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蘆雪庵史論

    《雍正王朝》之中,有意圖利用“八王議政”來架空雍正的八爺黨最終在十三爺允祥的緊急救駕後宣告失敗,八爺黨成為任雍正砍殺的蠢驢。雍正任命一向與允禩走得很近的弘時為皇命欽差,負責全權督辦允禩抄家事宜。

    允禩是弘時的主心骨,是弘時用來對抗弘曆的武器。在抄家過程之中,弘時表現出了他的尊敬,人前一套人後一套,在允禩面前俯首帖耳,儘管他是自己皇阿瑪的眼中釘。允禩欲擒故縱,先說要不要來搜身,說不定裡面藏著錢。弘時連連擺手,認為沒有必要。結果帶弘時走後,允禩竟然從衣襟內縫合的夾縫中扯出八百萬兩銀票。允禩全部分給了管家與妻妾們,自己坐在原地等著雍正來殺。

    要說這八百多萬兩白銀的確不是小數目,對於錢的問題,無非就是從哪來到哪去。筆者接下來就分析分析這八百萬兩白銀的來龍去脈。

    從哪來?

    ①:親王俸祿。允禩是較早加封親王的皇子之一。按照朝廷規定,親王一年年俸就是一萬兩,祿米一萬斛。按照清朝銀家摺合現價大概每年工資540萬,也就是每月工資45萬。這可不是個小數目。

    ②:優厚福利。清制規定:皇子成年就要另設府邸,搬出皇宮,在此期間可以獲得國家住房補貼20萬~30萬兩白銀。然而皇子遷宅子是一件大喜事,其中不乏兄弟朋友的關心、地方官員的“孝敬”,所以根本達不到預算花銷。

    ④:灰色收入。這裡的灰色收入涵蓋了所有見不得光的收入。包括賣官鬻爵、收受賄賂、門人孝敬等。允禩的跟班允禟豢養的門人遍佈江浙,共同組成了允禩的“小金庫”,這些地方士紳為允禩提供了大量的灰色收入。

    到哪去?

    允禩的八百萬兩白銀自己一文不剩的全部散盡。給了自己的貼身老管家、妻妾侍從。他自知命不久矣,給自己的家人最後一絲關愛。允禩也說得明白,家裡人跟著自己遭了罪,這些錢就用來打點關係用。允禩將被地獄式圈禁,家人也被流放,此時的錢財怕是隻能用來打點關係了。這也是允禩為家人的命運做出的最後一次掙扎。

  • 2 # 樹人園丁

    雍正登基後,不斷地找藉口,治罪於八賢王允祀。最終,允祀於1726年(雍正四年),被雍正折磨而死,當時只有45歲。

    有錢能使鬼推磨,沒錢不好辦事。鬥爭拼的就是實力。財力就是實力。如果沒有大量儲備,八阿哥怎麼和雍正鬥啊?

    (八賢王胤祀)

    胤祀為何隱藏了800萬兩銀子?

    “九子奪嫡”需要耗費大量的經費。這點應該不難理解吧?就像現如今的美國大選,沒有錢,誰會為你鞍前馬後?說白了,一切是利益驅動的。

    胤祀的俸祿是多少?

    康熙在位時,胤祀就被封為八賢王。按照康熙時的規定,皇子在16歲後,自立門戶,安家費是23萬兩白銀,再加上親王每年有1萬白銀的俸祿,加起來也不超過50萬兩。

    雖然比一般大臣多很多,但是和800萬兩比起來,差遠了。

    (雍正皇帝)

    二是,老八透過結黨營私,收受了不少活動經費。當年,全國各地豪紳,有不少都站隊八爺黨,豪賭八爺會取得最後勝利。

    尤其是江浙一帶富豪。其中《紅樓夢》中的原型,江南織造的曹家就是八爺黨的忠實擁躉。估計,沒少資助八爺,奪嫡。

    如果這麼一算,八爺還真有可能有800萬兩白銀。

    結尾

    雍正上臺之後,胤祀還是不死心,他們到處散佈謠言,說雍正是篡位的。計劃著扳倒他的這位四哥。所以就積蓄這麼多白銀,以便在鬥爭中使用。但是沒曾想,雍正更陰險,下手更狠,直接把他們一網打盡。八阿哥、九阿哥都被折磨致死。一聲長嘆!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 3 # 日小堯茗居

    首先,我們看一下800多萬兩銀子是一個什麼概念。在康熙皇帝去世的時候,國庫裡僅僅剩下了700多萬兩銀子。雍正皇帝辛勤工作13年,在去世的時候,才積攢了5000萬兩銀子。800萬兩銀子屬於超級鉅款,透過追繳欠款的過程,我們能夠知道,康熙皇帝在位時期,國庫最多隻有2000萬兩銀子。老八胤祀這800多萬兩銀子相當於康熙朝全國幾年的收入,也是富可敵國的人物。在電視劇中,正值盛夏,老八胤祀在家裡用冰塊降溫。把冰塊從冬天儲藏到夏天的費用不低,一大塊冰的花費足夠普通農戶使用1年以上。由此可見,老八胤祀其實並不賢明,僅僅是被吹捧了而已。

    那麼,老八胤祀從哪弄來了800多萬兩胤禛呢?首先就是依靠做生意獲得的收入,老八在京城擁有一家萬永當鋪,按照老八自己的話說,這家當鋪每年能夠給自己掙上百萬兩銀子。能夠在京城做生意的人都有後就一直臺,萬永當鋪是老八胤祀的財產,普通的地痞流氓當然不敢招惹。那些官員和貴族們,如果需要當東西,自然要給老八面子。依靠老八胤祀,萬永當鋪可以說是生意興隆。除去各種開支,大部分利潤都上繳給了老八胤祀。其實,僅僅依靠萬永當鋪,老八胤祀已經是吃喝不愁了。除了萬永當鋪,老八胤祀還有其他的重要收入。

