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杜耀雨

    孩子鬧情緒恰恰證明他是個孩子,我們要接受孩子鬧情緒這是正常現象這樣一個事實 孩子在慢慢長大後 我們慢慢 給孩子講道理 讓他控制自己情緒

  • 2 # 蜜桃姐姐

    孩子情緒管理得怎麼樣,很大一部分責任在家長身上。提高孩子的情緒能力,已成了現代父母的必修課。孩子鬧情緒時,我們有些處理方法只會火上澆油。一定要控制好自己。面對孩子的情緒,父母很可能是這樣應對的:

    · 當孩子情緒的奴隸:“不哭,就帶你去吃好吃的!”“別難過了,給你買最近老是說要的玩具!”用賄賂、哄勸的方式息事寧人,避免孩子體會不好的情緒,反而讓孩子學會了“情緒勒索”。

    ·以暴制暴:“你再鬧,給我試試看!”“”再這樣就把你趕出門”這樣的嚴懲恐嚇和威脅的話,不但扼殺孩子的自尊心和安全感,遊學小孩甚至採取自我破壞和被動的攻擊行為當成報復。

    ·為孩子的情緒貼標籤:“為什麼這麼粗暴,你真是個壞孩子”。“你個愛哭鬼!真惹人厭!”你貼在孩子身上的負面標籤,會輕而易舉的扭曲孩子的自我概念。

    ·流於說教:“你看!我不是早就跟你說過了……”當孩子傷心難過生氣的時候,情緒已經主導了全部意識,根本不是灌輸規則和說教的好時機。

    · 男孩別哭:“你是男子漢,怎麼動不動就哭呢。”要知道哭泣不是懦弱的象徵,男孩也有各種心理需求。一旦哭的權利被剝奪,男孩的情緒表達就容易出現障礙。

    ·歸咎他人:“跌倒了不痛!都是地板害的!”當孩子遇到挫折時,為了安撫孩子情緒而歸咎外界環境的做法,會讓孩子無法對自己負責,失去從錯誤中反省學習的機會,容易養成遇到挫折只會怪別人的惡習。

    那麼孩子有情緒,我們該如何處理呢?

    培養孩子情緒能力越早開始越好,孩要注意方法和技巧:

    ·首先,理解和接納孩子的情緒

    如果孩子出現情緒反應,父母要先用同理心和傾聽的技巧,接納孩子的情緒。當孩子知道你願意理解他的感受,就會慢慢將心情沉澱下來。要讓孩子明白:所有的感覺都是可以被接納的,但是不當的行為必須被規範。

    ·接下來,協助孩子覺察和表達情緒,並釐清原因

    父母要像一面情緒鏡子,運用言語反映孩子的真實感受,協助孩子認清自己的情緒,例如:“看你哭得這麼傷心,一定很難過,對不對?”迴應孩子的感受,可以讓孩子明瞭自己的感覺。之後,繼續用開放性的提問方式,例如:“今天是不是發生什麼事了?”協助孩子正確表達情緒,釐清情緒背後的原因。只有找到情緒反應的真正原因,掌握孩子的心理需求,才能對症下藥。

    ·然後是引導孩子調整認知,思考解決方案

    等孩子情緒緩和下來,引導他調整認知,從另一種角度看待引起他困擾的事情,例如:“玩具被同學不小心弄壞了,你覺得很生氣。但是你打人沒辦法讓玩具恢復原狀。我們一起想想看有沒有更好的方法,好不好?”

