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偶是大蟀哥

    現在外面畫畫的機構也是琳琅滿目,質量也是良莠不齊,的確讓現在的家長挺難抉擇的,我們家的從中班開始到現在一年級,也上了兩三年了,選擇機構的話主要考慮以下幾點。

    1. 師資力量

    名師出高徒,興趣很重要,好的興趣離不開正確的引路人,所以需要去找專業一點的機構,規模稍微大一點的,說難聽一點,至少保證幾年內能夠持續,不會出現臨時跑路的情況,因為這個興趣愛好的培養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個持久的過程。

    2. 地理位置

    現在小朋友學的東西都很多,鋼琴,舞蹈,畫畫,機器人,最好是能在一個統一的機構,這樣呢,至少不用跑來跑去,而且對於小朋友來說,能節省更多的時間。我們家跆拳道和機器人的時間有過幾次衝突,開車來回跑來跑去,真的是很麻煩。現在有很多機構正在往這塊轉型,不在做單一的專案,而是多角度的去發展,實現強強聯合,這樣的機構整體實力也會比較強。

    小朋友們的創作能力大人真的是想不到的,時不時會帶給你驚喜,所以你發現他或者她在這塊有興趣的話,趁著學習的壓力還沒到來,儘可能的去培養他們這塊的能力。我家的平時也是坐不住型的,但是畫畫卻能安靜的一搞一個多小時,所以真的是很神奇的一件事情。

    有時間就帶孩子去那種畫展看看,現在培訓機構也經常會在一些shopping mall把學員的作品展出,經常看看這些展覽,也是一個不錯的學習機會。

  • 2 # 好人一生平安244919207

    我家孩子也是,上課不好好聽課,就愛畫畫,我和孩子爸爸就在想是不是要培養培養,現在的培訓機構都是千篇一律的教學方法,之前給孩子看了幾個都不行,老師的專業水平並不是很高,我還專門聽了幾節課,一點意思都沒有。上個禮拜孩子同學家長推薦了一個平臺,叫美術寶一對一,我瞭解了一下,上週六讓孩子聽了聽課,這個平臺是線上教學,省去了我們很多時間,我和孩子爸爸也能聽聽,老師的教學能力嘛也還行,孩子能聽進去,主要是一對一,不像傳統的機構,一個老師管一幫孩子,哪管得過來啊,而且老師就那些精力,分給一個孩子和分給很多孩子就是不一樣。我們家孩子個人很喜歡,他也不懂什麼模式不模式的,就跟我說喜歡這樣上課,孩子喜歡最重要,因為接觸的時間不長,目前來看還是可以的,學習是長期的事情,以後再看看有沒有其他的優點,我說這些就是個人的一些想法,大家都是為了孩子嘛,你們可以去了解一下,也不虧。

  • 3 # 大貓小貓呀

    首先,低齡兒童最重要是做引導,培養興趣,讓孩子能夠可以不斷的去探索和學習。可以家長在空餘時間陪著孩子一起來勾勒畫面,比如今天一起來畫葡萄,讓孩子說他覺得應該怎麼畫然後家長勾線讓孩子來填色,即使塗的顏色不對也不要干涉,這是孩子學習和自己摸索的過程。之後在生活中,比如讀到一本繪本上有葡萄的畫面,可以讓孩子來觀察這個樹上畫的和孩子自己畫的有什麼不同,對比一下。畫其他物品也可以參考這個過程。

    其次,孩子不要過早的接觸太過理性的培訓,這樣很容易泯滅它與生俱來的繪畫感和創作力。這就要求在選擇培訓機構的時候對老師的教育方式進行考察。比如:老師教的是這應該怎麼畫,那應該怎麼畫,太陽是紅色的,星星是黃色的,這就是過於理性了教育。

    最後要說的是,藝術天賦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延續天賦需要不斷的系統而深入地學習。低齡幼兒應該多由家長陪同,不遏制天性地探索。中童應該由專業人士帶領學習用筆、造型、結構、畫理、色彩。

  • 4 # 樸雅讀繪本

    孩子天生是畫家。畫畫是不需要人教的。孩子八歲以前只需要提供安全的材料,引導孩子畫畫,孩子就會創作出神奇的作品。孩子8歲以前的畫畫主要以家庭引導為主。孩子8歲以後需要去專門的機構學習繪畫的專業技巧。

    著名畫家鳥居昭美曾經出過一本很經典的畫畫早教書,裡面很詳細的介紹了孩子畫畫的發展規律:

    ● 1歲:手的運動軌跡——點點、小蝌蚪、小蚯蚓之類的印記

    ● 1.5歲:手肘為軸心的左右往返塗鴉

    ● 1.5-2歲:大的連續圓圈到小的連續圓圈

    ● 2歲:隨著手眼協調能力的發展,開始能畫出單獨的線條和封閉的圓圈,想要畫什麼的意識開始萌芽(越是有豐富聯想的孩子,越有能力把圓圈想象成各種各樣的東西)

