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中俄熱點

    1、非虛構寫作的概念以及特點

    非虛擬寫作又稱為特稿、敘事新聞,廣義上包括了傳記、報告文學、遊記、散文等寫作樣式,狹義上專指美國60年代興起的非虛擬小說、新新聞報道、歷史小說等新的寫作樣式或體裁。非虛擬寫作與報告文學、紀實文學不同,不追求事件記敘的完整性,不強調話語表達的公共性,也不崇尚主題意旨的宏大性,而是以非常明確的主觀介入性的姿態,直接展示創作主體對事件本身的觀察、分析和思考。

    非虛擬寫作特點:(1)多樣的敘事方式(2)個性化的細節呈現(3)複雜性的故事建構

    2.列舉非虛構寫作的作品

    (1)趙涵漠在《永不抵達的列車》中就詳細記錄了在甬溫線動車事故發生的前一刻人們在車廂內所做的事情。她透過災難發生後的影像和現場找到的物品材料,復原了“油燜大蝦”“番茄炒蛋”“喜力啤酒”等吃飯的細節,烘托出了車廂內部平靜安逸的氛圍,同時透過採訪其中一位主人公朱平的親朋好友,從簡訊瞭解到了朱平當時的心理狀態,並利用朱平所看到的“閃電”為之後的悲慘結局埋下了伏筆。

    (2)包麗敏《無聲的世界盃》則講述了一群農民工在街邊看對面夜總會大螢幕上看世界盃比賽的故事。記者採訪了許多細節,包括農民工當時站在對面看比賽時的天氣、所做的動作,收音機的價錢等,表現出了他們的生活狀態,並透過大螢幕這個素材巧妙地串起所有情節,點出無聲的不只是螢幕,更是在這座城市裡的農民工們。

  • 2 # 屹波讀書

    你要先知道什麼是非虛構文學的概念。

    舉個例子吧,凡是以現實元素為參照物進行創作的文學,

    都被稱之為“非虛構文學”。

    比如我們經常看到的電影或電視劇開頭有類似的字幕:

    本劇情根據xxxx真實案例改編,或謹以此作品獻給或祭奠或致敬xxx事件/人,等等。

    這些都是“非虛構文學”作品。

    比較有代表性的比如:

    馬爾克斯的《一樁事先張揚的謀殺案》小說作品

    反映水門事件的作品《總統班底》,以及以它為藍本改編的影視作品《尼克松》等。

    知道“非虛擬文學”的概念以後,

    將自己虛擬為一個現場的觀察者,透過詳盡的細節描寫(包括心理、實物、場景元素等等),極盡可能得給所有關注者還原呈現當時真實的現場元素。

    如何創作一部優秀的“非虛擬文學”:

    這裡要求作者有一套完整的視角描述技巧;

    細膩的元素採寫技能;

    以及還要是一位出色的心理讀寫師;

    同時還要具備強大的素材獲取和渲染情緒的語言描述大師;

  • 3 # 信君創意

    非虛構可能會讓人有些霧裡看花,可它的背面,確實是直觀的,即虛構,虛構即是現實中沒有的,是作者在腦海中構想出來的,當然,文學離不開這樣的構想,這便是文學使人蕩氣迴腸的意義所在。

    然而,一切的構想都是在現實的基礎上升起來的,即使升入懸幻之境,其組成的元素也還是人自己生活圈裡的具像。可見現實的價值地位無可取代了,是的,關於徑直貼著現實的一種寫作便站在了文學創作的隊伍中來了。這便是非虛構的寫作。

    我剛讀完這本由女作家李娟的非虛構散文《遙遠的葵花地》據說這本散文也獲得了二0一八年茅盾文學獲散文類獎。曾經有評論者認為李娟的散文作品基本歸屬於非虛寫作的範疇。這也從一個側面反映出李娟的寫作土壤本身的文學意義,由此證明非虛構寫作也是當下文學藝術創作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 4 # 紅塵彌勒

