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發生在身邊的小事情

    但是這個命題的結論是單向性的。對美的主觀感受是不是一種客觀存在?當然是。若人對美有主觀感受,即美就是人的主觀感受體(人能且僅能做主觀感受),那就可以說美相對於人而言客觀存在。也就是說,若對美的主觀感受客觀存在,則美客觀存在。

    反之,則不然。若美客觀存在,則能且不一定能被人主觀感受到。只要能被人感受到,即美一定客觀存在。只要透過唯物論的觀點,不論從哪種角度去講,美都是一種客觀存在。透過唯物論的觀點,那麼從美是一種客觀存在這一論點去辯實則簡單很多。

    這裡我陳述一下,從美是主觀感受上去辯的方法。貝克萊是一個臭名昭著的唯我論者,但這不能說,貝克萊的邏輯是錯誤的。作為一代哲學大師,貝克萊的理論與邏輯實則無懈可擊。我引用貝克萊的主觀感受理論(我堅持認為我看不見別人所能看見到;我堅持認為我有一顆向著上帝的心,我對任何我所見的事物都喜歡;我堅持否定除了被我感知的事物之外不存在其他事物,同理,被對方感知的事物也不存在於我這裡)和蘇格拉底的反問法來辯。

    先確定目標,美是一種主觀感受,並且美不是客觀存在。

    1.首先有人能感受到美。但是並不是說所有人都能感受到美。只要有一人感受不到美,美就不具有普遍性。對方辯友能否證明,是否全人類能感受到美?另,對方辯友是否能統計全人類的數量?然,我方可以宣稱,對方辯友都能感受到美(如果對方感受不到美,則無法證明美客觀存在)。

    2.美是依附於客觀實在,還是客觀實在的一種屬性?如果美是一種屬性,則這種屬性如何定義?我同意唯物論的觀點,即任何事物都可量化,故我請對方辯友量化美這種客觀存在的屬性。(這也是不能量化出來的,且只能如此量化為美是一種xx[主要會說喜惡]程度,轉第四點)然,我可以證明美依附於客觀實在,因為當我定義某物為美時,美就存在,我仍可以瞬間撤出這個定義,則美不再依附於客觀實在(若反對我認為的美,則回到第一點,我終於找到了一個感受不到美的人,美不具有普遍性,美不具有普遍性,則不是客觀存在的;若質疑我的美就是一種客觀實在,轉第五點)而我不能證明美是一種客觀存在的屬性。我希望向對方辯友請教。

    3.若無法證明美是一種客觀存在的屬性,那麼美存在於哪裡?若美是一種實在,請告知我哪裡可以看見美?若我看了您所謂的美的實在物,而我感覺不到美,即我不能認識它是美,則我看見的是什麼?是美還是其他物?(您看見的還是美)我為什麼看不見美?(您不認識它)恕我愚笨,請您告知我如何認識美這個實在物?(一般是很難答上來的,因為美不可能是實在物,對方的辯解可以以這是您的自我所造的實在物,而非非我的實在物一語駁斥,若是非我的實在物,則為什麼我不能認識,即證明美是主觀感受)

    4.若美是一種人對某物的喜惡程度,如何證明人對萬物都有喜惡?我仍是愚笨的,因為我不曾討厭任何事物,但是我仍看不出什麼是美。請告知我為何喜歡就是美。(打破被偷換的命題)並且,對於我不討厭任何事物就不存在喜歡任何事物,則喜惡何以作為一種程度,喜惡的程度是否具有普遍性?

    5.我使用的美就怎麼是一種客觀實在呢?我現在很懼怕。因為,我犯了大措,因為唯物主義哲學告訴我客觀實在是不能為意志而轉移的!請您幫幫我。哦!難道美不是一種客觀實在麼?對阿,其實美只是一種主觀感受,現在我安心了。我沒有詆譭神聖的唯物論阿!

    6.若美既不是一種客觀實在也不是一種客觀實在的屬性,請告知我美是什麼?(除了實在和實在的屬性,還有什麼客觀存在物?)為什麼您能看見美的實在物(或作為客觀實在的一種屬性的美),而我看不見,是因為我的愚笨還是您的美只存在於您哪裡?而在我這裡本不具備實在的美?(轉第一點,不具備普遍性)還是,美其實也只是您的臆造,是您的主觀感受罷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小兒高燒出汗如何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