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深空電報

    1945年夏季,日本已經確定被打敗,但是日本卻沒有投降,俺們如何加速日本投降,這成為了美軍思考的一個重點任務。當時原子彈剛剛研製出來,正好沒地方試試,很自然把日本作為原子彈的實驗場。日本的主力依然集結在沖繩等地,如果強行登陸日本本土,那麼必然會導致不必要的傷亡,反正日本的敗局都定了,就是不投降。美軍為此還制訂在九州和關東地區登陸行動計劃,出於加速日本投降,並且減少盟軍傷亡的考量,美軍決定給日本丟原子彈,美國總統杜魯門和軍方高層人員選定了東京、京都、廣島、長崎、小倉、新瀉作為原子彈的備選投放城市。

    1945年7月28日,日本拒絕接受《波茨坦公告》,那麼只能用原子彈打招呼了。有人問,日本為何不攔截美國的原子彈,這不是日本不攔截,而是日本的飛行員基本都死光了,在日本組建神風特工隊的時候,日本就沒有幾名飛行員了,剩下的一些飛行員才剛剛培訓出來。而且在美軍B29轟炸機飛抵日本準備投彈的時候,還差點遇到日本僅剩不多的戰鬥機,在轟炸廣島之前,美軍準備去小倉投彈,發現這裡的雲厚,不利於投彈,於是飛到了廣島。一到廣島,突然雲層開啟,這簡直就是天意,此時不投何時投,就這樣廣島捱了一顆原子彈,地面的設施全部被摧毀。東京本來作為攻擊目標,後來總統杜魯門考慮到這裡是日本文化的發源地,如果把東京都端了,那麼戰後日本人可能更加瘋狂。

  • 2 # 軍武次位面

    其實一開始美軍圈定的六個主要的核攻擊目標(廣島,長崎,小倉,新潟,京都,東京)是包括東京的,但是隨後被白宮高層給劃掉了。後來美軍轟炸的兩個核攻擊目標一個是既定目標(廣島是日本軍隊重要的陸海軍兵力集結地),一個是出擊目標的備份(當時準備攻擊日本國內的重要重工業基地小倉,由於小倉被濃雲籠罩只能轉而攻擊另一個重要的工業基地長崎)。至於東京為何沒有被列為核攻擊目標,主要有如下三個因素。

    一是當時的東京從物理角度也確實沒什麼可炸的了,3月與5月的兩次“李梅火攻”幾乎徹底摧毀了東京城市建成區的60%,85%的城市建築都被不同程度地毀壞了,傷亡人數高達20多萬。在這種反覆轟炸的基礎上再投下一枚原子彈,無非是把已經炸完的廢墟再炸一遍,造成的威懾效果並不明顯,最好是找一個基本完整的、沒有被轟炸過的大城市實施核突擊才能給日本方面造成最大的震懾;

    二是東京作為戰爭的中樞依然蝟集著日本帝國大部分的陸海軍高階將領與以大本營與陸軍參謀本部、海軍軍令部為代表的指揮中心。在先前的李梅火攻中,由於考慮到消滅高階將領的行為可能導致日本軍隊的中下層軍官更加瘋狂與難以控制,因此這些要害部位並未被列為轟炸目標。而原子彈的殺傷效果可不管你是不是高階軍官,這些將官被核攻擊消滅後怕是鬼子會出現更多的下克上事件(從投降之前日軍中下層還能搞出宮城事件可見一斑);

    ▲李梅火攻下的東京

    三是東京還是皇居所在地與昭和天皇的駐地,彼時的美軍與白宮高層已經在考慮戰後的日本社會天皇的位置與能夠發揮的作用,並且已經基本上形成了一定的共識,那就是:天皇不能被消滅,日本需要這樣一個精神偶像來作為現代化程序的“離合器”,美軍也需要這樣一個媒介來深入並控制日本社會。在這種情況下,貿然消滅天皇不僅會使得美軍同未來佔領區民眾的關係徹底對立,還會給日本戰後的現代化程序造成更多的不可控因素。

