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求之
-
2 # 華夏燈塔
隋文帝楊堅是從那種無道之世的人頭翻滾社會中,九死一生爬出來的人。所以他極其的缺乏安全感。
為了獲得安全感,為了防止被有才德的人篡逆隋朝,楊堅把天下有本事的人都快殺光了。在楊堅看來,只要你有本事,客觀上會對隋朝造成威脅,不管你有沒有謀逆之心,都會被殺掉。這叫防患於未然。隋朝的棟樑都被殺光了,楊堅留下的,就是楊素和李密這種奸人。還有一個逆子楊廣。
李密楊素和楊廣,並不是導致隋朝短命的根本原因。讓隋朝速亡的根本原因是楊堅父子推行的均田制和科舉制,觸犯了當時的既得利益集團。均田制打擊的是那些軍閥資本家,和門閥豪強資本家。科舉,打擊的則是士族文官集團。
隋朝的均田制,規定國家可以回收土地。自耕農死了之後,土地上繳國家再根據新的人丁,重新分配土地。這對於那些土地兼併的既得利益者來說,隋朝的均田制,是要了他們的命,他們自然要反抗。王莽土地革命未遂的那一幕,又重演了。全華人民,都起來反對隋煬帝。而又恰逢這個時候,隋朝與高句麗戰事失利,幾大合力加在一起,就造成了隋朝的短命。
隋朝在魏晉南北朝後期的各民族融合、南北統一條件成熟和北方農業恢復與發展的基礎上完成了全國的統一,結束了南北長期的分裂局面,有利於國家統一、安定和社會發展。由於隋統治者推行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使隋朝的經濟有了較大的發展,出現了大興城、洛陽城等聞名的大都市;長安、洛陽及地方官倉規模之大,積儲之多,前所未有;南北運河的開通和修築馳道改善了交通狀況,客觀上促進了經濟文化的交流,封建經濟呈現繁榮景象。但是隋煬帝奢侈腐化、濫用民力、發動對高麗的戰爭、繁重的徭役和兵役、嚴刑酷法等暴政統治,使生產遭到嚴重破壞,階級矛盾異常激化,終於爆發了隋末農民戰爭,隋王朝也隨之滅亡。
回顧歷史,隋末,天下地主武裝紛紛起兵造反,而以李唐政權為根據地的關中地區最多,關中地區集中了大量的地主階級上層人物,在地方上勢力強大,在社會上聲望卓著,在政治上能量很強。李淵在《授三秦豪傑等官教》一文寫到,"義旗濟河,關中響應,轅門輻湊,赴者如歸。五陵豪傑,三輔冠蓋,公卿將相之緒餘,俠少良家之子弟,從吾投刺,鹹畏後時,扼腕連鑣,爭求立效"。說明了關中豪強的數量、質量很高,勢力強大,在受到朝廷的壓迫後,反心尤盛。所以,在統治集團變亂時期,這些豪強,藉機起事,紛紛而起。
再看江淮到嶺南地區,這些地方原來都是南朝的統治地區,有眾多支援南朝的豪強地主,隋朝建立之後,它們大都成為隋朝的異己力量。所以,後來在南方地區爆發了大規模武裝反抗隋朝的叛亂,其時,陳之故境,大抵皆反。隋文帝雖然平定了這次大暴動,但是採取的是鎮壓和妥協結合的方式,很多叛亂頭領後來成為了州郡的刺史、縣令,所以這股強大的勢力並沒有被根除,一旦天下有變,這些潛在的力量立即起兵反隋。
還有黃河中下游地區,即今河南、山東一帶地主起兵的數量也很多。中原矛盾素來複雜,妄起風波,舊號難治(三國時期,曹操為穩定河北曾經建都於鄴)。隋徵吐谷渾後,國家馬驢死者十有八九,後徵高麗,隋煬帝詔征馬匹十餘萬,主要出自中原,中原富人因此破家者十家而九。統治階級內部矛盾如此激化,隋政權的根基已經搖搖欲墜。
於是,統治階級內部的三股勢力,以李淵、楊玄感為代表的隋朝高官顯貴,以蕭銑、沈法興為代表的南朝殘餘勢力,以梁師都、劉武周為代表的地方大族豪強群起反隋,鋒鏑鼎沸,星離棋佈。史家有論,稱割據叛亂為"土崩",農民起義為"瓦解",隋政權不僅失去了天下民心,而且失去了賴以生存的地主階級的支援,頃刻間土崩瓦解,也就不足為奇了。
由此可見,隋煬帝實施苛暴的徭役、兵役,毫無限制地壓迫勞動人民,甚至貴族地主,引起大規模的農民起義和地主反抗,固然是隋政權滅亡的直接原因。但是,隋朝是在中國經歷長期分裂之後建立的統一王朝,其情況頗似秦朝,外表強盛至極,在大一統的表面下卻湧動著各種割據勢力的暗流,統治階級內部埋藏著深刻的不安定因素,統治基礎很不穩固,這種隋政權本身固有的缺陷,才是隋朝在強盛之際,轉而迅速滅亡的根本原因。
滅亡原因簡而言之:暴政,勞役太重,濫用民力,人民長治後不堪重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