    在電視劇中,江南巡鹽道任伯安召集鹽商們開會。表示“我們的身後有九爺,還有八爺,其他人都不行。”按照規矩,任伯安每年需要集中鹽商們捐款,上繳給老九胤禟100萬兩銀子。既然任伯安能夠上繳給老九銀子,就肯定也會上繳給老八一部分。因為老八才是整個集團的核心,當然,可能沒有每年100萬兩,但幾十萬兩是沒有問題的。這又是一筆大收入,截止任伯安垮臺之前,老八每年都能夠得到一筆錢。太子胤礽之所以籠絡任伯安,也是想得到來自江南的銀子。畢竟每年幾十萬兩,對皇子們也是很大的誘惑。

    最後就是各級官員們的孝敬,老八組建了龐大的政治集團。集團裡的官員們,如果想請老八幫忙辦什麼事情,肯定會孝敬一番。每個人可能不會孝敬太多,但由於官員眾多,老八胤祀能夠積累眾多的財富。依靠這些錢,老八胤祀在表面上非常的清廉,在家裡的日子則非常愜意。與老八胤祀、老九胤禟相比,老四胤禛和老十三胤祥屬於標準的窮人。在追繳國庫欠款的時候,老十三胤祥曾經幫助魏東亭還債。當時,胤祥只能拿出幾萬兩銀子,由此可見,胤祥真的沒錢。換成老八或者老九,這點錢簡直就是九牛一毛。

    雍親王胤禛成為雍正皇帝以後,開始清洗老八集團,老八胤祀被抄家。當時,老八身上藏了800多萬兩銀子的銀票。老八胤祀把這些錢交給了自己的夫人,按照清朝的規矩,老八胤祀垮臺以後,福晉肯定要回孃家過日子。為了防止福晉在孃家的日子不好過,老八胤祀留下了大量的財產。如果雍正皇帝知道老八有這麼多錢,肯定會勃然大怒。西北的戰事越來越大,國庫儲備銀不足,自己為了銀子天天焦頭爛額。老八胤祀一方面哭窮,一方面儲藏了這麼多錢,雍正皇帝肯定不會輕饒。

  • 4 # 風雪夢不逝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老八一看就是會賺錢的人。生財有道的他面對抄家時,腰纏萬貫,淡定自如。作為侄兒弘時,在抄沒八叔胤禩家產時,也是手下留情,沒有窮追猛打,一查到底,胤禩也就矇混過關了。其實八爺隱藏了一千萬兩銀子,並不是題主所說的八百萬兩。一千萬兩銀子,就這樣在弘時眼皮子底下溜走了。雍正要是知道了,真的會被這個敗家子氣死。八阿哥又是如何積累起這富可敵國的財富的呢?

    1.八爺黨門人眾多,自然少不了孝敬他的

    清朝中期的稅收大概在一年7000到8000萬兩白銀。而雍正王朝中,由於康熙晚年倦政,造成官員腐敗和黨爭持續,也因而導致了國庫虧空,此時國庫存銀已不足700萬兩。至雍正繼位,推行新政,國庫這才勉強充裕起來。八阿哥的財富堪比國庫,首先就是結黨導致的,八爺黨在江南根深蒂固,形成了自己的勢力。每年各級官吏,富戶,鹽商,孝敬八爺黨的估計就有數百萬兩之多。江蘇巡鹽道任伯安,一個不入流的小吏都富的流油,更何況擁有無數粉絲的廉親王八爺呢?

    2.八爺有自己的生意經。

    京城的當鋪,錢莊,酒樓不少都是八爺的門人開的,這些高消費,高利潤產業,八爺要麼是老闆,要麼也是大股東一個。作為京師重地,各種達官貴人,皇親國戚齊聚。消費水平可見一般,八爺人稱八賢王,人氣人緣都站在八爺這邊。生意想不紅火都難,就單這一項收入,又是幾百萬銀子。

    3.八爺管理戶部多年,國庫虧空至此,很難說八爺沒有少拿。

    就在四爺和十三爺苦巴巴的跑到江南募捐籌款時,八爺和九爺還在家裡享用著冰鎮西瓜。國庫虧空如此,八爺身為管理戶部的阿哥,肯定是為各位大臣開了方便之門的,這從中又不知道八爺拿了多少好處。

  • 5 # 雍親王府

    《雍正王朝》中,八阿哥胤禩被抄家時,將800萬兩銀子的銀票藏在身上,而這800萬兩在當時絕對是一筆鉅款。

    首先,來看一看800萬兩在《雍正王朝》的劇情中是一個什麼概念。

    康熙給太子的一年的是俸銀是4萬兩,是所有阿哥里面最高的,更是令康熙朝時期其他官員的俸銀所望塵莫及的,即便是到了雍正時期有了養廉銀,一品的督撫大員最高也才2萬兩一年,而即便如此太子胤礽想要透過俸銀籌集800萬兩,不吃不喝要200年的時間;

    諾敏在擔任山西巡撫期間,向山西商戶借錢填補山西藩庫的虧空,全部虧空300多萬兩,而從田文鏡清查山西藩庫的情況來看,整個山西藩庫的真實的存銀情況也不過如此,而山西在當時也是富裕的省份。

