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湘會大叔
-
2 # 農夫也瘋狂
今年過年大年三十立春,對農業有啥講究嗎?
在農村裡的老農常說“春打了五九尾,春打六九頭”,其說的是打春的時間,不是在冬至後的第45天,就是在第46天。其實,立春在陽曆的時間是不變的,每年都是在2月4日前後。立春的意思是說春天就要到了,從這一天之後氣溫就開始要回升了,慢慢就會變暖和了。不過,也不是說立春了,氣溫就一定會上升了。老話還說“打了春,還有40天冷”,其意思是就算立春了,後面還有40天是比較寒冷的,是需要防寒保暖的。那今年過年大年三十立春,對農業有啥講究嗎?
其實,前面也說了每年立春的時間是固定的,但是在農曆春節卻並不是固定的,因為其是根據農曆來的。而且一般都是在立春前後波動。這樣有的年份就是春節過後才立春,有些是還沒到春節就立春了。但是多數年份都是春節到了才立春,只有少數的年份是年前就立春了。也是因為這樣的年份比較稀少,再加上民間把年前立春的年份稱之為“寡婦年”,所以才有人認為沒有立春的年份不好,甚至有著不宜結婚的說法。
其實,在陽曆上每年都是有立春的,日子還是固定的。其不過是一個節氣而已,並不是說立春了春天就到了。所以無論是年後立春,還是在年前就立春了,對農業方面的影響也不大。
如果要說影響的話,那就是在年後立春,春天會來得晚一些,而年前就立春了,往往是在春節期間就已經是春季氣候了,氣溫會比較溫暖。但是有一個還需要注意,那就是要提防出現倒春寒的氣象災害。
在民間,很多的老農民都認為大年三十立春是很喜慶的,因為年三十是一年中最後一天,而立春是二十四節氣之一,在古代還是新年第一天,這同樣是很喜慶的日子。兩個喜慶的日子重合了,那就是喜上加上。再加上這樣的現象是很多年才出現一次,所以很多人都認為今年是吉祥年,是豐收年。
-
3 # 鄉村表弟
這倒每沒什麼將就,
就是雨水不要太多,對農作物不利。
影響農民伯伯的收成。
春天到了,夏天還會遠嗎?
又可以愉快的玩水了。
你們說呢,兄弟們!
-
4 # 一品小十六
今年過年大年三十立春,對農業有啥講究嗎?
立春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1個節氣,一般是在過年之後才迎來立春,當然有時也是在年前就立春了,今年過年就是在大年三十這天立春,立春對農村人來說是個大日子,所以有很多講究。
臘月三十立春,就意味著過去的這一年當中有兩個立春,年頭一個,年末一個。而將要到來的2019年沒有立春這個節氣了,其實這從理論上講並沒有什麼好與不好之分,只是由於農曆和陰曆不同曆法的時間差造成的。但是在農村稱這些沒有立春節氣的年份為“寡婦年”“滑年”,這些稱號聽起來就不是什麼好的名詞,農村人講究在“滑年”的這個年份裡不宜結婚,而且農業收成也多數不盡人意。
其實年三十立春和年後立春差不了幾天,對農業生產包括人生命運都沒有什麼太大的影響。只不過在一些農村老人的心目當中認為,大年三十立春說明了來年“春脖子短”,耕種春播的時間短,很多人家稍微一懶散就耽誤了耕種的時間,進而就影響了收成。申請並不代表真的就來了,氣溫回暖之後就一直保持這個溫度,而是可能還會有倒春寒,“倒春寒”比真正的寒冷對農業生產的影響更大。會導致農民們剛種上的莊稼杯幾場寒流就凍蔫了,這樣就造成了農業損失。
至於說“寡婦年”不宜結婚嫁娶,也大概是因為農業生產受到了影響,糧食收成不好,家裡可能就沒有糧食吃了,吃了上頓沒有下頓,在這樣的年份結婚,只會徒增家裡的人口和口糧負擔,把家裡的壯勞力都累死了餓死了,可不就成了寡婦了嘛。
