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蔓莓愛游泳

    這個問題很複雜,需要分析你具體情況。如果你工作好,晉升好,前景好,那麼辭職就很虧,出國也不一定能夠100%保證收益。反而如果你工作不行,薪水不高,那辭職去賭一把也未嘗不可呀。 ------------- 如果我回答對你有幫助,請關注我一下。或有其他問題也可以關注我,給我發私信

  • 2 # 北美李察德

    如果條件允許的話,30多歲辭職去留學,絕對是一件值得的事情。用2年的留學時間,改變了後面幾十年的人生,怎麼算都是很划算的。

     

    我自己是一個例子。高中畢業後,在徐州電視臺做後期剪輯,做了好多年,中間感覺人生一眼就可以看穿了。當年見到40歲的記者,覺得自己40歲就是這樣了;見到50歲的員工,感覺自己50歲就這樣了。按照當年的傳統模式,25歲找個門當戶對的女孩結婚,30多歲能有獲得一定的提升(如果沒有犯錯誤),然後生兒育女,按照一種社會認可的規範,40-50歲可以做到領導職位,為孩子上學做準備,然後再做十幾年光榮退休。

     

    生活一旦沒有神秘感,其實是一件沮喪的事情。總感覺自己應該做點什麼。90年代,在工作的同時自學英語3年,獲得了我的本科學位。後來一路走下來,在北京讀了新聞專業的學位,工作了幾年,又考了留學的託福、GRE考試,出國留學,生活、工作,在海外創業,期間經歷了很多,但是感覺很有意思,人生的經歷和閱歷也厚重了起來。

     

    我第一次出國,也是在接近30歲的年齡。現在十幾年過去了,看到我原來的同事和朋友,有的還是原來的位置,有的雖然賺了些錢,還是同樣的思維模式,也有一些在海外發展,我覺得我當初的決定是正確的。

     

    在徐州的時候,那年代覺得自己的家鄉是中心,後來在南京,發現我們才是外地人,在北京,我們被成為江蘇人,到了美國,我們被成為亞洲人。我們不斷突破原來的圈子,再回頭看看當年的圈子,我們會更包容,很多原來不能理解和習慣的事情,換一個環境,換一種化,見得多了,自然就理解了。所以,也會更快樂了。

     

    30歲以後留學,不僅要的是學歷和知識,更能得到一種思維方式和批判性思維,終生受益。

  • 3 # AlexWong

    30是而立之年,不同人情況可能不一樣,但是學習這個事情沒有年齡限制。出國學習的情況只要條件允許,是利大於弊的。

    出國擴充套件眼界,提高國內外就業競爭力,擴充套件國際人脈關係,獲得優質教育資源,有更好的條件掌握外語的學習。

    例子:歌手齊豫《橄欖樹》成名以後,選擇出國留學,學成之後回國。

  • 4 # Robin老師

    我是32歲辭職來英國讀博士的,感觸很多:

    剛開始讀博,我其實很擔心,因為1.我辭掉了國內的高校教職;2.今年我都32歲了,博士畢業最快我也要35歲。但是和其它phd新生一接觸,這些焦慮慢慢就消失了。

    首先是關於辭職來讀博。在這幾天的課中,我碰到了2位辭掉國內高校工作來讀phd的英語老師,感覺自己並不孤單。

    第二個關於年紀。國外對於這個看得很開。但是國內好像過了35歲,大家都很焦慮。這些博士裡,有坐在我邊上的Granme,他和我開玩笑說,他畢業的時候他就66歲啦。有工作了30年來讀博士的社工Helen,她一直在中亞幫助戰後的孩子們回覆健康。有來自義大利,為政府工作了20多年的David,他1987年參加工作,那一年我剛好出生。最讓我驚訝的是一位來讀第三個博士學位的老奶奶。她已經在學術界有所成就,現在卻坐在我們當中,默默地記著筆記。

    還有個感覺,那就是大家的研究問題都很接地氣,提出的都是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不像國內某些研究假大空。比如Helen想研究英國的孩童收養制度,因為她本身就收養了一個孩子。David想研究西方的媒體報道不實的問題,稱讚我們香港警察非常剋制。有人想研究產後抑鬱,有人想研究脫歐對英華人才市場的影響。雖然題目千奇百怪,但是這些phd們有一點十分相似:那就是他們談起自己的研究,總是眉飛色舞,充滿了熱情...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得神經症是什麼樣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