    康熙去世時,給雍正留下的國庫存銀只有不到700萬兩,而雍正去世後給乾隆留下的國庫存銀超過了5000萬兩,乾隆朝鼎盛時期國庫的存銀最多也就是6000多萬兩。

    《雍正王朝》劇情還是比較符合當時清朝的歷史實際情況的,畢竟南美的白銀還沒有大規模的流入中國,清朝在雍正時期的通貨膨脹也不像乾隆晚年那樣嚴重,銀子是非常值錢的。

    從上面這一組資料就不難發現,八阿哥胤禩身上藏著的這800萬兩存銀,已經超過了康熙去世時國庫存銀數目,也相當於幾個省的藩庫存銀之和,在當時來說絕對是一筆鉅款。

    其一,是康熙按月或者按年發放的俸銀,比如太子的俸銀一年是4萬兩,三阿哥胤祉也獲得了親王雙俸,這些錢類似與康熙給兒子們發的“工資”。

    其二,便是阿哥們多多少少都有自己的其他產業,比如康熙就曾賞賜給十阿哥一片莊園,讓十阿哥自己去經營,而八阿哥也有自己經營的當鋪為自己提供財富。

    八阿哥胤禩在康熙的所有皇子中,出身是最為的卑賤,原因在於其生母良妃衛氏是辛者庫出身。但是八阿哥的福晉是安親王嶽樂的外孫女,身份非常顯赫,並且八爺黨中還有兩位非常特殊的阿哥,也就是九阿哥和十阿哥,九阿哥是所有阿哥中最有錢的,十阿哥是除了太子之外出身最為高貴的。能與安親王攀上親緣,還與九阿哥、十阿哥交好,使得八阿哥胤禩迅速改變了自己的財富狀況。

    九阿哥、十阿哥屬於八爺黨的骨幹,八阿哥的鐵桿支持者,因而他們的門人也將八阿哥奉為領袖,在孝敬本家主子的同時,也會孝敬八阿哥;而九阿哥是八爺黨公認的財神爺,幾乎八爺黨的活動經費都是來源於九阿哥,不需要八阿哥有太多的支出和花費;同時,八阿哥也有自己的經營產業,比如萬永當鋪,所以,八阿哥也成為了阿哥們中的“富翁”,坐擁800萬兩的鉅額財富對於他來說並不是什麼難事。

    八阿哥鋌而走險,與弘時進行了一次博弈,最終將這800萬兩留了下來,並且分發給了自己的家眷。

    在八爺黨的逼宮行動失敗後,雍正下旨將八阿哥抄家問罪,而負責查抄八阿哥家產的便是之前八阿哥一直暗中支援的弘時,而此時的弘時,為了能夠洗脫與八阿哥之間的關係,不僅是親自監督抄家,還未經請示雍正直接下令放逐了八阿哥的家人,就連八阿哥的管家都不禁說道弘時是“比他老子還毒”。

    在這種情況下,八阿哥主動要求弘時搜身,並告訴弘時自己身上有上千萬兩銀子,實際上八阿哥非常清楚,弘時並不會對自己搜身。

    一來,弘時畢竟也是整個逼供行宮的參與者,雖然弘時自己並沒有暴露為雍正所知,但弘時見到八阿哥胤禩是必然在心理上處於下風,出現唯諾膽怯也是必然;

    二來,自己是弘時的叔叔,也曾支援幫助弘時,所以弘時不敢太過於不顧叔侄關係,進而造次搜身,為自己留下不敬長輩的罵名;

    三來,弘時雖然急於撇清同八阿哥的關係,澄清並沒有與八阿哥交往的事實,但是卻不能太過於嚴苛與不敬,這樣只會讓人感覺欲蓋彌彰,反而暴露自己。

    所以,弘時並沒有選擇搜身,而是同八阿哥胤禩進行了一番長談,而八阿哥一方面繼續鼓動弘時去除掉弘曆,另一方面,則為自己爭取到了與家人短暫團聚的時間。

    也就是在當天晚上,八阿哥將身上隱藏的八百多萬兩白銀分給了眾位家眷,也算是對於這些忠於自己的家人們有了一個最後的交代吧。

  • 6 # 達摩說

    800萬兩銀子是什麼概念呢?

    在《雍正王朝》中提到過,康熙去世之際國庫僅存銀700多萬兩,而在雍正去世時,國庫存銀已增加到5000萬兩了。也就是說,老八胤禩藏在身上的錢,比康熙朝晚年的國庫存銀還要多100萬兩!

    老八胤禩看似兩袖清風,實則是大清朝的一個鉅貪。想想看,江南巡鹽道任伯安是九爺胤禟的門人,所以他每年都要召集鹽商們給胤禟捐款,作為門人對主子孝敬。光這一筆錢,每年就多達上百萬兩。而八爺胤禩作為“八爺黨”的首腦,肯定也收了任伯安不少好處。估計即便到不了每年100萬兩,幾十萬兩總是有的。

    再想想,康熙時期老八胤禩曾主管戶部,為大量官員向國庫借款提供方便。官員們向國庫借錢無非幾種用途,一是揮霍,一是創收,當然少數人是為了維持生計,如魏東亭、隆科多等人。康熙在朝會中提到,桑佩、鄧元方、圖倫琛等人向國庫借款,然後去放高利貸,賺了大量不義之財,這種情況肯定不在少數。那麼這些人假胤禩的方便賺了不義之財,極有可能暗中為他輸送大量回扣。

    還有,胤禩的“八爺黨”樹大根深,百官趨之若鶩。即便是在雍正繼位後,他仍以總理王大臣之尊,公開結黨,規模著實不小。這些官員為了討好胤禩,肯定會大把大把地掏銀子。當然胤禩為了籠絡官員們,也自然懂得有錢能使鬼推磨的道理。比如在劇中我們就看到,胤禩為了籠絡李紱,直接拿出了銀票,李紱卻以朝廷命官不得結交阿哥為由沒有收。可想而知,肯定有不少官員沒有擋住胤禩的糖衣炮彈。

    最後被抄家時,胤禩身上竟然藏了上千萬兩的銀票,更別提那些已經被抄沒的家產,以及各種珍貴的書畫和古董。為了躲過搜查,他淡定自若地對皇三子弘時說:“我身上可有上千萬兩銀子,你要不搜我的身,可就錯過了。”

