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瑩大大說
-
2 # 幸恩的寫作花園
要看你讀什麼書,並且想達到什麼樣的效果?如果是世界名著之類文學作品,只想瞭解它的故事內容,主題思想,你可以選精讀本,它是有刪減的,可以說是精華本,這樣可以節省很多時間。
如果你要細細品味經典,感受作品的藝術魅力,從中有所學有所得,那麼無論是故事本身的精彩還是它的表現手法,結構,具體到最細微的細節描寫,你都要從頭到尾慢慢品讀,才能融入其中,有所感悟。與其囫圇吞棗快速消化一本書,不如潛心讀懂一本書,體會讀書的樂趣,領會它的精神。
找對書,找好書,有選擇地讀書,也會讓讀書變得高效,要是翻一本書覺得讀不下去,沒興趣,不是你需要的,翻了半天也是浪費時間,所以選書也很重要。
如果時間特別緊張,那你不妨利用碎片化時間選擇聽書,有很多作品錄製成精讀版音訊,那麼你可以邊幹活邊聽書,也是高效閱讀的一個方法。
-
3 # 泰山祈福師
一週讀兩本書,首先自己提前要計劃!
1讀什麼書,什麼時間最佳適合讀書。
2要知道自己需要補哪方面的知識,來決定讀哪方面的書,切不可大而全。
3要有自控力,只要定下來,不能發生什麼情況,都要堅持讀,按計劃完成。
4做好讀書筆記,及時總結與反饋。
5學以至用是學習的目的,明白讀書最終是運用到我們的生活和工作中。
-
4 # 豬豬貓張讀書
根據我的經驗,要在一週內閱讀2本書,只要掌握閱讀技巧就不是難事。
1.先看封腰封面的推薦語,根據推薦語,在腦海中形成你對書的初步認識和假設。
2.看序、目錄和後記(如果有的話),瞭解書主要講的是什麼。
3.閱讀書中第一章和的黑體字(如果有)。
4.根據目錄,直接找到自己想看的章節。快速瀏覽這些章節,覺得有必要重讀的地方就折角。帶著你對問題的假設,在書中尋找答案。
5.做讀書筆記。多次閱讀折角頁,並將你的感想寫下來。
6.做思維導圖讀書筆記,理清書本邏輯。
參考書目:《高效能閱讀》《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實用性閱讀指南》。
-
5 # 簡慢人生
一個月讀20本的人,也許有資格給你提些建議。當然,我並不清楚你的閱讀計劃的目的,也不清楚你的閱讀計劃的書單,我只能以我的經驗,給你一些參考。
讀書的真正意義,並不在於複製100%的原文,而是在於邂逅1%的收穫。同樣旅行的意義,也並不在於路過100%的景點,而在於邂逅1%的觸景生情。
要像聽音樂一樣讀書,沒人要求記住音樂的樂譜,讀書也不必。音樂隨時可聽可感動,讀書也是如此。
一、每天定時讀書
建立讀書的情景畫面:什麼時間,在哪裡,怎麼開始讀書,建立自己的讀書節奏,有畫面感,易堅持。要把讀書變成和一日三餐一樣規律一樣重要。
清晨,泡一杯茶或咖啡,放一曲最愛的音樂,坐在書桌前,開始自己的晨間讀書時間。
如果上班族時間緊張,可以只讀十分鐘。那要是早上起不來的夜貓子呢,可以早上一醒來就開始床上閱讀,不需要起床,趁睡眼朦朧,讀十分鐘即可。
原則一:今天閱讀的書要與昨天不同。
每天包裡放一本書,隨時可以翻閱,但每天要換一本書,用這種方式加劇自己的緊迫感。
原則二:一本書閱讀的時間不能超過10天。
一本書讀的時間越長,記住的內容越少。要是一本小說一個月才讀完,怕是早就忘記前面的情節了,總要來回不停地翻,才想得起來。那麼還不如快速的在10天裡讀完,這樣記住的內容恐怕更多些。
進階,一天讀完一本書;高階,一小時讀完一本書。
二、選擇可以快速閱讀的書
按照閱讀方式,書可以分為三類:不必讀的書,不能快速閱讀的書,和可以快速閱讀的書。
不必讀的書,指自己不需要讀的書。
不能快速閱讀的書,指小說、散文、漫畫、繪本等,這些書籍可以作為讀書的獎勵和享受,慢慢閱讀就好。
可以快速閱讀的書,指相對獨立的章節較多,貫穿全書的線索較少,商業類書籍。
可以快速閱讀的書和不可快速閱讀的書,選擇書單時按照9:1的比例,就可以養成快速閱讀的習慣。
原則一:用快速閱讀法閱讀可以快速閱讀的書籍。