    ▲麥克阿瑟和裕仁天皇

    於是經過權衡,美軍未將東京列為核攻擊目標,東京也就僥倖免於一劫。

  • 3 # 戰情解碼

    蘑菇彈轟炸日本的目的是為了擊垮日本人繼續抵抗的信念,督促日本儘快投降,所以轟炸目標的選擇需要優先考慮軍事意義。從軍事角度出發,肯定是目標越重要,轟炸的效果也就越明顯。但這畢竟是人類第一次使用蘑菇彈,美國科學家也不知道它的實際效果到底有多大,那趁著這次難得的機會,搞個評估實驗也是非常有必要的。除此之外,戰後管理、文物保護等等一些問題也需要考慮進去,所以轟炸目標的選擇也是件辛苦差事。

    確定蘑菇彈轟炸後,美軍專門成立了一個委員會來商談具體轟炸目標。從軍事以及工業潛力的角度,美軍初步確定了17個備選目標,而在這些目標中,東京無疑是最佳的選擇。東京是日本的首都,也是日本法西斯的政治、軍事中心,所以對東京進行轟炸更能嚴重影響日本人的作戰意志。然而話雖如此,但用蘑菇彈轟炸東京也會出現兩個問題。

    1945年,日軍早已徹底喪失了制空權,而美軍轟炸機早已光顧過日本所有的重要城市,其中東京更是美軍重點關注目標。3月和5月,美軍航空隊對東京發動的“李梅火攻”計劃,將東京四分之一的地區夷為了平地,城市建築幾乎全部被毀。在一片廢墟上投一顆蘑菇彈,又哪能看得出來蘑菇彈的效果。所以從蘑菇彈威力評估的角度,沒有遭受過空襲的城市才是最佳的選擇,而東京顯然不符合條件。

    除了日本法西斯的軍政首腦住在東京外,日本天皇也在東京。那些軍政首腦炸死也就炸死了,但日本天皇可不能輕易給炸死。在日本人心目中,天皇就如同神一般,是日本人的精神支柱,一旦天皇被殺,那日本人的抵抗極有可能變得更加激烈。另外,美國也開始考慮戰後如何“改造”日本的問題,而天皇無疑是一個比較不錯的“工具”。即便在之前的大轟炸中,美軍都沒有對皇宮下手,那麼對東京使用威力更大的蘑菇彈也就更加不可能了。

    最終美軍從蘑菇彈實驗評估以及政治方面的考慮,排除了東京,綜合考慮後選擇了廣島和長崎這兩座城市。

    看更多軍事資訊,請關注歷史文齋!

  • 4 # 照影吹笙

    因為東京和東京都都是古文物所在地,就像中國的北京,戰爭的目的不是摧毀文明,所以美軍決定不轟炸,這也是梁思成建議的(已透過國民政府轉達盟軍)。

  • 5 # 薩沙

    原因大概以下幾個:

    第一,東京已經沒有繼續炸的意義

    透過火攻,整個東京被燒燬百分之六七十以上,成為一片廢墟。

    那麼,再投原子彈還有什麼意義?

    其實除了東京以外,橫濱、名古屋、大阪、神戶等大城市被摧毀的面積都超過了50%,都沒有繼續轟炸的意義。

    相反,廣島則被轟炸程度較低,是首選的目標。

    第二,如果炸死了天皇,對美軍並不利

    即便火攻東京,美軍也故意繞過天皇不炸。

    其實,投擲原子彈時,有的美國將軍要求直接投到天皇皇宮上去,但被否定了。

    如果炸死了天皇,一來會激發日本人的仇恨心理,那麼無條件投降就沒這麼容易;二來如果炸死了名義上的領袖天皇,只能讓實力派軍人更為囂張跋扈,無人能夠制約他們。

    所以,如果原子彈扔到東京,天皇就很有可能被炸死,對美軍不利。

    第三,炸廣島、長崎有一定實際意義。

    眾所周知,長崎是日本重要的工業城市,是軍工基地之一,有著三菱重工長崎船廠等大量兵工廠。

    而廣島則是日軍南方防禦的指揮中樞,還是第二總軍司令部所在地,同時也是日本陸軍最大的集結地和中轉樞紐,有大量駐軍。這裡設有規模巨大的軍需品、軍火倉庫、碼頭設施。此外廣島市區的東部還有鐵路中轉樞紐和軍火製造、船舶維修等軍事工業企業。

