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趣學聯盟
-
2 # 婉秋聊育兒
老一輩人帶孩子,往往要求孩子“聽話”,覺得聽話的孩子就是好孩子。
後來,受到媒體宣揚的給孩子“自由”等影響,現代的父母們開始不再要求孩子聽話,而是鼓勵孩子張揚自己的個性。但是,一昧地讓孩子張揚個性很可能養出一個”熊孩子“:公共場所大聲喊叫;不尊重別人;沒有禮貌等。
如果要求孩子“聽話”只是要孩子一昧地順從大人的意見,聽從大人的安排,這樣肯定是不對的。
但是,我們也不能任由孩子完全按自己的想法來做事,畢竟孩子年齡小,很多事情並不懂,不知道如何遵守社會規則,所以,我們也要要求孩子“聽話”,這個聽話,是要培養孩子一定的傾聽能力。
傾聽能力對孩子的成長非常重要。1、傾聽,有助於孩子獲得資訊。
孩子語言發展的基礎就是透過傾聽來完成的。只有具備傾聽的能力才能夠促進孩子學習語言並模仿周圍環境的溝通技巧。
2、傾聽有助於孩子社交技能的發展。
在家與父母交流,與小朋友做遊戲,孩子都需要學會理解他人的意圖。
孩子在家裡和在外面都要遵守安全規則,到了公共場合要遵守社會禮儀,這些都要求孩子要學會”聽話“。
3、傾聽能力關係到學習能力。
當孩子上學後,學會在課堂上聽課是一項重要的技能。如果孩子不能夠做到“有效”去聽,那麼很可能聽不懂老師的授課內容,導致無法掌握文化知識。
那麼,如何培養孩子的傾聽能力呢?1、首先,父母要懂得傾聽。
孩子表達自己的想法時,父母要做到認真傾聽,及時反應。
孩子初期的語言和溝通能力都是透過模仿得來的,所以父母的身教非常重要。
2、用簡單、有趣的指令培養傾聽能力。
比如,平時在家裡可以指令孩子給自己遞東西。
孩子不願意爬樓梯,我們可以說:我們來登山啦,看看你的小腿是不是比我的快?
3、必要時要幫助孩子。
有些孩子不聽指令並不是故意為難大人,可能他聽不懂大人所要表達的意思,也可能他根本就沒聽見。
所以,指令孩子時最好是蹲在孩子的對面與孩子面對面交流,而不是他在另一個房間,我們在這個房間大聲吼。
不要擔心讓孩子”聽話“會抹殺孩子的個性,”聽話“與”個性“並不是對立的,而是相輔相成的。傾聽能力的培養最終目標是讓孩子學會獨立,面對問題時能夠獨立思考,能獨立自主做決定。
-
3 # 布媽讀書
這要看情況了,父母怎麼定義“聽話”、乖呢?難道孩子沒有一點自己想法完全聽從父母的才叫乖嗎?當然不。比如,父母想把孩子喜歡的玩具送給別人,但是孩子不願意,死活不肯,如果父母這這種情況下呵斥孩子說他不乖,不聽話,那難免強人所難,就是父母的不對。如果涉及到孩子的人身安全問題做了熊孩子,比如玩電、火之類的,父母可以跟孩子說明危險性,鼓勵他做聽話的孩子。
-
4 # bernice33
我們自古以來形成的教育理念就是孩子要聽父母的話,要聽老師的話,要聽話,要乖。對這個問題我們應該一分為二地看待:
父母吃的鹽比你吃的飯多,過的橋比你走的路多;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這些都是生活中我們常說的教育孩子的話。當然在很多生活經驗、人生閱歷上,大多數父母肯定比孩子更為成熟。孩子在這些方面應該多聽取大人的建議。父慈子孝,其樂融融。這種時候溫情地摸摸孩子的頭,肯定地誇讚他聽話懂事,很乖,是不錯的親子交流方式。
另一方面,父母則應有意識地培養孩子獨立的人格和思想,啟發孩子創新思維,尊重孩子的想法和見解。家長應約束自己的控制慾,適度放手讓孩子去發掘自己的潛力,去大膽動手動腦,展開實踐。哪怕是弄砸了,也是一次不錯的嘗試。而不是一味地遵從父母的安排,亦步亦趨。
所以在日常生活中,父母不要一味強調孩子聽自己的話,要乖。事實證明,很多小時候所謂的很頑皮,不聽話的孩子,長大後都有較強的創新拓展能力,收益無窮。
父母在平時交流中,不妨多用“你的這個想法很不錯喔”“我對你的建議很感興趣”之類的話去肯定和鼓勵孩子,相信會有意想不到的驚喜呢!
