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實史求是
-
2 # 素衣山容瘦
諸葛亮之隆中對古今天下聞名,可是大眾所不熟知的是東吳還有兩個版本的“隆中對”。其一便是魯子敬為孫權所言:“漢室不可復興,曹操不可卒除。唯有鼎足江東,以觀天下之釁。剿除黃祖,進伐劉表,竟長江所極……”
其二便是甘興霸陳計於孫權:“今漢祚日微,曹操彌驕,終為篡盜。南荊之地,山陵形便,江川流通,誠是國之西勢也。寧觀劉表,非能承業傳基者也。先取黃祖,鼓行而西,西據楚關,漸可規巴蜀。”
這兩個版本的“吳中對”見於正史陳壽《三國志》。並且羅貫中《三國演義》原文引用,可見羅氏對此亦推崇備至,明珠美玉,自是難掩其光。清人毛宗崗評三國,為甘寧鳴不平——“如此見識,豈得以劫江之賊目之耶?”
比較來看,另外兩個“隆中對”,一個出自諸葛大名垂宇宙的伏龍之口,一個出自東吳四大都督魯肅之口,與這兩位謀士相較,甘寧作為一介武夫能有此論,更顯難能可貴。
實際上這三個版本的策論還是有所差別的,拋開古人唯正統論的愚見,魯肅和甘寧都指出“漢室不可興,曹操不可滅”,這是很有先見的洞明。反而是諸葛亮愚不可及,自欺欺人的以為“漢室可興,大業可成”。叵耐諸葛反而因此愚忠竊千古令名。
(題外話,敝以為劉諸亦知漢祚難延,他們內心的漢室絕不是匡扶漢獻帝劉協一脈,而是自立。諸葛亮對此心知肚明,只不過投合主子不言破而已。一主一僕大偽欺天下。)
以上說的是甘寧的才略見識。再來說說甘寧的勇猛威武。
甘寧少有力氣,好遊俠,嘯聚亡命,縱橫江湖。腰懸銅鈴,人聞鈴聲,避之不及。嘗以西川錦作帆,時人稱之為“錦帆賊”。初從劉表,觀劉表終究不能成大事,乃東入吳。
曹操孫權濡須之戰,甘寧引百餘卒襲曹營退敵,孫權贊之曰“孟德有張遼,孤有興霸,足相敵也”。
甘寧另一件勇名遠播的事是隨魯肅拒關羽。關羽號有三萬人,挑選其中精銳五千人,想從淺灘乘夜渡河。魯肅與眾將計議,當時甘寧手下有三百兵,向魯肅建言說,再給我五百兵前往,管保讓關羽聽見我的咳嗽聲不敢涉水。魯肅派甘寧前往,關羽聽到訊息果然退避三舍。由此可以證明甘寧的勇猛是真的令敵人膽寒的,即使是關二哥這樣的對手也不例外。
因此有網友說,電腦遊戲中甘寧的武力值都不低於90是對的。甘寧也確實是我打三國遊戲非常愛用並器重的武將之一。上世紀90年代的三國群英傳第一版,甘寧的武將技是半月斬,遊戲中會半月斬的武將都是武力超高的存在,只有這麼6位:呂布、關羽、趙雲、甘寧、顏良、夏侯惇。
然而相比甘寧的才幹,東吳對他的待遇卻相當刻薄。按理說甘寧這麼高的才能,獨當一面也是遊刃有餘;這麼大的功勞,統領一方也是合理安排。但是縱觀甘寧一生,兵不過千,將未封侯。東吳一直把他當做敢死隊來用。雖然說甘寧死時孫權未登尊位,但是一直連個追諡也沒有。也夠蒼涼的了。更加令人心寒的是,他死後兒子連個襲位也沒有,卻獲罪流放。未幾身死。
雖然說遇上孫權這個刻薄寡恩的君主是一大原因,另一個原因可能就是他身為叛將,並且以前還殺了東吳的大將,淩統之父凌操。所以說,擇主是個技術活,除了眼光要準要毒之外,發現明主還必須要早,沒有發現的時候不妨忍一忍,千萬不要隨隨便便找個主公。假如他選擇的是曹操,那麼和張遼、徐晃、張郃、龐德等人身份相差無幾,那麼五子良將也許就是六子良將了。
-
3 # 文史磚家
東吳雖然在三國當中最“低調”,但國中人才濟濟,天下聞名的謀士猛將並不在少數,常讓人有種“錦繡文章之鄉,亦有如斯虎將”的感慨。在這些威名赫赫的猛將當中,甘寧算是其中最具傳奇色彩的一位。那麼,甘寧究竟有哪些過人之處?他最終的結局如何?