    另外還有一些方法可以讓孩子緩和壞情緒:

    ·孩子的情緒反應,特別容易牽動生理的變化,例如:害羞時容易臉紅,緊張時心跳會加速,害怕時會發抖等等。平時多和孩子練習身體放鬆技巧,例如:深呼吸、肌肉放鬆、靜坐等,有助於提高孩子的情緒覺察力,穩定情緒波動。

    ·充足的安全感、肯定孩子的自我、溫暖熱情的家庭氣氛、無條件的愛但有條件的獎勵,以及許多好事件,都能為孩子架設一張情緒安全網。

    ·能夠表達自我感受的孩子,比較不會把情緒反應在行為上,也比較不容易把情緒轉成生理反應。我們可以藉由親子共讀,讓孩子累積豐富多元的情緒語彙。情緒語彙幫助孩子標示不同情緒狀態,學習用適當的語言描述自己確切的感受。

    最後,良好的典範勝過千言萬語。在處理孩子情緒之前,要先處理好自己的情緒。當你坦誠的說“媽媽明天要上臺報告,覺得很緊張”時,孩子就知道有情緒是人之常情;當你遇到挫折,對自己說“沒關係,只要我冷靜下來想清楚,一定有辦法克服”,孩子瞭解到自我對話的重要性;當孩子手中的氣球不慎飄走了,你高興大喊:“你看,氣球媽媽在呼喚它了,趕快和氣球說再見!”原本悲傷的孩子就會發現轉換情緒帶來的驚奇哦。

  • 3 # 默陌瞭然

    孩子鬧情緒,是很正常的事情,三歲前,培養孩子一些習慣時,我慣用的方法有兩種方式:

    冷處理

    先講一件關於孩子鬧情緒很有趣的事情。

    兒子在兩歲前基本都是跟我在一起的,沒有分開過。有一天我有事需要出門一整天,中午孩子鬧著找我,各個房間找不到就哭鬧,那時是在農村我父母的家裡,衚衕裡還是泥土地,兒子不管不顧趴在地上打滾,母親哄沒效果,拉也拉不起來,就乾脆不管他了,待了一會母親發現外邊沒動靜了,走到大門口看看,發現兒子探著小腦袋正往家裡瞧,看見姥姥出來瞅他,意圖本來要起來的,立即又躺地上了,把我母親樂的不行。

    回到家母親跟我談起兒子的這一可笑的舉動,我聽著忍俊不止,誇讚母親的“冷處理”方式用的不錯。兩歲的孩子能跟大人耍心眼了,這個年齡段的孩子通常會採用哭鬧的形式引起大人的注意,以期達到某種目的,可以勸說,可以講道理,如果實在哄不下來就裝作無視他/她的無理取鬧,等孩子自己覺得無趣,會不再堅持,以後也不會再拿這樣的舉動來“要挾”家人,因為這種“要挾”對大人來講是無用之功。

    強制性

    很多寶媽經歷過孩子不想洗臉,洗頭髮,一洗就哭的時候,我也是。對於這一點,我是“強制性執行”的。兒子兩歲左右時候,可能是母親給兒子洗臉、洗頭時方法不得當,或是洗髮水進到眼睛裡,或是擦臉時力度稍微大些,導致兒子一洗臉、洗頭時就排斥。有一次我給兒子洗臉,把水放好,知道兒子會哭,我直接拉過來就洗,誰知道兒子蹲下用手在地上胡拉幾下,隨即往臉上塗抹,我是又氣又好笑,不過還是強拉著把臉洗了,經過幾次“強制”性動作,兒子再不反抗了。

    兩歲多的孩子知道“反其道而行之”的道理,你越讓做的事情越不去做,但有些習慣必須從小養成,比如講衛生;還有吃飯時該注意的細節問題等,這些習慣就需要家長不折不扣的幫孩子養成,這對孩子的將來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當然只是個人的一小部分心得體會,每個家長都有自己的教育方式,希望各抒己見,共同探討。

  • 4 # 曉說育兒那些事

    孩子鬧情緒是因為孩子的理性腦還沒有長成,理性腦得在18歲左右才能成熟。我們面對孩子情緒時首先做的是接受,分析為什麼鬧情緒,然後再引導他用語言表達出來,然後想辦法一起解決。

    共情孩子的情緒,分析情緒原因,鼓勵用語言表達,然後一起想辦法解決問題。這些都是在呼叫孩子的理性腦思考問題,情緒會慢慢得到緩解,也助於理性腦的發育。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喝茅臺真的可以殺死幽門螺旋桿菌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