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
回覆列表
  • 1 # 毛驢講三農

    黃瓜白粉病俗稱白毛、掛白灰,是黃瓜生產過程中常見的一種病害,在各地黃瓜種植區普遍發生,白粉病從黃瓜幼苗期至收穫期均可發病,主要危害植株葉片、葉柄和莖,該病主要危害的黃瓜,西瓜,甜瓜,南瓜,苦瓜等瓜類作物,下面的瞭解一下黃瓜白粉病發病症狀、發生規律以及防治方法:

    一、症狀;

    黃瓜白粉病主要危害植株葉片,發病初期,葉片或葉背產生白色或粉色近圓形病斑,適宜的環境下,病斑逐漸擴大成邊緣不明顯的連片病斑,上面佈滿白色粉末狀黴層,病葉枯黃、發脆、捲縮、失去光合作用、但不易脫落,有時病斑上會出現散生或成堆的小黑點;葉柄或嫩葉發病,症狀與葉片相似,但白粉量較少,病部逐漸由植株下部向上發展;白粉後期可變為灰褐色或紅褐色,病情嚴重時會導致植株枯死;

    二、發病規律;

    該病是由兩種真菌白粉菌侵染所致,在中國南部和北方棚室種植黃瓜等瓜類作物的地區可週年發病,在低溫乾燥地區,病原真菌以閉囊殼隨病殘體在土壤中越冬,在保護地或較為溫暖的地區,以菌絲體在黃瓜植株上越冬,環境條件適宜時,閉囊殼生成子囊孢子侵染寄主,發病部位產生大量分生孢子隨氣流、雨水、灌溉澆水進行傳播,使病害擴大蔓延;適宜該病發生的溫度範圍在10至30℃,植株長勢弱、種植密度大、高溫高溼或高溫乾旱時均可發病;

    三、防治方法;

    1、種子處理;要選用抗病性、耐病性強的優良品種,適宜大棚春季提前栽培的品種有津雜2號、4號、津春2號、4號、中農15號、19號等,適宜日光溫室冬春茬栽培的品種有中農5號、9號、21號、北京102、農大12號、14號等,沒有種衣劑處理的種子,可用50%多菌靈可溼性粉劑對水配製500倍液,浸種一個小時,撈用清水清洗乾淨後催芽播種;

    2、燻蒸消毒;棚室定值前10天,每畝用硫磺粉1.5kg加鋸末3kg混合後分放數處點燃,密封棚室12小時,可有效防治該病發生,但黃瓜生長期禁止使用該種方法進行消毒,防止發生藥害;

    3、藥劑防治;發病初期可噴灑2%抗黴菌素或2%武夷菌素水劑兌水配置200倍液,或3%多抗黴素水劑兌水配製800倍液等生物製劑;每隔7天噴施1次,連續噴施2至3次;也可用27%高脂膜乳劑對水配製100倍液,均勻噴施在葉片上形成一層薄膜,可以有效防止病菌侵入,還可以用15%三唑酮可溼性粉劑對水配製100倍液,或30%氟菌唑可溼性粉劑對水配製1500倍液,或速保利可溼性粉劑對水配製800倍液,每隔10天噴施1次,連續噴施2至3次,以上藥劑交替使用可以有效提高防治效果。

    歡迎大家留言,一起探討!

  • 2 # 當初應該愛你

    對於黃瓜白粉病今年購買了美甜,混配了一切常規藥使用效果很好,這款是最新上市的最新一代SDHI類產品,防白粉病非常好,農資店建議這藥預防的時候打,750倍噴霧,效果基本上是市面上最好的,也不傷葉片。白粉病本身也不建議後期再去治療,病害大發生的時候什麼藥效果都會比較侷限。

  • 3 # 悲歡離合

    想要有效防治黃瓜白粉病建議購買美甜®,在發生前或發病初期750倍噴霧,每隔7-10天噴一次,連續施藥2次,重點噴及葉片正反面。

  • 4 # 富鉀創客教育

    黃瓜白粉病是黃瓜栽培中常見病害之一。由於近年來,白粉病產生一定抗藥性,而且一年四季均可發病,給防治帶來一定難度。一般年份減產在10%左右,流行年份減產在20%-40%左右。