    原子彈投下的時候,廣島有2萬駐軍還有2萬等待中轉計程車兵,一共被炸死炸傷7000多人。一旦美軍試圖在日本登陸,就必須首先幹掉廣島。

    更關鍵的是,廣島和長崎地勢比較平坦,適合原子彈發揮威力。

    所以,炸掉廣島和長崎有實際意義。

    如果日本還是不投降,炸平這兩個城市就為下面登陸提供有利條件。

    需要說明的是,廣島師團也就是著名的抗戰中著名的第5師團。它在中國犯下過無數屠殺罪行,其中一部還參加過南京大屠殺。

    這顆原子彈炸得好。

  • 6 # 破乞

    應該說有部分運氣。當時羅伯茨委員會和美國軍方溝通並不順暢,美國軍方最初甚至將京都定為原子彈的首選目標。因為美軍要比較原子彈和常規轟炸的威力,故而對沒有被選為原子彈目標的城市進行了戰略轟炸,主要是在夜間利用燃燒彈做地毯式轟炸,東京、大阪、神戶、名古屋等67座城市大面積被毀。京都則跟廣島、長崎一起「躲過了一劫」。京都被撤下原子彈目標城市名單相當偶然:陸軍部長史汀生看了參謀部送來的原子彈目標城市名單後,力主將京都劃掉。他認為京都是一座歷史名城,對日本人來說有很強的宗教文化意義,而且他在菲律賓任職期間曾到訪過京都,其文化古蹟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史汀生的堅持下,京都倖免於難,還被扣上了「史汀生的寵物城市」的帽子。那麼未被列入原子彈目標城市的奈良、鎌倉、倉敷等古城又是如何躲過燃燒彈的地毯式轟炸呢?奈良和鎌倉主要得益於人口少、城市規模不大,而且沒有軍事工業。根據日本學者研究,美軍轟炸是按照人口密度排序,鎌倉位於第124位,故而直到1945年8月份,日常轟炸還沒輪到這兩個城市。至於倉敷,之前廣泛流傳的說法指向城裡一家博物館,這家日本最早收藏歐洲藝術品的博物館,儲存了格雷考的《天使報喜》、莫奈的《水百合花》以及馬蒂斯等人的作品,這些藝術品讓美軍放棄了轟炸。但學者發現,人口和工業排名都高於鎌倉的倉敷正是美軍8月份下一輪空襲的目標,是天皇的停戰詔書挽救了這座城市。所以,很多歷史事件背後都是大量的偶然因素,日本人不必盲目尋找古都保護神,他們應該感謝運氣。

  • 7 # 西府趙王爺

    這主要是因為沒有那個必要了,當時的東京已經經歷過了大轟炸,成了一片廢墟,所以原子彈放那價值不大。

    其實不僅僅是東京,像橫濱、名古屋、大阪、神戶等大城市都遭到了燃燒彈的問候,基本處於癱瘓階段。

    相對而言,廣島長崎這兩個地方,一個是日本重要的軍事基地,一個是重要的工業基地,而且並沒有遭到太多的轟炸。再加上其地勢平坦,適合原子彈的發揮。故此成為了被選中的地方!美國之所以投放原子彈,主要就是想讓戰爭儘快結束(當然也有一部分秀肌肉得原因),就是要選擇最實用的。

    當時的日本已經瘋了,需要當頭棒喝!

    野心勃勃,弒殺好戰。惡貫滿盈,濫殺無辜。崇尚榮耀,堅持信仰。寧可玉碎,不為瓦全。

    萬惡的日本侵略者同樣是天皇的忠誠武士,他們雖然禽獸不如,不配為人,但日本的武士道精神中,蘊含著極其強大的信仰之力,支援著他們向全世界宣戰而毫不畏懼。

    這份信仰驅動著日本人“決不投降”的意志,成為他們“決死抵抗”的動力。

    1945年,日本在中國戰場與太平洋戰場相繼失利後,反法西斯戰爭的戰爭的勝利彷彿已經成為不可爭議的事實,

    正當全世界反法西斯人民沉浸在即將迎接和平的喜悅中時,日本首相鈴木貫太郎卻毅然決然的拒絕了投降,

    一向以強硬著稱陸軍大臣阿南惟幾,代表全體日本陸軍向全世界喊話“我們彈藥如泥!神州不滅。我們隱匿山野!玉碎報國。日本永不投降!”,同時日本海軍也表現出了極為強硬的作戰態度。