    胤禩畢竟是雍正的弟弟,弘時的叔叔,又有親王之尊,弘時自然不敢輕易對其搜身。加之弘時有把柄落在了胤禩手上,此時更不宜激怒胤禩。所以他選擇了小心謹慎從事,很客氣地回道:“侄兒哪兒敢啊。”於是,上千萬兩銀子就這樣躲過了搜查。

    而這些錢最後被胤禩用在哪裡了呢?他竟然還在以“賢王”面目示人,連夜將家人和奴僕叫到一起,把這些錢分給了他們。拿到錢,家人和奴僕們無不放聲痛哭,為胤禩的賢德而感動。

    但是,胤禩的“賢”是建立在千百萬小民百姓的痛苦之上的。他為了一己之私,大量貪墨朝廷的錢;他死到臨頭還惦記著跟隨自己多年的妻子、管家和奴僕,給他們大筆銀子,卻不曉得因為他的貪婪,有多少小民百姓因此要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

    所以胤禩的“賢”是表面的賢,是虛偽的賢,這樣的人也終將被歷史和人民所唾棄。

  • 7 # 紅雨說歷史

    八爺胤禩垮臺以後,家中被抄,面對著弘時的時候,八爺故意問了一句,你要不要來搜一搜我的身呢?或許這就是八爺在後輩面前最後的尊嚴,弘時也拾趣兒的沒有搜身,因為弘時想當皇帝,這一路走過來,都是八爺在指導他。現在逼宮失敗,八爺倒臺了,作為主謀的弘時逃了過去,他還等著八爺最後一攻,給他出謀劃策,果然八爺給弘時一個餿主意讓弘時孤注一擲殺了弘曆。

    晚上八爺的妻子下人們跪成一圈,哭哭滴滴送別八爺。八爺開始感慨到最後圍在身邊的還是自己人啊,於是撕開衣服掉出大把的銀票居然有1000多萬兩,真是個可怕的數字,這相當於清政府一年巔峰收入的八分之一啊,康熙末年,國庫裡都沒有這麼多銀子,八爺可以說富可敵國了,抄了家還剩這麼多。八爺拿出來進行了分配,拿出了500萬給妻子,八爺在那個時代居然只娶了一房正室,可能他是貪慕了“賢”字,但也是好男人了。然後讓管家把錢分了單身奴兩千,有妻室的四千,太監五千,管家10萬,可以說八爺是個好領導,自己出事沒有讓家人,下人陪著,反而給了一大筆遣散費。

    那八爺的錢是哪裡來的,首先八爺有著自己的產業京城裡的萬永當鋪就是最好的證明。下人孝敬的,八爺是不收的,畢竟他還要名聲的,但是他有九爺這樣一個纜財的搖錢樹。江南鹽道任伯安說他們的後臺是八爺,是九爺,作為“腰纏萬貫,揚州鶴背騎來慣”的富有之地,他們給八爺,九爺錢財實在不少。八爺還有自己的工資一年幾萬兩,不愁吃不愁穿存下來也有一點。八爺的財富慢慢斂來的 所以八爺的財富才真正出賣了他的名聲。

    還有一點就是八爺管得是戶部,滿清的財富,這其中收入支付,賬目如何是八爺一人在負責。朝野百官和國庫借錢,打點打點八爺肯定也會收益不少。以八爺的智慧,自己從中謀取一些利益,洗洗錢,輕而易舉的事情。要不然,國庫怎麼會連個存款都沒有。

  • 8 # 勇戰王聊歷史

    先指出一個錯誤。題主記錯了,老八最後藏了1千萬兩!不是八百萬兩!

    先說個題外話,講講古代朝廷財政的事。在中國古代,朝廷沒有財政預算這一說。

    古代的皇帝其實就是全國最大的地主,他的思維和一般的地主差不多,就是攢錢。皇帝和百官覺得攢錢越多,國家越富裕。朝廷花錢,基本上都是從國庫中隨用隨取。只要不打仗,不鬧天災,國庫就有盈餘。

    例如:漢朝“文景之治”,“太倉有不食之粟,都內有朽貫之錢”。糧食吃不完,都在倉庫爛掉。錢多的花不完,穿錢的繩子都腐蝕了。

    這樣好嗎?按照現在的觀點,這樣不利於國家發展和社會進步。朝廷作為國家統治者,應該把收到的稅賦最大限度的“用之於民”,這樣,才最有利於綜合國力的發展。也是因此,現在世界各國,在做財政預算是,都是照著花光下年的實際收入來做開銷計劃。像美國這樣的,甚至每年都會花超了。

    但是,古人的執政水平有侷限性,受侷限於當時的時代。不明白“藏富於國不如藏富於民”的道理。所以,也不能說古人一味的充實國庫就是錯的。

    那麼,清朝一年能收入多少?

    順治時期,清廷的每年收入大約是2400萬兩。

    康熙時期,清廷的每年收入大約是3100萬兩。

    雍正時期,清廷的每年收入大約是3500萬兩。

    乾隆時期,清廷的每年收入穩定到4000萬兩白銀。

    1840年,道光時期,清廷的財政收入是4500萬兩。

    1899年,朝廷一年的稅收收入超過1億兩白銀。

    看似不少,但是,清朝的海關收入大都被扣做賠償款了。

    例如:《辛丑條約》後,清廷要連本帶息賠償洋人9.7億兩白銀,分39年還清。也就是說,從1902年開始,光賠償“庚子賠款”,清廷美年就要支出2500萬兩。再加上之前的各項賠款和外債,清廷每年共計需要付出4700萬兩白銀。所以,此時,清廷是財政赤字的。

    那怎麼辦?多徵稅啊,各交通要道、各關口設卡,過路的全部收稅。然後,辦鐵路,將民營的鐵路收歸國有。。。只要是能掙錢的事,朝廷都幹。

    1908年,清朝財政收入達到了2億兩白銀。

    1911年,清廷的財政收入是3億兩白銀。

    清廷在財政收入最高的時候,被推翻了。

    那麼,老八胤祀的1000萬兩是多大一筆鉅款?