-
5 # 甘棠育兒
孩子叛逆不可怕,太聽話才可怕
(一)你怎麼這麼不聽話?!!!
傍晚時分,我在家門口的水果店賣水果,一排排五彩繽紛的水果,十分誘人。
一個媽媽帶著一個十四五歲的男孩也在挑水果。
“兒子過來,想吃什麼水果?我買點給你帶到學校去。”
“媽媽,我不想吃。”
“吃水果對身體好,你正是長身體的時候,多吃點。”
“別買了,我都跟你說了,我不想吃,更不想帶到學校去吃。”
“你這孩子怎麼這麼不聽話呢?讓你吃點水果就這麼難。”
媽媽說著說著,語言就提高了好幾度。
我聽到的,是這對母子也是很多家庭中最常見的一種對話方式。
你怎麼這麼不聽話?!!!
這是爸爸媽媽對付孩子最常用的武器。
但,這也是最無效的武器。
經常有媽媽問,孩子叛逆怎麼辦?怎麼樣才能讓孩子聽話呢?
為什麼你非要讓孩子聽話呢?
讓孩子聽話,究竟是為了滿足父母的心理需要,還是僅僅是為了孩子的健康呢?
(二)種下一顆種子,收穫一顆炸彈
有的父母把叛逆的孩子稱為“小討債鬼”。
然而他們看不到,叛逆是孩子成長過程中所必須經歷的過程。
兩三歲的孩子自我意識剛開始啟蒙,他們就需要透過與父母分離,實現自己的成長。
這時候叛逆就已經開始了。
孩子想自己穿襪子,父母趕時間,嫌太慢了,幫他穿。孩子就會大哭。
父母就批評孩子:你這孩子怎麼這麼不聽話。
他們並不知道自己剝奪了孩子成長的空間和自由。
到了青春期,往往幾乎所有的孩子都有不同程度的叛逆。
特別是被家長嚴厲管束的孩子,他們的叛逆行為往往更加嚴重。
因為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
精神分析界的暖男溫尼克特說:
養育孩子的過程猶如播下一顆種子,收穫一顆炸彈。
孩子追求自我成長,必然伴隨著對父母不同程度的叛逆。
對此,中國的心理學家曾啟峰解釋為:
一個好的母親,能夠接納自己逐步失敗,甚至被拋棄的命運。
孩子的成長意味著,孩子終究要超越父母,在心理上與父母親漸行漸遠。
如同龍應臺說的那樣:我們也只能望著他們的背影,告訴自己,不必追。
世界上所有的愛,都是為了相聚,那麼只有一種愛是為了分離,那就是母愛。
孩子註定是要超越我們的,就像翻過一座山,站在山頂,他才能夠看到遠處的風景。
從這座山上走過去,他才會擁有更加壯麗的世界。
黎巴嫩詩人紀伯倫寫過一首詩:《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
你的孩子其實不是你的孩子。
他們是生命對於自身渴望而誕生的孩子。
他們藉助你來到這世界,卻非因你而來。
他們在你身邊,卻並不屬於你。
你可以給予他們的是你的愛,卻不是你的想法,
因為他們有自己的思想。
(三)過於聽話的孩子真的好嗎?
父母親一心要得到的不叛逆的孩子、聽話的孩子有可能會發展成什麼樣子呢?
不知道大家是否還記得藥家鑫案件?
