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我就是不服呀
-
2 # 伏桀
這個問題我在其他型別的問答裡面簡要提過一下。馬刺現在對於年輕球星吸引力低,不好招不是因為馬刺管理層的原因,而恰恰就是因為波波維奇。誠然波波維奇曾經強勢了呆呆整個二十年職業生涯,但是成也波波未來敗也波波,這是歷史或者說社會發展的必然。為什麼這麼說?
-
首先波波的成功並不是說他有多麼獨一無二的東西,只是單純在於波波選擇的方式。都知道波波是在準備選擇了呆呆之後才出任主教練的,為什麼?就是因為呆呆是他認為能夠貫徹自己籃球理念的核心。而波波的籃球理念是什麼?簡而言之,軍事化的管理,嚴格的紀律和技戰術要求,合理的籃球思維,最後一點,也是刺迷津津樂道的,絕對的服從意識(面癱)。所以很多從馬刺出來的球員形容馬刺是像一部機器,無論換上誰都能夠良好的運轉。而馬刺很少會出現英雄球那種一人幹翻一隊的神奇表現,他總是以穩定和偶爾抽風保持著比賽的下限,然後等待對手大抽風不穩定而一口氣拉開比分或者決定勝局。這就是馬刺常勝的邏輯。
-
但是問題來了。波波的這套籃球理念,必須要找到符合他裡面的人,也就是有能力卻又聽話的球星。實際上這種人是很少的。所以馬刺才只能從國際賽場淘金。像帕克,馬努,真的是因為他們太過出色被低估所以波波會選擇嗎?未必。根本原因還是在於和馬努帕克類似或者更強的NBA新秀沒幾個是屬於“乖寶寶”型別的。在2000年左右,美國籃球對於世界籃球還有絕對性優勢,所以國際球員對於NBA還是屬於仰視的,波波很容易能夠透過這樣的地位差來達到他的體系要求。但是現在不同了,很多歐洲球星並不會覺得NBA算是高不可攀的存在,也不會因為為了加入NBA而接受這種過分紀律化的要求。像特奧多西奇,波爾津吉斯,約基奇這些人都是非常有個性的,別說馬刺沒機會,就算他們都是自由球員,這些人有選擇的情況下都不會去馬刺。至於保羅這樣土生土長的美國黑人球星就更不用說了。馬刺這些年讓人津津樂道的是他能夠化腐朽為神奇,然飲水機球員煥發新生,但是從另一個角度也正印證了馬刺對於實力型球員從來就沒有吸引力。這壓根不是一句“工資”能後解釋的問題。阿德的境遇就是給波波體系最好的註解。
-
所以很多人只看到了GDP,看到了小卡,卻很容易忽視掉一個問題,那就是呆呆在隊這二十年,除了小卡,馬刺真的沒有什麼拿得出手的年輕球員。馬刺的老化是早就存在的,難道球迷能看到的管理層和波波看不到?問題是你看到了又如何,球員是有個性的人而非零件,讓人服從要麼為錢要麼為榮譽。尤其是年輕人不會過多考慮榮譽,而錢其他的隊一樣會給,在兩項比較之下,誰不願意去輕鬆或者放鬆的環境?所以馬刺的成功可以說是一個特例,和勇士在某些方面一樣,但是當這個體系的核心離開了之後,儘管體系還能夠慣性維持,但卻是實實在在的走下坡路。雖然體系是由波波建立的,但是呆呆才是那個體系的定海神針。當呆呆離開以後,馬刺這套打法的消失只是進入了倒計時,小卡卻是強,甚至認為他是當今聯盟最好的雙向球星,但是他再強也承擔不起呆呆的分量。
回覆列表
首先,你不能說馬刺招募不到頂級球員!
當年的GDP組合威震聯盟,合作十幾年,四次問鼎總冠軍,這水平,用東北話講,就是扛扛的!
GDP組合最主要的功勞當然是波波維奇慧眼識英才!吉諾比利一個二輪秀,法國跑車也僅僅才首輪28位!現在的倫納德,成名前,有誰能預感到他的潛力?
聖安東尼奧是一個小城市球隊,市場就這麼大,根本給不了很多錢!所以馬刺管理層基本上以從海外市場上淘寶為主。所以,馬努、帕克這些國際球員,才能大放異彩!而馬刺十幾年了,沒有一次從自由市場上頂薪追逐超級巨星!當然當年追逐姚明也許是一個例外!
但馬刺真的留得住巨星!鄧肯20年只拿過一次頂薪,帕克、吉諾比利頂薪都沒拿過,但是他們都願意留住馬刺!要知道,憑他們的實力,去任何一支球隊,都能開出當時市場的頂薪!
今年夏天,馬刺以2年1700萬的中產合同,就輕鬆招募了蓋伊,要知道,上賽季的蓋伊,場均可是可以貢獻18.7分選手,職業生涯的巔峰期更是可以場均貢獻20+,但馬刺就如此輕而易舉地招募了他,真的很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