選對書籍是很關鍵的,剛開始可能不一定準確,可以進行調整。也可以同時閱讀好幾本書,快速、慢速交替進行。
原則二:閱讀完定時整理書籍。
不管閱讀的是紙質書還是電子書,都需要對讀過的書進行分類整理,瞭解自己讀書的方向和喜好。
三、呼吸閱讀法
讀書就像呼吸,要吸氣,也要撥出,這樣才能更好的吸氣。
用呼吸法,記住書中的內容,呼——寫,吸——讀,為寫而讀,邊讀邊摘錄,用一行採集法,記住書中核心。所謂的一行採集法,就是摘錄書中自己覺得感動的內容,手抄至筆記本上。然後從中選出一句精華。
讀書是一種尋寶行動,而不是測量——數清書中的每一個字。所以不必通讀全文,可以瀏覽目錄、前言、後記,跳讀章落,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內容。
每讀完12本書,回顧總結,選定下一個閱讀書單。選出12本書中最精彩的一本,年終再從中選出年度最佳。
把對書籍的擁有,改為對書籍的使用。書評人就是書籍DJ,要讓書籍活起來,為更多的人閱讀,而不是困守於自己的書架,積滿塵埃。
用中國的古話說,書非借不讀矣。正因為放棄了對書籍的所有權,那麼使用的越多越早就越划算。也因此有了閱讀的緊迫感,不在有效時間內行使權力,就會過期作廢。
制定一週閱讀書目,一週6本,一月25本,一年300本。自由讀書日製定下一週閱讀計劃,還可以自由閱讀需要慢讀的書籍。
在這裡要注意,每週你必須選擇2本自己不太想讀的書,豐富自己的閱讀方向,開拓自己的視野。越是難的越是需要去了解,變成已知就不難了。一週也只有2天讀2本而已,所以也不算太為難,只是一個小小的挑戰,何況,你可以把難道係數調低一點(偷笑)。
擁有大量的知識,並不意味著這個人就非常了不起。這與全身穿著名牌的人覺得自己優雅高貴是同樣的道理。醉心於收集知識的人,往往會誤以為自己非常優秀。
-
6 # 簡爾讀書
我是一名讀書寫作愛好者,今年已經累計閱讀了60幾本書,寫了30多篇讀後感。剛開始讀書時,我也遇到過讀書速度慢,讀完的書記不住等讀書低效能的問題。
在這裡,我建議你可以閱讀下《洋蔥閱讀法》這本書。
作者在書中說過,
非虛構類的書,核心的資訊約佔20%,另外80%是填充數字、細枝末節或者解釋說明。你必須思考應該怎麼分配時間來閱讀剩下的80%。具體地,如何快速又高效的閱讀呢?
①閱讀前先提出問題。
在閱讀之前要問問自己,我為什麼要讀這本書?我有沒有讀過類似的書?
讀書要有目的,如果你只是沒有任何目的地隨便翻幾本書,大腦會覺得“面前的這本書一點兒用都沒有,這次的閱讀只是隨便翻翻而已,什麼都不用記住”。
②閱讀目錄和序言來大致瞭解某本書的結構
瀏覽封面、封底、序言、後記,先了解這些內容,搞清狀況,瞭解一下這本書的大致內容以及這本書是否對自己有幫助。
看目錄可以瞭解究竟哪些內容是重點,哪些值得我們閱讀。
作者通常花非常多的心思去撰寫序言,整本書分為了哪幾部分,每部分講了什麼,希望讀者從中瞭解到什麼,這些通常都可以在序言中提到。
經過前兩個步驟,我們大概可以確定某本書是否值得讀下去了。
此時,需要在10分鐘的時間裡快速地把整本書翻一遍,翻書的同時標記出我們重點關注的段落的開頭或結尾、圖表、標題以及一些關鍵詞。
在掃讀時,我們可以拿著熒光筆標註重點內容,這樣在下次閱讀的時候,可以快速地找到這些重點內容。
④重讀重點和標記的內容
經過快速翻閱和瀏覽目錄,我們對書中的重點有了初步的認識,也做出來標記。此時,只需要重點精讀重點內容和標記過的部分。
⑤筆記輸出,知識內化
推薦使用趙周老師的便籤法。
便籤學習法需要準備3種不同顏色的可以反覆貼上的便籤紙,掌心大小為佳。
3種不同顏色的便籤,分別用來做3類筆記(I、A1、A2)。
第1類拆解(I):用自己的語言重述資訊。
第2類拆解(A1):描述自己的相關經驗。
第3類拆解(A2):我的應用(目標與行動)。
總結:高效閱讀的五步
①閱讀前先提出問題。
②閱讀目錄和序言來大致瞭解某本書的結構
④重讀重點和標記的內容
⑤筆記輸出,知識內化
-
7 # 蟈蟈漫步
確定所閱讀書籍的型別
首先,我們需要先確定選的這2本書,屬於什麼型別?
