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西府趙王爺

    歷史上,相比紀曉嵐與劉墉,大學士阿桂才真正算得上是和珅的對手。

    孔子云:“唯仁者能好人,能惡人。”小人之道,乃趨炎附勢,為虎作倀之道;君子之道,乃明辨善惡,為國為民之道。“和珅與阿桂”——前者為小人,後者為君子。君子為水,小人為火。阿桂與和珅是天生的宿敵,命中的冤家,如同水和火一般,永遠不相融。這二人之間究竟有怎樣的恩怨情仇呢?請聽我慢慢道來。

    君子坦蕩蕩——阿桂

    阿桂出身名門,其父章佳·阿克敦乃是三朝元老,位居太子太保。章佳氏在乾隆朝,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阿桂是阿克敦的長子,被寄予厚望。

    乾隆三年,阿桂考中舉人,步入仕途。乾隆三年正是乾隆皇帝執政的初期階段,為了培養人才,乾隆破格提拔阿桂為鑲紅旗蒙古副都統,文武雙全的阿桂開始在軍隊中大展拳腳。

    乾隆十三年,大小金川發生動亂,阿桂奉命平叛,立下無數戰功。乾隆二十四年,大小和桌犯邊。阿桂揮師平定,殲敵無數。

    乾隆三十三年,阿桂與傅恆率兵驅趕進犯滇境的緬甸軍隊,大獲全勝。乾隆三十八年,阿桂再次出征大小金川,一舉平定了持續數十年的金川之亂。乾隆皇帝為了表彰阿桂的功績,封其為一等誠謀英勇公兼軍機大臣。

    阿桂殺敵建功,光耀門庭,權傾朝野的時候,和珅在幹什麼?和珅在乾隆三十八年,還僅僅是一個小小的“儀仗隊侍從”。論資歷,論功績,和珅完全不能與阿桂相比,但若論貪汙腐敗禍國殃民,和珅絕對是乾隆朝的第一人。

    小人長慼慼——和珅

    和珅的智慧、能力、手腕,在乾隆朝一眾朝臣當中,極少有人能與之匹敵,只可惜和珅心術不正。和珅依仗著乾隆皇帝的寵信大肆攬權、勾結朋黨、陷害忠良,剝削其下以供所欲,矇蔽其上以足所望。

    阿桂的官職、資歷雖然令和珅望其項背,但他長年在外統兵,即便有心兌付和珅,也難免鞭長莫及。另外,由於和珅有乾隆皇帝做後臺,阿桂與和珅的幾次交鋒均以失敗告終,阿桂對和珅更加恨之入骨。

    一個征戰沙場,殺敵無數。為了國家的安定拋頭顱灑熱血的老將,被和珅這種阿諛獻媚、無惡不作的艱險小人踩在腳下,他怎能不恨?一個憂國憂民,忠正剛義。為了百姓的幸福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忠臣,被和珅這種貪慾腐敗、禍國殃民的無恥貪官處處壓制,他怎能不怨?

    阿桂對和珅的怨恨,早已經深入骨髓。

    嘉慶二年,阿桂病逝。病逝前,阿桂預言和珅必然會倒臺。果不其然,兩年後,乾隆皇帝斌天,嘉慶皇帝賜和珅自盡。這正是蒼天有眼,善惡有報!

  • 2 # 火林林

    看問題歷史問題應該以歷史書為準!!電視都是假的!歷史書上兩個人不怎麼和!!這和珅是個貪官!阿桂確賣命!!這和珅其實只是個銀行角色!乾隆早晚要殺的!這殺是留給兒子殺比較好這是乾隆想的!這是和珅沒有想到的!所以歷史還是比較真!!!

  • 3 # 獵鷹0429

    這問題有兩個原因,首先,就拿您所說的他奉行中庸之道,中庸之道本是對於任何事的態度不做偏激對待和處理,過渡看法或者過渡態度,而也存在對過渡的行為有一定的平衡作用,和珅本來就是史上鉅貪,阿桂奉行中庸之道並非兩耳不聞窗外事,最起碼對於正反忠奸有一定的平衡作用,並且處理掉和珅有以儆效尤的作用,畢竟和珅做的太過分了,從這方面解釋也不是沒有道理。

    另外一方面,就是從歷史角度去分析,而不是從影視劇角度分析,看過歷史資料或者即便看過小說的朋友都有一個體會:近幾年拍的古典影視我都不知道該怎麼評價,導演如果稍微知道點常識也不至於拍那麼垃圾的古裝劇,完全侮辱我們祖先的智商,和珅貪的過渡肯定也傷害到了其他人的利益不淺,人人憎恨,只是礙於和珅受乾隆寵信,更何況阿桂是實踐派之一,自然容不下和珅這樣坐享其成卻富可敵國的權臣的存在,同樣,搬到和珅既有自己的晉升空間,又滿足了大部分人的利益,這恐怕不僅是阿桂一個人的想法

  • 4 # 這不是歷史

    大家經常在影視劇中看到紀曉嵐、劉羅鍋智鬥和珅的故事。事實上,紀曉嵐和劉墉並不是和珅的敵人。論年齡,劉墉最大,紀曉嵐次之,和珅最小,劉墉比和珅大了三十歲。論級別,三人差不多。他們之間的關係並不像影視劇中那樣水火不容,至少表面上還過得去。

