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知識世界
-
2 # 潮起海之南
我們首先看一下博士培養的目標是什麼。
1921年,美國在世界上最先開始博士教育。博士教育近百年來,發展較為迅速,為社會發展做出較大的貢獻。
專業博士研究生教育主要是培養透過應用性研究,生產高深專業知識,解決專業實踐中的關鍵和疑難問題,使高層次的專業研究更有效地服務於專業發展,更有效地指導專業實踐活動,達到改造自然和人類社會的實踐領域的專家,主要在企事業單位裡。
可以說,博士為科研而生,博士培養目標定位就是培養研究型人才,如果博士不做科研,就違背了培養博士的初衷。但這是一種理想,很豐滿,一種應然狀態,現實卻很骨感,博士畢業後是否從事科研工作,還要看他畢業後從事的職業而定。
如果博士畢業後,到大學、科研院所或企事業單位的研究崗位上工作,那麼科研就是他的重點工作。在這些單位裡,職稱是一個人的前途,而職稱評定最重要的指標就是科研業績,換句話說,不做科研,就沒有前途,所以從事科研工作是不二選擇。
但現在很多黨政機關也開始選任博士,如果博士到機關裡從事行政工作,那麼主要精力就只能用在如何做好行政管理和依法行政工作上,開展科研工作已經沒有多大意義,況且也沒有開展科研的條件了。另外如果博士畢業選擇自主創業,也博士攻讀的專業沒有關係,那麼,也無需、不必開展科研活動了。
總之,博士畢業後是否仍然開展科研活動,主要取決於擇業方向;培養一名博士不容易,所以鼓勵博士們選擇適合自己專業的崗位,發揮專長,為國家和社會奉獻才華和青春。
-
3 # 託賓張
我個人是不太想做科研了,因為相比我的付出,自己得到回報、創造的社會價值太少了。
我本人是學社會科學的,所謂研究並不是像自然科學一樣發現真理、發明技術造福人類,我們所做的是更加科學地思考過去的社會經濟現象,總結經濟規律,幫助國家制定更好的經濟政策。但這是崇高理想,現實中僅有極個別學術大佬能做到這些,大部分人寫論文不過是為了養家餬口,謀生手段而已,根本不關心他們做的研究是否是真理,是否有用。其論文的閱讀人群只不過是學術圈子內的人,大家相互吹捧,自娛自樂罷了。我覺得這種狀態簡直就是在浪費生命,沒有創造任何社會價值。
另外,文人自古自重相輕,對名看得特別重,這也是他們生活的精神動力,我不太看重這些虛頭巴腦的名,我更喜歡實際的東西。
最後,做科研很難讓你把工作和生活分得開,晚上躺下時還在時不時想白天的論文,這讓我過得很累,這不是我想要的生活。
回覆列表
這個問題或許困擾著很多在讀博士生,到目前為止大部分博士畢業生都去了高校應聘教學科研崗,有的在高校擔任行政崗位,基本脫離了科研道路,大約10%做了博士後,大學30%去了企業。如果我畢業了我更偏向於去高校做教學科研崗,並依靠自身能力做與產品研發相關的專案。原因是國家對在編科研人員越來越放開手,可以依靠自身能力與校外企業展開合作,甚至自己創辦公司。
再者,當前對博士生的畢業工作導向有偏向於進企業工作實現自身價值的趨勢,也就是將科研能力轉化為生產力和創新能力。只要是博士畢業生,基本上都具有一定的自主科研能力,無論是在高校、研究院所還是企業,都可以堅持自己的本職工作,即科研。但是在不同的單位就業意味著科研的過程和目標可能不太一樣。在高校和研究院所意味著更多依賴國家縱向專案的支援,目標是為國家科技發展做出自身貢獻,實現人生價值;在企業更多是依賴國家政策做產品研發專案,目標更多是企業效益。
因此,我個人更偏向於依賴國家政策和依靠自身能力,做與科研相關的產品研發,實現理論與實踐的融合,讓知識成為經濟發展的有力推動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