    憤怒的美國與日本展開了“沖繩登陸戰”,十一萬日軍拼死抵抗,賜予五萬名美國軍人永遠無法挽回的死亡。

    美國總統杜魯門不能容忍日本的囂張,與其看著日本人龜縮在火柴盒裡興風作浪,不如讓轟炸機將5火柴盒點燃。

    近千架B▪29攜帶著上萬噸的燃燒彈在日本本土狂轟亂炸,其中東京更是遭到B▪12轟炸機的輪番照顧,淪為一片火海,近30萬東京居民被參天的火柱燒的屍骨無存。

    日本政府仍然沒有屈服的意思,杜魯門總統經過反覆考慮後,決定向日本投放殺傷力巨大的“原子彈”。

    在原子彈投放前,美軍將長崎、廣島、東京作為優先打擊目標,但是考慮到東京被轟炸多次後,百分之的七十的建築化為焦土,已經失去了投放原子彈價值,

    美國投放原子彈的最終目的,只是逼乖乖日本投降,而不是種族屠殺,美國需要住在東京的日本天皇向全世界宣佈戰敗,並且號召日本軍隊放棄抵抗。

    如此一來,早已滿目瘡痍的東京便被排除在了轟炸範圍之外。

    長崎的佐世保港、廣島的吳港,是日本最大的兩處軍事工業基地,長崎、廣島不除,日本就擁有源源不斷的血液供給軍隊繼續進行反抗,因此轟炸長崎廣島的價值比鞭屍東京要高得多。

    果不其然,長崎、廣島被原子彈毀滅後,日本天皇終於低下了高貴的頭顱,宣佈無條件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戰徹底結束。

    炸得漂亮!

  • 8 # 袁載譽

    1945年8月6日對於日本來說,是一個至今難以忘記的“傷疤”,美國在他們的國土上投下了“原子彈”,一種在此之前,人類從未實戰使用過的超級武器,它一瞬間將日本廣島城4.8萬幢徹底摧毀。

    至此人類彷彿掌握跟“神”一般的力量——揮手一瞬間消滅一座城。同時也正是因為原子彈爆炸的威力,居住在東京的日本天皇,認識到了再抵抗下去,只有徒增傷亡,於是8月15日,釋出無條件投降詔書。

    但由於廣島以及此後的長崎,在被炸之前並不是特別出名的城市,所以很多軍迷在事後提出,既然是為了震懾,美國為什麼不把原子彈投放在日本的經濟、政治、文化中心東京,這樣無疑效果是最好的。

    為此還特意提出“二戰時,如果美國將原子彈投在東京,會發生什麼事情?”的假設,對此小袁認為從歷史的經驗來看,日本東京一旦被原子彈襲擊,日本不會投降,且會反抗的更加激烈。

    因為對於摧毀日本東京的計劃,美國已經在執行了,由於戰爭後期,為了防止武器生產能力被毀,日本軍方在東京的軍工業,幾乎全部化整為零的分散到各個家庭,整個東京城變成了一個大軍火庫。

    這對於急於快速瓦解日本戰爭潛力的美國軍方來說,可謂是頭痛大了。直到柯蒂斯·李梅(Curtis LeMay)少將被任命為第21轟炸機部隊司令,他認為既然日本軍方將平民拉入戰爭,那那些參與生產的人,可能就不能完全算“平民”了、

    所以不因顧忌他們而拉長戰爭的時間線,讓更多的美國士兵死在戰場上。1945年2月23日夜間,174架B-29轟炸機攜帶大量凝固汽油彈,燒了東京約2.56平方千米,這是美軍的首次火燒東京。

    而又因美國高層,並沒有叫停柯蒂斯·李梅的行為,該行為被默許可以搞,而這也就有了1945年3月9日334架B一29在東京上空投下2000餘噸燃燒彈,東京約有四分之一被夷為平地。

    然而柯蒂斯·李梅行為是足夠“嚇人”,幾乎讓其成為全東京日本人的噩夢。但是日本人並沒有因為這個震懾為由投降,放棄抵抗,反而更加高呼起了“本土決戰”。

    至7月底,日本為了這個本土決戰,新組建了42個步兵師團、4個高炮師團、7個獨立坦克旅團,將參與本土防禦的陸海軍部隊的人數,加持到了約370萬人。

    綜上可見假如日本東京真沒了,日本骨子裡那股拼死到底的勁頭,將無限的放大。日本不會投降(可能一炸,天皇沒了,沒人有資格號召投降),日本和美國將陷入激烈的“白刃戰”。