    中文名

    黃瓜白粉病

    別名

    白毛病

    病原拉丁學名

    Erysiphe cichoracearum,Sphaerotheca fuliginea

    病原分類地位

    子囊菌亞門

    病原型別

    寄生菌

    分佈為害

    黃瓜白粉病全國各地均有發生。北方溫室和大棚內最易發生此病,其次是春播露地黃瓜,而秋黃瓜發病較輕。因白粉病影響葉片的光合作用,對黃瓜生長後期造成很大的產量損失。

    症狀

    黃瓜白粉病俗稱“白毛病”,以葉片受害最重,其次是葉柄和莖,一般不危害果實。發病初期, 葉片正面或背面產生白色近圓形的小粉斑,逐漸擴大成邊緣不明顯的大片白粉區,佈滿葉面,好像撒了層白粉。抹去白粉,可見葉面褪綠,枯黃變脆。發病嚴重時,葉面佈滿白粉,變成灰白色,直至整個葉片枯死。白粉病侵染葉柄和嫩莖後,症狀與葉片上的相似,惟病斑較小,粉狀物也少。在葉片上開始產生黃色小點,而後擴大發展成圓形或橢圓形病斑,表面生有白色粉狀黴層。一般情況下部葉片比上部葉片多,葉片背面比正面多。黴斑早期單獨分散,後聯合成一個大黴斑,甚至可以覆蓋全葉,嚴重影響光合作用,使正常新陳代謝受到干擾,造成早衰,產量受到損失。

    黃瓜白粉病危害的葉片

    病原

    Erysiphe cichoracearum,Sphaerotheca fuliginea屬子囊菌亞門,瓜類單絲殼白粉菌。系專性弱寄生菌,只在活寄主上存活。分生孢子梗圓柱形,分生孢子長圓形,無色,單胞。閉囊殼褐色,球形,殼內有1倒梨形子囊,內有8個橢圓形的子囊孢子。分生孢子產生的適宜溫度為15~30℃,相對溼度75%以上。

    發病條件

    該病原菌為真菌,屬於子囊菌亞門核菌綱白粉菌目白粉菌科單絲殼屬,為專性寄生病,可常年寄生於寄主植物上,成為初侵染源。該病菌的發病適溫在20—25℃,對空氣相對溼度要求不嚴格,在25%左右的空氣相對溼度條件下,病害也可發生及流行。

    發病因素

    1、種植密度大、通風透光不好,發病重,氮肥施用太多,生長過嫩,抗性降低易發病。

    2、土壤黏重、偏酸;多年重茬,田間病殘體多;肥力不足、耕作粗放、雜草叢生的田塊,植株抗性降低,發病重。

    3、肥料未充分腐熟、有機肥帶菌或肥料中混有本科作物病殘體的易發病。

    4、氣候溫暖、空氣乾燥、乾旱與潮溼不斷交替、光照不足易發病;連陰雨後長期乾燥易發病。

    發病規律

    北方地區病菌以閉囊殼隨病殘體在地上或花房月季花或保護地瓜類作物上越冬,南方地區以菌絲體或分生孢子在寄主上越冬越夏。翌年條件適宜時,分生孢子萌發藉助氣流或雨水傳播到寄主葉片上,5天后形成白色菌絲狀病斑,7天成熟,形成分生孢子飛散傳播,進行再侵染。浙江地區黃瓜白粉病發生盛期主要4月上中旬和6月下旬危害保護地黃瓜,長江流域9月下旬至11月上中旬亦有發生危害。保護地栽培黃瓜因通風不良、栽培密度過高、氮肥施用過多、田塊低窪而發病較重。病菌借氣流傳播,條件合適時可進行多次再侵染。在植株生長中、後期容易發生。空氣乾燥的環境中發病重。

    黃瓜白粉病

    防治方法

    不同品種的花木、果蔬在抗白粉病方面具有顯著差異,選擇發病輕或是抗病性的品種栽植是防治本病最經濟有效的方法。

    (1)在購入苗木時要嚴格剔除染病株,杜絕病源。

    (2)進行擴繁時,要剪取無病蟲插枝或根櫱作為無性繁殖材料。

    (3)瓜苗出圃時,要進行施藥防治,嚴防帶病苗木傳入新區。

    1、選用耐病品種。選擇通風良好,土質疏鬆、肥沃,排灌方便的地塊種植。要適當配合使用磷鉀肥,防止脫肥早衰,增強植株抗病性。陰天不澆水,晴天多放風,降低溫室或大棚的相對溼度,防止溫度過高,以免出現悶熱。在黃瓜白粉病發病前期或未發病時,主要是用保護劑防止病害侵染髮病.

