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有些人不顧人格尊嚴地去佔小便宜,還自我解嘲說:人窮志短嘛,等我們富起來就不會這樣了。
16
回覆列表
  • 1 # 小蘭愛跑步

    所謂的人窮志短是真實存在的一種現象。。窮人和富人的世界觀是不一樣的。最明顯的不同就是,因為經濟能力不一樣,所以看到的世界不一樣。看事情的高度也不一樣的。所以就導致世界觀的不同。窮,看到的世界就比較小了。。知道的東西就比較少。自然,他的夢就比較小。這就是所謂的志短了。當然這種現象不是絕對的。現在資訊流通特別快。所以還是有小部分的人,雖然窮,但是還是有機會去接觸很多很多東西。這類人就是胸懷世界,自然就不會志短。總的來說,我覺得人窮則志短是有依據的。但是不能那麼絕對。 ------------- 如果我回答對你有幫助,請關注我一下。或有其他問題也可以關注我,給我發私信

  • 2 # 傳峰看世界

    就這個問題我談點看法。

    首先應該肯定你的觀點是對的,“人窮不代表志短。”

    舉例說,在建國初期,我們偉大祖國的經濟狀況是“一窮二白”。但是在毛主席高贍遠囑,帶領全華人民堅苦奮鬥,若干年後,我們的祖國改變了貧窮落後的面貌,人民過上了相對幸福的生活。“毛主席的高瞻遠囑”就是全華人民的志向。從個體上看,我們有多個科學家或者有成就的名人,都是貧窮家庭出身。但他們志存高遠,刻苦學習,努力奮鬥,最終實現夢想。為祖國和世界的發展貢獻了才智。遠的不說,我出生在農村,四十幾年前我參軍走後,家鄉當時的生活條件仍很艱苦。一般的家庭的小孩都不讀書,打工就業。我三爺家的二叔,省吃儉用供弟弟讀書,最後考上了清華大學水利工程專業。家鄉的人們都說,農家院飛出了金鳯凰。現在在雲南省水利部門工作,主持修建了全國幾十座大型水電站工程。成為家鄉人的驕傲。

    “人窮志短”是無志之人的定論。

    應該承認,人的志向是與家庭經濟條件,受教育的程度,接觸的社會環境等,有密不可分的關係。但是,人主觀上都有嚮往美好的願望。

    儘管嚮往的深、淺度不同。換句話說,是志向的高遠,大小不同。如果沒有這種嚮往的人,甘於現狀,不思進取,或者破礶破摔,肯定就是無志之人。不值得人們的讚許和可憐。

    現實生活中,我們要正確理解“人窮志短”。

    不管是“人窮志高”還是“人窮志短”都是現實社會生活中,客觀存在的現象。我們肯定和支援人窮志高,有遠大理想,併為之奮鬥的人。但也絕不排斥所謂“人窮志短”的人。人們只要腳踏實地的努力踐行自己心中的“志向”,不管他是“志高”還是“志短”,都是他對美好生活的嚮往,都是他的夢想。只要能夠實現,都是他心中最大的希望!

    朋友,我說的不對嗎?

  • 3 # 如意神通

    首先我想說什麼所謂的窮,窮要怎麼分?物質和精神兩個方面嗎?不是簡單的說窮一個字就能說清楚的。人窮志短從何說起呢!如果從物質上說:物質匱乏,缺衣少穿人的精神需求就會降低。餓的不行了想能吃口飽飯就好啊,口渴的不行能有口水喝就行啊。標準就會降低,這個角度人窮志短有一定的生理原因促使,畢竟人為了活著是身不由己。如果從處境上說:處境惡劣,窮當益堅。這個涉及到精神層次,處境越窮困,意志應當越堅定。窮當志堅,這正是磨練我們自己自性意志心性的時候,海闊天空擴大自己的格局的時刻到了。把握住了挺過去了就是飛躍,沒有挺過去就是一言難盡啊。如果精神萎靡,達到極致山窮水盡,外界環境因素沒有幫助協助,內部自己的心境和心智又不能調節自我自控,這時候就真的有點不妙了。人窮志短在所難免,內外夾擊,腹背受敵,於內自己頹廢人窮志短,於外環境沒有人可以或者願意協助。到了人窮勢短階段,沒有外部勢力願意幫助你走出困境迷宮。人窮不光志短,勢力還短了,這個就真的需要好好調整自己,攘外必先安內,先扶起自己的正氣和志氣,自性自救,從而開啟新的模式,新的自我征程,當你內部有了能量心智,外部對你的看法自然會有所改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從學校畢業之後,你還會看和用上英文嗎?英文又忘了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