    雖然美國國力比日本強,“白刃戰”之後,日軍總會失敗。但是這一切都需要時間,而給美國的往往沒有時間,8月6日蘇聯對日本宣戰,蘇聯百萬大軍進東北,並矛頭直指日本。假如美國無法讓日本快速投降。

    等到蘇聯士兵到來,日本可能就像德國、北韓半島一樣,對半給分了。

  • 9 # 靜夜史

    因為八月份的東京,太熱了。

    1945年8月6日,美國在廣島上空投下人類歷史上第一顆原子彈,這個名為“小男孩”的原子彈,瞬間將這個日本第二大工業城市幾乎夷為平地,數十萬人因此喪命。

    三天後的8月9日,美國將第二顆原子彈投向長崎,再度將數萬人送入地獄。

    在毀天滅地的原子彈跟前,狂妄的日本軍國主義分子終於沒了底氣,蘇聯也於8月9日趁機出兵,日本的最後防線土崩瓦解。6天后,日本裕仁天皇宣佈無條件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戰終於落幕。

    毫無疑問,美國的兩顆原子彈是擊碎日本最後的心理防線迫使其無條件投降的最重要因素。根據戰後解密的檔案,美軍在投下原子彈之前曾將日本的東京、京都、新潟、小倉、廣島、長崎六個城市作為備選目標。但最終只有廣島和長崎“得此殊榮”,作為日本政治中心的東京則倖免於難。

    1、原子彈威力不足

    雖然相比於其他常規武器,原子彈的威力是空前的,用毀天滅地來形容毫不過分,但相對於日本,尤其是東京而言,還是太小了。

    作為第一代原子彈,美國先期製造的三顆原子彈,設計殺傷力為20000噸級TNT當量,但實際殺傷力為15000噸級TNT當量,這樣的殺傷力,根據“R=C*爆炸當量^1/3(C取1.493885),S=πR^2”的核武器殺傷半徑計算公式,廣島原子彈的殺傷理論殺傷半徑為1.9公里,有效毀傷面積為11.33平方公里。

    但實際情況比理論上還稍小一些,儘管美國採用了空爆這一殺傷力最大的方式,但殺傷半徑只達到了1.67公里,有效毀傷面積為5平方公里,此範圍內,大多數建築物都倒塌。而超壓能打破“震碎”玻璃的距離則只有4.52公里,覆蓋範圍為64.1平方公里。

    原子彈作為美國威懾和敦促日本投降的武器,從一開始就追求的是“一顆核彈毀滅一個城市”的目標,這樣才能徹底震懾日本。在這樣的指導思想下,城市太小,原子彈的殺傷能量會浪費;而城市過大,則原子彈達不到輕易毀滅城市的目標。畢竟殺傷力擺在那裡,日本人會認為美國的核武器也不過如此,這會讓美國非常尷尬。

    而作為日本的“都”和事實上的首都,位於關東平原南部的東京一直以來都是日本最大的城市,今日的東京人口占到了整個日本人口的30%以上,而二戰期間的東京也不遑多讓。

    人口多,城市規模必然大,因為日本一直以來高層建築比例就低,這注定了東京的城市規模,絕對不是一顆核彈可以摧毀的,大部分摧毀也不容易。所以東京雖然是美國的目標城市,但沒有被美國優先照顧。

    2、轟炸東京無意義

    美國在日本投擲原子彈,除了暴打日本、威懾蘇聯,還有一項重要使命,測算原子彈在實戰中的威力。

    而要達到這樣的目標,首先要保證目標城市總體完好,但這很不簡答。

    因為從1944年美軍佔領硫磺島開始,美軍轟炸機就有了轟炸日本本土的能力,從1944年6月19日開始,美軍對日本各大中城市進行了猛烈轟炸,意在摧毀日本的戰爭潛力,迫使其儘快投降,減少盟軍的傷亡。

    美軍的轟炸取得了極其顯著的效果,到1945年8月,美國空軍對日本98座城市實行戰略轟炸,共出動B一29轟炸機3.3萬架次,投彈16萬噸,炸死23萬人,炸傷35萬人,全日本24%的房屋變成廢墟,1600架飛機被摧毀,1650艘船艦被擊沉擊傷。

