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青梅煮酒之水煮沉浮
-
2 # 頹小廢同學
不會,我不喜歡蟲子,殺死一隻蟲子後,我會思考附近會不會還有另外一隻,我要把他們都找到全殺死。斬草除根,哼哼哼
-
3 # 胡學秀
蟲子也有好壞之分,有益蟲,也有害蟲。
害蟲,如蚊子、蟑螂,我們當然是要一除而後快;要是益蟲,如蠶寶寶,能為人類做貢獻,我們一定要加以保護。
蟲子也是一個生命,是生物鏈條中的一環,我想應該也有蟲子存在的意義,只不過是我們人類不知道罷了。對於那些不利人類的蟲子,我們有沒有必要趕盡殺絕,我不得而知。我想,也許這些蟲子對其它生物有利也不一定,要不老天爺為什麼要把蟲子創造出來呢?你說是吧?
老虎號稱“大蟲”,是兇猛的野生動物,因為稀少珍貴,我們人類把“大蟲”當作一級動物加以保護。
佛教要求眾僧和信徒不能殺生,慈悲為本,要善待眾生。“飛蛾撲火紗罩燈,邁步恐傷螻蟻命”,西遊記裡的唐僧,就是這樣要求徒弟的。
我們要保護那些對人類有益的蟲子,對於會傳播疾病瘟疫的害蟲,我們就應該趕盡殺絕以利眾生。
-
4 # 櫻之軌
小時候殺死過黏蟲
不後悔
因為離得近,看著全身不舒服,發麻
從那以後,高覺悟!
要嚴苛律己做一個連自己都感覺舒服的人!
-
5 # 笠翁論道
在這次疫情之前,為殺死一隻蟲子決不會去作任何思考。
然而,經歷這次因買賣食用野生動物引起新型冠狀病毒的爆發,慘痛的教訓,改變了我們的“三觀”,哪怕是殺死一隻蟲子,也要三思而後行!因為:
一、人在地球上不是孤立存在的,還有許許多多動物、植物和微生物,有大的、小的,還有肉眼看不到的,它們都是人類的鄰居,無處不在。存在即是道理,所以,人類不要隨便去殺害或消滅它們。
二、科學證明,生態必須平衡,一旦失衡,就會引發這樣那樣的災難。生物如鏈條,一環扣一環,任何一環的破壞,就會掉鏈子,如蝴蝶效應,誰也別想不受影響。
三、尊重科學,敬畏自然。人不要一意孤行,自私自利,隨心所欲。在自然面前要謹小慎微,三思而後行。殺死一隻小小的蟲子,不費吹灰之力,但可能帶來無法想象的後果。也許它有巨毒,會傷害到你;也許它身上帶有病菌,一旦被感染,將禍及你生命,甚至連帶禍害一方……
當你殺死一隻蟲子後,也不要沾沾自喜,那可能只是一瞬間的快樂,隨之而來的可能是無法挽回的痛苦。就象著名主持人董卿曾說過:一切都在追求一種平衡,如果我們失去了平衡,那對不起,槍響之後沒有贏家!
不是嗎?這次新型冠狀病毒的肆虐,就是最好的明證。也給殺死蟲子的人敲響了警鐘!
回覆列表
其實,關於“人性”和“生命”這兩個話題,日本動漫改編電影《寄生獸》給出了一個比較深刻的解讀(推薦去看這部電影)。
影片中,主角泉新一由於身體細胞與寄生獸融合,導致性情變得憂鬱而冷血。在過馬路時看到被汽車撞死的小狗,竟不為所動,伸手將小狗屍體丟進垃圾桶後,還若無其事地說出“這狗已經死了,現在只不過是一團狗的形狀的肉”的荒唐話。直到後來目睹寄生獸田宮良子捨命保護自己的孩子,甘願死在警察的槍口下,泉新一才再次落淚。
田宮良子臨死前說道:“人類看到弱小的動物死亡,會心生憐憫、悲痛之情,這是我們寄生獸所不具備的……也許,這就是所謂的‘人性’吧!其實我們也是脆弱的物種,請不要傷害我們。”
具體臺詞我已經記不清了,大致說的是,在她學習模仿人類生活習慣的期間,體會到了人類和其他物種的區別,也明白了生命的意義,所以才會犧牲自己,保護孩子。
田宮良子的屍體漸漸灰化,泉新一突然大哭起來,一瞬間,他似乎懂了很多,腦子裡還回蕩著田宮良子說過的話——
也許,這就是所謂的“人性”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