    老八的最高爵位是“和碩廉親王”,按照清廷的制度,他每年能領到白銀1萬兩,祿米1萬斛。康熙以後,祿米減半,為5000斛。

    一兩白銀大約等於現在220元,1萬兩就是220萬元。

    清朝一斛約等於現在的200斤,祿米5000斛就是100萬斤大米!按照一斤大米2元算,就是200萬元。

    也就是說,老八每年朝廷給的錢,相當於現在的420萬。

    老八要靠俸祿攢1000萬兩,需要大概需要500年!

    而在《雍正王朝》中,老八最後分家產時,確實拿出來1000萬兩!這個金額比康熙死的時候國庫剩餘還多,當時,清廷國庫剩餘才只有800萬兩。他為何能拿出這麼多錢呢?

    第一,老九門人任伯安等人,每年會向八爺等人共計送去200萬兩銀子!分到老八手裡,怎麼也有大幾十萬兩。

    第二,老八作為王爺,也有自己的莊園和佃戶,他也能像地主一樣收租子。

    第三,老八也做生意,萬永當鋪就是他開的。

    迴歸正題,老八為何藏匿1000萬兩鉅款?

    咱們看老八是如何分配的:

    第一,福晉拿一半,500萬兩。老八這一倒臺,福晉就是家裡的唯一支柱了。福晉要回孃家,必須有點存款,這樣才能保證在孃家不受氣。有了這些錢,福晉和孩子在孃家也不用看別人臉色。

    第二,另外一半,分給家裡的奴才。

    單身奴才,每人兩千;成了家的,每人四千;家生奴才,每人五千;太監每人六千;管家和師爺,每人十萬!

    在清朝時期,京城一般人家一年的消耗是1百兩和600斤米。按照這個標準,老八分的這些錢,夠奴才們下半輩子開銷了。他這麼做,一是為了自家人和奴才們的生活考慮;二是,給自己留個好名聲。不管外面的人怎麼說他,自己的奴才會一輩子忠心於他。

    老八的做法,跟上海灘大佬杜月笙死前燒燬欠條道理一樣,都是為了自己名聲。同時,也為了孩子們考慮,給孩子們鋪一條好路。只是,杜月笙想讓孩子們靠自己努力奮鬥,不要去要債。而老八是收買人心,給孩子們留下一片人心。這些奴才要是念他的好,肯定也會好好對待他的孩子們。

  • 9 # 歷史縱橫帝

    導讀:作為九龍奪嫡的重要一員的老八胤祀能成為半數以上官員的擁戴上書可不僅僅純粹是因為一個賢字,還不是能給大家帶來利益。所以無論是出於打賞還是收買的手段,錢是萬萬不可或缺的。即使在老八被抄家的時候,身上還藏了一千萬兩銀子。當然題中說是八百萬兩,這個咱就不較真了。背景分析

    老八串通隆科多、弘時以及關外的鐵帽子王爺以整頓旗務的名義在朝堂上對雍正進行逼宮。滿以為這次以隆科多控制了內城城防怎麼也該成功了,但是十三爺憑藉自己的威望力挽狂瀾帶兵進城化解了逼宮。隨著逼宮失敗,也讓雍正看清了老八集團的嘴臉。因此下令讓弘時、誠親王去抄老八等人的家。

    老八在逼宮失敗後就知道抄家這一天早晚會來,因此也早就準備了大額銀票帶在身上。賭的就是沒人敢搜他的身,這些錢可以用來遣散奴僕以及給自己孩子留的家底。所以當抄家的時候老八說我身上可有上千萬兩銀子你們不搜身時,其他人基本都當了笑話。況且弘時說八叔怎麼也是皇帝的弟弟,怎麼能搜身呢?所以圖裡琛也就沒有進行搜身,漏過了這千萬兩的白銀。

    當天晚上,老八把家人、奴僕集中起來做了告別演說:

    唯一感到愧疚的是沒有能在這之前給您們置一份家業。我太愛惜自己的名聲了,一個賢字害了我自己也苦了你們吶

    說著撕開了衣服,從內兜中真的拿出一千萬兩白銀。拿出五百萬兩給了老婆和兒子,讓她帶孩子回孃家。

    剩餘五百萬兩,根據奴僕的地位和作用進行了遣散費的分發。最少的都能拿到兩千兩白銀。

    胡總管,單身奴每人兩千,成了家的每人四千,我的家生奴才每人五千,太監每人六千,你還有幾位師爺每人十萬。鉅額白銀的來源和作用

    不用說老八集團的家底絕對不止這些,還有些已經被圖裡琛他們抄家進入國庫了。但是就是這一千萬兩也是相當不少了。朝廷在康熙末年最少才50萬兩,即使經過當時的還是雍親王的老四追繳才追回三成。即使經過雍正兢兢業業的實行新政,十幾年的時間國庫才積累了五六千萬兩白銀。老八這一出手就是一千萬兩,佔國庫收入的將近兩成甚至還多。

    這說明了什麼?說明老八積累了如此多的現銀絕對所圖非小啊。那麼人稱八賢王的八阿哥當年是如何獲得過半朝臣的支援的呢?無非是名和利兩個因素。要麼就是透過合作損公肥私共同發財,要麼就是縱容犯錯的官員形成八爺黨。朝臣上下都得了好處,所以當年才聯名向康熙推舉老八為太子。