    而作為日本的“都”以及最大的城市,東京受到的破壞尤其嚴重。

    從1944年的11月24日開始,美軍對東京的轟炸前後進行了3次。李梅就任第21轟炸機部隊司令後,提出了低空燃燒彈轟炸的方式,史稱“李梅火攻”。

    1945年13月9日到10日,美軍334架B-29重型轟炸機以夜間低空轟炸的方式,向東京投下了超過2000噸燃燒彈,近41平方千米區域被焚燬,26.7萬幢建築被付之一炬,3793人被燒死,10萬被燒傷或嗆傷,上百萬人無家可歸。

    1945年5月9日和26日夜間,美軍兩次對東京進行大規模轟炸,將東京炸成了一座沒有任何轟炸價值的死城。

    在這樣的情況下,如果繼續轟炸東京,對原子彈而言是一種巨大浪費,更難以評估殺傷效果。

    3、裕仁天皇不能死

    作為二戰的罪魁禍首,日本裕仁天皇一直住在東京。

    此時的日本本土已經完全處於美國的轟炸範圍之下,雖然裕仁天皇有跑到東北負隅頑抗的美好設想,雖然對於日本而言,蘇聯從來不是個好大哥,但總比被美國飛機直接炸到入土要好得多。

    不過現實情況是如此令人絕望,美軍不僅對包括東京在內的所有日本大中城市進行了猛烈轟炸,還將日本的海上通道圍得水洩不通,裕仁天皇想要跑是不可能,下輩子都不可能的。

    看樣子裕仁只能坐以待轟了,但盟軍似乎比他本人還不希望他掛掉,因為此時的日本已經進入了最後的瘋狂。

    雖然裕仁是最高領導人,但日本“下克上”的優良傳統一直沒有丟,這些頭腦簡單四肢發達的下級軍官們雖然不聽話,也沒見過天皇本尊,但在武士道的影響下,對天皇的忠心是日月可鑑的。

    在這樣的情況下,一旦裕仁死了,這些失去信仰的法西斯分子必然完全失控,所謂的“一億玉碎”絕不是說說而已。

    雖然日本鬼子的狗命不值錢,但美國也不希望自己的戰士們在最後關頭出現更大傷亡,所以用廣島和長崎原子彈,徹底震懾裕仁,讓他號召大家投降,事情才好圓滿解決。

    所以,原子彈絕對不能投在東京,裕仁天皇的狗命,至少在二戰結束前還得留著。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 10 # 大國布衣

    當時美國沒把原子彈投在東京,還是因為廣島和長崎這兩個城市居民比較多,而日本這個民族也確實不可理喻,軍國主義分子更是寧願拉上平民一起死也不願投降。

    “原子彈下無冤魂”

    二戰尾期,日本的處境已經岌岌可危,但國內的軍國主義分子鼓動玉碎計劃,號召全國百姓加入戰爭。而臭名昭著的神風特攻隊就是在這期間產生的,當時的日本百姓長期處於被洗腦中,只要天皇一聲令下,這些百姓就能立馬上戰場。

    如果當時不投原子彈,那美軍就只能選擇登陸作戰,而這樣的作戰必然給美軍帶來不可估量的傷亡,為了讓自己的損傷達到最小、為了讓日本人民明白他們的抗爭是徒勞的,所以美國必須在日本投下原子彈。

    至於為何選擇在長崎與廣島投放原子彈的原因有幾點:

    (三菱重工造船廠)

    長崎和廣島不但有著大量的日本平民,也是當時日本軍事工業集中區,更是軍事前沿陣地。其中包括毒氣研發基地、工兵作業場、陸軍運輸部等都在觀廣島,這個地方一直以來都被日本人稱為“軍都”。

    長崎是日本最早對外開放的港口城市,也是艦船建造的重要基地,所以當時日本的大部分艦船都來自長崎。二戰時,日本跟美國的作戰大多數在海上,因此長崎也成為了美國的首選目標。

    至於為什麼當時美國把重要城市東京排除在外。

    因為如果美國把原子彈投到日本的話就會把天皇也一起咋沒了,而天皇在日本是屬於神一般的存在,如果天皇沒了日本就會群龍無首,這就會把國民逼的跟美國進行死鬥,會一直打到國家徹底覆滅。

    (日本天皇)

    反對投降的聲音在美國投下原子彈前還是非常的高,一直到他們“吃了”兩顆原子彈後才慢慢主張投降,所以在東京投原子彈不會起到結束戰爭的效果,反而還會把美國託入登陸作戰的泥潭,那時候美日之間將會付出更多人的生命。

    (原子彈爆炸後的廣島)

    所以,把原子彈投在廣東和長崎是最好的選擇,這也是美國經過長期細緻的研究後決定的,而慶幸的是日本真的投降了,如果日本當時不投降,美國也已經沒有原子彈了。

  • 11 # 科羅廖夫

    1945年8月6日與8月9日,美軍在日本的廣島和長崎投下了兩顆原子彈,這也是人類歷史上首次也是唯一一次在戰爭之中使用原子彈。然而很多人可能會有疑問,為什麼不在日本首都東京投下原子彈,非要去兩座其他城市呢?

