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綿媽育兒
-
2 # 話心理
說說我的經歷吧,當初選擇考研只為提高自己的學歷,因為本科院校是一般的學校,覺得有必要提高自己的學歷。後來考研也是調劑到一個普通的學校,之後順利畢業。我個人認為如果本科畢業能找到滿意的工作,考研可有可無,如果想有進一步提高,可以考慮一下。畢竟學歷也是一個敲門磚。讀研會讓你遇到一群志同道合的同學,一群優秀的老師。當然最終還要看自己的選擇。
-
3 # 閱讀修身
對於我來說,考研是我對未來人生計劃的重要一環。
因為我的目標是當大學老師,教授。
做自己的事情,受人尊敬,有自己時間,然後也能足夠自己生活。
和學生相處心態不老,寒暑假讓自己有時間享受人生。
而我又知道當大學教授需要博士畢業,較好的學術成果。所以我先讀研後考博,然後以實現自己的目標和夢想。
意義在於實現自己的人生追求。
自始至終,我讀研都是我自己的目標引導的。
-
4 # 學爸爸
步入大學生活就意味著進入了一個新的社會環境,於刻苦讀書12年的莘莘學子來說是重要的轉折點,它關乎著你將發展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你的職業、你的生活方式。就像一隻闖入另一片叢林中的麋鹿,這裡多姿多彩,到處都是你想象不到的“景象”。儘管如此,你從入學開始就會看到這樣一群人,整日泡在圖書館裡,埋頭苦讀著,他們被接地氣兒的稱為“考研狗”,為什麼那麼多大學生要做“考研狗”呢?
一種說法:我要“站起來”
大學生活只有大學生自己清楚,高等院校或者一二線城市的大學生活和平凡普通的大學生活事實上存在很大差別,那麼身在三四線城市大學中的學生來說,更應該看到這種差距。大學生活無非吃喝玩樂,上課已經成為一種任務。有很多大學生畢業後一無是處,問起他們的三年,也無非坐宿舍的椅子上吃飯、刷劇、梳妝,坐在教室的椅子上聽天書,坐在圖書館的椅子上玩手機、突擊末考。有人可能會說,這樣的一個人,就算考上研,也同樣改變不了本質。但考研不同,這是一次跳板上可以彈跳的機會,也是最後一次,在一個人步入社會之前可以改變學校讀書環境的機會。
第二種說法:我要“走一走”
站起來後,要走一走。我支援這樣一種說法,考研要到自己理想的城市。一個學生學了20多年的學,無論大學在家裡還是在外地,一定要抓住考研這個跳板,跳的遠一點高一點。因為事實上百分之50-60的人,都會選擇在離家較近的地方選擇工作。那麼讀研就是一個人最後一次在自己喜歡的城市長久地呆上三年。感受那裡的風土人情,真正瞭解除自己家鄉以外的一個你喜歡的城市。何不是一件美好的事情?
第三種說法:彌補遺憾
有許多學生由於高考失利,最終選擇了自己不喜歡的院校,不喜歡的專業,對與他們來說考研就是重新實現人生價值的重要一步。透過考研,從普通學校到“985”“211”重點院校,甚至從專到本。重新選擇自己喜歡的專業。只要擁有改變自己的信念,考研就不容錯過的最緊要的一次機會。
綜上所述,“考研狗”很累,但在這個年紀努力為了理想拼搏的樣子一定是最積極美麗的。如果你下定決心要做“考研狗”,你一定要堅持住。加油哦!
-
5 # 繁華殊燁
現如今,隨著本科的擴大招生,本科學歷的人也就越來越多,所以本科畢業生也就越來越多,這也必然會導致考研人數的增加。那麼,都有哪些人願意考研呢?
首先,有專業方面的原因,有的專業進入研究生階段才算真的入門,比如醫生等等,這些專業本科學習的內容很少,難以支援自己選擇一個合適的工作。
其次,就是有一些人的認為自己的本科學校或者本科專業不是自己心儀的,所以想透過研究生的學習,進入一個新的領域學習,從而增加自己就業資本,向專業的更好更高層次發展。
還有就是有一些人是在工作一段時間以後,發現自己原有的學歷很難讓自己在本職工作上再有進展,所以決定再次教育,從而提升自己的知識儲量,以便於讓自己在工作上可以順風順水。
-
6 # 趙小包
15年12月份參加了研究生考試,如今已經過去兩年了,研究生也讀了一半了。
至於考研的原因,從我的角度有以下幾點:
應該有很多人和我是一樣的,高考沒考好,上了一所很普通的本科院校,不希望就這樣畢業工作,始終心裡有個心結,所以希望透過考研進入一個好的學校,刷一波學歷的同時,圓了自己心中的那點執念。
2.希望讀完研究生找個好工作
當時心裡就是有這麼個想法,不知道怎麼形成的這種認知,這種想法說實話無法判斷對錯,不是本科生就找不到好工作,研究生也不一定就有好工作,但是當時就有那種執念,讀了研究生在發現,個人的能力和機遇反而佔了更大一部分,所以現在就努力提升自己的能力吧。
3.自我認知不清楚,感到迷茫
面臨畢業,很多同學找找就聯絡了工作,我屬於那種不到眼前不操心的人,而且那個時候沒有找到自己喜歡做的事情,而且自己確實有著考研的想法,既然這樣不如就考研,一方面自己有這個打算,另一方面自己不知道不考研要做什麼,不如先考研,之後慢慢思考自己應該做什麼,自己喜歡什麼,考上就去讀,考不上就去工作。
-
7 # 許樂知