    可這樣的的老八要當了皇上不用說,肯定朝廷風氣和財政會進一步惡化。所以康熙才沒有用他。但是老八死不悔改一直挑唆弘時的野心。逼宮雍正是弘時和老八的一次聯手,雖然沒有成功但是弘時的野心已經被成功的挑起。即使在被抄家的時候,老八也沒有放棄對弘時的慫恿。

    為挑起弘時的決心,老八甚至把八爺黨的骨幹名單移交給了弘時。為的就是讓雍正家庭不和,就是讓弘時爭奪帝位,把雍正理想的太子人選弘曆給壓下去。

    所以老八積累鉅額財富已經成為他和雍正鬥法的工具。置國家安危於不顧,為了自己的私利和慾望挑起繼承人之爭。這樣的心胸,怎麼對的起八賢王中的這個賢字。

    至於說這鉅額白銀的來源,這就太多了。首先受他是皇子有無數的門人弟子,可以透過他們來搜刮財富。這幫人也樂的孝敬主子。同時老八集團開酒樓、戲院、當鋪,這些在京城繁華地段那是日進斗金啊。況且,老八在康熙朝掌管戶部,後來管兵部;到雍正朝又做了總理王大臣,無一不是位高權重的職位。老八就是靠手中的權力來籠絡人心,那麼這中間的各種利益還會少嗎?

    小結:

    老八集團手握鉅額白銀,在國家財政岌岌可危的時候沒有任何表現,依然透過各種途徑來斂財。在雍正為了彌補國庫虧空不得不施行新政的時候,居然代表士紳階層指責雍正違反祖制。這種絲毫不估計國家利益的人,自然會遭到歷史的淘汰。

  • 10 # 月曉YB

    胤禩的這一行為,是他的最後一步棋,也是編劇在告訴我們一個道理:為什麼雍正會在民間有諸多不好的傳聞。

    實際上在歷史上,發生過一些事情,在八爺九爺被害之後,這二人的門人、奴才被髮配到南方煙瘴之地。那麼在這個旅途中,這些門人就說了很多有關於雍正不好的言論。編劇在設計這些劇情時候,是參考了這段歷史的。

    那麼我們從電視劇中來分析一下八爺為什麼會隱藏800萬兩白銀。

    這些白銀全都分給了自己的福晉、門人和奴才。表面上看起來,這是八爺在臨死之前為自己的身邊人做最後的事情,從而使他們日後的生活能夠過得更順當一些。這幫奴才們也是感激涕零,他們之前可能對雍正沒多少惡意。但是,雍正卻囚禁了他們的恩人,讓他們淪為奴隸,可以說在此刻,這些人對雍正已無任何好感,甚至於說,他們希望雍正不得好死,這是人之常情。

    那麼,胤禩要的就是這樣一種仇恨。這是胤禩在死之前要做的最後一件事。他太不甘心了,在父親面前,他比不上雍正,在權謀上,雍正也比他棋高一著,最後臨到頭,都是竹籃打水一場空。八爺實在不甘心就這麼戴著失敗的帽子走。因此,他想把雍正,也推到毀滅的盡頭。

    該怎麼做呢?垮臺之前,先讓弘時是殺弘曆,讓雍正也看看自己骨肉相殘是個什麼滋味。要麼弘時死,要麼弘曆死。這是在雍正的後邊插上一把刀子呀。

    其二,就是要詆譭他。八爺深知三人成虎的道理,但是故意的設計謠言太明顯了,那就不是讓和自己利益相關的那些人主動去詆譭雍正。這才是這八百萬兩銀子的終極奧秘。

    錢能買來人心,錢又買不來人心。胤禩是前者,雍正則是後者。那些在京城滿人之間都傳爛了的謠言,經八爺的門人傳播,立刻大江南北就都傳開了。

    經此一事,才有了曾靜一案,才有了《大義迷覺錄》。歷史的複雜,在此刻凸顯的淋漓盡致。這是皇帝的悲哀,也是愛新覺羅的悲哀。更是那個皇帝制度的悲哀。

  • 11 # 楊角風發作

    這個題目問的有問題,雍正帝下令查抄老八胤禩財產的時候,老八胤禩懷裡還藏著一千萬兩銀票,並不是八百萬兩。

    我們不免有點疑問,那就是當年被幾十萬兩銀子逼的賣官的太子,還有為了還賬賣家當的老十,甚至整個大清國庫交到雍正帝手上時也不過七百萬兩,老八胤禩的錢到底是哪裡來的?

    一、

    老八胤禩號稱“賢王”,但實際上這個稱呼在劇中很少被別人喊出,大都是他自己喊出來的。

    尤其是到了最後八王議政逼宮失敗,老八胤禩被雍正帝賜名“阿其那”,並讓老三胤祉連同弘時去抄家,也就在這個時候,老八胤禩進行了深刻反思,深夜,面對自己的家人和奴僕,他說出了一句自我評價:

    “我太愛惜自己的名聲了,一個賢字,害了我自己,也害了你們吶。”

    其實不僅僅對自己人這麼講,對弘時也是同樣的說辭:

    “八叔這輩子吃虧就吃虧在一個賢字上。”

    那麼他所謂的賢,到底是指什麼呢?

    其實他所謂的賢是指兩個方面,一個是人心,一個是德望,這也是他一生中極力抓在手中的兩點,直到最後被抄家,他才知道,在皇權面前這兩樣都屁用沒有:

    “什麼人心,什麼德望,到頭來都是一錢不值!”