甘寧字興霸,漢末巴郡臨江(今重慶市忠縣)人,年輕時是一位作惡多端、為害地方的小霸王,專在江面上做搶劫商船的“無本買賣”。據正史記載,甘寧經常聚集一幫無賴少年,整日價攜弓帶箭,在江面上四處遊蕩,搶劫來往的商船。由於甘寧這幫人衣飾華麗、身佩鈴鐺,行事張揚跋扈,所以被當地人厭惡地稱呼為“錦帆賊”。
少有氣力,好遊俠,招合輕薄少年,為之渠帥;群聚相隨,挾持弓弩,負毦帶鈴,民聞鈴聲,即知是寧。見《三國志·卷五十五·吳書十·程黃韓蔣周陳董甘凌徐潘丁傳第十》。
甘寧為患地方多年,直到二十出頭才改邪歸正、折節讀書,開始鑽研諸子百家學說,立志成為一代王佐之才。學有小成之後,甘寧投奔益州牧劉璋,但因劉璋不懂識才用人,於是又率黨羽八百餘人投靠荊州牧劉表,想在這位大名士兼軍閥的陣營中獲取重用。然而令甘寧失望的是,劉表只是個“繡花枕頭”,根本沒有匡扶天下、拯焚救溺的能力和志向,所以甘寧為他效力沒多久,便心生悔意。
此時孫權在江東迅速崛起,且求賢如渴、銳意進取,令甘寧產生投效之心。然而甘寧在率眾東進途中卻遭遇江夏太守黃祖的阻攔,無奈之下只好屈居於他的帳下,但依舊難以獲得重用。甘寧在愁苦無計之餘,幸得同事蘇飛的幫助,才得以脫離黃祖的控制,最終率眾投奔江東,時在建安八年(公元203年)之後。
甘寧在投靠孫權後,以江夏控遏中游、形勢重要為由,勸說孫權攻伐黃祖,最終獲得勝利,甘寧也由此獲得孫權的賞識。赤壁之戰中,甘寧跟隨周瑜在烏林大破曹操,在戰後又與周瑜一起攻取南郡,迫使曹軍大將曹仁北撤,使得孫權佔據大半個荊州。周瑜去世後,甘寧又跟隨魯肅對抗關羽,因防守有功,被孫權任命為西陵(今湖北省宜昌市)太守。
作為有勇有謀的名將,甘寧最出彩的一幕,還是出現在濡須口(今安徽省巢縣南)防衛戰中。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正月,曹操率大軍四十萬攻打濡須口,而孫權只能以七萬人迎敵。孫權為挫敗曹操的銳氣,便密令甘寧夜襲曹營,準備給對方一個“下馬威”。甘寧不辱使命,竟然率百餘名騎兵,在酒足飯飽之後,趁夜半時分偷襲曹營,在拔掉陣前的鹿角後,斬殺數十人而還,著實令曹軍慌亂好長一段時間。
甘寧偷襲曹營獲得勝利,讓孫權異常興奮,笑著對他講:“這也夠把老頭子(指曹操)嚇一跳了吧?”此次夜襲曹營事件令江東計程車氣更盛,在僵持月餘之後,曹操自知無法戰勝孫權,於是在發表一番“生子當如孫仲謀”的感慨後撤軍北返。從此,孫權對甘寧更為器重,曾屢次對部下們講:“曹孟德有名將張遼,孤有甘興霸,算是打個平手了。”
曹公出濡須,號步騎四十萬,臨江飲馬。權率眾七萬應之,使寧領三千人為前部督。權密敕寧,使夜入魏軍。寧乃選手下健兒百餘人,徑詣曹公營下,使拔鹿角,逾壘入營,斬得數十級。北軍驚駭鼓譟,舉火如星,寧已還入營,作鼓吹,稱萬歲。因夜見權,權喜曰:“足以驚駭老子否?聊以觀卿膽耳。”即賜絹千疋,刀百口。權曰:“孟德有張遼,孤有興霸,足相敵也。”停住月餘,北軍便退。見《三國志》注引《江表傳》。