臺灣作家郝明義在《越讀者》中將書分為四類,分別為主食類、美食類、工具類、甜食類書籍,具體如下:
第一類書如同主食,包括職業、生活、生理、心理等方面的現實問題及其直接解決之道。第二類書如同美食,不求針對人生的現實問題,卻可以滿足思想需求。第三類書如同蔬菜、水果,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閱讀,即工具書。第四類書如同甜點、零食,用於娛樂、消遣,滿足休閒需求。如果沒猜錯的話,題主選的書應該屬於前三種類型,主食、美食、工具。
有效閱讀接下類,針對以上三個型別,跟你聊一聊我個人的看法。
01 瀏覽書的前言、目錄及後記
透過看前言、目錄和後記,可以瞭解作者寫書的脈絡,幫助我們掌握書的梗概。
02 確定閱讀目的,提出問題
看完前言、目錄和後記,我們對書的脈絡有了大概瞭解,知道作者想要幫我們解決什麼問題。接下來,我們需要根據這些已經掌握的資訊,梳理一下自己的閱讀目的,想一想“我想從這本書中獲得什麼”,提出幾個對自己來說,比較關注的問題。
舉個例子,我在正式閱讀大巖俊之的《實用性閱讀指南》之前,根據目錄、前言及後記,提了3個想從書中瞭解的問題:
作者是如何做讀書筆記的?
作者是如何閱讀的,有什麼好的方法?
作者是如何將閱讀用於實踐的?
先想好想要從書中瞭解的問題,然後在讀的過程中找出應對的“答案”,帶著這樣的主動意識去閱讀,可以使我們更加專注。
03 有意識的進行“輸出”
廣義上的“輸出”,主要是指“向他人講述”和“寫下來”,這裡,我們建議後一種,“寫下來”。
都說“教是最好的學”,讀完一本書後,記錄讀書筆記、寫讀後感或書評,透過自己的話複述書中觀點和自己的感受,會加深對書的記憶和理解。
讀書筆記的內容,除了摘抄+自身感悟,還要記錄我們在閱讀之前提出問題的“答案”,後者建議用思維導圖的方式,會更直觀(思維導圖中,可以按順序整理自己認為重要的部分)。
讀後感及書評,可以參照《如何閱讀一本書》裡提到的“讀書四問”:
第一問:這本書究竟講了什麼?
第二問:作者透過這本書解決了什麼問題?
第三問:這本書說得有道理嗎?
第四問:這本書與我有什麼關係
總結一下瀏覽書的前言、目錄及後記,掌握書的梗概針對當前所讀的書,確定閱讀目的,提出自己關心的問題有意識的進行“輸出”,讀書筆記用文字或思維導圖記錄,書評讀後感可參考“讀書四問”。另外,如果對閱讀方法感興趣,建議可以看下艾德勒的《如何閱讀一本書》、大巖俊之的《實用性閱讀指南》、奧野宣之的《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會很有收穫。
回覆列表
一週閱讀兩本書,掌握基本技巧是完全可行的。
1.明確看書的目的
看這個書的目的是為了增加見識,還是為了解決某類問題。因為讀書不是為了讀而讀,要讀完之後有收穫才有價值。
2.仔細閱讀書本的序言部分
序言是作者對文章的高度概括,也是文章的精華。認真閱讀序言可以對書本脈絡有大概瞭解。
3.列出想要從書中瞭解的問題
比如說看《烏合之眾》這本書,講述的是群體行為,集體心理學。那在正式閱讀之前,我想了解的是:群體心理學有什麼特徵?有哪些常見的群體行為?影響群體行為的原因有哪些?等。
此外,可以的話,根據你已有的知識,列出你的回答,再從書中找答案。比如,還是以這本書為例子。生活中有哪些常見的群體行為:比如人看到多人排隊的地方也會去排(過安檢,美食街等);還有人云亦云,三人成虎。
4.認真閱讀目錄,瞭解文章結構
經過了前面3步後,帶著明確的目的及問題,透過目錄可以找到對你來說重要的章節。在時間有限的情況下,甚至可以只選需要的章節來讀。這就是為什麼說第一步要明確閱讀的目的。
比如說,我是為了增長見識而讀的,那就完全可以挑選感興趣的部分細讀,其他部分略讀。而目的為了解決某類問題的,以工具書為例,文章結構一般分為是什麼,為什麼,怎麼辦。那就可以重點看怎麼辦部分,提高閱讀效率。
5.聯絡以往知識點及自身經驗。
在閱讀正文內容時,遇到核心的知識點或者感興趣的知識點,停下來,聯想一下以往有沒有看到過類似的觀點,或者相反的觀點。然後,聯想我有沒有以往的經驗跟這個觀點描述的一致等。讓知識之間形成聯絡,能加深記憶。不然就是看了就忘。
6.總結與反思
看完書籍後,合上書,用自己的語言把書籍內容描述出來,可以寫下來也可以說出來分享給他人聽。然後,對照閱讀前提出的問題,查詢是否得到了解決。
當然除了上面說的步驟,筆記跟記錄是貫穿始終的。畢竟記憶是有限的,好記性不如爛筆頭。而上面的步驟可以幫助我們高效快速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