偏正面的,一是你死我活互相殘殺的宮庭政變斯空見慣,沒有什麼可驚異,二是做為廣大的黎民百姓只要當權者有所做為,能為自己帶來豐衣足食,哪管他的權力是怎麼得來的,唐太宗李世民在中國歷史上開創了幾個少有的太平盛世之一——貞觀之治。

  • 11 # 秦血漢骨

    這其中的原因有很多,最主要的有三個,一是李建成和李世民已成水火不容之勢;二是合法性問題;三是為了吸收李建成勢力。

    李建成和李世民已成水火不容之勢

    大家都知道,唐帝國起家時的大部分戰役由李世民指揮,由此很多唐初將領也都是忠於李世民。

    而唐帝國建立之後,李建成成了太子,所以李建成為了鞏固自己的太子地位,就對李世民勢力的人員進行打壓,進一步考慮的話,如果李建成真正登基,那麼所有李世民屬下要麼解甲歸田,要麼被處死,李世民的下場也不會好到哪裡去。這是題中應有之義,也是歷史必然,無論是誰換成李建成也必然這麼做。

    如果李世民和他的手下都是些懦弱草包也就罷了,問題是李世民勢力個個都是屍山血海裡爬出來的,且都軍權在握,怎麼能坐視死局?所以李建成和李世民已成水火不容之勢,不是你死就是我亡,已然完全沒有兄弟情義。

    合法性問題

    李淵登基後,不管是否是史書記載那樣偏袒李建成,就是按照中國歷史上的嫡長子繼承製也應立李建成為太子,這是大勢。歷史上大部分漢人建立的政權不管願不願意也要在一定程度上遵循這個規則。規則約束下,連李淵和李世民都不好改變。李世民如果想要上位,李建成就是必須扳倒的大山,如果李建成不死,哪怕李世民強勢登基,皇位也不會穩當,也有巨大的隱患。所以只有殺死李建成,李世民的繼位才具有合法性,哪怕李建成是被陰死的也問題不大。

    為了吸收李建成勢力的文人

    李世民手下將領有一大把,打天下用武將,今後要治理天下,卻需要大量的文臣。

    然而李世民手下文臣不多,因為但凡有才能的人大部分都是支援嫡長子繼承製的。比如魏徵,魏徵是史上有名的能臣,然而他是嫡長子繼承製的重要支持者,他是忠於李建成的。如果李建成存在一日,那麼他絕對不會向李世民效忠的,這是這類臣子的風骨。除了魏徵之外,此類的人還有很多,所以為了吸收這些人才,李建成也必須死。

    綜上,在歷史上,不管願不願意,要麼甘於屈居人之下,要麼爭奪皇位必定是抹滅親情、無比慘烈的,玄武門之變沒有對錯,只有勝利者和失敗者。

  • 12 # 小小小百科全書

    那為什麼李世民要除掉太子李建成呢?掌握主動權後生擒活捉不可以嗎?首先一點就是李世民的玄武門之變並不像多數人想的那麼容易。事實上李世民造反也存在很大賭的成分。而李建成身死也是因為大意。在李世民玄武門之變中有一個關鍵性的人物。這個人就是玄武門守將常何。原本李世民勢力經過皇帝李淵和太子李建成的不斷打擊已經開始形成頹勢。而李世民的衛隊人數也遠遠不及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後來李世民決定造反發動政變也從沒想過和李建成硬碰硬,原因很簡單,李世民不是李建成的對手。所以李世民決定埋伏偷襲。

    常何這個玄武門小小守將成為了政變的關鍵轉折點。原本常何是太子李建成的人。但後來李世民暗中策反了常何。但這一切李建成都一無所知。李世民之所以這麼做就是想出其不意。果然在李建成和李元吉進宮面見李淵的時候,李元吉本來想勸諫李建成多帶一些人。但李建成認為玄武門守將是自己人。根本沒必須要大張旗鼓。所以也就只帶了隨從入宮。李世民抓住機會帶領著自己的屬臣埋伏在玄武門內偷襲了李建成。

    由於李建成和李元吉並沒有帶多少人。所以最終玄武門之內李世民很輕易的就擊殺了二人。但問題是,李建成和李元吉被李世民圍攻的時候。李建成和李元吉的手下也知道了這件事。太子李建成的部下、翊衛車騎將軍馮立以及副護軍薛萬徹、屈直府左車騎謝叔方率領東宮和齊王府的精銳兵馬兩千人,急馳趕到玄武門,準備為太子和齊王報仇。當時李世民一方充其量也就是幾百人,根本抵擋不住這兩千人的猛攻。所以李世民名人割下李建成和李元吉的首級給效忠於太子和齊王的軍隊看。東宮和齊王府計程車兵看到李建成與李元吉以死頓時軍心大亂。李世民這才取得了階段性勝利。

    而李世民殺掉兄弟的時候一點都沒有手軟。畢竟李建成和李元吉數次謀劃要殺掉李世民。李世民怎麼可能讓過他們。再說了,婦人之仁最是要命。李世民既然決定造反就不可能有什麼惻隱之心。敢阻攔李世民的人盡皆會被處死。歷史上李淵也是很識相主動退位讓賢,默認了李世民的篡位。如果李淵硬著頭皮和李世民對著幹。估計李淵的下場比起李建成和李元吉也好不到哪去。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離婚了,你還會去打擾前任,糾纏前任,管前任的閒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