照這樣看來,農村的老人們說的還是都挺有道理和依據的,不過如今條件都好了,不存在什麼吃不起餓死人的情況了,大年三十立春對農業生產和結婚等等也沒有什麼太大影響了。
-
5 # 科學興農
傳統農曆的春節是每年的農曆正月初一,象徵著一年的開始,而立春則象徵著萬物復甦,正常的情況下通常立春是位於春節之後的,然而今年則由於立春過早2月4號恰好為農曆的大年三十,這也造成了春節在立春之後,農曆豬年沒有立春的少有景象,對此農村也有將這一情況稱之為寡婦年 或者寡年或者無春年。
在傳統個別農村迷信人的看法來說,這樣的年份是不以結婚的,因為寓意不太好,對個人的命運會產生一些不利的影響,當然了這樣的看法是欠缺科學依據的,並沒有什麼道理可言,僅僅是迷信思想作祟。
但是從曆法上來說,這樣的年份對於農業生產還是或多或少會產生些許影響的,這也就是春季偏短,相對於往年來說春脖子短,影響了春季農業生產和播種,這也提示著我們在春節之後由於氣溫升的較快,有必要抓緊時間農耕,避免錯過農耕行情。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由於早春氣溫升高過快,這樣的年份如果產生倒春寒的話對於農業生產的影響可能就更大了。因此在春節之後大家不要著急田間灌溉澆水,避開倒春寒影響,畢竟一場寒流下來,可能就要減產大半,一年的辛苦可能也就要付諸東流。
對於春節前立春的景象,大家不要過分迷信,科學角度看其實這只是曆法之間的一個衝突,對於節氣的影響微乎其微,甚至可以說沒有什麼影響,而農業生產方面我們也只要按照正常的農業生產節奏,即可做到穩產增收。
-
6 # 正眼觀世界a
大年三十立春,我認為對農業沒啥講究。民間有句俗語叫,《初一十五敢的,大小今演的》。立春就敢到大年三十了。要我說更吉利。
回覆列表
立春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1個節氣,一般是在過年之後才迎來立春,當然有時也是在年前就立春了,今年過年就是在大年三十這天立春,立春對農村人來說是個大日子,所以有很多講究。
臘月三十立春,就意味著過去的這一年當中有兩個立春,年頭一個,年末一個。而將要到來的2019年沒有立春這個節氣了,其實這從理論上講並沒有什麼好與不好之分,只是由於農曆和陰曆不同曆法的時間差造成的。但是在農村稱這些沒有立春節氣的年份為“寡婦年”“滑年”,這些稱號聽起來就不是什麼好的名詞,農村人講究在“滑年”的這個年份裡不宜結婚,而且農業收成也多數不盡人意。
其實年三十立春和年後立春差不了幾天,對農業生產包括人生命運都沒有什麼太大的影響。只不過在一些農村老人的心目當中認為,大年三十立春說明了來年“春脖子短”,耕種春播的時間短,很多人家稍微一懶散就耽誤了耕種的時間,進而就影響了收成。申請並不代表真的就來了,氣溫回暖之後就一直保持這個溫度,而是可能還會有倒春寒,“倒春寒”比真正的寒冷對農業生產的影響更大。會導致農民們剛種上的莊稼杯幾場寒流就凍蔫了,這樣就造成了農業損失。
至於說“寡婦年”不宜結婚嫁娶,也大概是因為農業生產受到了影響,糧食收成不好,家裡可能就沒有糧食吃了,吃了上頓沒有下頓,在這樣的年份結婚,只會徒增家裡的人口和口糧負擔,把家裡的壯勞力都累死了餓死了,可不就成了寡婦了嘛。
照這樣看來,農村的老人們說的還是都挺有道理和依據的,不過如今條件都好了,不存在什麼吃不起餓死人的情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