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7
回覆列表
  • 1 # 知足常樂32

    怎樣對聯及出聯?

    這也是個提問很早的老問題,本人對此有些思考,就試著回答下吧!

    怎樣對聯及出聯?這看似一個提問,其實是問了怎樣對聯和怎樣出聯兩個問題。對於後者,我正好剛回答了一個“怎樣出上聯?”問題,要說的內容基本都差不多,讀者需要了解的請動動手指點連結(http://toutiao.com/group/6838428548601282827/?iid=0&app=news_article)過去瀏覽,相同的部分這裡不再重複。需要說明的是,出聯和出上聯,是有區別的。出聯請人對的,絕大多數都是出上聯,但也有極少數出的是下聯。出下聯與出上聯相比,最大的區別就是聯尾末字收於平聲,其他說法除了上下聯平仄對立以外,其實是一樣的。下來我們側重討論前者——怎樣對聯?

    首先,要弄懂出聯者的聯意,分清所出的是上聯還是下聯,需要我們對的是哪一個?出上聯的要對下聯,出下聯的要對上聯。

    其次,要弄明白出聯者在他所出的聯句中是否採用了傳統對聯修辭手法(下稱辭格)?有些出聯者,可能會將多種辭格搭配使用到他的聯句中。弄清楚了這些,你就抓住了對聯的關鍵,你就能在對聯的過程中積極地運用相應辭格來與之相對。比如,出聯裡頭用了連綿字,對聯裡頭就得用連綿字來對;出聯裡頭用了當句對,對聯裡頭也得用當句對,出聯裡二字詞能自對的,對聯裡儘量也用這種二字詞以形成互成對;出聯裡嵌入專用詞語的,對聯裡也要嵌入相應的詞語,等等。否則,會被認為聯句對的不夠水平。

    其三,對聯基本規則中的字句對等,詞性對品,結構對應,節律對拍等幾條都要兼顧。應予說明的是,當聯句中因為採用傳統辭格而與基本規則要求的這些發生矛盾時,後者需要放寬,不再過於拘泥。比如下面這副對聯:

    尚書懷,妃子笑,淮枝連黑葉,陳紫帶元紅,品種齊全,應有都有;

    核如豆,乳似漿,粉臉扮珠胎,薄皮還厚肉,甘甜滋味,想嘗就嘗。

    上聯前兩分句,以偏正結構幅中自對,下聯前兩分句,卻是以主謂賓結構幅中自對,上下聯之間的句法結構並不相同;上聯第五分句,以形容詞對名詞構成句中自對,下聯的第五分句,卻是以名詞對形容詞構成句中自對,上下聯之間的詞性並不對品。儘管如此,正是因為上下聯各自採用了傳統對格——當句對,所謂當句能對者,上下聯間未對也對,當句對能工者,上下聯間雖寬亦工。

    其四,平仄對立這一條必須注意。對聯是韻文,它的基本特徵另一項就是聲律協調,這充分體現在平仄對立上。可以說明的一點是,平仄對立的幾層含義,除了上聯尾字收於仄聲,下聯尾字收於平聲,上下聯在節奏點上平仄相反以外,聯句的節奏交替及節奏長短,也有別於格律詩裡頭的對仗聯,和詞裡頭的對仗句,可以靈活的因需制宜。比如下面這副對聯:

    祖牟壽,孫慶生,孤侄一天雙祝福;

    兒稱心,女如意,親孃百歲再登程。

    前兩分句(仄平仄,平仄平;平仄平,仄平仄)就不是兩兩交替。

    可以說明的另一點是,目前詩詞也好,對聯也罷,依照的聲韻都是雙軌制,不熟悉古韻的,就依現代漢語也可,講究就行,不講究不行。對此毫不顧忌的,會讓聯友們覺得太不專業。

    其五,形對意聯這一點要注意把握。對的太近了甚至完全相同,叫合掌,犯忌,因為對的聯句沒有意義。對的太遠了,容易隔景隔意,就搞成文字遊戲了。我的體會是,作流水對可能避免這些毛病。

  • 2 # 使用者儒林外客

    出對聯必須學懂平仄,背熟對聯的格式,初學者從五言至七言背起:

    1、仄仄平平仄

    2、平平平仄仄

    1、仄仄平平平仄仄

    2、平平仄仄平平仄

    七言以上可以照此方式,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很容易學,只要背熟以上的四種上聯格式就夠用了,對聯聯得看上聯的格式,如果上聯的格式是平平仄仄平平仄,你則對仄仄平平仄仄平,動詞對動詞,名詞討名詞形容詞對形容詞……同義詞對同義詞,也可對反義詞,意境隨便,有初中文化的才夠用了!

