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山登絕頂人為峰
-
2 # 郭老奇談
鳥去的痕跡是什麼 鳥來的標誌是什麼?光拍鳥是不是太大眾太雷同了
所以我這樣提醒你,我不會攝影,首先給我的感覺就是這樣
-
3 # 本心齋
放眼望去,只見草色連空,那天淡雲閒的景象,展現出一幅深山鳥樂圖:在宛如巨大的翠色屏風的敬亭山掩映之中,從古到今,飛鳥一直是自由自在地來去出沒。
-
4 # 拂硯
“鳥去鳥來山色裡”,出自唐代杜牧《題宣州開元寺水閣》,抄錄原詩如下:
六朝文物草連空,天淡雲閒今古同。
鳥來鳥去山色裡,人歌人哭水聲中。
深秋簾幕千家雨,落日樓臺一笛風。
惆悵無日見范蠡,參差煙樹五湖東。
這首七律寫於唐文宗開成年間,當時杜牧任宣州(今安徽宣城)團練判官。
宣城城東走宛溪流過,城東北有秀麗的敬亭山,風景優美。
城中開元寺(本名永樂寺),建於東晉時代,是名勝之一。
杜牧在宣城期間常來開元寺遊賞賦詩,這首詩抒寫了詩人在寺院水閣上,俯瞰宛溪,眺望靜亭時的古今感慨。
詩人感慨六朝繁華已成陳跡,放眼望去,草色入簾青,遙看近卻無。草色連空,天高雲淡,古來征戰幾人回,聖賢皆寂寞。
綜上所述,作者的寫作背景和寫作來由,我們已然瞭解。
筆者依據原詩,淺析一下詩作意境和藝術特色。
這首詩,尤為突出的特點是:頷聯緊承首聯,從眼前景象落筆,展現出兩幅畫面,一幅是深山鳥樂圖,一幅是人間歌哭圖。
杜牧是唐代著名的文學家和詩人,其敏銳觀察力和豐富想象力,自然非常人能及。
我們著重看一下頷聯兩句,“鳥來鳥去山色裡,人歌人哭水聲中。”
詩人的觀察是多麼入微,提煉是多麼精確。
千古明月照,清泉石上流。從上古至今,大自然從來沒有偏心過,無論過去了多少年代,鳥兒在山裡飛來飛去,從沒有停歇過。
有山的地方就有水,逐水而居的人群,世世代代生活在這裡,生老病死不能避免。他們的婚喪嫁娶,也發生在這水岸兩邊,昨日才聞哭聲震天,今日又有歌聲陣陣。
作者心想:“我時常來此,早已把這世事看透,人生就是過客,還不如鳥兒來去自由。只有多情的水聲,依然滔滔不絕,你哭,它陪你哭,你唱,它陪你常。”
鳥兒在自然界裡無憂無慮,沒有大喜大悲,人除了生老病死,還要處於社會規則執行和各種約束中,難免喜憂參半,大歌大慟!
找一個空谷鳥鳴,溪水奔流的風景勝地,走過蜿蜒的山路和民居,拍幾張有山有水,有亭臺樓閣,有飛鳥相與還的絕美照片,不由得心曠神怡!
-
5 # 遊颺晴空
首先,我是根據這句詩意字面理解拍攝,有動有靜,動的是飛鳥,靜的是山色,那麼,拍攝時就應該找一個山色風光,有飛鳥的地方進行拍攝,當然,這樣的美景是可遇不可求的!
資料查詢,這一首是古代詩人杜牧的七律詩,寫於唐文宗開成年間。
原文是:唐.杜牧
六朝文物草連空,天淡雲閒今古同。
鳥去鳥來山色裡,人歌人哭水聲中。
深秋簾幕千家雨,落日樓臺一笛風。
惆悵無日見范蠡,參差煙樹五湖東。
詩中,詩人的情緒並不高,但把客觀風物寫得很美,並在其中織入“鳥去鳥來山色裡”這樣美麗的景象。
從古至今,飛鳥一直是自由自在的寓意,其他幾句我們這裡就不研究了。“鳥去鳥來山色裡”象徵的自然界與人類社會和諧相處,自由自在,無憂無慮,也就是當時詩人對美好生活的憧憬。同時,這也是我們現代人嚮往的生活。
回覆列表
在幽靜的山林裡,鳥兒聽到在山間小路盤桓的行人,從枝頭突然騰飛,拍出即將離開的畫面,鳥去必然還會鳥來,鳥來是人們的想象,拍出鳥即將離去的場景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