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描述內容_預測了未來汽車市場的格局自主品牌&合資品牌,誰會是未來汽車行業的核心?
對於合資汽車使用者而言,相信普遍的觀點是認為藉助外企的技術,才能實現中國產汽車的的技術進步,而國內汽車行業的基石總會是這些外國企業。然而有沒有讀過魏源的「海國圖志」呢?在這部著作中提出了兩個概念:師夷長技以自強,師夷長技以制夷,這是技術發展的必然過程與結果,也是一種光輝的愛國主義思想。
曾經的中國產汽車的技術基礎確實比較薄弱,原因無非是工業發展的起步節點較晚,而這一階段全球範圍內已經進入了「工業3.0」的階段。其概念為電子與資訊科技的廣泛應用,在工業領域為自動化、模組化、良品率等領域的飛速升級。可以說這一階段只有依靠這些先進技術才能快速成長,所以中國產汽車也必須藉助外企的成熟技術才能獲取學習的平臺。
在進入21世紀之後,工業發展達到了過渡節點的「工業3.5」階段。概念可理解為物理世界的虛擬具象化,透過資訊物理系統的智慧化,實現對設計、計算、生產的效率與精度的指數級提升。可以說達到3.5標準就等於坐上了技術技術的“高鐵”,越過3.5就能與曾經的逆向產品達到同一高度;因為技術的升級是有閾值的,現階段還沒有達到接近或突破物理學範疇的“技術爆炸”層級,所以學生也可以達到老師的水平了。
汽車工業是重工業的核心,重工業是國家柱石。所以工業技術的發展一定要掌握在自己手中,否則戰事一起必然會很被動;要知道這些看似“沒有什麼大不了”的車企,在關鍵階段已經能夠以烤麵包的速度打造坦克、步戰車、救援車、醫療車甚至戰機等等,這就是發展汽車工業以及掌握核心技術的重要性。
核心:工業4.0時代在2015年前後基本完成升級,至此實現了全製造流程數字化、資訊通訊技術模組整合以及車輛良品率的倍數級提升。「自主品牌·中國產汽車」至少有部分核心企業達到了這一水平,所以在主流的快銷車領域已經實現了反超諸多外企知名品牌;這一評價絕對是有據可依的,不論在內燃機領域還是在電驅領域,優秀的中國產汽車出口海外也已經是常態。
參考公務用車的新規吧,新規中要求各機構採購公車必須選擇自主品牌,而且要以新能源汽車為主。早期沒有限制品牌範圍甚至以合資品牌汽車為主,原因說白了就是「拿市場換技術」!其結果雖然獲得了技術儲備,但同時也造成了C端使用者普遍偏好“洋品牌”的大問題。所以在自主品牌能夠撐起這杆大旗後,將選項轉向中國產汽車則是勢在必行;反之推出了這項新規,是否說明了核心車企不在需要“換技術”了呢?
總結:中國產汽車的「反攻」必然會獲得成功,因為在產品品質有了高水平之後,以價格優勢足以逐漸扭轉C端市場的態度。屆時合資品牌只能一步步的下探產品定位而主攻低端車,品牌人設的崩塌只是時間問題;而此時又必然形成文化自信,那麼面對低端的外國汽車自然會產生排斥心理,自主品牌也就順水推舟的回到了合理定位。
預測:在電驅時代自主品牌有絕對優勢,因為先進的動力電池與電機技術基本都在國內,功率半導體也早已打破技術壟斷。所以「電機·恆扭矩」必然會加速“反攻”的效率,在2020/2025年階段中會出現電動車產銷量與燃油車產銷量天平的傾斜,一旦達到合理的節點則會出現燃油車禁售,後知後覺的歐美日三大車系還有競爭力嗎?
問題描述內容_預測了未來汽車市場的格局自主品牌&合資品牌,誰會是未來汽車行業的核心?
對於合資汽車使用者而言,相信普遍的觀點是認為藉助外企的技術,才能實現中國產汽車的的技術進步,而國內汽車行業的基石總會是這些外國企業。然而有沒有讀過魏源的「海國圖志」呢?在這部著作中提出了兩個概念:師夷長技以自強,師夷長技以制夷,這是技術發展的必然過程與結果,也是一種光輝的愛國主義思想。
第一階段1980/2015年_以自強曾經的中國產汽車的技術基礎確實比較薄弱,原因無非是工業發展的起步節點較晚,而這一階段全球範圍內已經進入了「工業3.0」的階段。其概念為電子與資訊科技的廣泛應用,在工業領域為自動化、模組化、良品率等領域的飛速升級。可以說這一階段只有依靠這些先進技術才能快速成長,所以中國產汽車也必須藉助外企的成熟技術才能獲取學習的平臺。
在進入21世紀之後,工業發展達到了過渡節點的「工業3.5」階段。概念可理解為物理世界的虛擬具象化,透過資訊物理系統的智慧化,實現對設計、計算、生產的效率與精度的指數級提升。可以說達到3.5標準就等於坐上了技術技術的“高鐵”,越過3.5就能與曾經的逆向產品達到同一高度;因為技術的升級是有閾值的,現階段還沒有達到接近或突破物理學範疇的“技術爆炸”層級,所以學生也可以達到老師的水平了。
第二階段2015/2025_以制夷汽車工業是重工業的核心,重工業是國家柱石。所以工業技術的發展一定要掌握在自己手中,否則戰事一起必然會很被動;要知道這些看似“沒有什麼大不了”的車企,在關鍵階段已經能夠以烤麵包的速度打造坦克、步戰車、救援車、醫療車甚至戰機等等,這就是發展汽車工業以及掌握核心技術的重要性。
核心:工業4.0時代在2015年前後基本完成升級,至此實現了全製造流程數字化、資訊通訊技術模組整合以及車輛良品率的倍數級提升。「自主品牌·中國產汽車」至少有部分核心企業達到了這一水平,所以在主流的快銷車領域已經實現了反超諸多外企知名品牌;這一評價絕對是有據可依的,不論在內燃機領域還是在電驅領域,優秀的中國產汽車出口海外也已經是常態。
反攻_成功在經過了漫長的技術積累以達到高水平之後,哪一現象能證明中國產汽車已經可以「反攻」了呢?參考公務用車的新規吧,新規中要求各機構採購公車必須選擇自主品牌,而且要以新能源汽車為主。早期沒有限制品牌範圍甚至以合資品牌汽車為主,原因說白了就是「拿市場換技術」!其結果雖然獲得了技術儲備,但同時也造成了C端使用者普遍偏好“洋品牌”的大問題。所以在自主品牌能夠撐起這杆大旗後,將選項轉向中國產汽車則是勢在必行;反之推出了這項新規,是否說明了核心車企不在需要“換技術”了呢?
總結:中國產汽車的「反攻」必然會獲得成功,因為在產品品質有了高水平之後,以價格優勢足以逐漸扭轉C端市場的態度。屆時合資品牌只能一步步的下探產品定位而主攻低端車,品牌人設的崩塌只是時間問題;而此時又必然形成文化自信,那麼面對低端的外國汽車自然會產生排斥心理,自主品牌也就順水推舟的回到了合理定位。
預測:在電驅時代自主品牌有絕對優勢,因為先進的動力電池與電機技術基本都在國內,功率半導體也早已打破技術壟斷。所以「電機·恆扭矩」必然會加速“反攻”的效率,在2020/2025年階段中會出現電動車產銷量與燃油車產銷量天平的傾斜,一旦達到合理的節點則會出現燃油車禁售,後知後覺的歐美日三大車系還有競爭力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