    2、在田間葉片出現白粉病為害症狀,應注意用速效治療劑,並注意加入適量保護劑合理混用,防止病害進一步加重為害與蔓延。

    黃瓜白粉病危害的果實和葉片

    3、加強管理:經驗表明,白粉病發生時,可在黃瓜行間澆小水,提高空氣溼度,同時結合噴藥,能一舉控制病害。輔助措施還有,避免過量施用氮肥,增施磷鉀肥,拉秧後清除病殘組織等。

  • 5 # 醉挽清風00

    黃瓜白粉病在一年四季都有發生,而且白粉病已經產生抗藥性,其增長率逐年都在增加。這使菜農比較頭疼的問題。其中在北方危害最為嚴重。

    黃瓜白粉病在民間有一個俗稱“白毛病”,白粉病危害葉片最為厲害,其次是葉柄以及莖部,它不會危害果實。在其發病的初期,葉片正面或背面產生白色近圓形的小粉斑,在很短的時間內,會慢慢擴散為不明顯的白粉區,佈滿整個葉面的正面,像是撒了層白粉似的,擦掉葉面上的白粉,可見葉面褪綠,枯黃變脆。白粉病在侵染葉柄以及嫩莖後,症狀與葉片上的相似,唯一區別是病斑少,白粉少。發病嚴重的時候,葉片會佈滿白粉,變成灰白色,左後葉片會枯死。

    防治方法;

    在購苗時要嚴格剔除染病的植株

    瓜苗在出圃是,要進行藥物定植。

    嚴格實行輪作,與非寄主花木輪作2-3年。

    生物農藥殺菌劑防治方法:

    預防:在病害發生前,將本品按500倍液稀釋噴霧,5-7天一次,連噴2-3次。治療:將本品按300—500倍液稀釋加《大蒜油》15-20毫升噴霧,3天2次,連噴2-3次(噴藥次數視病情而定)。

    注意事項:

    1、本品須現配現用,與其它藥劑混用時(強酸、強鹼類藥劑禁止混用),應先將本品稀釋做為母液,攪拌混勻後,再加入其它藥劑,若混配過程中,出現渾濁或沉澱,請停止使用。與《大蒜油》復配時需加水後依次稀釋。

    2、產品有少許沉澱析出屬正常現象,不影響藥效,使用時搖勻即可。

    特點:

    1、殺菌譜廣:對於多種半知菌群均有保護和治療作用;

    2、營養保健:產品內含鈣、硫及多糖類營養物質,增強作物抗病、抗逆性;

    3、綠色環保:產品屬純植物源藥劑,安全性高,是生產綠色、有機產品的保證;

    4、安全無公害:對作物無損傷,不會出現灼傷、葉片易老化現象;

    5、無抗性:長期使用不產生抗藥性。

  • 6 # 農作物農技110

    1、黃瓜白粉病:

    主要危害葉片,初在葉片背面或葉面形成橢圓形星狀小白點,以葉面多,後向四面擴充套件成邊緣不明顯的連片白粉,嚴董時佈滿整個葉片。

    防治藥劑:防治高等真菌病害的有:苯醚甲環唑、戊唑醇等一些三唑類藥劑、多菌靈、甲基硫菌靈、溴菌清、咪鮮胺

    2、白粉病害

    白粉病是在許多重要農作物上發生普遍、危害嚴重,較難防治的一種世界性病害。子囊菌亞門白粉病目的真菌均能引發白粉病,病原物種類很多。該類病菌在溫度到10-30℃分生孢子均可萌發,對溼度要求不高,正常情況下10天即可完成一次侵染迴圈;因此造成了作物一個生長季節能反覆多次受到侵染,一旦發生很快爆發流行的特點,尤其是大棚溫室種植環境下,給農業生產造成了巨大的損失。

