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逍遙1906

    討董失敗後,劉備第一個投奔的人是廣陵太守張超,張超讓劉備去丹陽招兵,結果劉備招得丹陽兵三千後就帶著兵跑路了,去投幽州牧公孫瓚。但劉備根本沒有到幽州,因為幽州與揚州廣陵隔著兗州,青州,冀州(冀州牧韓馥正與公孫瓚交戰,根本不可能讓去投公孫瓚的劉備軍隊過境的),劉備只不過是接受了公孫瓚的任命,以及接受了公孫瓚派來的使者田豫。192年當劉備走到青州時,青州刺史田楷攔下了劉備,田楷以任劉備平原相的代價留下了劉備。這一年黃巾餘部攻打青州,青州刺史田楷,平原相劉備均只守城不敢出戰,青州濟北相鮑信出戰擊敗黃巾前鋒部隊,但鮑信在追擊時中伏戰死。在濟北避難的曹操被濟北官員推舉下接任濟北相,曹操迅速平定了青州黃巾餘部。田楷將青州刺史位讓給曹操。193年,兗州牧張邈(實際只控制東郡)將兗州牧職位也讓給曹操。隨後發生了徐州牧陶謙以平定兗州泰山賊的名義攻打泰山郡華縣,將在華縣避難的曹操父親曹嵩,弟弟曹德三百多人殺害。曹操為報父弟之仇起兵攻打徐州。曹操屬下青州平原相劉備在陶謙:‘‘益丹陽兵四千’’的引誘下,起兵背叛曹操,支援陶謙(同時背叛曹操的還有一個兗州北海太守孔融)。田豫正是在這個時候看透了劉備唯利是圖的反賊本性,才沒有隨劉備去徐州。而曹操討徐州陶謙造成的後果就是:一是劉備孔融的背叛,二是袁紹趁曹操討徐州時青州空虛而襲奪了青州,三是曹操好友東郡丞陳宮背叛曹操並說服張邈,張超投呂布奪取兗州。而194年漢獻帝逃到洛陽,下詔讓諸侯勤王時,袁紹呂布陶謙劉備劉表袁術張繡均不奉馮,而此時地不過三縣(範縣,東阿,鄄城),兵不過五千,糧不足經月的曹操奉詔勤王,田豫最終被曹操折服!

    陳登。說起陳登應該再加上陳群。195年,徐州牧陶謙病重。陶謙並沒有象演義那樣三讓徐州給劉備,而是劉備強奪徐州。陶謙託付後事時,在場的只有劉備關羽張飛,徐州別駕(三把手)糜竺(糜竺是劉備妻兄),陳登五人。陶謙的二子一婿,以及徐州從事(二把手)陳群不在場!陳登一看架勢就知道怎麼回事了,當然不想死,只能力勸劉備接掌徐州,而劉備還要假惺惺的不接,得到袁紹的推舉後才接掌徐州。(這裡要問一下,陶謙二子一婿到哪裡去了?大家應該清楚應該被劉備控制並滅殺了)!隨後又發生了關羽強奪陶謙美妾事件。陳登已經完全不可能追隨劉備了,但為了保命,只能暫時依附劉備。196年呂布來徐州,給了陳登擺脫劉備的機會。當劉備關羽帶著丹陽兵主薄許耽以討伐袁術帶著徐州兵離開徐州(是否真的去了淮南說不清楚,可能是想殺丹陽兵首領找的藉口),留守徐州的張飛立即以宴飲方式誘殺丹陽兵首領下邳相曹豹(不是演義說的先失徐州,後殺曹豹)。丹陽兵司馬章逛見曹豹被殺,立即率丹陽兵在徐州與張飛展開大戰。陳登和陳群前往小沛邀請呂布入徐州平定張飛之亂!劉備關羽許耽返回準備與呂布爭奪徐州時,章逛偷入許耽營告知許耽徐州曹豹被殺情況,許耽和章逛帶丹陽兵離開劉備,徐州兵也全部散去,劉備關羽張飛糜竺僅剩下幾百親兵,只得投降呂布得到小沛棲身。199年,劉備再次背叛曹操殺徐州刺史車胄,奪取徐州,因為張飛滅車胄滿門,徹底將陳登陳群推向了劉備的對立面。當曹操來攻打徐州時,陳登建議劉備出城應戰,劉備一出城,陳登陳群立即封鎖城門,劉備隻身逃亡河北!陳登陳登選擇背叛劉備轉投曹操,正是因為劉備一是為奪取地盤不擇手段,二是濫殺無辜,三是無忠誠可言,四是反覆無常。

    徐庶201年投劉備,徐庶又引薦諸葛亮等人,本想扶佐劉備。但208年,劉備諸葛亮為抗擊曹操先鋒曹仁而縱火燒燬新野,致使十多萬軍民無家可歸,流離失所。長坂坡一戰,劉備諸葛亮更是借無辜軍民的阻擋才逃脫,對劉備大失所望的徐庶藉口母親被俘而離去。投曹操後的徐庶在長安任職。徐庶從此沒有了記錄,可能在馬超造反攻破長安時死亡。

