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閒來聽雨

    相處方式很重要,包容和理解也很重要。既然是家人,生活瑣事居多,錯就錯了,不要刻意去糾正,尊重每個人思想,心平氣和去商量,如果改變不了就不要去改變,結果不至於影響大事。

  • 2 # 西安新農民

    同樣的事物,年齡段不同,性別不同,文化層次不同,社會閱歷不同,心態不同,看待事物的角度不同,認知度不同理解各異

    應該求同存異,沒必要一模一樣

    有不同的觀點和看法要冷靜思考

    思想觀念相互碰撞才會產生智慧的火花!相得益彰!

    這樣才會看到不一樣的人生

    這是好事不是壞事,完全沒必要生氣,經常思考為什麼?才會成長,進步!你感覺呢?

  • 3 # 於哈哈每日分享

    家人有親疏遠近,有愛恨情仇。越是親近的家人,因為朝夕相處,摩擦碰撞,積累負面的情緒和想法的可能性,反而比普通的外人(同事、鄰居、朋友)更為高發。賭氣也好,怨恨也好,鄙夷也好,疏離也好,失望也好,關係層面的衝突表現到態度層面,實在是太正常不過的事。

    但真正讓人感到不可思議的,是一些內在不可見的想法。

    比如這樣一個:「我們可能會受到外人的傷害」。

    因為有危險,所以要討好。舉個例子就好說了:女友被調戲應該怎麼辦? 如果從表面現象來看,男友給了女人一巴掌,給小混混點菸,這態度倒掛得是有點匪夷所思。但仔細想,從那時的條件來看就只能這樣。態度差的背後,是真心愛護你;而態度好的背後,是遲早把刀子捅回來。

    當然你會認為男友是明白人,這樣做很明智。因為當時的情況確實兇險。

    可是很多人在不危險的情境中,會持有同樣的信念,比如我有天在商場坐電梯,人多氣悶,有個小朋友嫌不舒服,一直在大哭要下去。他的媽媽——面紅耳赤的一個農村婦女,嚴厲地捏住他的嘴:「不要哭!哭什麼?」橫眉怒目地瞪她的孩子,試圖用這種兇狠來加重命令的效力。然後,她又有點驚慌地抬起頭,看了一圈我們,尷尬地笑了笑。

    如果做個類比,這位婦女在電梯執行的半分鐘內,行動策略和男友一模一樣:打擊親人,討好外人。區別只是一個是真危險的情境,一個其實很安全——只是在她的信念中存在風險。這樣的想法會導致她情不自禁地驚慌:如果孩子繼續哭叫,會不會惹惱旁邊的人?會不會遭到敵意?會不會受到指責和攻擊?——儘管仔細一想,就算是吧,哭叫聲是會讓人們不耐煩,可那又怎樣?難不成下一步有人就戴上黑手套掏槍?——但是通常來不及向下想。她的想法剛到達前一步,就會立刻促發行動。以後她再形成了習慣,做出反應的速度還會更快。這就是潛在想法影響行為的整個過程。

    「老婆,受不了你拖拖拉拉的!趕緊!遲到了他們會不高興的!」

    「寶寶不許哭!在叔叔家要是不聽話,叔叔阿姨要生氣了!」

    「別人問你話要答應!在家裝深沉也就算了,在外邊就別給我這副死樣子,聽見沒有!」

    凡此種種,驚慌失措地生怕惹外人不高興的,都是源於這種想法。

    其實也都明白只是跟他們想法不同,通俗的來說有代溝。但都明白,在與外人比起來,家人還是最親的。

    希望題主能和家人好好相處,,隨著閱歷增長,心智成熟,總會越來越適應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跟喜歡的女生告白了,但對方以想學習為理由拒絕了,我還有戲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