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烏托邦電臺
-
2 # 政人證言
技能分兩類,一類是專業技能,一類是職場技能。
1、對於專業技能而言,無論是技術類、工程類的還是管理類的、藝術類的,學生在學校的專業學習裡已經有了基礎,出入職場後,我們要學會去觀察和體驗這些在學校裡學到的東西在職場中是如何被應用的,紙上的東西是如何在商場發揮作用的。這就要求實習生們保持謙卑、廣泛請教、及時總結、勤於記錄、勇敢試錯、坦誠受批。這就是實習生提升專業技能的“二十四字真經”。
2、對於職場技能而言,這是學生們在學校未曾接觸過的。比如同事之間的人際互動能力、工作協同的溝通能力、彙報工作的技巧、把事情說清楚的技巧、問題解決的能力、管理壓力和情緒的能力、商務禮儀與服務意識等等,對於這些技能的提升,一是要看那些優秀的、做的好的同事是怎麼做的,努力模仿之;二是要主動進行自我充電,透過線上課程、書籍閱讀進行提升;三是參加一些職業化職業素養的訓練。
不管怎樣,我們要知道技能不會主動找上門來,我們想要提升,就得主動、開放。
-
3 # AndyZ老師
這是個雞和雞蛋的問題,因為我覺得首先很多學生本身找實習機會都只是看公司品牌而不是看實際的工作內容。尤其是在國內,我覺得這種現象非常糟糕。從我自身經歷來講,我也曾在一所頂尖歐洲投資銀行實習過,彙報的物件現在已經成為多國家的老大了,但是說實話對於自身的能力提升真的沒有帶來特別多的幫助。
我覺得一定要門當戶對,不要只看公司的品牌,而是要看對於自己未來的發展有沒有利。一旦找到了適合的崗位,利用職場資源就是要靠與人打交道了。當然,如果工作單位有深造的機會和一些高階的科技(員工發展方面的),肯定也要好好利用的。
如果以後要出國留學,考研甚至要進入大企業工作,我覺得可以有一份“大品牌”經歷為了滿足一下這項需求,但重點一定要擺在適當的工作,能有最大空間成長和發揮的。如果這個適當的機會確實是在品牌企業,那就太好了,如果不是的話,那一定不要忽略它,因為歸根結底任何一家企業還是要看個人能力的,如果你沒有很好的平臺利用他們的資源去發展這個,那麼全都是扯淡的。
回覆列表
第一天:見過組員,指定工位,領機器,裝系統和需要的軟體。面談一次,告訴她實習的培訓期多久,這個期間會大概學到哪些東西,培訓期結束之後大概能做什麼型別的具體工作。也會告訴她,自己也是從實習生做過來的,lead和同事脾氣都很好,之類之類。有問題可以隨時問我。發一個文件給她,包括各種需要的資源地址,和培訓期每一天的具體安排。要求下班後發daily report,包括今天學到了什麼,遇到了什麼問題,是否解決,怎麼解決。第二天早上來了我會看然後解答。
第二天開始:按照培訓計劃中每一天的具體安排,由實習生自主學習為主。培訓期間會告訴她一些學習的小技巧,比如隨時做筆記(電子文件最好,可以隨時搜尋),比如如何利用公司內部的文件庫搜自己不會的問題,如何利用搜索引擎自己解決一些普遍的技術問題,也包括怎樣去尊重每個人的時間。培訓期間會時不時單獨吃飯閒聊,瞭解一下近況,關心並鼓勵。
培訓期結束:參與到實際專案中。第一階段是告訴她實際專案的流程,最初的一個月基本都是正式員工做專案,她平行去做,然後對比她和正式員工的做法之間的區別。第二階段是讓她自己去做,有任何進度上的提交之前由正式員工過目並批准。第三階段就可以讓她單獨去做了。表揚她能夠獨當一面,同時也讓她明確責任。
1、熟悉公司環境,很多很小的事情,比如廁所在哪裡,咖啡機在哪裡,中飯附近哪裡解決。
2、瞭解公司的守則,什麼時候上下班,是否需要打卡。中午可以休息多長時間,需要注意什麼。
3、跟日常工作中的同事見面,雖然逛一下並不能馬上記住並且認識,但至少可以讓老同事知道你是新成員。
4、熟悉工作平臺,在哪個位置工作,做什麼專案,負責哪一部分。
5、共享資源,將專案中應該瞭解的文件檔案共享給實習生,告訴他有不懂的可以問誰。
6、時常交流,讓他參加一些專案會議,雖然可能與其無關,但可以讓他深入瞭解目前的專案。
7、提供培訓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