    ● 3歲:有意識的畫畫,在畫畫之前就決定了要畫什麼,愛設計情景,愛用畫出來的各種圓來講述自己的故事

    ● 4歲:在畫頭部的基礎上畫手和腳,形成頭足人像。他們會把印象最為深刻的部分畫得大而誇張。

    ● 5歲:不再在頭的兩側直接畫手腳,更具邏輯性。從目錄式羅列開始過渡到以基底線為基礎的二維平面世界。(這個階段開始,家長要多問孩子畫裡的故事情節)

    ● 6歲以前,沒必要刻意使用顏色和教授形象,所謂寫生不適合6歲以下兒童。6歲以後“透視畫法”,具寫實主義傾向。

    ● 7-8歲:會從正面、側面、背面三個角度來畫人物肖像,可引導觀察與思考。到了9歲:終於採用和成人相同的方式了。

  • 5 # 樂陪娃

    關於孩子學畫畫,我認為認為要發現孩子的興趣、幫助保持興趣,然後引導學習。

    一、發現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題主能夠捕捉到孩子對畫畫方面的興趣,真的非常好,並不是所有的家長都能及時發現孩子的興趣。

    二、保持興趣

    題主給孩子買了很多繪本,孩子很感興趣,市面上有很多優秀的繪本,這些繪本的畫面很美,對孩子的審美是一個很好的薰陶,使用繪本這種方式保持孩子的興趣很不錯。

    當然還有很多方式保持孩子的興趣,比如逛美術館、博物館。還可以給孩子提供一些顏料,讓孩子自由創作。

    三、自己學還是報班

    畫畫自己學還是報班,人民日報針對畫畫興趣也給出一些參考。

    建議畫畫報班時間是4-5歲,3歲前,家長只需保持孩子對繪畫的興趣即可,不需報班學習。因為3-4歲孩子的認知能力相對較簡單,運筆並不靈活,普遍只會畫一些簡單的動物和任務勾勒。4-5歲的孩子則有顯著提高,1年的專業訓練後,繪畫水平會有提高。四、引導學習

    等孩子到了一定的年齡,可以報班學習。但是報班也是有技巧的。現在市場上的繪畫班良莠不齊,真正適合孩子的卻需要花一番心思。

    1. 參加體驗課,考察機構和師資力量

    很多機構都有體驗課,可以帶孩子參加,透過參加體驗課來了解老師的教學理念、教學方法,這個很重要。

    一個優秀的老師會直接影響孩子的興趣和能力,也會更好地和孩子互動,可以在體驗課上觀察,同時向老學員打聽。

    課上,看老師是否對孩子有耐心,是否有自己清晰的思路和方法,當孩子出現問題時,是否積極啟發和引導,這些都是考察老師的方面。

    2. 考察教學理念,看機構是否有系統的課程體系

    教學理念的不同教授出來的孩子也不盡相同。有的機構給孩子一個範本,學生跟著老師畫,每個孩子畫出來的畫千篇一律,枯燥,而且缺乏創造性,無法引起孩子的興趣和想象力。

    好的機構是運用一些好的方法,比如繪本、電影、故事等來講解給孩子,啟發孩子,激發孩子的想象力,讓孩子透過自己的想象類勾勒出自己心中所想,每個孩子的畫都是獨一無二的。透過這種方式,培養孩子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激發孩子的興趣。

  • 6 # 19啟航

    首先問下,孩子現在幾歲呢?

    另外,您說的給寶寶買了幾本繪本,寶寶很感興趣,是寶寶對繪本里面的色彩感興趣是吧?

    寶寶從7個月以後,視覺開始發育完全,開始對色彩鮮豔事物比較感興趣,繪本就是以繪畫為主,搭配文字的一種圖書。

    在6歲之前,建議多給寶寶讀繪本,讓孩子在看圖畫的過程中實現閱讀啟蒙。看繪本,也可以培養孩子的觀察能力和想象力。

    所以,先搞明白孩子對繪本感興趣,是對閱讀,對繪本里的彩色圖片感興趣?還是孩子想自己繪畫。

    法國研究者留凱對兒童的繪畫特徵是這樣表述的:9歲以後的孩子,按照親眼所見,可以繪畫出"視覺寫實主義"的繪畫;幼兒時期的孩子,則是按照感覺和認識繪畫出"感覺寫實主義"的繪畫。

    繪畫是孩子的一種表達方式,9歲以後的孩子,可以不受物體表面的干擾,能把東西的內在需要表達出來。

    9歲之前的孩子只是憑著感覺和認識在模仿。

    所以,建議9歲以後在報班學習系統的繪畫技法。幼兒期更注重在玩耍中自由發揮,自由創意,否則會破壞孩子的創造力。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麼激發孩子的創造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