那個有著一雙細長的手指,鋼琴透過10級考試的學藝術的大學生藥家鑫,就是一個十分聽話的孩子。
父親對他的管束十分嚴厲。這是一個幾乎在所有人的心目中,都十分完美的孩子。
當藥家鑫開車不慎撞倒了年輕女子張妙,看到張妙在記自己的車牌號時,藥家鑫心生恐懼。
他從後備箱裡拿出一把刀,捅向了面前的這個弱女子,連續捅了八刀。
在車禍中僅僅受了一些輕傷的張妙就這樣失去了生命。
對於 這樣一個不可理喻的行為,是藥家鑫自己的解釋是:
天太黑了,我不清楚她傷的程度,心裡特別害怕、恐慌。害怕農村人難纏,以後會無休止地來找我看病、索賠。
而這種極端的恐懼,其實源於他長期以來壓抑的情緒。
這個長期以來溫和安靜的大學生,在那一刻,他內心深處從沒有得到釋放的恐懼爆發了。
據人民公安大學犯罪心理學教授李玫瑾調查,這樣的事件還有很多。
那種平時特別乖巧特別聽話的孩子,他們的攻擊力一直沒有得到釋放。
在某一個時刻,也許會爆出令人根本無法想象的驚天大案。
還有一種聽話的孩子,就是在不管怎樣的生存環境下長大,他們從不反抗。
他們的自我被極度壓制,一生都無法長大。抑鬱症等疾病由此發生。
張國榮就是這樣長大的。他小的時候,父母親住在做生意的地方。
而張國榮和他的兄弟姐妹卻是由保姆和祖母帶大的。
“我覺得我小時侯是出奇的安靜的”,他說,“客廳有很多的客人,但是就算沒人陪著我一個人在房間裡,外面的大人都不知道里面有個小孩。”
也許是因為沒和父母在一起的孩子,更加不敢叛逆吧。
張國榮一生待人溫厚,但是他的某一部分卻始終留在了童年。他的一部分就是那個膽怯的,缺愛的孩子。
而那個缺愛的的孩子,把自己的生命永遠定格在了那一年的愚人節。
當然,並非所有聽話的孩子都會出現這樣或那樣的問題,但是父母鼓勵孩子活出自己,而不是控制孩子,這樣對於孩子一生的健康幸福都是至關重要的。
(四)如何對待孩子的叛逆?
宮崎駿的電影《風之谷》中,娜烏西卡看到父親的朋友送給她的一個小動物,很喜歡,去接近它時,被狠狠的咬了一口。
娜烏西卡感覺到很疼,但她沒有動搖對它的愛,而且還深深地理解它的不安,沒有恨意地承受了這次攻擊。
就在那一瞬間,小動物徹底相信了娜烏西卡的愛,變成了娜烏西卡忠誠的朋友。
這一段情節,其實也適用於父母與青春期子女之間的交流。
叛逆是一種攻擊力。這種攻擊力在心理發展過程中十分重要。
佛洛伊德說:人的生長驅力主要有兩種,一種是性驅力,一種是攻擊驅力。
攻擊力也是一種生命力。恨和分離的攻擊力是一種黑色生命力。
這種黑色生命力同樣需要被接納,被承認。
甚至心理治療過程中,對於一個從不叛逆的訪客,治療師需要發掘他的攻擊力,讓訪客釋放自己的攻擊力,他才能夠心理成長。
國際人本主義大師羅傑斯說:愛是深深的理解與接納。
你攻擊我,而我帶著愛容納了你的攻擊,還深深地理解了你的不安。你的黑色生命力被我看見,被我允許,並經由我愛的目光的看見,轉化成了白色生命力。
愛和創造力就是那白色生命力。
這段話值得被所有孩子處於叛逆期的父母親珍視。
如何很好地去愛、用心去連線叛逆期的孩子?
很好地去傾聽孩子內心的感受和需要,是最好的愛與連線方式。
關於傾聽,羅傑斯有這樣一段話:
如果有人傾聽你,不對你評頭論足,不替你擔驚受怕,也不想改變你,這多美好......每當我得到人們的傾聽和理解,我就可以用心的眼光看世界,並繼續前進......這真的很神奇!一旦有人傾聽,看起來無法解決的問題就有了解決辦法,千頭萬緒的思路也會變的清晰起來。
如何更好地傾聽與連線孩子,如何真正活出有品質的生命狀態?