    3、國內白粉病防治藥劑大致經歷了以下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有機硫類殺菌劑

    以代森錳鋅為代表的有機硫類殺菌劑,是廣譜保護性殺菌劑。作用機制是抑制菌體內丙酮酸的氧化及病菌孢子萌發,阻止病菌侵入。該類藥劑除對白粉病有效外,對作物的大部分病害均有防治作用,此類藥劑不易產生抗性,但對侵入植物體內的菌絲體殺傷作用很少,用藥量相對較大,屬於保護性殺菌劑。

    第二階段:苯並咪唑類殺菌劑

    以多菌靈為代表的苯並咪唑類殺菌劑,是一種高效、低毒、廣譜的內吸性殺菌劑,具有治療和保護雙重功效,對白粉病有較強的抑制作用。主要作用機制是干擾病菌的有絲分裂中紡錘體的形成,從而影響細胞分裂。由於該類藥劑的大多數品種如苯菌靈、硫菌靈、甲基硫菌靈等在草莓上應用後最終均轉化成共同的抑菌毒物多菌靈,因此長期使用易產生抗藥性。

    第三階段:三唑類殺菌劑

    三唑類殺菌劑在白粉病防治中的應用,使白粉病的化學防治技術進入了一個新時期。作用機制是抑制病菌麥角甾醇的生物合成(故該類藥劑又稱為麥角甾醇的生物合成抑制劑),使菌體細胞膜功能受到破壞,因而干擾菌絲的生長和孢子形成。該類藥劑具有高效、廣譜、低殘留、持效期長、內吸性強等特點,兼有保護、治療、剷除和燻蒸作用。這類殺菌劑的品種主要有三唑酮、腈菌唑、四氟醚唑等。三唑酮在草莓白粉病防治上的應用,一開始取得了良好的防治效果,但長期使用後白粉病對三唑酮逐漸產生抗性,而且三唑酮在草莓上產生的藥害和抑制作用也越來越明顯。腈菌唑和四氟醚唑是繼三唑酮之後開發的新一代三唑類殺菌劑。該兩種藥劑與三唑酮相比藥效更強,用藥量更少,安全性高,對草莓抑制作用小,是目前草莓生產上用量最大的三唑類藥劑。腈菌唑和四氟醚唑無論是治療作用還是保護作用均明顯優於三唑酮。

    第四階段:仿生物植物源殺菌劑

    該類藥劑在防治白粉病上應用推廣是化學防治技術的重大突破,它們的特點:安全無公害,對草莓花、果實安全,沒有抑制生長作用。這類藥劑的主要品種包括腈嘧菌脂、烯肟菌脂、醚菌脂等。世界上以腈嘧菌脂的使用量為最大,作用機制是抑制線粒體呼吸作用,破壞病菌的能量合成,從而抑制病菌菌絲生長、孢子形成和萌發。該藥劑具有高效、廣譜、低殘留,促進草莓生長等特點,兼有預防、治療、剷除以及抑制孢子產生的作用。與三唑類殺菌劑、二甲醯亞胺類殺菌劑、苯並咪唑和苯胺類等殺菌劑都沒有互動抗性,是取代三唑類殺菌劑的最佳藥劑。

  • 7 # 我是鄉村小偉

    1、生物防治:預防:使用 速淨 30ml,兌水30斤,每7—10天用藥1次。治療:葉佳 50ml+ 大蒜油 15-20ml,兌水30斤,進行葉片正反面噴霧, 3—5天1次,連用2-3次,打住後轉為預防。

    2、在田間葉片出現白粉病為害症狀,應注意用速效治療劑,並注意加入適量保護劑合理混用,防止病害進一步加重為害與蔓延

    3、選用抗病品種。選擇排水良好的壤土或砂壤土地塊栽培,不要選擇地,勢低窪的地塊。避免大水漫灌,雨後及時排水

    4、土壤處理,保護地栽培時,可在夏季高溫季節利用太陽能進行高溫土壤消毒。

    這四個方法應該可以幫助到您!

  • 8 # 莘縣伊尹耕莘農科

    黃瓜白粉病,屬於高溫高溼引起的真菌性病害,黃瓜又稱為藥簍子,耐藥性比較強,比較經濟實用的可以選用三唑類殺菌劑,或者十三嗎啉殺菌劑,再安全點的可以選用乙醚粉類殺菌劑。辛菌胺酸酸鹽類,有些區域有抗性的可以適當新增洗潔精。比較清的可以用清水沖洗,增加放風力度!

