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小王影片匯
-
2 # 講歷史的倉鼠洋
古代並沒有什麼著名的悼念活動,古人都是各過各的,管好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就不錯了,交通也不發達。在那個通訊並不暢通的時代且死亡是很普遍的事情,人們很難舉行集聚的哀悼活動,更不會引起大規模的同理心。
如果說非要有什麼悼念活動,就是古人打了勝仗也要舉行大規模儀式哀悼的。在古代,越是有名的將軍越敬畏戰爭,因為他們知道戰爭的結果無論是輸是贏,對雙方來講都是一個兩敗俱傷的事情。
戰爭的目的是為了統一,為了以後不要再發生戰爭,而不是滿足自己屠殺的慾望。
像電視劇裡一些關於戰爭的描述其實是不正確的,最常見的情節就是雙方交戰,勝的一方大肆慶祝,舉國歡慶。
這種情況發生在古代的唯一可能性就是,這個將軍或皇帝實在是生性殘忍,沒有一絲一毫的同情心。縱使一時得勢,也是會失去人心的。
沒有士兵會喜歡視性命為草芥的將領。兩軍交戰是因為雙方的立場不同,各為其主,不得不戰,死的大多是無辜計程車兵,這些士兵也有自己的家人。
無論勝敗,對於士兵來說都是家破人亡,就算戰爭勝利,又有什麼值得興高采烈的。
所以在古代,即使是戰勝的一方,也會舉行默哀儀式,以示哀悼,這也是戰場上對雙方故去計程車兵最大的尊重。
這樣的例子不止在中國出現
在古老的西方部落,戰勝的一方要為戰敗的一方的死者舉行紀念儀式。之後他們會將戰敗的俘虜留在自己的部落中,用戰爭中死者的名字來重新命名他們。
這是一種喪禮,代表了在戰爭中無辜去世的人也有著和活人同等的權利,這種習俗延續了很多年。
-
3 # 田貽農
著名的悼念活動有“十里長街送總理”,理由是並沒有人組織、並沒有人宣傳,數十萬人自發的在寒風中肅立為總理送行,甚至
還有很多人是冒著風險、頂著壓力參加悼念總理的活動,那一幕幕催人淚下的畫面已深深印在我的腦海裡。
我想到了悼念屈原的活動。傳說屈原死後,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湧到汨羅江邊去憑弔屈原。漁夫們划起船隻,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有位漁夫拿出為屈原準備的飯糰、雞蛋等食物,“撲通、撲通”地丟進江裡,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人們見後紛紛仿效。一位老醫師則拿來一罈雄黃酒倒進江裡,說是要藥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大夫。後來為怕飯糰為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展成棕子。以後,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龍舟競渡、吃粽子、喝雄黃酒的風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