-
6 # 熊貓林J
聽話,乖,是父母的心理預期,對孩子的要求,因為孩子還不知道什麼事情正確,什麼事情不正確,就需要你引導,不過一直有這樣的教育,長時間是對孩子健全人格的綁架。因為這樣的溝通,並不能使我們完全理解孩子對被要求時的心理變化,得不到正確的資訊,孩子不說話反駁,不代表沒有想法,屬於沒有效率的溝通。有這樣的說辭,孩子出於善良心裡會依照你去做,但是到孩子獨立的時候,有的成長後,畏首畏尾,有的前衛叛逆。所以不是很好的行為。
到心靈深處去窺探孩子需要的是什麼。有好奇、探索、嘗試的權利。要從是與非側面去引導孩子做出自己願意執行的行為。
孩子成長中好奇心特別重,難免做出不符合父母標準的行為,我們應該從各個方面瞭解,孩子的行為對被約束本身的影響,因為孩子階段的心智不能完全接受來自成年人的思想,強加起來的思想,很古怪。
聽話,乖乖這些話語無非是引導性詞語,引導孩子不要做不符合父母要求的行為。其實這種方式意義並不是很好,完全可以不用這麼直接的語言。你可以說不,不行,可以說為什麼不行,不要說乖,聽話。從孩子內心角度來說,明白你說的聽話就已經證明孩子會出於各種原因聽從你的話語,但不代表內心沒有任何的牴觸。你透過一件事告訴他要乖,可能成長以後真需要控制言行的事,反而是得不到很好的引導和鍛鍊的。
每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需要經過鍛鍊成為自己。明白這個道理,平時的生活就應該多給孩子自由的空間,給分析道理的引導,不然聽從指令的行為,對孩子的發展不利,步入獨立的社會,成長比較慢,自然比較脆弱。
-
7 # 育兒良策
我認為教育孩子不能再沿用過去的教育方式,而把聽話的乖寶寶當做是好孩子的觀念更是不對的。
有的孩子喜歡安靜,有的孩子喜歡調皮搗蛋,每個孩子的天性都不一樣,父母不能只是為了自己的輕鬆而強行把孩子變成乖寶寶。
這樣做對孩子有三個壞處
1.父母強行改變孩子,會使孩子產生壓抑感,時間一長,很容易產生心裡疾病。
2.父母嚴厲管教會壓制孩子的天性,影響孩子表現自己的天賦。
3.會使孩子害怕父母,不敢對父母表達自己的想法,嚴重影響孩子對父母的感情。
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為人父母我們不能強行把孩子變成乖寶寶,對於調皮搗蛋的孩子我們要懂得正確的教導,引導他走向正確的道路,而不是讓孩子變成父母的奴隸。
-
8 # 孕媽餐普
我覺得這樣會限制孩子的思維,可以有更好的處理方式,像我家孩子如果她鬧、調皮,我告訴她孩子在家裡人人平等,你可以發表你的言論,用嘴巴表達,哭鬧解決不了問題。你現在已經是二年期的小朋友了,學了很多知識,上學的作用不僅僅是單純的認識字和考試,我們要用學到的知識表達出自己的想法來代替哭鬧。我覺得這樣可以讓孩子慢慢養成良好的語音表達能力和獨立思考能力。所以,我們經常在家裡辯論,和孩子在一起,慢慢發現她也會教會你很多道理,所以不要壓制她的天賦。
就像前段時間賓士投訴事件一樣,我們看到了什麼呢,知識的力量,社會上很多的不公平,如果我們讓她用忍和乖去當時對待,長時間孩子內心會有委屈,如果我們教會她合理的表達想法,那麼將來她一定是一位有獨立、有主見的人。
-
9 # 苦澀的人生love
我們在教育孩子時經常用到的詞是“聽話”“乖”,比如:“父母叮囑孩子,去學校要聽老師的話”。“聽話就是好孩子”。讓孩子下意識的會認為“聽話”是好學生,“聽話”是衡量孩子的標準。那些喜歡頂嘴的孩子就不是好學生、好孩子嗎?為啥“聽話”二字要用引號來修飾?其實說白了,孩子“聽話”只是父母用來滿足自己的要求罷了,如果孩子達不到父母的要求時,父母就會失望,覺得孩子不夠好、不夠優秀……
孩子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一味地讓孩子“聽話、乖”,時間久了會讓孩子失去自我判斷的能力與分辨是非的能力。會讓孩子成為父母的附屬品。沒有哪個父母想讓孩子變成一個沒有獨立人格的人?我們都不願看到這種事情發生?要求孩子聽話並非有錯,但過分強調聽話,會讓孩子失去獨立思考的能力與創造力,進而會影響和限制孩子的健康發展。
很多父母覺得自己吃過的鹽都比孩子走的路多,不想讓孩子走彎路,但孩子都有一種不撞南牆不回頭不服輸的心理。作為父母,其實這都能理解。但父母的過分阻攔與勸解只會增加孩子反抗的心理,時間久了,孩子就會頂嘴反抗、叛逆等,當孩子學會頂嘴時,有些父母就會按耐不住了,覺得孩子不得了了……敢反抗父母大逆不道。
首先反抗父母的行為是不對的,但孩子是一個獨立思想的人,長時間的聽話會讓孩子感到壓抑,沒有自我思考的空間,會造成孩子的反抗情緒與反抗行為。
其實父母適當地讓孩子學會去嘗試,可能孩子會碰的頭破血流,那都沒關係,至少孩子有勇氣有膽量有時間去嘗試,這是孩子的一種成長,也是孩子一次學習的機會與歷練。其實父母應該感到高興,孩子敢挑戰而不是做一個“媽寶男”唯唯諾諾。
首先,孩子頂嘴比聽話好的多。
這樣可以使父母更容易瞭解孩子,孩子頂嘴,說明他有自己的見解,敢表達自己的想法,如果父母可以聽取孩子的意見,可以增加孩子的信心,能夠得到父母的認可,可以提升孩子的自信。
其次,孩子頂嘴可以釋放孩子的壓力。
有些母親過於強勢,導致孩子不敢言,許多委屈憋在心裡,會影響孩子的健康。孩子透過頂嘴來發洩。
最後,父母的教育方式存在問題。
孩子的頂嘴,可以反省父母教育方式上的缺陷。進而可以改變與提升自己。
聽話不是衡量孩子的標準,教育孩子不要用過去的教育(陋習)模式來約束孩子,年代變了……環境變了……
父母也需要學習成長,而不是抱怨孩子“不聽話”,那麼“聽話”的標準是什麼?
