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享天倫而不知快樂

    一個五六十年代的上海機械錶,父親去世後留給我的!這個是父親結婚後給自己買的一個最值錢的,也是最貴的一個東西!我拿到後去修錶店上了油,換了新的錶帶,好好的放了起來!

  • 2 # 以瓷惠友

    每個人都有自個愛好,都有自個唯一的藏品,你的藏品是什麼?

    我是“以瓷惠(會、慧、匯)友”,對中國古瓷器的鑑藏有近三十年的實戰經歷和豐富經驗,早在十幾年前就發表過《古玩鑑定的誤區》、《淺談瓷器的手感》、《瓷器鑑定中的“望、聞、問、切”》、《氣泡在瓷器鑑定與鑑賞中的地位和作用》等一批有一定影響力的論文和作品,現在就古董鑑定問題已經申請了國家發明專利。現在入駐自媒體平臺,期待與所有真愛古瓷的朋友坦誠溝通交流,大家各抒己見、相互切磋、共同進步!感謝各位朋友的捧場關注與點贊!謝謝!

    而且宣告一下,我所有文章中才的藏品都是我個人的收藏,萬不得已用別人的圖片,我會特別註明。照片是自己拍的,圖片遠不如實物精美漂亮,沒辦法,個人技術不行,光線、角度、距離都把握不好,大家湊合著看吧,能說明問題就行。

    每個人都有自個愛好,都有自個唯一的藏品,你的藏品是什麼?

    “唯一性”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是收藏品保值、增值與增殖的一種客觀要求,即使是瓷器這類群發性、群眾性、群體性藝術品,也往往都會因為“火的藝術”或者“泥與火的綜合藝術”上細微差別而獨樹一幟、獨一無二、獨領風騷而出眾、出彩和不凡。

    “唯一性”需要細緻入微的感知、比較和體悟,需要抽絲剝繭的分析、概括和總結才能最終確認與確定,“唯一性”畢竟是藝術品的生命線、生死線,必須要認真對待、仔細考證,切不可麻痺大意、熟視無睹與麻木不仁。

    對於那些形相似、形相近、形相同而質有異者尤其要注意不要犯主觀主義、經驗主義、形式主義的低階錯誤,而要避免這類錯誤的發生,我覺得還是掌握“瓷器微觀氣泡衰變對比鑑定法”這種本質性、規律性、統一性的路徑和方法更為可靠、可信和可行。

    如若想要詳細瞭解“瓷器微觀氣泡衰變對比鑑定法”,請翻看我前面的問題回答,業已多有詳細論述,於此不重複。

    上幾件古董圖片,以證上言,以餉同道。

    元青花神聖之品雲龍紋玉壺春瓶。

    元青花鼎盛期神級臻品花卉龍紋高足杯。

    元青花鼎盛期神級臻品魚藻紋碗。

  • 3 # 喧囂年代的沉靜

    我的藏品:1952年8 Pe是緬甸流通幣中的幣筋,民間也稱其為幣王,此為精製幣版,英國皇家造幣廠鑄造,鑄造量100枚。

    1952年正逢緬甸幣制變動,拋棄了帶有印度意味的Repee(盧比)改用其國家第一版孔雀機制幣所使用的貨幣單位Kyat(緬元),以示擺脫殖民統治徹底獲得民族獨立。在這一次幣改中,緬甸宣佈放棄與英鎊掛鉤,改為採取25%準備金的形式增信,準備金可以使用黃金或其他國際貨幣組合。貨幣的發行者也從臨時機構Burma Currency Board(緬甸貨幣發行局)改為了新組建的Union Bank of Burma(緬甸聯邦銀行)。雖然實際上緬元與印度盧比(掛鉤英鎊,1盧比合1先令6便士)一直等值交換到1966年,但這次幣改仍然奠定了緬甸完全自主貨幣制度的基礎。

    這枚1952年8 Pe大小與1952年新版50 Pya相同,正面圖案也採用了相同的圖案,但背面卻使用了舊版1949年版8 Pe的面值與圖案,只是年份改為了1952。故有一說此幣應算作騾幣,即模具使用錯誤所致。但有兩點問題,一是此幣有可見的流通版本,且一望可知是實際參與流通的。二是此幣年份為1952年,並非已有現成模具的1949或1950年。按照皇家造幣廠官方記錄,此幣共鑄造了1,642,000枚,雖然實際只有很少的數量進入了流通,但仍可說明此幣是正式鑄造,時間大約是1952年的早些時候。因彼時幣改已基本達成,故為何還會鑄造此幣始終不得而知,不過騾幣的說法可謂根據不足矣。

    圖中這枚精製幣由英國倫敦皇家造幣廠鑄造,與其製作的其他精製幣一樣是作為送禮和存樣之用,鑄造量亦同為100枚。因不屬1949年的第一版硬幣,也不屬1952年的第二版,故未見其出現在皇家造幣廠原盒精製幣套裝中,或可謂單枚成套。這枚幣標註為Melbourne Mint Museum舊藏,最初是裸幣,第一次流出時評級入盒,評級分數為NGC PF64。

  • 4 # 萬壽自然石

    大千世界,每個人都有各自的愛好,並且每個人依據自己的愛好,止於情,愛至深,蘿蔔白菜,各有所愛,誰都有自個唯一的藏品。我的藏品是:

  • 5 # 使用者家和業興

    00

    剛剛

    收藏這個問題,各有各愛好,五花八門。但是,我自己先從錢幣入手收藏,再到瓷器,玉器等等,但一直不敢去買畫收藏,因為我覺得對畫和畫家認識不深,曾經買了一,二次畫,都是雁品,所以以後都不敢涉足了。

    一一我從八十代中後期開始,買了不少瓷器,把自己的錢全部投入到收藏中去,到了2OQO年後,就不再買了,因為怕分不清真與假,假與真。

    一一現在,經常把藏品翻出來看看,有時發上網曬一曬圖片,與大家一起分享下自己的收藏成果。下圖是自己的收藏品,請大家提寶貴意見!

  • 6 # 寒松古柏

    我是三代收藏世家,原有很多珍貴的藏品因多方原因痛失怡盡《書畫,瓷器等》只有古泉好攜戴逃過一劫。現在也有幾枚珍品,我最喜歡的就是這枚。它是銅元十大珍品,一級品,這枚珍品的品相使人愛不失手,它的字口,圖案,包漿,真是美不勝收。背面的飛龍如浮雕凸凹栩栩如生。好像飛龍昇天。

  • 7 # 上蒼飛鴻

    我本人愛收藏一些名人傳記毛澤東傳 鄧小平時代

    蘇東坡傳 富蘭克林自傳 傳奇王陽明等等。讀名著本身就是像擁其財富。

  • 8 # 孫悟空巧奪天工

    只要是老的東西,以前百姓用過的老舊器物,都有歷史價值,我是雜項收藏,只要是舊的就要,新的一律不要,沒有意義。

  • 9 # 修逺閣

    該盤高7.6公分,口徑39公分。詳情見圖KL1-1~9,其中圖KL1-8、9系盤面上因長時間使用而遺留的氧化老化痕跡的區域性表現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哪些男星特別適合演黑幫老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