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本人雖然文化程度不高,但是對文史類的文章或書籍有濃厚的興趣。 書店和賣書的地攤,對我有難以抗拒的誘惑。二十多年前,在廣州同和一賣書地攤買到一本文史雜誌,裡面就有關於粵港地區方言“陀地”,和超長待機的一代梟雄南越王趙佗的關聯、趣事。但是現在在網上無從查詢。 請問趙佗和陀地到底有沒有關聯?有何關聯?
18
回覆列表
  • 1 # CarmenLUI

    粵語的源頭最早只能追溯到趙佗的南越國。然而,趙佗是正定人,他的手下親信是秦兵。

    所以,如果追根究底的話,粵語只能算 古秦語 後代。

  • 2 # 亮聲Vlog

    粵語,一說源自粵西封開縣,即古代嶺南古蒼梧(廣信)。兩廣以廣信為分界,廣信之東謂廣東,廣信之西謂廣西。另有一說源自北方中原(即河南一帶)雅語,經過較長時間的語言交流融合與調適,在唐代日趨成熟,發展到宋代,與現代的粵語相差不遠。還有說源自“楚語”等。“粵語”之名,來源於中國古代嶺南地區的“南越”。

    “越”是一個泛稱,古代“越”和“粵”是通假字,在秦漢古籍中,對於長江中下游以南地區的部族,常統稱為“越”,文獻上稱之為百越、百粵、諸越,包括“吳越”、“閩越”、“揚越”等。隋唐以後“越”、“粵”兩個字的含義開始有所區別,前者多用於江浙吳語地區,後者多用於嶺南兩廣,並長期作為嶺南地區的統稱。

    粵語不管是源自粵西封開縣,楚語,或中原雅語等,趙佗的南越王國應該都是奠定期。陀地呢個詞響香港用得多啲,特別系港產片,我覺得佢系來自粵語,響粵語中,陀地就是”地頭蛇、本地黑社會“之意。其語源估計系出自古百越語,陀響百越語中是“土、本土”,所以,陀地原意是“地方土人”,並藉此收所謂嘅“(地方)保護費”。其實,歷史上兩廣操百越語的後人都自稱為“土(百越音是”陀“)的,在百越語中,陀地原意是”土地神“,可能系黑社會藉此指代自己並引申今義,例句:幾個陀地(幾個本地黑社會),快啲交陀地(快點交保護費)。參考當代壯語:陀=doj。(祈正)因此,趙佗跟粵語陀地直接關係不大,有一定的間接關係。

  • 3 # 廣州風雲sssss

    趙佗(約公元前240年-公元前137年),即南越武帝,恆山郡真定縣(今河北省石家莊市正定縣)人,秦朝南海龍川令,南越國建立者。原為秦朝將領,與任囂南下攻打百越。秦末大亂時,趙佗割據嶺南,建立南越國。

    漢高祖元年(前206年),任囂病亡,趙佗即向南嶺各關口的軍隊傳達了據險防守的指令,並藉機殺了秦朝安置在南海郡的官吏們,換上自己的親信。秦朝滅亡後,漢高祖三年(前204年),趙佗起兵兼併桂林郡和象郡,在嶺南建立南越國,號稱“南越武王”。漢高祖十一年(前196年)夏,劉邦派遣大夫陸賈出使南越,勸趙佗歸漢。在陸賈勸說下,趙佗接受了漢高祖賜給的南越王印綬,臣服漢朝,成為漢朝的一個藩屬國。呂后七年(前181年)秋,呂后臨朝,釋出了禁止和南越交界的地區對南越出售鐵器和其它物品的禁令。於是趙佗自稱“南越武帝”,發兵攻打長沙國,並在攻佔長沙國的邊境數縣後撤回。

    漢武帝建元四年(前137年)南越王趙佗去世,享年約一百餘歲,葬於番禺(今廣州)。趙佗死後,其後代續任了4代南越王至前111年,南越國被漢朝所滅。趙佗從始皇帝二十八年(前219年)作為秦始皇攻打南越的50萬大軍的副帥,一直到建元四年(前137年)去世,一共統治嶺南81年。

    由上可見,趙佗是霸佔嶺南之地,粵語稱之為“陀地”也,後泛指獨霸一方的地頭蛇;而“收陀地”就是收保護費的意思。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17歲男孩不聽話每天玩遊戲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