遇到事情與孩子心平氣和的交流,多聽孩子的想法,有時孩子的想法會給我們很多的驚喜,遇到事情讓孩子參與進來一起協商,可以調動孩子的積極性又能很好的與孩子建立交流圈。與孩子共同成長……
-
10 # 白兔萌主
作為父母還是應該整天用“聽話”,“乖”來要求孩子嗎?
首先,為什麼有的父母會用“聽話”和“乖”來要求孩子?
第一,父母本身的問題,父母認為孩子應該如何如何,孩子沒有做到,因此父母會嚴厲地要求他們。那麼,父母的話一定是對的嗎?有的父母在自己還是孩子的時候,就很不懂事、不聽話,現在自己當父母了,卻用自己那一套邏輯去要求孩子。
我姐姐的大兒子是個小調皮鬼,姐姐姐夫經常責罵他,有的時候甚至打他,我是不提倡體罰孩子的,很多時候這樣的教育會適得其反。小外甥在被教訓之後,非但沒有改正,反而變本加厲。你越說不能做什麼,他越做什麼。看到你窘迫的樣子,他還會沾沾自喜,好像贏得了勝利。
其實,教育絕不是用這種簡單粗暴的方式來進行。你希望他少玩手機,那你自己是否做到。父母都做不到,談什麼教育。你就是孩子最好的老師,言傳身教,孩子的行為絕大多數是受到長輩的影響,你希望孩子聽話懂事,你自己呢?我相信,棍棒下可以出孝子,也可以出逆子。方法得當,才能事半功倍。
第二,孩子確實存在問題,需要接受教育。父母望子成龍的心情,無可厚非,看到孩子不成器,是很揪心。那麼你應該反思,到底問題出在哪裡,好端端的孩子怎麼變成了壞孩子。適當的教育是必須的,孩子出現了不良現象,父母有很多的責任,那麼如果讓孩子變“乖”、變“聽話”,是門不小的學問。
你可以冷靜下來,跟孩子溝通,相信孩子有自己的想法。你需要的是對症下藥,一味強求是無法讓孩子信服的。如果孩子有崇拜的人,比如他的老師,你不妨尋求老師的幫助。我一直相信,好的家庭教育下是不會出現壞孩子的,壞孩子怎麼定義,絕非以成績來區分。一個性格良好、自尊自愛自信的孩子就是個好孩子,在這基礎上學有所長的孩子就算優秀。父母要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不把成績作為唯一衡量孩子好壞的標準。
說實話,在我那個年代,成績真的決定一切,親戚朋友會因為你成績好對你讚不絕口,他們哪裡在乎你其他方面。久而久之,成績優異的孩子都自認為很優秀,步入社會才發現世界遠不是這麼簡單。性格決定命運,你的成績只能證明你在讀書方面有天賦,僅此而已。說實話,當年很多成績不如我的人,現如今混得都比我好。所以,好的父母,要學會分辨是非,尊重孩子,瞭解孩子,跟著孩子一塊進步,把孩子培養成一個健康、積極的人。
-
11 # 智媽育兒
很多父母常常用“聽話、乖”來要求孩子,其實是在扼殺孩子獨立思考的能力。“聽話”不是父母的最好表揚,也不意味著教育方法得當。
一、對於“聽話”的理解:當父母在要求孩子“聽話”的時候,父母只是想顯示高高在上的權威,想讓孩子無條件服從自己罷了。
父母常常錯誤的認為:把孩子改造成自己最想要的樣子,就是最省心的。因此,常常把自己的經驗灌輸給孩子,給孩子指明哪條路才是“捷徑”。
卻忽略了重要的一點,孩子只有獨立思考,嘗試和探索之後才能適應社會,才能成長為具有自我認知的人。畢竟父母不能和他一生相伴,有些路還得他自己去走。
小時候聽話的孩子,從來沒有活過真正的自己,一直按父母的期望行走,他們喪失了獨立思考的能力,忽略了自己的真實需求,永遠處在被別人被動安排的位置,長大後容易出現心理問題。