  • 9 # 厭言75477981

    選用耐病品種。 選擇通風良好,土質疏鬆、肥沃,排灌方便的地塊種植。要適當配合使用磷鉀肥,防止脫肥早衰,增強植株抗病性。陰天不澆水,晴天多放風,降低溫室或大棚的相對溼度,防止溫度過高,以免出現悶熱。在黃瓜白粉病發病前期或未發病時,主要是用保護劑防止病害侵染髮病.

    2、在田間葉片出現白粉病為害症狀,應注意用速效治療劑,並注意加入適量保護劑合理混用,防止病害進一步加重為害與蔓延。

    黃瓜白粉病危害的果實和葉片

    3、加強管理:經驗表明,白粉病發生時,可在黃瓜行間澆小水,提高空氣溼度,同時結合噴藥,能一舉控制病害。輔助措施還有,避免過量施用氮肥,增施磷鉀肥,拉秧後清除病殘組織等。

  • 10 # 我竟然是個煩人

    4%嘧啶核苷類抗菌素

    苯甲醚菌酯

    嘧菌酯

    乙嘧酚

    二氰蒽醌

  • 11 # 瑞豐育苗廠

    防治措施

    1 選用抗病品種

    常見白粉病地區應因地制宜選換抗耐病高產良種,如津研2號、津研4號、津雜1號、津雜2號、津早3號、津春2號、津春3號、滿圓綠、碧春、寧陽大剌等。

    2 創造抗病條件

    適當加寬行距,增加通風透光條件;增施磷、鉀肥料,控制植株徒長等。

    3 環境燻蒸

    白粉菌孢子飄散並粘附在病株周圍的空間。在秋冬大棚及溫室中很容易發病,白粉菌對“硫”特別敏感,因此,可按每約100m2用硫磺粉0.3∼5.0kg加鋸末或其他助燃劑點燃燻蒸,密閉燻悶1晝夜,可殺死白粉菌,隔3d再燻悶1次,然後播種或定植。黃瓜生長期間,硫磺粉可減量一半,時間減為1夜即可,隔5∼7d再燻悶1次,效果良好。

    4 加強田間管理

    棚室栽培應注意改善通風透光條件,露地栽培的應著重抓好適時追肥和噴施葉面營養劑,以防植株徒長或早衰,增強植株抗性。

    5 及時噴藥防治

    當田間發生中心病株時,可選用50%甲基託布津可溼性粉劑10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溼性粉劑500∼600倍液,每隔5∼7d噴1次,另外,30%敵菌酮1000倍液防效良好,800倍液有治療效果。農藥的交替使用,可避免白粉菌的抗藥性,在噴藥時,不要忽略對地面的噴布。據日常的經驗,噴拜雷頓4000倍液效果很好,噴拜雷頓4000倍液+百菌清1000倍液效果良好,還可兼治同期發生的其他真菌病害。

    6 抓好噴藥預防工作

    無病早防,見病早治,從植株上架封行時開始,定期或不定期噴施27%高脂膜乳劑100倍液或50%超微硫磺懸浮劑300∼500倍液,或25%粉鏽寧可溼性粉劑2000倍液,或20%三唑酮硫磺懸浮劑1500倍液,隔7∼15d噴1次。連噴2∼3次,交替噴施,前密後疏,噴勻噴足。棚室噴藥預防以噴粉塵劑(如10%多百粉塵劑15kg/hm2次)或煙劑(如粉鏽寧煙劑5250g/hm2次)為主。

  • 12 # 傾風41859889

    黃瓜白粉病,屬高溫高溼引起的真菌性病害,又稱為藥簍子,耐藥性比較強,比較經濟實用的可以選用三唑類殺菌劑,或者十三嗎啉殺菌劑,再安全點的可以選用乙醚粉類殺菌劑。辛菌胺酸酸鹽類,有些區域有抗性的可以適當新增洗潔精。比較清的可以用清水沖洗,增加放風力度!

  • 13 # 雲瑰花香鮮花種植

    是冬天吹了風造成的,打殺菌劑,我喜歡用粉秀清,專打白粉的,其實大家也可以用水洗得掉,成本低,不過不建議,容易得雙黴哦,那就得不償失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玩英雄聯盟的時候有一個很合拍的下路搭檔是種怎樣的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