    田豫陳登陳群徐庶都是識破了劉備見利忘義,視百姓如草芥的反賊本性後,而選擇離開的。

    論官職,陳群魏國開國元勳,官居三公,田豫一直鎮守北方,陳登揚州刺史(實領廣陵太守),徐庶長安一名官員後事不明。論軍事能力田豫最強,陳登其次。

  • 2 # 伴虎吃豬

    這三個由於主要侍奉的君主是一樣的,沒有真正的較量過,而且所面對的對手也是不一樣的。要是比較誰更厲害一點,還真是比較難比較。

    先說陳登,先仕於陶謙,後又跟過劉備和呂布。但陳珪(陳登父親)父子看不慣呂布,便協助曹操拿下了徐州,受曹操任命為伏波將軍(夏侯惇還是在陳登之後封的伏波將軍)。陳登後來又在廣陵屢次擊退侵略的孫策軍。

    再說田豫,先在劉備手下的時候,雖然受到劉備重視,但因為其母高齡之故返鄉。後來跟隨公孫瓚,公孫瓚滅亡後投靠曹操。其中在曹彰攻打烏丸戰爭後,升為南陽太守。再後來先擔任北方防禦,擊殺了烏丸王。後在吳國進攻時,成為汝南太守負責防衛。歷任幷州刺史和衛尉。

    最後說到徐庶,劉備流落到荊州後,徐庶投靠。先後兩次擊敗曹操軍隊,後被曹操用其母誆到了許昌,投靠了曹操。三國演義中說到徐庶進曹營後,不獻一計,這可能不大。因為徐庶在曹丕時代做到了御史中丞,有監督百官,彈劾百官的權利。這麼重要而且又要說話的職位會給一個一言不發的人嗎?

    要是從官職上說呢,田豫的衛尉應該是最大的。田豫在投靠曹操後那是軍績政績都是斐然的,而徐庶主要從事文官。這樣算來陳登就有點虧了,因為陳登死的早了點,其餘兩人都活到了魏明帝時期。

  • 3 # 閔安康

    感謝邀請。妄自菲薄,不吝賜教:自古文無第一武無第二,三個文人謀士各有千秋,不好妄言。因勢利導趨利避害是人的本性,跟著名義上的皇叔一窮二白東奔西跑,不如在曹營吃喝無憂建功立業。日久見人心,估計相處之後瞭解皇叔口蜜腹劍的厚黑嘴臉,藉機棄暗投明了。

  • 4 # 艾塵之芯

    在熟悉三國曆史的人中,有不少人認為,魏蜀,吳三個國家,蜀國是最慘的一個,而分析當時三個國家的形勢,確實是蜀國是最慘的一個,首先蜀國的對手曹操,雖然說曹操當時勢力並不是很大,但是,家族也是一直在朝做官的,並且非常關鍵的是曹操非常有錢,所以說很多的人都喜歡去追隨他,而孫權他們家世世代代都生活在江東那個地方,也是非常有權有勢的,可以說,他們二人,都是,背後有非常強大的支撐,但是劉備雖然說是,漢朝的親戚,但是實際上他就是一個賣草鞋的。

    而現在再看劉備的一生,其實是過得非常悽慘的,他一生都沒有過過什麼安定的日子,一直都是顛沛流離,到處打仗,雖然在打仗期間有諸葛亮這種有才能的人給他幫忙,但是他的國家是很難挽救回來的。而且他手下的一眾人只有諸葛亮跟隨他的時間是非常長的。他們本是劉備的大將,為何都投靠了曹操?

    陳登是下邳人淮浦人。作為徐州地區頗有名望的世家公子,陳登在少年時代就有扶世濟民的志向。二十五歲時,即被舉為孝廉,在擔任東陽縣長時,他愛民如子,很得民心。後來徐州遭遇饑荒,陶謙任命其為典農校尉,專管農事,而陳登則很好的控制了災情。

    後來,陳登雖迎劉備為徐州之主,但無奈亂世之中,徐州幾經易主。而這期間,陳等也被任命為廣陵太守,而不再擔任劉備的幕僚。陳登與劉備雖不在一處共事了,但二人卻依然保持著很好的關係。陳登曾對陳矯說“提到英雄傑出,有王霸之略者,我最敬重劉玄德。”而劉備在與許汜、劉表在一起共論天下之士時,劉備也深情地說:“像元龍(陳登)這樣文武足備、膽志超群的俊傑,只能在古代尋求。當今芸芸眾生,恐怕很難有人及其項背了。”可見二人確實彼此敬重。

    那麼,既然二人如此情投意合,為何陳登不能追隨劉備呢?

