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太平洋親子網
-
2 # 舒舒
小寶寶,安全感的需要,大寶寶有時是懶,有時是累了,有時是撒嬌。簡單一抱,索愛給予愛讓雙方感受到愛,何樂而不為?!
-
3 # 產房說
在產科上班是件幸福的事,它總會讓你感受生命的奇妙和不可思議。
前幾天夜班,病房裡的一個寶爸慌慌張張跑來,“醫生,快來看看吧!孩子不知怎麼了,一直哭鬧不止,也不吃,也不喝。”
我趕緊快步到病房,這寶寶既沒拉也沒尿,我隨手抱起寶寶,一下子,安靜下來,寶寶不哭了。
家人好幾個都一起說,就是這樣,一抱著就停止,我們以為寶寶有什麼問題呢!
我哭笑不得,說:“寶寶一點問題都沒有,她就是想讓親人抱抱呢!”
一家人也不好意思的笑了。
走出病房,我也在心裡感嘆!這麼個小人她懂什麼呀!可是,她好像什麼都懂似的。要不,她怎麼“求抱抱”呢!
為什麼寶寶總是要抱抱?
追蹤溯源,從宮腔環境說起,寶寶小的時候,自己小,房子大,自由自在的活動,隨著月份增加,自己充滿了大半個宮腔,而且,對光和聲音也逐漸有了感知,如果和經常觸動寶寶,那麼,寶寶也會給予你一定的迴應,可以說寶寶是在探索中長大,有模糊的記憶。
比如,寶寶喜歡被子宮包裹著的感覺,當你把寶寶也裹得嚴嚴實實時,他就乖乖的躺在你的懷裡,聽著自己熟悉的媽媽的心跳聲,享受滿滿的安全感。
而且,寶寶出生後,嗅覺就已經發育完善,他還喜歡聞著媽媽身上的味道,這也是寶寶愛讓媽媽抱的原故。
所以,千萬別覺得寶寶什麼也不懂,也千萬別怕把寶寶抱淘氣了,只有被抱得多的寶寶在長大後,才會有十足的安全感,性情也會更加平和。
-
4 # 孕育知識小幫手
其實很簡單,抱抱對於寶Bora說代表的是一個溫暖的舉動,因為從寶寶出生的那一天起就在父母的懷裡成長,特別是媽媽的抱抱還能解決飢餓。
另外因為寶寶的語言發育還未成熟,表達不出來其他情緒,除了笑和鬧能表達情緒的也就只有抱抱了,寶寶自然就不會放棄這個溫暖的表達方式。
那麼我們身為父母,就算孩子還不能交流的時候也要給寶寶傳達溫暖的情緒,比如微笑的凝視,舒服的抱抱姿勢等。雖然抱抱是個簡答的小動作,但是對於寶Bora說就是傳遞情感的需求。
-
5 # 希媽聊育兒
哈哈,這個太容易理解了。哪怕成年如我們,抑或老年如父母輩,都需要抱抱啊!
抱抱這種透過身體接觸而帶來的愛和溫暖,人一輩子都需要!
何況弱小如對外界認知幾乎為0⃣️的娃娃?!而且,媽媽的抱抱,帶給孩子的愛還含著懷孕期母子一體的天然安全感、最原始的信任和依戀^_^
希媽真心希望,大家多抱抱孩子,也多抱抱我們的伴侶和父母…
回覆列表
寶寶老是要人抱抱,甚至都要抱著睡。家裡的老人都說爸媽慣壞了寶寶,但如果不抱,寶寶又哭個不停。到底該怎麼辦呢?其實抱一抱寶寶好,因為在眼睛還看不清楚的時候,寶寶透過抱能感受到親人的溫暖。被抱著是這一時期寶寶的一種快樂,所以要給予寶寶這種快樂。
有人擔心一哭就抱的話,就會養成要抱的習慣,那就放不下了。哭是寶寶唯一的交流手段,如果忽視了這一手段,寶寶就會因為得不到迴應而更生氣地哭鬧。不是所有的寶寶都希望被抱著,抱不一定就能養成毛病。不哭的寶寶,怎麼抱也不會養成抱的毛病。愛哭的寶寶不得不抱,所以抱的習慣並不是隨便養成的。可見,不抱就哭個不停的寶寶並不是育兒上的失敗,不要怕養成抱的毛病。
1、寶寶需要被關愛,爸媽的摟抱是精神營養。從生理構造來看,人對被關愛的需求受到丘腦下部的控制,因此,小寶寶渴望被親人擁抱、撫摸,是很正常的心理需求。在寶寶1週歲以前,爸爸媽媽的摟抱和撫摸,可謂是孩子的精神營養。尤其是新生兒,其視聽感覺器官還不十分完善,必須貼近才能讓他看見、愉快,此時滿足他的主要方式是面板接觸透過擁抱、親吻、撫觸,讓寶寶體驗到溫暖、愉快、欣慰。
2、抱著走動,視野更廣闊,能看到更多、更高的東西。老躺在床上的寶寶,其視力範圍很小,不利於眼睛的發育。常抱寶寶,既可刺激視神經的發育,也可協調眼肌的活動。
3、對媽媽的依戀,並且從中獲得安全感。透過“抱”的行為,從和媽媽身體的接觸中獲得安全感。在媽媽身體的溫暖和柔軟感中,從奶香的特殊氣味中得到的滿足,勝過視聽覺的接觸得到的滿足。這對寶寶的正常發育和早期潛能的開發非常重要。
不管怎麼樣,抱抱寶寶,就是在向寶寶傳達出這樣的資訊:無條件接納寶寶,愛寶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