    兩顆原子彈爆炸時產生的蘑菇雲(左:廣島原子彈,右:長崎原子彈)

    自從完成了“曼哈頓計劃”後,美國擁有了原子彈這種超級武器,1945年3月末,美國陸軍參謀長喬治•馬歇爾上將要求美國戰爭部長亨利•劉易斯•史汀生成立一個“原子彈目標選定”委員會,這個委員會於1945年4月27日組建完畢,5月10日各方代表在洛斯阿拉莫斯國家實驗室召開會議,討論原子彈投放在日本的哪些城市。

    根據曼哈頓計劃的科學顧問理查德•C•托爾曼的建議,原子彈投放城市應符合以下標準:

    •目標直徑最起碼要超過5千米,並最好是一個都會區的重要目標;

    •爆炸會產生足夠且有效的殺傷力;

    •目標直到1945年8月之前都未曾遭受美軍空襲。

    很顯然最後一點日本的東京和大阪都不滿足,在1944年到1945年期間,東京和大阪幾乎被炸成了廢墟,尤其是東京,在東京大轟炸之後,除了標誌性的位於千代田區的皇居外,東京幾乎找不到一塊完整的土地。

    被“核平”的廣島市中心前後對比照

    另外東京身為日本政府和天皇所在地,具有象徵意義,如果天皇在戰爭中被殺,美軍參謀部估計日本反倒更不會投降,作為日本人精神寄託而存在的天皇一旦遭遇不測,那麼美軍想要拿下日本可能需要額外陣亡超過300萬士兵,這肯定是得不償失的。

    而事實上,上述的五個待投放原子彈的城市,基本上很少被美軍轟炸,美國陸軍航空部隊也特地避開這些目標,因此可以給美軍展示最準確的原子彈武器評估效果。而橫濱在5月29日遭到美軍空襲後,也被排除在原子彈轟炸候選名單之外。

    【廣島】

    廣島位於本州島西部,是日本重要的工業和軍事中心,包括負責日本南部防禦的第二陸軍總部就位於廣島,駐紮大約有40萬日軍。廣島在當時也作為日軍補給和物流的重要樞紐而存在,軍地的通訊、儲存和集結地大都在此,日本在琢磨透美軍不轟炸廣島之後,還以為“撿到了大便宜”,紛紛將重要設施和部門安置在廣島,可沒想到反倒上了“美國鬼子”的大當。

    【長崎】

    長崎位於九州島,是日本南部的重要海港之一,當時工業活動頻繁,包括兵器、船舶、軍事裝備和其他軍用物資製造也大都在此地完成,其重要性在當時的日本絕對排在前三。

    和廣島那種現代化城市不同,長崎幾乎全是老式木製建築,長崎在明治維新以來的長期發展中沒有任何明確的都市分割槽規劃,工業區與住宅相互毗鄰,整個市內幾乎遍佈工業設施。

    美軍在使用原子彈轟炸廣島之前投下數萬張《告日本國民書》,勸誡民眾撤離大城市,美軍將會使用毀滅性武器(暗指原子彈)

    美軍事實上把京都的轟炸優先順序提得很高,並有意轟炸廣島和京都,而非長崎,但是京都市內並沒有太多工業設施和有價值轟炸的目標,加之兩個人的存在改變了美國想要轟炸京都的想法,一個是中國建築家梁思成,另一個則是美國戰爭部長史汀生。前者相信大家都知道不用過多闡述,而史汀生則是當時美軍軍中唯一反對轟炸京都的高階官員,他曾於年輕之時在京都度蜜月,瞭解這裡的美景,在史汀生的力排眾議下,京都被用長崎所替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商鞅重塑秦國形象,改變歷史程序,為何商鞅沒得到英雄的禮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