    1.劉備最初依附陶謙,進駐小沛之時,陶謙表劉備為豫州刺史,而此後,劉備隨領徐州,但並未得到朝廷的正式任命,而依然是豫州刺史。而到公元197年,劉備被曹操舉薦為徐州牧,而陳登則被任命為廣陵太守。因此,二人並無直接的從屬關係。

    2.廣陵郡對於徐州而言是一個比較特殊的區域,遠離徐州治所下邳,但卻是連通徐州與江南的門戶,因此其軍事地位非常重要,是防禦江南孫氏的戰略要地。劉備“二進宮”後,其戰略的主要目標就是守禦來自曹操的進攻,因此,他北結袁紹,又招攬東海的昌?等,而對於陳登,劉備則沒有明顯招攬之意,只是以其所管轄的廣陵作為防禦孫策的屏障。因為劉備深知,可以不防備陳登,但卻無法再“擁有”駐守重鎮的陳登了。

    3.曹操雖然不是陳登最佩服的英雄,但對陳登確實有知遇之恩的,而在廣陵太守之任上,陳登也得以施展其抱負。因此,從情感上而言,陳登既不會傷害劉備,但也不太可能背叛曹操。

    4.最重要的一點,即是作為徐州士族之人的陳登,守衛徐州的土地可以說是其與生俱來的一種使命。他在勸說劉備入主徐州時,也曾說“今欲為使君合步騎十萬,上可以匡主濟民,成五霸之業,下可以割地守境,書功於竹帛。”可見,守衛徐州是陳登心中一個最基本的目標。這其實也是代表地主階級計程車人的基本訴求吧。陳氏雖然未必是徐州大族,但也是有一定地位的,自然也有一定的基業在徐州,那麼徐州安定,家族才能繁榮啊。

    徐庶,真實名字本來是徐福,字元直,家境貧窮。因為當時犯了罪,為躲避災禍改名,來到荊州。公元201年,勢單力薄的劉備來到荊州依附劉表,劉備求賢若渴,招得徐庶輔佐自己。徐庶和諸葛亮交好,後來他向劉備舉薦他,才有了劉備三顧茅廬的故事。

    公元208年,曹操南下征討劉備,徐庶帶著老母親逃亡,不想母親被曹軍捉住,曹操久聞徐庶大名,更是想把他納到自己帳下,於是以他的老母親作為籌碼,勸說徐庶歸降。徐庶無奈,只能和劉備請辭,投奔曹操,臨走前,寬慰劉備:即便是到了曹魏,也不會為曹操出半點謀策威脅他。其實縱觀整個過程,我認為除卻因為母親被捉的原因外,內在也有曹操和劉備實力對比之下的徐庶的抉擇。

    在混戰的年代,良禽擇木而棲,徐庶是個孝子,他不想他的母親有危險,更想自己的家人安全,而這是他選擇投奔去向的根本所在,曹操勢大,劉備弱小,投奔曹操更有前途。如此解釋,一切便合情合理了。

    田豫(171年-252年),字國讓,漁陽雍奴(今天津市武清區東北)人。三國時期曹魏將領。初從劉備,因母親年老回鄉,後跟隨公孫瓚,公孫瓚敗亡,勸說鮮于輔加入曹操。曹操攻略河北時,田豫正式得到曹操任用,歷任穎陰、郎陵令、弋陽太守等。田豫一開始是跟隨公孫瓚謀事的,而且他們的情況跟牽招和袁紹是一樣的,劉備之前也跟隨過公孫瓚一段時間,當時田豫就覺得劉備是一個非常有才能的人,於是就主動向他示好,想要跟隨他,後來劉備走後,田豫也跟著他一起離開了,但是沒有得到劉備多大的重用,這讓田豫是有些失望的,於是也選擇了去投靠曹操。

    他們在跟隨劉備期間,都沒有什麼很大的作為,但是後來跟隨了曹操之後,曹操覺得他們是非常有能力的,於是便讓他們二人分別鎮守了邊疆的城池,即使沒能跟著曹操一起打天下,但也可以看出曹操是非常信任他們的。

  • 5 # 超越1933202637212

    田豫、陳登、徐庶這三人,肯定是徐庶最強。

    田豫非常得劉備的器重,但奈何田豫的家在幽州,劉備當時計劃去徐州,路途很遠。田豫的母親很老了,常言道:母在,兒不遠行。所以田豫無法再跟隨劉備。當田豫離開時,劉備執其手哭著說“很遺憾”。二人這一別,就再也無緣在一起。

    陳登力薦劉備做徐州牧之後,雖然劉備前途一片光明,但當時的劉備昏招迭出,收留呂布,攻打袁朮,又和陶謙舊部曹豹等人翻臉,狼狽不堪逃出徐州,以致於和陳登在戰火中衝散,之後在無緣在一起。

    直到劉備在新野遇到徐庶,才是他人生的轉折點。徐庶之才在《三國演義》整部書中,也能排前十;非田豫、陳登之流能比的。但他事母至孝,在母親被曹操軟禁的情況下,只得離開劉備入曹營。但他向劉備推薦了諸葛亮,這才使劉備的實力大增,因為得諸葛勝得百萬大軍啊!

