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立哥說財會
-
2 # 企業資本賦能
“長期股權投資”、“合併財務報表”和“企業合併”這三個會計準則是綜合性非常強的,只要有子公司的公司都繞不開它們仨。但貌似很多人包括做了很多年合併報表的“老會計”也是“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甚至只是背過了分錄生搬硬套而已;倒不是說生搬硬套做不對,而是說碰到特殊事項稍一變通,就不知道如何做了。比如同一控制下購買子公司照著準則套,假設購買的是非全資子公司持有的非全資孫公司咋辦?假設購買的少數股東部分是另一個子公司持有的部分又該咋辦?
以前做審計的時候我做了一個合併抵消表,子公司少的瞬間出表,多到600-700家子公司的多層級的合併也不過2-3天而已---如果當年度沒有股權變動或許用不了2天。表中即包含了會計準則要求的權益法調整再抵消,也包括了成本法直接抵消;也就是說只要掌握了合併抵消的邏輯,不怕公司多不怕股權複雜,不用覺得合併6、700百家公司就高大上,合併2、3家就很簡單----其實6、700家跟2、3家沒有任何區別,若要硬說區別,可能子公司多的集團公司當年度發生股權變動的機率會大一些,情形也多一些。
那麼什麼是合併抵消邏輯呢?合併抵消邏輯其實只是會計準則的邏輯在應用層面的一個小體現而已。
任何學科都有自己的邏輯。在像我們公司股權變化頻繁、各種新業務層出更新的情況下,理解不了會計準則背後的邏輯只指望照著課本背誦,估計會分錄寫不出來、合併也做不出來。所以,掌握會計邏輯,真的已經成為一項必須的技能了。
所以,在說合並抵消分錄之前,先說合並報表理論。
這個問題基本無人會講,各種考試教材可能會一帶而過,估計只有在大學的會計理論課上會講一點,但那個時候肯定是不知道在說啥。
也就是說股權架構圖是這樣的:
其實就是資產如何合併的問題,那麼可能會有這麼幾種答案:
第一種:
第二種:
兩種答案似乎都有道理,但到底應該怎麼做呢?
三種合併理論(實際上有獨立理論基礎的只有兩種)用比較專業的術語總結就是:
如果用表格來代表母公司股東和少數股權應該佔有的部分,三種理論下,子公司淨資產納入合併報表的部分是這樣的:
-
3 # 財會佈道師
根據你的問題來看,持股10%應該屬於權益法核算,並不需要納入合併範圍。期末根據子公司淨資產變動,按照比例計算調整長期股權投資即可,淨利潤變動計提投資收益,其他綜合收益變動計提其他綜合收益,其他變動計提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以上分別對應長期股權投資明細科目。
其實從最終合併報表角度來看,合併報表中長期股權投資餘額僅為權益法核算投資金額。
回覆列表
一合二並三對沖。
成本法,對外投資(長期、短期)與實收資本(股本)對應。
權益法,對外投資(長期、短期)和無形資產與淨資產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