  • 3 # 紅玉w紅玉

    其實對聯也是有一定格律的。一般還是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一三五可以不論,二四六必須分明。

    詞性可以相近,也可以相對。對聯五花八門,流水對,無情對,太多了。這個需要時間慢慢學習,記住一般格律,還可以背一背《聲律啟蒙》對於學習對聯肯定有幫助。

    還有意境,和寫詩一樣,不能太白了。那樣一點味道也沒有,既然學了就好好學,如果只是湊趣湊數,也沒多大意思。

    最要注意的是,上聯尾子必須是仄聲,那麼下聯尾字一定是平聲。

  • 4 # 岐黃叟

    它要求在"對偶"的基礎上,上下句子,同一位置的詞語必須"詞性一致,平仄相配",並避免上下句的同一位置重複使用相同的詞語。

    明白了什麼是"對聯",出聯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但是出聯者出聯時,也應考慮到對聯者的方便,不能把相關的詞語出絕了,例如:上聯:遠山雲水風月近,這個上聯中,山、水、遠、近、雲、風、月,七個字裡兩個反義形詞、五個緊密相關的名詞都用上了,下聯就很難做答。所以出聯者要給作答者留些餘地,不是要考住眾人,難倒大家,而是合理出聯,寓樂於情。

  • 5 # 啞子開口

    怎樣對聯及對聯出句,?對聯是中國文學藝術的一朵奇葩,它源於勞動中的號子,又出於詩詞中的精華,給人以豐富的文學美的薰陶,及超級的精神享受,其用精練的文詞,表達人們的喜怒哀樂,言情達意,或讚歎,或抨擊,或狀物舒情,或戲謔生趣,無不使人一拍三嘆,稱奇稱妙,其集實用,趣味,典史,文學知識,天文地理等知識性於短短精練文字,成句出對為廣大群眾及歷朝文人墨客所共同喜愛的一種藝術奇葩,其既可陽春白雪,也可下里巴人屬老少皆宜,雅俗共賞的一種藝術形一式。

    對聯藝術的表現形式是很多門類的,但就其之所以叫對聯,是有一定的格律要求的,格乃指格式,如上下聯文字相等,如拆字聯,合字聯,必須是拆合應一答,五行聯必須五行作答,有隱喻,誇張疊字,同音,頂格,藏頭……等等繁多門類,總體要求名詞虛實,歷史,地理兩兩對應,文詞意境要高雅又不離文理內涵,既可海闊天空,又要明理察事,觀事入微,這說的格,是指聯句格式,不能人家出的歷史典故題,你用花草蟲魚亂對,這首先涉及破題解義,然後作答。

    二;律,有如音樂樂譜中的高低長短音調,運用到對聯裡面,舊時語詞文字發音分平,上,去,入,一般上聯出句平聲仄落,仄音概含上,去,入三個音調,一般人記往平,仄音就行了,不必過份拘泥嚴謹,從寬不從嚴,如有些人名,地名或詞意不能更改的,或改以後反而失雅失韻的,所以歷來都是依寬,上下聯取起,收平仄,上聯平起仄收,下聯仄起平收即可,超長分段聯以分段尾字作計,也可中間不作計,只論起首與收音。

    還一併提醒一下的是對那些同一字各義,同音各字,同韻,頂格,藏頭等奇對,是要費周章恐是專業人士把玩較好,有志學習者可找些專門書籍加於研究,平臺大家聯誼聯友,大家樂,大家樂!

  • 6 # 每天一詩綴詩園

    《恩謝出聯人》

    無中生有思創新,

    觀察細微萬事精。

    菩薩心腸正能量,

    恩謝天才出聯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活病毒都可長期潛伏不啟用免疫,死或半活病毒疫苗能啟用免疫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