    諸葛亮為蜀國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熬盡了最後一點心血。之所以這麼辛苦,就是因為蜀國缺少可用之人,如果有田豫和陳登以及徐庶在,能為諸葛亮分擔巨大的重擔了。

  • 6 # 不沉的經遠

    田豫、陳登、徐庶三人中,前兩人並不是劉備的謀士,而他們離開劉備都有不得已的原因。

    田豫

    田豫是漁陽雍奴人,劉備投奔公孫瓚以後,田豫就跟從了劉備,並得到劉備的器重。田豫在劉備手下做什麼史書上並無記載,考慮到田豫在劉備手下時還太年輕,應該不是謀士。從他後來的經歷看,率兵打過仗,也主持過地方事務,應該算是一個多面手。

    田豫離開劉備是因為曹操攻打徐州時,劉備率軍前去救援,並決定留在徐州發展。田豫的母親年紀大,他不願意離開故土,所以向劉備請辭,回去以後歸屬公孫瓚,此後又輾轉到曹操手下任職。在曹操手下時田豫表現出色,屢次建功,後來做到幷州刺史、衛尉。

    陳登

    陳登嚴格算應該是劉備的合作者,而不是謀士。他是徐州的豪強出身,在徐州有很大的影響力。陶謙臨死前,將徐州託付給劉備,陳登和糜竺是徐州本地士族裡最支援劉備的人士。劉備初期擔心自己實力太弱,不能掌控徐州,因此有些猶豫。陳登為此特意幫他斡旋和袁紹的關係,劉備才敢赴任。

    此後劉備和陳登之間關係一直非常好,劉備敗給呂布以後,兩人之間聯絡也沒斷。衣帶詔事件後,劉備敢於回徐州,也是因為有陳登這個地頭蛇做內應的原因。

    但是陳登和田豫類似,他的家族都在徐州,根底也在徐州,他必須首先考慮家族的發展,其次才是他和劉備之間的關係。所以劉備被曹操擊敗投奔袁紹以後,陳登就歸順了曹操,此後還擊敗過孫策和孫權,也是一個智勇雙全的人物,可惜和劉備無緣。

    徐庶

    在正史裡徐庶的記載不多,只有《三國志·諸葛亮傳》裡提到他在劉備到新野以後,前去投奔,並向劉備舉薦了諸葛亮,具體徐庶做了什麼,擔任什麼職務,史書上並沒有記載,姑且可以算謀士吧。

    徐庶離開劉備是因為意外因素,劉備當陽之敗時,徐庶的母親被曹軍俘虜,為了母親徐庶只能告辭劉備,改投曹操。後來徐庶做到了右中郎將、御史中丞,而諸葛亮卻還認為這是虧待了他,應該說能力也是很不錯吧。

  • 7 # 一壺清茗品春秋

    劉備以善於識人、用人著稱,身邊武有關張馬黃趙五虎上將,文有臥龍鳳雛,都是當時頂尖的人才,在劉備創業生涯中,仍有田豫、陳登、徐庶三位被劉備看重的人才,離開了劉備,投奔到曹魏。

    恨不與君共成大事也。

    劉備投奔公孫瓚時,當時少年田豫脫身於劉備,劉備非常器重他。後來,劉備因救援徐州,徐州牧陶謙為報劉備相救之恩,不僅將四千丹陽兵給劉備,而且表奏劉備為豫州刺史。這樣,劉備就離開公孫瓚,來到徐州小沛駐紮。本來田豫是漁陽人,漁陽正是在公孫瓚統治下,田豫要想繼續跟隨劉備,就不得不面臨背井離鄉,來到徐州。於是,田豫就以母親年老為藉口,離開劉備,回到公孫瓚處,擔任東州令。臨別時,劉備“涕泣與別”,並感慨“恨不與君共成大事也”公孫瓚敗亡後,田豫又歸附了曹操。在曹操處,田豫充分展示自己才能,跟隨曹彰北征代郡,打破烏桓。後來,田豫被任命為護烏丸校尉,恩威並施,穩定了曹魏的北部邊境。從公孫瓚敗亡不久,田豫勸鮮于輔歸順曹操看,田豫離開劉備,更多因素是他認為“終能定天下者,必曹氏也“,要另謀高就。在歸附曹操後不久,就被任命為丞相軍謀掾,後來又擔任潁陰、朗陵令,弋陽太守。而這時的劉備只是在短暫佔領徐州後,就開始了流浪寄居,直到14年後在赤壁大戰戰敗曹操,佔領荊州,才有了穩定地盤。但從田豫在曹魏的表現看,他更應該算是一名親臨一線的將軍,而不是一名運籌帷幄、決勝千里之外的謀士。

