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趣味郵遞
-
2 # 委屈但沒有辦法
有些人就是無語,他下單過5分鐘就希望你送達,商家難道不做餐嗎?電話催催催,20來分鐘給他送過去了還給你個差評,還說配送慢慢慢,美團也真是的客戶差評也不給更改,也不問理由。還說這是平臺設定的他們也沒有辦法。最討厭高峰期備註帶煙帶酒帶飲料的,好像給他一個人送是的。我們只是配送員你需要買菸買酒買飲料可以在美團下個幫買啊,舍不的得錢又想這那的。不買給差評,要知道每個配送員高峰期手上都有個5"6單要半小時內送到,知道取好餐都要過10來分鐘了,靠20來分鐘送完他它難道有時間給你買這買那嗎?
-
3 # 網際網路指北
外賣小哥確實經常出事。
從交管部門公佈的相關資料來看,上半年南京共發生涉及外賣送餐電動車各類交通事故3242起,造成3人死亡,2473人受傷;上半年上海平均每兩天半就有一起因“外賣騎手”違反交通法規而發生的交通事故……
要說外賣騎手不懂基本的交通法規,這難免牽強(最起碼紅燈不能闖都知道吧),而外賣騎手慢不下來的根源,其實在於外賣平臺的執行機制本身。
外賣平臺剛起步時依靠“補貼”(紅包、大力度的滿減)來吸引消費者爭取使用者,在使用者習慣被逐漸培養起來的情況下,外賣平臺如何更好的留住使用者就成了關鍵。
便捷是消費者需要的,“送達速度”直接關乎著使用者的滿意程度,“快”自然成了各大外賣平臺對自身的要求,並以強化“快速”來維持和打造平臺自身的競爭優勢,獎懲機制也變成了對送餐時間的量化考量,外賣騎手必須在規定的時間內將物品送達,超時則意味著“被差評”帶來的損失和罰款,此外基本工資加提成是騎手工資的組成,送的多賺的就多,但未準時送達,罰錢也多,速度就是金錢。試問哪個外賣騎手又願意讓自己蒙受損失或者被罰款呢?
答案肯定是沒有的,因此按照規定的時間送餐賺更多的錢,“快”成為了外賣騎手遵循的第一鐵律,但是外賣騎手作為外賣平臺運營閉環中重要的一部分,這一環節卻有著很多不可控的因素,天氣狀況、交通路況、商家出餐的速度等因素都直接影響著外賣騎手的“準時送達”。
而採用“人工智慧派單”,利用大資料進行系統派單計算的外賣平臺,只能計算送達的時間結果,根本考慮不了這些不可控因素,這就意味著所有不可控因素帶來的“鍋”都得外賣騎手來背,比如由於商家出餐慢,導致外賣騎手送餐未準時到達,罰錢也是罰外賣騎手的錢,大資料並不會分開計算商家出餐花了多少時間,騎手送餐花了多少時間。
相比較之下,“加快騎行速度”反而成為了外賣騎手的可控因素,其他的不好改變,但透過加快騎行速度來減少自己被罰款的機率似乎成為了最優選擇(但其實並不是),在外賣平臺這一獎懲機制的倒逼下,不得不說違反交通法規是外賣騎手被逼無奈之舉(這與外賣小哥進廚房炒菜的性質其實一樣),但於自身於他人於法規來講,這其實都是不可取的。
找到原因那就可以對症下藥:
一方面外賣平臺要調整將時間作為量化考量的考核標準,為了平臺自身的發展,培養競爭優勢也不能只依靠“快”,要考慮諸多不可控因素,不能讓外賣騎手承擔所有送餐不準時的後果,減輕外賣騎手被罰款的心理壓力,這樣才能讓騎手願意慢下來。
另一方面“送多得多”的機制可以設定一個最大限額,其一可以保證外賣騎手在順利接單的前提下,保證有足夠的時間按時送達,其二能有效的減少外賣騎手盲目搶單導致配送時間不足,繼續違反交通規則的可能。
外賣騎手其實是個被動的主體,外賣平臺機制要是不變,想讓外賣騎手慢下來,顯然不夠現實。
回覆列表
你把“騎電動車發生交通事故”標籤化了,如果你有心,可以統計下因為電動車“慢不下來”發生的交通事故中,外賣車的比重佔多少。我自己統計過,還沒有買菜騎車回家的大媽多……這就很有意思了吧……
但是,這確實也是一個問題。對於外賣小來說,時間真的是金錢,非常直觀,超時沒錢還會罰款。公司嚴格的配送制度,客戶和商家的各種各樣的催單,投訴和差評搞不好就來了。這本來就是很矛盾的,只能說自己注意安全,“命是自己的,餐是別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