    實際上,老八胤禩要想奪嫡成功,他根本就沒得選,正常情況下,要看聖心,也就是康熙帝的心,可想而知,康熙帝根本就不看好老八胤禩,比如舉薦新太子,康熙帝寧可食言,也不認可老八:

    “立皇太子之事關係甚大,爾等各宜盡心詳議,八阿哥未曾更事,近又罹罪,且其母家亦甚微賤,爾等其再思之。”

    實際上這些都不是理由,真正的理由就是康熙帝的唯身份論,也正是這個唯身份論,後來他才升烏雅氏為皇貴妃。老八胤禩悲慘就悲慘在這裡,不管他多麼努力,康熙帝仍然認為他是“系辛者庫賤婦”,既然他生母是賤婦,幹嘛你當初還“御駕親征”人家?

    二、

    也正是由於老八胤禩在聖心這裡沒啥希望,所以才把希望寄託到民意上面,而如果他是真的寄託到民意上面,也不至於敗的那麼慘,關鍵是他所謂的“民意”是假的,是帶水分的。

    這一點康熙帝看的透透的,也揭穿了他的假“賢”:

    “八阿哥胤禩處處學朕,可他處處學得不像,朕是以寬仁治仁,他是以寬仁收買人心。”

    實際上康熙帝說的也不夠全面,按照我的說法是,老八胤禩是利用寬仁在斂財!

    由此,我們回答了題目上面,要知道康熙帝傳位給雍正帝的時候,整個帝國國庫裡也才不過區區七百萬兩銀子,即使雍正帝兢兢業業執政十三年,也不過留下五千萬兩銀子給乾隆帝。

    單一個老八胤禩被抄家的時候就藏了一千萬兩,這些錢還僅僅是他藏起來的,檯面上的還不算,那麼老八胤禩到底從哪裡弄來這麼多錢?

    這就是劇中導演埋的隱藏線索,我們再回去細細品味細節,一目瞭然:

    開篇,康熙帝就講了太子胤礽主持朝政,幾個阿哥協助,結果弄成這個樣子,所謂的這個樣子,就是指國庫沒錢,那麼戶部此時歸誰管呢?

    老八胤禩!

    毋庸置疑,在把國庫裡的錢借出去的同時,老八胤禩必然從中吃有回扣,這也是非常好理解的事情。不然同樣的阿哥,每年就那麼一點俸祿銀子,老十三也不算奢侈,當初魏東亭向他求助,他東拼西湊也不過幾萬兩。老十孃家還非常有錢,也是被逼的前門大街賣家當去了。甚至太子胤礽都被逼的賣官了,可見朝廷的一年幾萬兩的俸祿銀子根本就不夠花。

    他們都不夠花,為什麼老八胤禩沒有借錢,還能拉攏一大批官員呢?

    三、

    除此之外,老八胤禩在康熙朝還有幾項大的收入:

    首先是他的俸祿銀子,太子是四萬兩一年,他少一點,腰斬,兩萬兩總有吧?既然康熙帝這麼發放銀子,也就證明,正常的花銷,一年是花不完的,即使老八胤禩府上家大業大。

    其次就是他的產業,在追繳戶部欠款的時候,康熙帝曾經給老十算了一筆賬:

    “你借國庫二十幾萬兩銀子,幹什麼去了?每年一萬八千兩俸銀,朕還賜了你一片莊子,錢怎麼不夠用?”

    老十有一片莊子,老八在京城也有一間萬永當鋪,這間當鋪能給老八胤禩帶來的收益,必然不會少。產業這種東西不好說,畢竟有皇家身份在這裡,京城裡的官員也個個都買賬,必然能帶來不錯的效益,至於多少,我想一年一萬兩總有吧?

    再有就是其他官員的孝敬錢了,這種錢也是無數的,至於有多少,我來給算一下賬。就用老九胤禟的門人任伯安這一支來算吧,江南巡鹽道任伯安掌管,這是一個肥差,後來太子胤礽賣的一個什麼鹽茶道的官,老大就講這個官一年能進賬十萬兩銀子。這個任伯安聚集底下的鹽商也罷,官員也罷,每年要對賬後上交老九胤禟一百萬兩銀子。

    但是上交的時候往往會帶上老八胤禩,畢竟他才是頭,或許因為他的“賢”名會導致少收,畢竟八爺黨的錢袋子是老九胤禟,那麼至少每年老八也能分個十幾,二三十萬兩銀子。

    這是一項大頭進賬!

    其實還有一些額外的收入,比如自己有莊園,每年租出去也能有一些收入;比如康熙帝啊,雍正帝啊,逢年過節,或者趕上高興,一激動賞賜一些金銀財寶;再比如每年一些官員入京,或者類似於康熙帝開“千叟宴”或者過生日,有些貢品也會經過他手,也會多少扣留一些。

    但是任伯安畢竟後來被除,假如那時候老八胤禩就有幾百萬兩銀子的話,也真的不至於讓老十去賣家當。

    那麼還有哪個收入是我們所不知道的呢?

    四、

    其實雍正帝即位之後,老八胤禩升任總理王大臣,這才是真正的肥差,在這個任上,老八胤禩撈足了錢。要知道在康熙朝,稅收遠沒有雍正朝多,而且康熙帝又比較睿智,本身國庫就虧錢,老八胤禩家中再藏有大量銀子,必然風險過大。

    而到了雍正朝,尤其是一開始就發生的幾件事,給足了老八胤禩撈錢的機會:

    首先就是鑄錢,畢竟新朝新氣象,雍正帝讓老八胤禩主持鑄錢大業,要求鑄的錢要亮晶晶的,要好看,要有面子。

    可是這種鑄錢的方法弊端太多,用那個二愣子孫嘉誠的話講,增加了銅的比例,虧的還是老百姓。

    當然我們這裡就不解釋為什麼老百姓會虧了,總之匯率不對等,自然就虧百姓了。而老八胤禩除了掌管鑄錢的權力之外,他還掌管著稅收,這一項收入真的就不是幾萬兩,幾十萬兩能衡量的了。

    除此之外,還包括西北的軍費,這些錢表面上都是年羹堯花了,實際上,錢事先要經過老八胤禩的手,當然,這種錢或許他不會剋扣,但並沒證據。

    最後弘時跟老三胤祉去抄老八胤禩的家,老八胤禩還跟他倆講:

    “我身上可有上千萬兩銀子,你們要不搜,可就錯過機會了!”