    元龍文武膽志,當求之於古耳,造次難得比也

    陳登是劉備在徐州結識的,在陶謙臨死讓徐州時,劉備猶豫不決,正是陳登力勸,劉備才統領徐州。當時,面對陶謙臨死將徐州拱手相讓,劉備猶豫不決,陳登指出,徐州殷富、戶口百萬,可以為劉備聚集步騎十萬,既能夠匡扶漢室,又能保境安民。並專程寫信給袁紹,求得袁紹對劉備領徐州牧的支援。劉備領徐州時間不長,就被因被呂布偷襲佔領徐州,不得不依附曹操。正是在這期間,陳登出使許都,被曹操任命為廣陵太守,暗中謀圖呂布,正是在這時,陳登開始了與曹操的合作。之後,擔任伏波將軍,擊退孫策進攻。可以說,陳登也是個文武雙全的人物,文可安民,武可安邦,他“養耆育孤,視民如傷”“乃巡土田之宜,盡鑿溉之利,粳稻豐積”。在廣陵太守離任後“廣陵吏民佩其恩德,共拔郡隨登,老弱襁負而追之。”至於陳登沒有與劉備共事,陳登作為士家大族,更多出於家族利益,迎劉備也好,歸附曹操也好,其實都是為了家族利益最大化,特別是陳登仕途不論是廣陵太守,還是東城太守,都是在徐州本地,即使呂布襲擊奪取徐州,陳登非常不滿,但為了保證家族利益,也不得不表面順從,暗地與曹操聯合,謀取呂布。所以,隨著劉備離開徐州,陳登也就歸附了曹操,因為曹操能夠給陳登家族利益最大化。他志向遠達,有“吞滅江南之志”,江南與徐州相鄰,也是從維護家族利益考慮。如果不是早逝,陳登應該可以取得更大成就。

    魏殊多士耶!何彼二人不見用乎

    徐庶對劉備最大的功勞就是推薦了諸葛亮,劉備依附劉表後,駐紮在新野。這是徐庶求見劉備,備受劉備器重。這時,徐庶向劉備推薦了自己的好友諸葛亮,"諸葛孔明者,臥龍也,將軍豈願見之乎?""此人可就見,不可屈致也。將軍宜枉駕顧之。"由是先主遂詣亮,凡三往,乃見。可以說,徐庶是劉備三顧茅廬的重要推手。本來徐庶是可以與諸葛亮共同輔佐劉備,開創基業。但是,天不遂人願。在曹操進軍荊州,劉備南逃時,被曹操追兵趕上,打得大敗,徐庶的母親也被曹兵俘獲。徐庶為了母親,不得不離開劉備,歸附曹操。因為是被迫歸順曹操,也就有後人說的“徐庶進曹營,一言不發”。大概由於徐庶與曹操理念不合,態度消極,同時,魏國能人眾多,後來,在曹魏擔任右中郎將、御史中丞。以至諸葛亮北伐時聽到徐庶如此,感嘆:"魏殊多士邪!何彼二人不見用乎?"如果徐庶不歸順曹操,在劉備陣營,即使趕不上諸葛亮,也應該與龐統、法正同列。最終只能在御史中丞職位上終老。

  • 8 # 小小小百科全書

    田豫最早效忠的是劉備。當時劉備還屈身於公孫瓚麾下。在劉備出任豫州刺史的時候,田豫就以家中老母尚在不願遠離。所以離開了劉備。在離開劉備之後田豫就立刻投奔了公孫瓚。由此可見所謂的老母尚在不願遠行根本就是一個託詞。實際上田豫是不願意跟隨劉備了。至於為什麼不願意跟隨劉備也很容易猜測。畢竟劉備在投靠公孫瓚的過程中並沒有忠心效忠公孫瓚。反而有著自己的小算盤。並且還時不時撬公孫瓚牆角。可能劉備的這些行為讓田豫很看不慣。所以田豫選擇離開了劉備。後來公孫瓚失敗後,田豫就追隨了鮮于輔,之後更是建議鮮于輔投靠曹操。而後田豫也順理成章的加入了曹操陣營。

    陳登是土生土長的徐州世家子弟。原本陳登和父親陳珪都是效忠於陶謙的。但後來陶謙讓徐州於劉備後。劉備就成了徐州之主。雖然名義上陳登是劉備的屬下了。但事實上陳登根本看不起劉備。整個徐州城除了商人家族糜家主動親近劉備之外。其他任根本對劉備不屑一顧。原因無他,劉備一個草根沒有資格讓徐州這些本地土豪效力。尤其是像陳登這種聰明人。既然要選擇主公。那麼陳登就一定會選擇一個很強勢很有實力的主公。劉備有什麼資格接受他陳登的效忠。要知道在陶謙讓徐州之前劉備只不過是一個居無定所四處漂泊之人。劉備這種無權無勢的人是不可能被陳登忠心效忠的。後來呂布趕跑了劉備獨佔徐州。陳登也認為呂布沒有資格讓他效忠。所以陳登和呂布虛與委蛇。最終聯合曹操滅掉了呂布。而陳登也自然加入了曹操陣營。

