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感染科李侗曾
-
2 # 生科小白
不一定會。
並不是說吃了福壽螺就會感染管圓線蟲病。現在資訊傳播速度非常之快,世界上各種事情都可以透過一臺小小的手機來了解,我們看到電視中關於吃了福壽螺感染了管圓線蟲病的人越來越多,似乎福壽螺成了有毒的美味,其實並沒有這麼嚴重。
之所以會感染管圓線蟲病,是因為食入的福壽螺中含有管圓線蟲的包囊。如果食入了含有管圓線蟲包囊的福壽螺,則有可能被感染。不過,管圓線蟲的幼體其實並不難殺滅,在七十攝氏度以上的溫度下很快就可以殺滅,死掉的寄生蟲是啥?不就是蛋白質了嗎。
之所以有人感染,就是因為不法商家為了追求福壽螺肉質的口感,故意減少烹飪的時間,這樣,時間短了,福壽螺中的管圓線蟲包囊自然不能全部殺死,存在漏網之魚,這種福壽螺被人體食入,被感染的機率自然就大大增加了。
如果是家裡做菜,一定要記得充分加熱,殺死可能的寄生蟲,如果是在外面吃福壽螺,記得在正規飯店購買食用,不過嘛,在外面的話能別吃就別吃了吧,誰不想有個萬一呢。雖然說上面的圖片給了我很大的視覺衝擊。。。
總之就是一句話:吃了福壽螺不一定感染管圓線蟲病。
-
3 # 袋鼠媽媽愛健康
管圓線蟲病即指因食用生的或不徹底加熱的含有管圓線蟲三期幼蟲的食物感染而患上管圓線蟲病的患者。
進食福壽螺肉是最常見的感染途徑,但不是唯一途徑。
只要進食被汙染的食物如螺、蟾蜍、魚類甚至瓜果蔬菜,如果沒有加熱煮熟,也有可能傳染。
廣州管圓線蟲病是因為食用帶有廣州管圓線蟲三期幼蟲的食物感染的,進食螺肉是最常見感染途徑,而且是未煮熟的螺肉,不是隻要吃福壽螺就會感染,而是未煮熟的帶有寄生蟲的福壽螺才可能感染,也不是隻有吃福壽螺才會被感染,其他被汙染的螺、青蛙、蟾蜍、魚類甚至瓜果蔬菜也可以傳染。
廣州管圓線蟲是在廣州家鼠的肺部首次發現的,人類病例於1945年在臺灣省首次報導.隨後相繼在太平洋沿岸一些地區有病例報告,1984年中國大陸出現第1倒確診為廣州管圓線蟲病的病例。1996年前中國累計報告只有3例,1997年浙江溫州曾有集體疫情;2002年福建長樂市8名小學生自己燒烤福壽螺,5~7天后陸續出現頭痛、頭暈、噁心、嘔吐、下肢乏力、嗜睡等症狀,吃的多的學生還出現發熱、昏睡或煩躁與感覺異常等。最後確診廣州管圓線蟲病,事後調查當地福壽螺竟有40%攜帶廣州管圓線蟲。雲南大理一家醫院報道2007年~2011年底,累計收治了20例該病患者,發病前均有生食螺肉或魚肉史,說明此病在一些地區持續存在,雲南地區間斷會有集體疫情爆發。作者指出大理地區的生態環境適宜福壽螺的生存,當地居民素有生食螺肉和生肉等習俗,每年舉辦以生食螺獅和捕捉、購買螺獅到其他水域放生的螺獅會,這些都是疫情爆發的高危因素。
廣州管圓線蟲的終宿主是齧齒類動物例如鼠,平時寄生在老鼠的肺動脈內及右心內。幼蟲經呼吸道至消化道隨糞便排出, 在體外潮溼或有水的環境中發育3周,再被中間宿主吃進去,例如螺、蟾蜍、蛙、魚、蝦、蟹等,在中間宿主體內為感染期幼蟲,老鼠再次因吞食中間宿主而感染。
2006年北京某著名川菜館因食用未煮熟的福壽螺導致多人感染廣州管圓線蟲病,震驚全國,北京衛生局採取緊急措施,組織開展廣州管圓線蟲病症狀監測,主動搜尋病例。對有“三高”(高熱、嗜酸細胞高、顱壓高)、“三痛”(頭痛、肌肉痛、面板刺痛)症狀的患者進行檢查,及時對感染者做出診斷和鑑別診斷。北京共診斷160名患者,其中北京友誼醫院收治了81例患者,潛伏期的範圍從1天到49天,最常見的症狀是頭痛,呈持續性、搏動性疼痛,也有表現為脹痛或針刺樣疼痛陣發性加劇。其他常見症狀包括髮熱、頸部僵直感,面板感覺異常,多數表現為痛覺過敏,少數為面板感覺麻木,感覺消退,視覺障礙,聽覺異常,肌肉麻痺,口角歪斜,肢體無力,肌肉萎縮。
除了福壽螺,其他淡水螺和水產品也有可能傳播,2009年曾因因為生吃青蛙感染的案例。
最後總結,就是不是吃福壽螺就會感染,而是不乾淨的,沒有煮熟的才有風險,但是也不是隻有福壽螺才會感染,其他被汙染的淡水生物如果沒有加熱煮熟,也有可能傳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