    和珅和劉墉之間,往來還算頻繁,平時一起寫寫詩,談談佛法,互相送點兒禮物。劉墉在心裡其實是看不起和珅的,認為和珅太過圓滑,這點和珅也知道,兩人經常開開玩笑,互相捉弄,但沒有什麼大的矛盾。

    至於紀曉嵐,一生最多的工作就是編書,地位不低,但從來沒有進入過權力中心。他對政治不怎麼感興趣,熱衷於學問,是個很有名的大學者。他和和珅的關係也是不鹹不淡,偶爾開開玩笑,但彼此沒有翻過臉。

    那麼,和珅究竟有沒有真正的敵人?有的,大學士章佳·阿桂。

    阿桂出身名門,曾在南疆和金川為朝廷立下赫赫戰功,而且為人正直,歷任都統、將軍、尚書、大學士、上書房總師傅,深得乾隆帝的信任。

    阿桂從乾隆四十二年晉升為大學士,一直幹到嘉慶二年。論地位,論資質,都勝過和珅。

    有朋友會問了,和珅有這麼大一敵人,為什麼還能成為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權臣?那是因為,阿桂雖然對和珅不滿,但他為人講究中庸,缺少鋒芒,加上年過古稀,遇事主張息事寧人,和珅才得以繞過他這一關。舉個例子。乾隆晚年,京城發生一件官員殺妻案,死者的弟弟狀告姐夫,並指控阿桂袒護兇手。和珅一看,絆倒阿桂的機會來了,趕緊到處找人證明阿桂確實袒護過兇手,但大家都惹不起阿桂,沒人敢冒這個險,結果這件事也就不了了之了。

    阿桂雖然恨透了和珅,但也沒報復他,只是從那以後,每次上朝,阿桂都與和珅保持一段距離。和珅找他說話,他轉過頭不理。好在和珅臉皮過厚,不覺得尷尬。

    和珅之所以怕阿桂,除了阿桂的地位,還有一個重要原因。那就是阿桂一派還有兩位大人物:大學士王傑和大學士董誥,這兩人在軍機處和中央任職,為人正直,在和珅眼裡,他們比阿桂的威脅還要大。

    對付王傑和董誥兩人,和珅的辦法是儘量讓他們和乾隆帝隔離開來。每逢鄉試、會試,都派這兩人去主持,尤其是偏遠省份的鄉試。當時交通不便,主持一次考試要離開京城半年之久。乾隆捨不得兩人離京,和珅就對乾隆說,這兩人為官端正,文學造詣又高,派他們去主持考試最合適不過了,乾隆聽後也覺得有道理,就派他們去了。

    嘉慶初年,和珅獨攬大權,一手遮天,比皇帝權力還大。私下裡,大家都稱和珅為“二皇帝”。

    面對這種情況,八十多歲的阿桂說,人生七十古來稀,我已八十多歲,活了這麼大,已經可以死了;我子孫滿堂,而且都在朝廷當官,我了無牽掛,也可以死了;我一生出將入相,位極人臣,我很知足,就此而論,我也可以死了。我之所以不死,就是要等著看皇上親政,處死和珅。和珅不死,我死不瞑目!

    遺憾的是,阿桂最終還是沒能看到和珅倒臺。嘉慶二年,阿桂病逝。葬禮當天,嘉慶帝為他揮筆:

    帝念功勳舊,朝廷重上功。

    將星落霞表,,箕尾見雲中。

    當天和珅也來了,表面上紅著眼睛,獻上慰問金,心裡卻樂開了花。

    值得一提的是,阿桂的預言“和珅必將死於嘉慶之手”最終成真了。嘉慶四年正月十八,嘉慶帝賜和珅白綾一條,令其自盡。

    如今看來,阿桂的預言並不是一時氣話,而是對王朝政治的深刻洞察,他料定,和珅鬥不過嘉慶帝。

  • 5 # 老王講講趣事

    我覺得熟知乾隆朝的話就會明白,和珅在面對阿桂,能躲就躲,躲不了就閉口不言,有種以柔克剛的感覺,讓阿桂無計可施。

    然而和珅之所以懼怕阿桂在於。首先從資歷來看,阿桂比和珅出道早。其次是官職上阿桂始終是首席軍機大臣,然後是阿桂軍功卓著,有許多實權的軍事將領,可以說是實實在在的功勞。最後是在甘肅是時候和珅和阿桂交了一次手,和珅吃了個暗虧,就再也沒有敢動阿桂,而阿桂之所以不解決和珅,我分析是當時阿桂年事已高,為了自己的晚年和兒孫的安全,阿桂選擇了放棄。阿桂與和珅的交往,除了公事以外,沒有任何交集。

    阿桂晚年和同僚說:我壽高八十.位極人臣富貴已極。此生無恨。唯獨看不到嘉慶親政。我認為阿桂活的很明白,知道嘉慶一旦親政,一定會處死飛揚跋扈而且有實權的和珅,但自己恐怕看不到那天了,實在是恨事。後來阿桂嘉慶二年去世,果不其然嘉慶四年和珅就被賜死,可見阿桂的遠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在這個世界上什麼是值得你最珍惜的、又有什麼是你最遺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