    最後徐庶。徐庶可以說是劉備真正意義上第一個謀士。徐庶對劉備付出了真心。但劉備卻辜負了徐庶。徐庶在投靠劉備之後兢兢業業地努力工作,而且劉備對徐庶也十分信任。徐庶在穩定之後還把諸葛亮推薦給了劉備。但劉備得到徐庶的效忠後一切都變了。劉備不在看重徐庶,甚至過河拆橋,有了諸葛亮就把徐庶拋之腦後了。徐庶讓劉備的無情也給徹底傷透了。後來曹操擊敗了劉備後,徐庶假意母親在曹操麾下,不能再效忠劉備了。所以棄劉備而去尋母。在徐庶到曹營之後便馬上對曹操表示了效忠之意。所以說小說中所謂的“徐庶進曹營一言不發”是假的。真正的徐庶是主動投效的曹操。

  • 9 # 豹眼看歷史

    田豫、陳登、徐庶都是漢末三國時期的俊才,如果一定要分出個一二,豹眼看來,或許陳登更超出一籌。

    他們之所以都離開劉備而去,有一些客觀的原因,但豹眼依然認為,主要原因還是在劉備。劉備想成就霸業,珍愛人才絕對是真心無假的,劉備能識才也是毋庸置疑的。但劉備在用人方面存在很大的問題,或者說存在性格缺陷。

    第一,劉備一心希望所有的人對他忠心,但劉備自己卻對誰也沒有忠心過。口口聲聲說忠於漢室,匡扶社稷,誰都清楚那是一句套話。說者很亢奮,聽者很激動,其實都清楚那是在做戲。忠心是體現在一些具體行為上,不是掛在嘴上的口號。一個對上司總是三心二意的人會有忠心嗎?

    第二,劉備處理部屬關係是,親者太親,疏者太疏,令許多人有隔閡感、層次感,難於融合到一起。這也是劉備團隊宗派林立,相互掣肘的原因。

    第三,劉備總是一把鼻涕一把淚地談感情,但劉備除了初期的關、張之外,從沒有把別人真正地當兄弟,又沒有足夠的胸懷與人共事,只希望用一些虛偽的感情牌打動那些不明真相的人。沒有本錢可以先畫一張餅,等把餅烤熟了,分得公允就行了。沒必要純粹用情感拉攏、忽悠。

    劉備這種個性,一開始接觸倍感親切,但時間一久,就會出現嫌隙,其結果必然是分道揚鑣。這不僅體現在劉備與外人的相處中,也體現在自己內部的集團中。不可能對所有人用一樣的感情,但可以用一個標準分配利益。

    劉備無論走到哪裡,都備受尊重,但都不被人倚重。劉關張的確有能力,但除了剛剛出道在鎮壓黃巾軍時期,需要立功、博點聲譽外,幾乎在哪裡都是出工不出力,關羽替曹操斬殺顏良除外。這不能不說明作為帶頭大哥劉備的指導思想,存在很大的偏差。

    事實也如此,袁紹、劉表不倚重劉備,死得還慢些;劉璋倚重劉備,很快就徹底玩完啦。劉備不入川,張魯想吃掉劉璋沒那麼簡單;劉備攻打益州也不會很容易。可偏偏劉璋就犯渾,引狼入室了,劉備做事的套路可見一斑。相比袁紹、劉表,劉璋的確是嫩了些。

    劉備很聰明,但田豫、陳登、徐庶等人都不傻。作為老闆,不能真心誠意對部屬,部屬也不會死心塌地替老闆賣命。

    田豫(171年-252年),字國讓,漁陽雍奴(今天津市武清區東北)人。三國時期曹魏將領。

    劉備投奔公孫瓚,田豫當時年齡還很小,就託身於劉備。參照趙雲故事,劉備就喜歡挖人家的牆角,對田豫寵愛有加。劉備到了徐州之後,陶謙上表劉備為豫州刺史。

    經過這個過程,田豫懂事了,就以母親年老為由請求回鄉。劉備涕泣著與他告別,說:“只恨不能與君一起建立大業。”是不是很耳熟啊!

    之後,田豫跟隨公孫瓚,被任命為守東州縣令。公孫瓚部將王門背叛公孫瓚,投靠袁紹,帶領袁紹一萬多人前來攻打。眾人恐懼,準備投降。

    田豫登上城牆對王門說:“你受公孫將軍厚待,卻離開他,想必有不得已的原因;如今卻回來為敵,這才讓人知道你是一個犯上作亂的人。人們雖然只有提瓶打水的才智,也知道守護好自己的瓶子。我既然接受了公孫將軍的委任,就要盡到守城的職責。你為何還不快來進攻呢?“

    王門羞愧地撤軍走啦。

    公孫瓚敗亡後,鮮于輔被屬下推舉代任太守之職,田豫勸說他依附曹操。田豫得到曹操賞識,歷任潁陰、郎陵令、弋陽太守等職。後官至太中大夫,封長樂亭侯。

    由此看來,田豫是誠信忠義之人,看到劉備在徐州那些事,特別是與公孫瓚、曹操等人的過節,豈能呆得下去呢?