    所謂的虛構,就是無中生有,以無形繪有形。和紀實欹正相合,恰好是寫作的兩種題材模式。

    虛構,就是不存在的內容,純屬個人臆想與羅列,完全可以不受內容和形式的束縛,天馬行空,自由翱翔。

    而非虛構寫作,就是指的實名寫作,或者叫做紀實寫作、據實寫作,這種寫作稱之為紀實文學或者報告文學,更為準確,也更貼切。

    一般來講,虛構的寫作方式,多存在於小說的創作之中,寫作不受任何約束。而紀實文學,則依據的是真人真事,略加修飾、潤色,增加一些文學詞彙表達,便可以組成篇章,然後經本人或相關組織(部門)認可,投諸報刊或紙媒、電媒一類的平臺。

    當然了,為了體現文學性,可以設定諸多波瀾或阻滯,採用多樣表現手法,巧妙利用各種修辭語彙,把真事兒寫得迴腸蕩氣、波瀾起伏,但脫不出真實的原囿。

    至於說常用的手法,則有很多。

    我這裡重點強調的是,既然要寫非虛構的紀實文學,那就要身臨實地進行走訪調查,做深入細緻的探究和追尋,最好是全部第一手資訊材料——雖然這種可能微乎其微,但必要的努力是必不可少的,也是勢在必行的。

    總是能夠看到一些打著紀實文學旗號的文章,要麼道聽途說採取拿來主義,要麼憑空杜撰完全臆造,要麼斷章取義東拼西湊,要麼支離破碎不成體統,還有更多的添枝加葉、塗脂抹粉,不是把主人公塑造得高大上白富美,就是把事件描繪成穩準狠高精尖,全然失去了紀實文學的本質特色,和虛構創作沒什麼兩樣,只能給紀實文學徒增笑柄,敗壞拉黑。

    有了第一手可靠的實際資訊,那你自然就有了創作的靈感與技巧的最佳組合,寫起來會感覺順暢舒展,蕩然有姿、妙筆生花,除非你並不適合這種戴著鐐銬的創作,看著眼前佈滿故事溫情諮詢不知所措,茫然失色。

  • 5 # 千夏語記

    提起寫作,很多人認為如果自己不想成為一個作家,那麼寫作的事就和自己關係不大。

    其實不然,在我們生活中經常需要用到寫作的地方。比如在職場中,會寫作的人明顯有很大的優勢,在面試時,一份簡歷也代表著一個人的寫作能力。

    《非虛構寫作課》這本書立馬講到,只要是上面這種以事實為主的寫作,都屬於非虛構類寫作。而非虛構寫作,幾乎是我們每個人在生活工作中都會面臨的事。

    非虛構寫作課作者簡.耶格爾,大學教授,藝術博士。他專注寫作多年,已出版48部作品。這本《非虛構寫作課》已暢銷二十年,是學習非虛構寫作的經典之作。

    非虛構寫作,既是藝術,也是技術。雖然天賦有助於寫作,但是要寫出好作品,不一定需要天賦。寫作其實就是一件熟能生巧的事情,多寫多練自然水到渠成。

    在非虛構寫作課中,作者給出了以下解決寫作障礙的方案。

    堅信寫作能力可以培養

    非虛構類寫作是一項可以習得的技能,雖然並非人人都能在文學殿堂中一舉成名,但人人都可以做到清晰的表達自己的想法。

    不必追求一次性寫好

    任何從事寫作的人都會經歷寫作—編輯—重寫這個過程。沒有誰能一次性寫出完美的稿子,所以,在開始寫的時候不必追求完美,只需要完成即可。

    虛心接受讀者的批評意見

    在寫作時不要擔心批評的意見,虛心接受讀者的批評,明白讀者只是針對作品,非作者本人。

    制定時間清單,提醒自己寫作

    “等我有時間了,我就寫作。”“等我忙完手上這件事情之後,我在寫作。”“等我有靈感了我再寫…”

