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心理諮詢師龍龍

    題主你好。關於這個問題,下面幾個問題咱們需要思考。

    1 我們希望孩子做這件事的原因是什麼?

    題主在詢問中提到,孩子不睡大房間,要睡小房間。對於孩子的這個要求,我們作為家長是否能夠接受?

    如果能夠接受,其實它也算不上是個問題或者麻煩,可以不必去解決,但是幫助我們去了解孩子的一些資訊,比如怕黑,我們只是需要尊重他目前的狀態就可以,這也不會對我們造成困擾。

    如果不能接受孩子不想睡大房間的事實,那我們需要了解自己不想讓他去睡小房間的原因是什麼,是有一些客觀的因素比如小房間有新的安排,要給家裡請的保姆住,或者小房間要改造成書房等等導致必須他換房間,還是因為這個安排是我們作為家長的需求,比如就想讓他住大的,能舒服或者方便一點,他不住大房間我們就無法接受等等。

    瞭解了這一點,我們才有可能去更好的面對和解決這個問題。

    2 孩子為什麼會拒絕看起來“更好”的安排?

    我以前接觸過一個案主,他的家長脾氣比較急躁,對他的教育方式也比較簡單粗暴,所以他跟家長在一起的時候總會因為各種大小問題被批評和指責。有一個假期,他的家長給他找了一個寄宿式的家教,就是他可以在老師家住一段時間,由老師來負責他的基本學習和生活,而且他很喜歡這個老師。開始所有人都覺得他會非常高興,誰知道提出這個建議的時候他非常阻抗,堅決不去。後來我們討論這個問題的時候,他發現,雖然他渴望自由、渴望離爸媽遠一點,想要逃離不停的被指責和不滿,但他更不想的是被拋棄,而離開家的感覺引起了他“被拋棄”的恐懼。

    所以為什麼孩子會做出某些行為,孩子自己最有發言權,他們有時候能夠清晰的知道自己的想法,但有的時候不會,或者知道原因但是不想告訴家長,這些需要我們家長嘗試著跟孩子好好的去溝通,多聽聽他們的心聲,才有可能捕捉到他們內心最真實的聲音。

    3 細化問題,和孩子好好溝通

    題主在問題中提到,孩子對於大房間的拒絕是源於怕黑。遇到孩子這樣回答時,我們可以試著迴應孩子的感受,迴應他們的情緒,如果可以的時候幫助孩子的將問題細化,一步一步澄清,比如:

    1)

    “確實,黑暗的感覺不太好”

    “我小時候也怕黑,有一次還……”

    ……

    這型別的迴應讓孩子感覺到你關心他,你在認真傾聽他的感受,你很尊重他的感覺,這往往是良好溝通的基礎,前提是這些內容是你真實的感受並且能夠真誠的表達。聽到家長這些迴應的時候,孩子們的感覺會好的多,他們認為你懂他,那麼就意味著跟你聊聊可能有用,也許才會進入到下一個階段。

    2)

    “關了燈,大房間是黑的,小房間也是黑的,為什麼小房間更容易讓你接受”

    “身處黑暗裡的時候,你會有怎樣的感覺”

    “你覺得黑暗裡會發生什麼”

    “你在擔心什麼”

    ……

    到了這個時候,認真的聽孩子的表達,你極有可能在他的回答裡找到一些答案。

    3)

    “我很抱歉,一直都不知道你有這麼害怕”

    “做點什麼會讓你感覺好一些”

    “在這件事情上,你希望爸爸媽媽做什麼”

    ……

    這個時候大家可能都會更明白,孩子為什麼要做某些事,為什麼不做某些事,自然也就知道怎樣做會更好。

    另外提一句,如果孩子對黑暗的恐懼影響到他的精神狀態,影響到正常的學習和生活,尋求專業人士的幫助,也是很有必要的。

  • 2 # 愛斯基摩泉

    12歲,接受和理解能力都比較強了。你可以試著給他講講宇宙怎麼行成的,還有人類的起源。

    恐懼來自於未知。當他知道並且接受了宇宙誕生於大爆炸,而且本質是黑暗的。人類起初也是在黑暗、荒蕪的地球上繁衍生息至近的。

    就會增加他對黑暗的認識,認識代替無知了,膽量會逐漸上升。

    我之前膽子很小,透過三體這本書改變了我對黑暗、對宇宙法則的認知後膽量增加了非常多。

    可惜,我不是帶貨賣書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東方彧卿害死了多少人?怎麼評價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