此後,甘寧便一直活躍在西北戰場(江東的西北戰場在今安徽省境內,即合肥一帶),曾率軍強攻皖城並俘獲曹操的廬江太守朱光,又曾在逍遙津之戰中捨命護衛孫權,屢立奇功。建安二十五年(220年),甘寧病逝,享年不詳(演義中是被蠻王沙摩柯射死)。甘寧死後,孫權極為痛惜,哀嘆自己喪失股肱心腹(“寧卒,權痛惜之。”見《三國志·卷五十五·吳書十·程黃韓蔣周陳董甘凌徐潘丁傳第十》)。
-
4 # 日航通鑑
我是日航君,為您解答。
如果評價甘寧的話,就用後面幾個字來評價吧:這位將軍,出身名門,做過水賊,死後封神
說到甘寧,很多人都不陌生。但是很多人對於甘寧的印象都停留在《三國演義》之中,認為甘寧是出身水賊,好勇鬥狠,是個“鬥將”。但是真實的甘寧卻是一個出身高貴的世家子弟,他本人也並非只是一個會好勇鬥狠的“鬥將”,相反,他是一名智勇雙全的統帥。他本人深受百姓喜愛,甚至在死後封神。這裡便還原一個最為真實的甘寧的形象。
一、甘寧的身世首先是關於甘寧的身世。似乎在很多人眼中,甘寧此人出身低微,是個“草根”出身的水賊,全憑自己的努力才得以成就一番事業。但是實際上,甘寧是十足的貴族出身。關於甘寧的出身沒有記載在《三國志》中,而是記載在《晉書》中。書載:
“甘卓,字季思,丹陽人,秦丞相茂之後也。曾祖寧,為吳將。”這裡的甘卓是甘寧的後代,而追溯甘卓的先祖則是秦代丞相甘茂,甘茂有個孫子,就是十二歲為秦相的著名神童甘羅。由此見,甘寧本人的祖先曾出過兩任秦相,其中一人還是有名的神童,甘家也是世家之一。
甘寧另外一段有趣的經歷就是做“錦帆賊”。甘寧的“錦帆賊”跟我們想象的呢種活不下去才去當水賊的賊人不太一樣。甘寧本人完全是出於自己的愛好才去當水賊的。他在當水賊之前靠著家族是有官職的,《三國志》載:
“寧為吏舉計掾,補蜀郡丞,頃之,棄官歸家。”甘寧本人是有官職的,但是他不願意做官,於是放棄了官職。
而“錦帆賊”的外號是怎麼來的呢?其實,《三國志》中並沒有提到“錦帆賊”這個稱號。這個稱號在《三國演義》中倒是有,書上寫:
“又嘗以西川錦作帆幔,時人皆稱為‘錦帆賊’。”在《三國志》中寫:
“往止常以繒錦維舟,去或割棄,以示奢也。”在正史中,甘寧沒有拿蜀錦作帆,而是拿蜀錦栓船,用完就割下來扔了,用來表示自己有錢。這裡的“錦帆賊”似乎有些名不副實。
二、智勇雙全甘興霸甘寧本人確實是夠勇猛。但也不是呢種只會好勇鬥狠的人。他本人是一名智勇雙全的將領。有智慧、有胸襟、有頭腦。甘寧曾經提出過攻佔荊州的計劃,他詳細分析了荊州各種情況,指出了劉表守成,兒子頑劣,黃祖本人垂垂老矣,荊州軍備鬆弛等弱點,然後制定了江東的發展策略與進軍計劃。孫權採取了甘寧的計劃,果然一戰擒獲了黃祖。實踐證明甘寧本人是極有戰略眼光的。
甘寧的勇猛也是值得一提的。《三國演義》中曾有甘寧“百騎劫魏營”的壯舉。而在正史之中也是如此。曹操大軍駐紮在濡須口,號稱四十萬人,甘寧率領手下將士百餘人,
“徑詣曹公營下,使拔鹿角,逾壘入營。”後甘寧全身而退,全軍高呼萬歲。這等英武,令人欽佩不已。
三、胸襟廣闊的甘寧甘寧本人也是有胸襟的人。曾經甘寧與淩統的父親凌操各為其主,甘寧將凌操射死,而淩統懷恨在心。後來,甘寧歸順孫權,與淩統同朝為臣,面對著多次想殺死自己、為父報仇的淩統,甘寧仍然在大戰之中與淩統合作,並且救了淩統一命,兩人後來成了“刎頸之交”。正如李贄所說:
“觀甘寧、淩統不共戴天,一朝改為刎頸之友,乃知世上無不解之仇,只是人不肯先為甘寧耳。吾勸世人勇為甘寧可也。”甘寧的死因在《三國志》中語焉不詳。甘寧死後,被人尊為神袛,南宋時更是加封為“昭毅武惠遺愛靈顯王”。在蒲松齡所作《聊齋志異》中有一文曰《竹青》,便是發生在甘寧的廟宇——吳王廟中。現仍有甘寧墓遺址,位於陽新縣。
回覆列表
甘寧是江東十二虎臣之一,為孫吳的基業開闢南征北戰,立下赫赫戰功。因為《三國演義》的原因,不少人特別喜歡甘寧。
甘寧成為孫吳的重臣有一個曲折的過程,他也不是一開始就有建功立業的雄心壯志的。
失足少年甘寧出身巴郡的地方豪族,由於家境富裕,自幼便習慣了奢華糜爛的生活,連他的侍眾們都穿著十分華麗的衣服。他乘船出遊常用珍貴的錦繡來拴船,出發時則直接用刀將錦繡割斷丟棄掉。
甘寧十來歲時,家裡的供給已經滿足不了他的需要,他便組織起一批無業人員,裝備上刀箭,在地方上橫行霸道。他還組建了一支規模不小的船隊搶奪來往客商的財物。由於他們身佩鈴鐺、四處遊蕩,人稱錦帆賊。
地方官員或相熟的人高禮遇尊重他,甘寧便會傾心與他們結交,甚至為他們赴湯蹈火。如果瞧不起他或者對他不夠重視,甘寧便會帶著手下搶奪他們財物,甚至將其殺死。
棄惡讀書,幾經周折,終遇明主長大後的甘寧突然醒悟過來,痛悔前非,不再做賊,而是靜下心來認真讀書,學有所成後開始步入仕途。
他從計掾做起,當上了蜀地的郡丞。劉璋繼任益州牧後,甘寧在別人的唆使下起兵反叛。事敗後甘寧逃到荊州,但劉表並不重視他。後來,他又投靠了江夏太守黃祖,依然不得重用。
在蘇飛的幫助下,甘寧藉機招回舊部來到了江東。在周瑜、呂蒙的推薦下,甘寧成了孫吳的一個重要成員,孫權對他非常禮遇。
屢獻計謀,英勇善戰,屢立戰功甘寧一到江東,便向孫權獻策,建議攻滅黃祖。孫權按他的謀劃果然殺死 了黃祖。
此後,甘寧又隨周瑜在烏林擊敗曹操。奪取夷陵後,甘寧以一千雜兵,擋住了曹仁五六千人的圍攻。
甘寧隨魯肅鎮守益陽時,以不足兩千兵令擁兵過萬的關羽不敢過河進攻。孫權嘉獎他,任命他為西陵太守。
隨孫權進攻皖城時,甘寧任先鋒官。他親自登上城牆,參與進攻,順利攻下皖城,活捉曹軍守將。戰後甘寧升任折衝將軍。
在濡須口之戰中,甘寧受命精選士卒一百多人,夜襲號稱四十萬的曹軍大營,令曹操如臨大敵。甘寧率部斬首數十人後,全身而退。此戰令甘寧的名聲大振,更加受孫權信任和重用。
合肥之戰中,吳軍被張遼突襲幾近潰散。甘寧在亂軍之中鼓舞士氣,拼死衝殺,為順利撤軍立下大功。孫權給予他特別嘉獎。
甘寧有勇有謀,輕財重士,堅強勇敢,但有時比較任性。他常常因一些小事與同僚出現摩擦,比如呂蒙、孫皎等人。一般都是別人先向他道歉,他才會與對方和好。這也許是他小時候留下來的毛病吧。好在孫權比較優待他、同僚也讓著他,甘寧才能較好地融入東吳大家庭,一起建功立業。這是甘寧之幸,更是東吳之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