    這些實際上都是拖延的藉口,藉口越多,卻無從下手。

    我們可以擬定一份寫作時間清單或者一系列時間節點。然後每天檢視時間清單,如果沒有按時完成任務,就要在日曆上做標記,用時間的緊迫性來督促自己寫作。

    找到適合自己的寫作方式

    有人喜歡早起寫作,有人在晚上寫作更順暢,有人喜歡去圖書館寫…

    作家村上春樹,習慣每天早上凌晨四點起床寫作。

    無論哪種方式,只要能幫助自己順利完成寫作即可。

    以上只是借鑑了一小部分解決寫作障礙的方案,重點是無論何時,無論你怎麼想,只要提筆寫就成功了一半。

    如何收集素材

    一部好的作品,必須具備這三點:寫作思路——你想說什麼?寫作動機——為什麼你想表達此觀點?目標讀者——你想寫給誰?

    要讓我們的寫作內容充實,素材佔到了絕對作用。面對需要完成的寫作任務,如果自己掌握的知識不夠用,那麼應該將重點放在整理素材上。

    在我們可以透過兩種方式收集素材,自行獲取或者依賴他人收集。

    素材的收集,包含了視覺,嗅覺,味覺,觸覺以及思考:聽、看、說、採訪看、聽、觀察思考閱讀,利用現有的資源以及分析

    在書中作者提供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收集素材的方式:採訪,透過對日常生活的觀察積累素材,問卷調查,相關書籍和資料的收集等。

    需要注意的一點,如果在寫作的開始,需要的素材沒有完全收集,不必等到素材收集完了再動筆。

    我們可以考慮先把自己目前所知的寫下來,在寫作的過程中,再去收集素材。

    邊寫邊收集素材並不會耽誤我們完成寫作,還會激發我們的寫作的興致。

    最後,寫完一定要多檢查,反覆修改,直到最便宜的狀態!

  • 6 # 小周520250

    在文學裡,我們把根據真實事件撰寫的這種型別的文字叫做非虛構文學,最有名的是當年李海鵬的一篇《舉重冠軍之死》,我覺得寫得很好。後來非虛構文學不知道走得怎麼樣了,但是有幾篇我不知道能不能歸類為非虛構文學的作品實在是令人不敢恭維。就是那些引起人們爭議的作品,一篇是鯨書的《驚惶龐麥郎》,還有一篇是《奧數天才墜落之後》,往近了說,還有《GQ》那篇寫超越妹妹的文章,非虛構文學如果不用來做一些有責任感的事,而是去做一些譁眾取寵引起爭議的事,我覺得侮辱了這種寫作方式,這也是我覺得李海鵬的文章不同於這些人之處,但對於李海鵬認可鯨書的寫作這件事我也深感無奈。

    後來,也見過什麼真實故事計劃,非虛構寫作工作室等等。我只能說有的只在強調“非虛構”這三個字,實地考察,反覆推演事件發生的經過,這些行為過於突出,以致讓我忘記事件本身。簡言之非虛構寫作既不應該譁眾取寵,故意挑起事端,惹得筆者一身腥還美其名曰為藝術獻身或者仿一句張愛玲的出名要趁早。也不該過於理性刻板,追求事件非虛構,寫得沒甚感情,只剩記錄。

    寫作方法,我自己覺得就是有些類似報道文學,儘量真實,但注意我說的是儘量。首先作家本人的出發點需要是好的,就像整理一棵樹的枝幹,刪去繁瑣,留下主幹,既不顯光禿,又不覺冗雜,修剪出一棵有特點的樹。由於語言已經儘量的簡潔,所以其實每一個字都有其作用,不能亂用,用好了能振聾發聵,用壞了也能傷人於無形,而作家手中的筆絕不該成為傷人的武器。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和前男友是因為客觀因素分手,但我還是很難過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