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山河先生看手相
-
2 # 小小書童1331
其實談到茶藝我們會想到茶道,在中國有很悠久的歷史,在唐或者唐朝以前已經形成了一種修身養性之道。而對於茶道最早的記載是在唐朝《封氏聞見記》中“ 茶道大行,王公朝士無不飲者。”
而茶藝在某種程度上體現的是人的一種修養。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古人對飲茶的環境,禮節,操作方式很講究。包括我們所知的敬茶,用不同的手勢方式敬不同年齡的人。
我們所知的茶藝其實是非常講究的不像我們平時喝茶,要的環境非常舒適,安靜。所以有位日本茶道高僧總結茶藝為“和、敬、清、寂”的四種品德境界。這不是中醫講的養身的境界嗎!所以說茶道就是養身,讓人不急不躁,恬淡虛無的一種境界。
茶文化更是一種中國文化的一種體現。對茶葉、茶水、火候、茶具、環境,的講究,以求“味”和“心”的一種結合,更是一種唯美的生活姿態。
其實我們做人做事一樣,也應講究和、敬、清、寂。和可以理解為安詳,敬為正直,清者從容,寂就是沉靜。也就是人生做人的境界“安,徐,正,靜”.
茶道是“把茶視為珍貴,高尚的飲料。飲茶是精神上的享受,是一種藝術,或是一種修身養性的手段。”多數人講的“茶道”就是品茶論道。品茶指原茶的藝術度(種類,加工,形狀等),水的藝術(活水,名泉),泡茶藝術(茶藝技法,程式),茶具藝術(茶器的選擇)及品茗藝術(看、聞、品、韻)的結合體。論道指內茶之道(茶歷史、茶文化)和人生之道。淘寶網津門茶花匯認為茶道是透過飲茶方式(感受茶的形狀、色澤、滋味、香氣,靜心領悟茶具、煮水、點茶、品茶諸過程),感受茶文化(用具、衣著、環境、舉止、品味),進容而感悟人生的精神。人不同,對人生的理解也不同,因此茶道之論也不同。茶道可大概分為四種貴族茶道、雅士茶道、宗教茶道、世俗茶道。茶道,是中國文化的組成部分。茶道是一種以茶為媒的生活禮儀,也被認為是修身養性的一種方式,它透過沏茶、賞茶、飲茶、增進友誼,美心修德,學習禮法,是很有益的一種和美儀式。喝茶能靜心、靜神,有助於陶冶情操、去除雜念,這與提倡“清靜、恬澹”的東方哲學思想很合拍,也符合佛道儒的“內省修行”思想。茶道精神是茶文化的核心,是茶文化的靈魂。 透過品茶活動來表現一定的禮節、人品、意境、美學觀點和精神思想的一種飲茶藝術。它是茶藝與精神的結合,並透過茶藝表現精神。興於中國唐代,盛於宋、明代,衰於清代。中國茶道的主要內容講究五境之美,即茶葉、茶水、火候、茶具、環境,同時配以情緒等條件,以求“味”和“心”的最高享受。被稱為美學宗教,以和、敬、清、寂為基本精神的日本茶道,則是承唐宋遺風。 茶道要遵循一定的法則。唐代為克服九難,即造、別、器、火、水、炙、末、煮、飲。宋代為三點與三不點品茶,“三點”為新茶、甘泉、潔器為一,天氣好為一,風流儒雅、氣味相投的佳客為一;反之,是為“三不點”。明代為十三宜與七禁忌。“十三宜”為一無事、二佳客、三獨坐、四詠詩、五揮翰、六徜徉、七睡起、八宿醒、九清供、十精舍、十一會心、十二鑑賞、十三文僮;“七禁忌”為一不如法、二惡具、三主客不韻、四冠裳苛禮、五葷餚雜味、六忙冗、七壁間案頭多惡趣。 中國茶道的具體表現形式有兩種。①煎茶。把茶末投入壺中和水一塊煎煮。唐代的煎茶,是茶的最早藝術品嘗形式。②鬥茶。古代文人雅士各攜帶茶與水,透過比茶麵湯花和品嚐鑑賞茶湯以定優劣的一種品茶藝術。鬥茶又稱為茗戰,興於唐代末,盛於宋代。最先流行於福建建州一帶。鬥茶是古代品茶藝術的最高表現形式。其最終目的是品嚐,特別是要吸掉茶麵上的湯花,最後鬥茶者還要品茶湯,做到色、香、味三者俱佳,才算鬥茶的最後勝利。③工夫茶。清代至今某些地區流行的工夫茶是唐、宋以來品茶藝術的流風餘韻。清代工夫茶流行於福建的汀州、漳州、泉州和廣東的潮州。工夫茶講究品飲工夫。飲工夫茶,有自煎自品和待客兩種,特別是待客,更為講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