    “八賢王”不愧是八賢王,說話滴水不漏,也不屑於說假話,可是假話說多了,真話反而沒人信了。

    就這樣,老八胤禩懷揣著一千萬兩銀票,躲過了抄家,並把這些錢分給了自己的下人。從當時眾人跪地痛哭的情景來看,老八胤禩對手下人確實不錯,也能同心同德,說他是惡人,也不能過於肯定,當初老四江南賑災的時候,老九老十光想著怎麼對付老四了,只有老八問了一句:

    “這上百萬的災民過冬怎麼辦?”

    包括後來的西北戰事,也是老八胤禩噴老九和老十,別忘了我們都姓愛新覺羅,全力以赴,供糧供錢,最終戰事得以成功。

    不過勝王敗寇,這無話可說,只是不知道,如果雍正帝知道他還藏著一千萬兩銀子的話,會怎麼想?

  • 12 # 唐俊龍55398571

    胤禩自幼備受康熙喜愛,17歲的時候即被封為貝勒,是當時封爵皇子中最年輕的。康熙帝曾命其管理廣善庫,重建東嶽廟,署理內務府總管等等。

    內庫生息

    廣善庫為康熙皇帝的內庫,每年國庫都要劃撥財政資金給皇帝內庫,內庫的管理用度由內務府總管處理,那麼八爺成為名副其實的內庫管家,康熙忙於軍國大事自然無暇斤斤計較自己內庫存銀,內庫當然也不受戶部和御史衙門監管,這裡是法外之地,八爺權力尋租空間不受任何約束。 康熙皇帝的內庫除了用於宗室的花費外,還用於上三旗旗人的生計補貼,旗人馬上奪天下不能馬上治天下,康熙時代為了穩定滿漢矛盾限制了圈地運動,旗人入關以來充當軍戶不參加生產勞動,國家太平後需要裁軍減負,旗人遊手好閒坐吃山空,將朝廷賜予的田地轉賣給漢人地主,日漸貧困。

    康熙時代,伴隨著八旗人口增加,八旗兵丁生活日趨貧困。平定三藩之時,八旗滿洲、蒙古、漢軍的生活境況進一步惡化,許多家庭靠借債維生。康熙三十年(1690)二月十七日,康熙帝頒佈上諭,撥庫銀為八旗滿洲、蒙古、漢軍償還債務,並設為官庫基金,以便旗人借貸。但在內府三旗中並未見到借貸官庫庫銀的記載,這一制度似未在內府三旗中實施。史料中最早借款給內府三旗人的記錄是在康熙三十九年。

    康熙三十九年五月十二日,管理盛京內務掌關防佐領條色、達巴庫等呈文內務府,稱盛京三佐領所管商人每年繳納利銀,賣出棉、鹽等共得銀三萬餘兩,全無用處,因而呈請:我三佐領之官員、拜唐阿、商人等若有借銀者,由我三佐領之驍騎校、小領催、催長等作保,請將銀酌量借給有家產之人。自借銀之日起,每銀一兩收取利息一分,分兩回收取。 這一政策隨後被推廣到全部內府三旗。如康熙三十九年,密雲放鷹夥長呈文內務府請求借庫銀時曾提到:“今生活稍顯窘迫之官吏、拜唐阿、商人等人皆因明主之高恩,借給銀兩,於生活大有好處。”可見,這一政策也在北京內務府三旗人中實施。

    但是,與八旗公庫相比,康熙帝借給內務府官吏和商人資金數量較大,令其透過經營補貼家用。甚至與康熙帝關係甚為密切的李煦也垂涎於庫銀,康熙三十九年四月時奏稱:“昨聞皇上覆念及包衣下人資生艱苦,特發內帑借給營運,利息從輕。俾足以仰事俯育,得以盡心效力。”從奏摺中可知,李煦似剛聽說借給包衣庫銀之事。 同年,內務府也向內務府商人提供了大量借貸內庫銀的機會。

    康熙時代隨著經濟的發展,內務府商人從事各種各樣的商業活動,經濟上十分活躍。與八旗兵丁不同,商人向內務府借錢,並不是因為生活窘迫,更多目的在於擴大經營規模或開拓新的經營專案。因此,內務府貸款給商人的目的也非為了解決其生計,而是收取利息。如康熙四十年五月十三日內務府營造司的炭薪把總曹安吉並呈文內務府,請求以家產為抵押借內庫銀一萬兩。“今將銀一千兩留庫以為利銀,將九千兩當作一萬兩交於我。從我每年所領炭價中扣除一千二百五十兩,八年償還完畢”。內務府調內務府借給商人庫銀,所借金額、利率、償還時間等各不相同,多數由商人與內務府協商訂立。但總體而言,利率都非常低,月息在1%以內。而且借貸的標準十分寬鬆,對商人經營專案、經營狀況並無嚴格限制。至康熙四十五年為止,合計共借給商人內庫銀2722500兩。此外,康熙帝也將內庫銀借給鹽商。四十四年四月,兩淮鹽商請求借內庫銀100萬兩,以10年為期,每年還本金10萬兩,利息1萬兩。對此,康熙帝硃批“給他們越多越好。

    綜合而言,胤禩掌握內庫和宗人府數十年積累大量財富,加上八爺黨遍佈江南重鎮掌握鹽務賦稅皇莊等,積累八百萬銀兩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找個人結婚,是找喜歡的,還是找合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