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是不是因為紙和毛筆被髮明的緣故?
23
回覆列表
  • 1 # 壓力山大67402951

    篆書到隸書從字形上看,確實有非常大的變化。這個過程就是把小篆加以簡化,又把小篆勻圓的線條變成平直方正的筆畫,便於書寫。隸書分“秦隸”(也叫“古隸”)和“漢隸”(也叫“今隸”),隸書的出現,是古代文字與書法的一大變革。但是此變革亦非一蹴而就的,它經歷了一個相當長的歷史階段。

    ​先說說篆書,篆書有大篆和小篆之分。大篆又有甲骨文和金文之分。甲骨文到金文再到小篆基本可以按照時間順序來看待。這其實也是一個由簡到繁的過程,甲骨文有很多字是相同的,根本原因在於“字少”。文字出現的早期不象現在所說的造字六法<象形、指事、會意、轉註、假借、形聲>,而是隻有象形一種,這也是漢字稱為象形文字的由來。​到金文時期,字數已經得到大大的豐富。這期間有一個重大的變化須銘記:它完成了由“刻”到“寫”的轉變,這是一個了不起的變化,它大大提高了書寫的速度。但古時的書寫是用枝條蘸漆書寫。這樣的書寫卻在篆書的圓轉處遇到麻煩。難則思變一直是推動社會進步的主要動因。所以將篆書勻圓的線條變成平直的筆法就成了必然的選擇。但是,我們今天所說亦或所見到的隸書​​(見上圖《禮器碑》和《曹全碑》)已經是很成熟,或者說是隸書發展到頂峰期的作品。由小篆到此,也通過了一個較長的過程。秦隸(古隸)是介乎於兩者之間的橋樑(如下圖):從這兩張圖片中我們不難看出,它保留有篆書​​部分勻圓的線條,同時又具有書寫中平直、均勻的筆畫,但是,篆書獨具的圓轉已不復存在,取而代之的是方折(如“君”、“常”)。與此同時,另外一種發展方向幾乎同時齊頭並進地出現,它注重由篆書線條到隸書筆畫的轉變,卻保留了部分圓轉的技巧(如下圖《漢夏承碑》)此碑被書界公認為非漢隸上品,跟其結體和筆畫的繁雜(不統一)有一定關係,但主因卻是它的“非主流”​發展趨勢。這兩條道路起點相同,殊途同歸將字型的演進推到隸書的成熟。

    成熟的隸體還有另一個分支,那就是漢簡(如圖):漢簡兼具隸書和楷書的諸多特點,但它又保留了部分“刻”​的痕跡,儘管已經有大部分已經採用手寫了。再往後,隸書的一波三折、蠶頭燕尾已經不能滿足快速書寫的需求,省卻這些繁紋縟結的新的字形又開始出現(如《泰山金石峪金剛經》:已經具有了非常明顯的楷書特徵了。

    從篆書到隸書的字型演進,有非常大的意識演變以及很長的時間跨度,絕非一朝一夕一蹴而就。它順應了時代,同時又為後世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今人也在書法字型的演變中做過很多努力,但最終都不了了之。與古人相較,今人應該汗顏!

    本文圖片均來自百度圖片,致謝!其中一幅金文書法《沁園春 雪》為今人所書,借用了,向作者致謝!

  • 2 # 荒村雪夜

    秦漢之際,陰陽五行思想盛行,無論統治者還是平民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要遵循陰陽五行的生克道理。隸變和楷化正是按陰陽五行之法改造的結果,無論是筆畫還是結體無不體現了這一思想,不要想當然的認為是簡化的結果,正是在漢代的改造,才稱為漢字。

  • 3 # 小太極猴劉永明

    本來中國字到篆書時只要瞭解其規律,基本能看一看,大概能知道某些不認識的字的意思(看形會意),能猜個十之七八。中國漢字是聖賢之作,很多字都德,道,理,法,藝全備,一些知道的人,光看一點點字就能思想、文學修養很高,身體靈活,這很挑戰一些統治階級權威。為避免類似事情發生,禁錮學士思想,特意改動,強制實施。所以變化很大。也因為這些原因,現代人學古文容易理解錯誤。

  • 4 # 五美軒十三紅

    漢字的演變,完全是根據實際需要及審美角度進行轉變的。

    從篆書到隸書,簡化了漢字筆畫,使得書寫更便捷,對當時記錄、傳遞資訊起到了節省時間、書寫方便的積極作用。漢字的演變是一個自然而然地過程,無論隸書還是草書的出現,都符合事物發展的基本規律,從隸書到草書也是一個很大的變化,使書寫更加快捷。即使字型的演變與工具有一定關係,但個人覺得工具絕對不是起決定性的作用。

  • 5 # 決戰2021高考

    因為現實生活對書寫的速度要求越來越高,篆書非常漂亮,但寫起來太費時間了。所以就有了章草。然後進一步演變成隸書。再後來是草書、行書、楷書。

  • 6 # 千年蘭亭

    隸書,在中國文字史和書法史上,佔據了極為重要的地位。隸書的產生過程,史稱隸變。

    1`從文字發展史看,早期的甲骨文、古文、大小篆基本上符合指事、象形、形聲、會意、轉註、假借文義。這些屬於象形文字或象形符號。

    隸書的出現破壞了造字的六義,變形了不象形的象形字,發展成如今的方塊字形。

    2、從書法發展史看,篆書的用筆比較單純,粗細均一,紆迴盤屈。

    隸書的用筆複雜多變,輕重錯落,粗細有別,轉折頓挫,變圓為方,為以後草行楷各體字型的筆法變化開了先河。

    總之,隸書的出現是劃時代的,它化圓為方,使中國文字由象形文字變化為方塊字,讓中國字易識、易書,使文化得以傳承。

  • 7 # 不二齋

    任何一種書體,發展到成熟以後都會向兩個方向發展,一個是草化、一個是更加標準化。

    篆書和隸書變化為什麼這麼大,我們平時看到的事實也是這樣,根本看不出二者有什麼聯絡。

    這主要是因為:

    你是拿成熟的小篆和成熟的隸書做比較。

    就像你拿一隻猴子和人做對比,不是說人是猴子變得嗎?為什麼差距這麼大?因為你忽略了中間數萬年的演變。

    同樣,作為書法也一樣,由隸書到篆書也經歷了一個相當長的時間,不是一下子就變出來的。

    隸書是古今文字的分水嶺,隸書之前屬於古文字,隸書之後包括隸書都屬於今文字。

    篆書和隸書之間有一個很長演變過程,這個過程中書寫的一種字型叫“古隸”。

    這種字型是由篆書發展而來,是篆書的一種快寫,它的結構仍然是篆書的結構,只是為了方便書寫,把圓轉變成了方折,把弧線變成了直線,

    早期的古隸與篆書的區別並不是很大,只是在書寫速度上加快了,字形也沒有變,可以說是篆隸相參的,現在很多書法家其實也會篆隸相參,這個是可以的,有出處。如上圖,雲夢睡虎地秦簡。

    但是,隨著古隸的不斷簡化,篆書字形也由複雜變的簡單了。

    如下圖,《馬王堆帛書》再後來,

    越來越簡化

    就出現了比較成熟的隸書

    如下圖《武威漢簡》再後來

    就是最經典的漢隸了

    如下圖《曹全碑》任何一個事物的發展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都有一個漫長的過程,只看結果不看過程,往往就會產生錯覺。

    你覺得呢?

    碼字辛苦,

  • 8 # 盛京鐵筆書生-陳國堂

    小篆和楷書變化不大,就是丿捺和橫折豎和豎折橫的關係。而隸書來源於簡書特別是楚簡,在戰國時代是有六國文字的,以秦齊楚差異大,楚和吳越的鳥蟲文也不同。秦始皇統一六國文字,是以秦大篆為主的改成小篆,六國文字全部作廢,可惜秦統一的時間太短,到了漢隸的出現,在簡書裡面有很多的簡化的六國文字,於是形成異體字(非標準),所以它和小楷字(繁體)還有很大的差異。

  • 9 # 翰墨書道

    篆書演變成隸書的過程,一方面是為追求便易的需要,另一方面與工具(毛筆和竹木簡)的進步演變有關。對於這個問題由於沒有嚴格意義的正解,一般涉及到這種模稜兩可尚難以定論的問題多不進行較深入的研究。也不能毫無根據的臆猜。

    不過據張志和在《中國古代的書法藝術》一書中談到了篆書演變為簡隸的問題。作者認為篆書演變成隸書的原因,就是一方面是由於秦代“管獄多事,苟趣省易,施之於徒隸也”。 另一方面就是材質的改進與材質竹木的紋理的因素所致。基於以上兩個方面的原因,使得篆書透過逐步的增損筆畫,變圓為方,變曲為直,改連為斷,省減偏旁部首,與結構上突出橫畫的筆勢,並在此基礎上,逐步演變成後來的隸書點畫造型的。 張志和在書中對於材質的演變帶來隸書書法造型形成的可能原因說是由於竹木簡材質紋理本身的形質所造成。大意是說,竹木簡的紋理多為豎向排列,毛筆在上面書寫時因橫向與竹木的紋理作近似與垂直交叉運筆,所產生的摩擦力使得橫向筆畫較短,而豎向筆畫是順著纖維紋理直行而下,故形成了簡書的特徵。後來人們在這時的演變過程中又逐步有意無意的努力控制住豎向筆畫的過度延長,與這種模糊的意識下,又逐步改變成了扁橫的字型形態,這種說法不無道理。

  • 10 # 書法雅集

    篆隸之間,古文字和今文字的分水嶺

    篆書和隸書一脈相承,甚至在歷史上有很長一段時間並存,但是篆隸之間是古文字和今文字的分水嶺,篆書及以前屬於古文字,隸書之後是今文字,這個也不難理解,隸書一般我們差不多能辨識出來,但是篆字辨識起來有點困難,所以看起來篆書和隸書的變化很大。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先說一下先說一下篆書到隸書變化的過程。

    首先,從篆書到隸書不是一下子變過來的。篆書到隸書的變化在文字學上叫“隸變”,隸變的時間跨度特別大,前前後後歷時幾百年,並不是一下子變過來的,倘若拿成熟的篆書和成熟的隸書相比較的話確實是兩般面目,但是在長達幾百年的變化過程中並不顯得變化很大。

    其次,篆書變成隸書是為了方便使用。漢字是一種記錄、傳遞資訊的工具,字形上的變化是為了方便實用,就像其他工具一樣,為了方便實用,人們會對它進行一些改造。篆書的字形迴環曲折比較多,書寫起來比較慢,於是人們在書寫過程中發現適當減少一些迴環彎曲,筆畫上化圓為方,字形上變長為扁,就是後來的隸書,使用起來比較方便。但是最開始的時候,隸書雖然已經出現,但是不作為官方使用文字,知道成熟之後才被認可。

    第三,隸變是古文字和今文字的分水嶺。隸變之前,漢字屬於古文字系統,隸變之後,漢字進入今文字時代,這是漢字發展歷史上的一個華麗的蛻變,雖然變化很大,但是造字法是一樣的,依然在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註、假借之列,所以外表變化很大,但是實質還是一樣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愛情是否可以計算?同時需不需要算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