    劉備的反覆無常,在徐州與呂布的確是演了一出好戲,很精彩。

    陳登,字元龍,下邳淮浦(今江蘇漣水西)人。東漢末年將領、官員。為人爽朗,性格沈靜,智謀過人,少年時有扶世濟民之志,並且博覽群書,學識淵博。

    陳登二十五歲被舉薦為孝廉,任東陽縣長。深得陶謙器重,被提拔為典農校尉,卓有政績。

    興平二年(195年)陶謙病重,對別駕糜竺說:“非劉備不能使徐州安定。”陶謙死後,糜竺率領徐州百姓迎接劉備做太守,劉備擔心諸侯不服,不敢領徐州。

    陳登對劉備說:”現在漢室凌遲,海內傾覆,立功立事,就在今日。徐州殷富,戶口百萬,大家都期望您屈身撫臨州事。“劉備猶豫不決。

    陳登又說:“如今想為使君聚合步騎十萬,上可以匡主濟民,成五霸之業;下可以割地守境,書功於竹帛。若使君不聽從建議,我也不敢聽從您啊。”陳登說得很清楚,那就是為了徐州才推崇你劉備,否則免談。

    可是劉備還是昏昏暗暗下不了決心,陳登無奈又想到了袁紹,就當時袁紹的身份說起話來,還是很有分量的。陳登就給袁紹書信,說:“大家共同推舉原平原相劉備劉府君為宗主,以便百姓知道有所歸依。”

    陳登說服了袁紹,於是袁紹站出來替劉備說話,有了袁紹的大力支援,劉備這才全領徐州。

    陳登曾經跟陳矯說:“我最敬重的人就是劉玄德。”

    劉備與劉表、許汜一起談論天下之士,劉備深情地說:“像元龍(陳登,字元龍)這樣文武兼備、膽志超群的俊傑,只能在古代尋求。當今芸芸眾生,恐怕很難有人望其項背。”

    建安初年,陳登奉呂布之命出使許都為呂布謀取出路。陳登對呂布出爾反爾一向深惡痛絕,見了曹操就貢獻了滅呂布之計。曹操對陳登父子非常賞識,立馬授予陳登為廣陵太守。曹操攻擊呂布,陳登身先士卒,因為滅呂布有功,加伏波將軍,又遷東城太守。

    可惜,陳登年僅三十九歲就去世。其子陳肅,魏文帝時追念陳登之功,拜為郎中。

    陳登與其父陳珪都是智謀之士,父子玩弄呂布猶如嬰兒一般。沒見到曹操之前,諾大的徐州沒有一人可以擔當,加之曹操屢次征伐徐州,多次屠城,令徐州全城非常絕望。似乎徐州主政非劉備莫屬,但一見曹操,陳登才知道啥才是真正的英雄豪傑。

    陳登再也不願意伺候劉備啦,不過劉備實在也是不給力,把一個徐州搞得烏煙瘴氣,實在讓人大跌眼鏡。

    徐庶(生卒年不詳),字元直。潁川郡長社縣(今河南許昌長葛東)人。

    徐庶本來在劉備手下做謀士,《三國志·先主劉備傳》記載,是他極力推薦了諸葛亮。

    長坂坡之戰,劉備大敗,只帶領張飛、趙雲、諸葛亮數十騎逃走。徐庶母親被曹操虜獲。曹操既沒有為難徐母,也沒有用計賺取徐母,是劉備堅持攜民渡江,把人家的老孃搞丟啦。

    不過徐庶是孝子,為了母親辭別劉備。

    劉備一把鼻涕一把淚的挽留,而且說狠話,徐庶走了,自己也無心功名,就歸隱山林。徐庶也一把鼻涕一把淚的賭誓,終生絕不為曹操設一謀。這是演義的橋段,說得很熱鬧,但當不得真。

    但劉備誠心挽留是肯定的,這符合劉備的性格。徐庶客氣一下也會有的,這是做人基本的套路。

    劉備自詡為仁德之君,你把人家老孃整沒啦,你還挽留個屁。如果真是仁德之人,立馬催促徐庶走人才是。徐庶真是個至孝之人的話,你還拿功名利祿來挽留,徐庶會對劉備產生啥感覺呢?

    看一下曹操相同的一個橋段吧。

    《三國志·曹操傳》記載:當初,曹操為兗州牧,用東平畢諶為別駕。(曹操東征徐州陶謙),張邈趁機聯絡呂布叛亂,劫持了畢諶的母親、弟弟、妻子、兒女。曹操向畢諶謝罪並讓他趕緊走,對他說:“你母親在他那裡,你可以離開我去他那裡。”

    畢諶叩頭表示絕無二心。

    曹操誇讚了他,併為他流了淚。同樣是流淚,咋給人的感覺會不一樣呢?!