二、孩子需要的不是服從,是獨立思考很多父母會擔心孩子不聽話,變成熊孩子怎麼辦,其實,聽話不等於講理,允許孩子不聽話也不等於不給孩子立規矩。
當孩子犯錯時,父母不能一味地讓孩子“聽話”,讓孩子服從,而要讓孩子明白對錯,觸發孩子去思考,自己的行為有哪些影響,怎做樣才能處理的更好。
聽話的孩子不一定能明白事理,和聽話相反,父母更希望他們能獨立思考,並且具備分析、為自己做決定的思維方式。終於一天,他們需要自己面對,握住自己的人生的方向盤。
對孩子的成長來說,最好的路是自己選擇的路,而不是別人告訴他該走的路。讓孩子懂得如何做選擇,具有獨立思考的能力,對孩子的成長才是最有益的。
-
12 # 文靜288
活潑好動,調皮搗蛋是孩子的天性,如果父母壓制孩子的天性,整天用“聽話”“乖”來要求孩子,將來孩子的性格會有很大的影響。
1.孩子為了討父母喜歡,只做父母讓做的事情,其他的什麼都不敢做,什麼都不敢去嘗試。父母是省心了,但孩子就失去了自主性,沒有主見,什麼事情都要聽別人的。
2.孩子不聽話的時候父母就訓斥他,甚至打罵他,為了讓父母不生氣,自己不被父母訓斥打罵,孩子也會乖,也會聽話,時間長了孩子心理就會有陰影,感覺自己做什麼都不對,什麼都做不好,孩子就失去了自信,有了自卑感。
3.父母總是要求孩子聽他們的,不然就嘮叨孩子,孩子心裡煩悶也不敢說出來,總是怕父母發火嘮叨,那麼孩子心理就沒有安全感。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需要父母的關心愛護,需要父母給他們一個相對寬鬆的生長環境,這樣孩子才能有Sunny開朗向上的性格
回覆列表
華人總是喜歡把“聽話”和“乖”當做一個孩子的優點,一旦孩子與家長的意願發生衝突,父母就會覺得自己的權威受到了挑戰,因此總是用“高壓”政策來壓制孩子。殊不知,這樣的做法容易讓孩子失去良好的判斷力,形成一種“奴性”人格,長大後就無法理性地思考。尤其對男孩子來說,往往會更喜歡爭強好勝,有很強的表現慾望,如果父母總是讓孩子一味地“聽話”,過多地打擊他們的主觀積極性,會讓他們倍感壓力山大,最終促使他們放棄了追求更高成就的慾望,這種教育方法是不可取的。
曾經有一位法國教育心理學家做了一項研究,他給一群中國和法國的小學生分別出了這麼一道測試題:在一艘船上有86頭牛,34只羊。請問:這艘船的船長年齡是多大?
測試結果是:
有90%以上的法國小學生對這道題目提出了異議,認為這道題目有問題,無法回答。
而中國小學生裡只有10%的同學提出異議,其它的90%同學則給出86-34=52的答案 。
心理學家調查發現,中國的小學生之所以會這樣答題,是因為他們的老師平時教他們:只有對問題做出回答,才有可能得分,否則不答就不得分,就算是亂猜亂做也要給一個答案。因為他們的老師從來沒有教過他們:題目也可能是錯的。
從這個事例裡可以看出,孩子的懷疑精神是多麼可貴。
孩子從出生的那天起就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他們有自己獨立的意願和個性,“聽話”和“乖”絕不應該成為培養孩子的標準。反之,培養孩子擁有一個獨立的人格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