    畢諶退出後,就逃到張邈那裡去了。等到曹操打敗呂布,畢諶被活捉了,大家都為他擔心。

    曹公說:“一個人既然對父母孝順,難道能不對君主忠心耿耿嗎?這正是我所需要的人啊。”於是,任命畢諶為魯國國相。

    沒有比較就沒有傷害。

    曹操絕不會用軟禁徐母的方式來要挾徐庶。曹操人才濟濟,可以說不差徐庶一人;更何況用如此齷齪的手法,自然不會讓徐庶信服。

    漢末三國時期,追奉仁孝,徐庶也被作為典範備受稱讚。

    但徐庶曾經得到曹操的重用,魏文帝時徐庶官至中郎將、御史中丞。如果徐庶真的一言不發,如何做事做官呢?

    總之,田豫、陳登、徐庶離劉備而去,都有一些具體的原因,但根本而言還是劉備缺乏足夠的人格魅力。劉備是該用名利時講感情,該用感情時談名利。這是劉備性格的缺陷,這或許是他們最終離劉備而去的原因吧。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既然不能共一槽,自有其不能在一起混的原因。

    豹眼看到哪,但不能說到哪,說一半留一半吧。那一半留給友友們自己品味吧。

  • 10 # 三箭一雕230

    三個人裡面從職務上說,只有徐庶在任職劉備期間從事真正的謀士工作。田豫嚴格上來說,並不是劉備的部下,只是劉備在任職公孫瓚期間的同僚,只不過職務上低於他罷了;陳登則是劉備在徐州期間,擔任過一定的職務,還是實務性的職務,相當於現在的部門負責人,他的工作並不是出謀劃策。只有徐庶是確實的軍師,在歷史上,三顧茅廬以後徐庶仍然在劉備帳下,可他仍然是劉備的首席軍師(事實上,諸葛亮大多數時間並不是劉備的首席軍師,他主要負責劉備勢力的內政)。

    三人離開劉備的原因各不相同。田豫和劉備僅是普通的上下級關係,漢朝也並不採用異地為官制度(隨著科舉制的產生而產生的官員任免制度,沿用至今),如果沒有顯著的職位上的提升,何必要到外地去就職?陳登本身就是徐州人,陳家和糜家是徐州地區兩大家族,糜家的家主糜竺看好劉備,並把妹妹嫁給劉備,而陳登只是用審慎的態度看著劉備,劉備最後離開徐州是因為軍事力量受到打擊,用我們現在的話說就是被滅了,而接受徐州的則是曹丞相,這個時候自然是跟隨朝廷更有前途。徐庶離開劉備的時間雖然和三國演義中所說的不同,但是原因卻確實是因為母親的關係,雖然在今天來看覺得有些誇張,但是在那個時代是很理所應當的事情。

  • 11 # 死宅胖子

    不能理解成一個人的問題,不是劉備或者曹操那個人更好的問題,不能停留在交朋友的層次上,選擇就是那個人更能經國濟民,當然判斷可能出問題,但是出發點不能錯

  • 12 # 宇宙飛仙666

    你是三國遊戲打多了吧,沒搞清楚這幾個人都幹嘛的。例如陳群是徐州世家陳家家主,他不會投效任何人,誰管著徐州不損害陳家利益他就投效誰。

  • 13 # 四野後人論歷史

    田豫系武官,少年即從劉備,劉備非常欣賞他,可惜他沒有看好劉備,以母病為由離開劉備轉投公孫瓚。公孫瓚為袁紹所滅,田豫又加入了曹操陣營。因為田豫在曹操處軍功頗多,被曹操授以衛尉一職,封爵為長樂亭侯。

    陳登原系徐州陶謙部下,為人素有大志且足智多謀,呂布謀襲徐州後,陳登暗中與曹操聯絡,曹操以漢帝的名義授他廣陵太守之職。曹操和劉備聯合滅呂時,陳登立有大功而被授予伏波將軍之職。陳登始終都是曹操陣營的人,只不過他在呂布從劉備手中襲取徐州時暗中幫助過走頭無路的劉備。

    徐庶曾經做過劉備的謀士,曾經幫助劉備擊敗了曹操派夏侯惇攻打他的的軍隊,並且計取了樊城。曹操在當陽大敗劉備時,徐庶的老母為曹軍掠走,徐庶聞迅後辭別了劉備前往曹軍尋母,自此徐庶終生為曹操服務,而且還擔任了監委主任(御史中丞)一職。

    田豫、陳登、徐庶這三個人只有徐庶算是劉備的一個謀士。徐庶對劉備最大的貢獻就是成功的為劉備推薦了諸葛亮。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小孩子可以11點睡,早上6點醒且折騰一天不閒著也不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