當年讀研沒有想太多,只是內心覺得想要再提升一下自己。
現在想來雖然讀研期間在專業領域並沒有提升太多,但接觸了一些全新的領域,工作後也因為比其他的同事懂得多而得到更多的職場發展機會。
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順應自己的內心就好。
-
8 # 噠噠噠噠答答答
身為研究生特別想來回答這個問題。應該有人會和之前的我一樣,因為不服氣高考的失敗,所以選擇考研選擇一個更好的學校,感覺可以改變什麼。但事實上,來到一個更好的學校,說不上好壞。會遇到很多牛逼的人讓你感覺此生都無法追趕上去而氣餒絕望,還會因為這個更高的平臺而慶幸可以看見更廣闊的風景。但這不一定是更好的風景,只是相對於過去不一樣的風景而已。考研是這樣的風景,而工作是那樣的風景。如果在考慮自己是否要考研,首先就要明確自己想要的是什麼,是因為熱愛某個專業想繼續深造,還是單純想提高自身逼格,還是需要一張文憑在就業市場多一分把握呢。考不考研,考哪個專業,考哪所學校一定要結合自身情況,一定不要盲目更風,要不後悔腸子都要變青色的。
-
9 # 春風下的楊柳
因人而異,因專業而異,因學校而異吧。
有的專業本科所學知識,根本滿足不了工作的需要,要想從事這個專業的工作,就必須透過考研來繼續補充知識,比如醫學、法學、經濟學等。而有的專業,本科所學的內容就完全能夠應對正常工作,比如會計、土木工程等,所有不同專業的考研率也是不同的。
現在中國的大學實在太多,質量也參差不齊。大學不佔優勢的同學,為了實現自己的名校夢,或者希望透過考研來實現翻身,所以出現了在二流大學的考研率會明顯高於一流大學的考研率。
為什麼考研,估計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回答。當然也會有不少同學說不出自己考研的理由,純粹就是“隨大流”,估計這樣的考生也大有人在。
-
10 # 熱點小追蹤
為什麼要考研,對我來說有以下幾個原因:
1、對本科不滿意(說這話有點不太好,其實我本科也挺好的,在一個山清水秀的城市,學校還可以),主要是覺得自己高考的時候沒有發揮出正常的水平,有點小失望。
2、不敢就業吧,畢竟我感覺我的大學過的渾渾噩噩,沒學到啥真正能在社會上用的東西,沒有一技之長。(好吧,讀了研究生感覺也麼有學到啥,羞愧ing)
3、就業形勢,中國目前存在“本科生一操場,研究生一禮堂,博士生一走廊”的說法,當然這也是目前的現狀。在本科生遍地都是的情況下,覺得自己也沒有啥優勢了。
4、想在上海工作,上海的就業形式有點嚴峻啊,我在圖書館看到有這樣的一系列的書《逃離北上廣一:北京太勢力》《逃離北上廣二:上海太昂貴》《逃離北上廣三:廣東太競爭》去好一點的公司實習的時候,隨便一個都是985畢業的碩士、博士啊之類的。
-
11 # 清爽自然高考和考研
讀研可以提升學歷
讀研可以提升學歷,更上一層樓,不僅是學歷的提升,更是知識結構的完善和專業研究的更深一層。
讀研可以增加人脈讀研可以讓我們接觸到更優秀的人,進入更優秀的科研團隊,這是本科生所不能及的地方,特別是重點大學,每週都有很多著名專家人士做學術報告,拉進了與他們的空間距離。
讀研可以增加出路讀研後可以選擇工作,出國留學,讀博,報考公務員,比本科生出路多,並且增加了幾分勝算,比如優秀企業招聘限制碩士研究生以上學歷,本科生簡歷都投不進去。
讀研增加人生感悟讀研的道路不是一番風順的,在忙忙碌碌,反反覆覆的實驗中提升專業素養的同時,更是一次次人生的感悟,感悟科研不易,人生不易,需要堅持到底的毅力和不屈不撓的決心。
-
12 # Lyren
我是18年應屆考研。
選擇考研的原因有多方面。
1. 我本科就讀的學校是一個普通的二本,想到一個好一點的學校去見識更大的世界。(去了一個雙非一本,擬錄取,因為我知道復旦中山這樣的學校,以我的實力是考不上的)
2. 繼續深造,繼續學習吧
3. 都說讀書是對自己的最廉價的投資,那我就再多投資一點吧。
4. 很後悔本科時候沒有認真學習,沒拿過獎學金,還掛過科,再度三年我相信是不一樣的求學生活。
5. 我也投過幾份簡歷,去過幾次面試,但都缺乏競爭力,最終被刷下來。
6. 在實習的時候瞭解過我這個專業以後工作的氛圍,想看看如果搞科研的話會有什麼不同,自己更喜歡哪個。
7. 想過出國,但家裡沒錢,只能想想(我這個專業在國外發展比國內好)。
-
13 # 三觀糾正器
為什麼要考研?首先,本科生和研究生是不一樣的。本科階段主要是學習課本知識,重在基礎理論和實踐;而研究生階段更注重培養髮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本科生基本都是上課、看書、上自習,而研究生基本都是實驗、分析、看文獻。本科生與研究生期間學習與發展的側重點是不同的。
考研的目的是什麼?有的人說為了延遲工作;有的人說為了學術追求;有的人說我爸媽讓我考研的;有的人說考著玩玩唄?!考研君告訴你,考研就一個目的,就是為了考上!考研的目的是為了考上。這是考研路上一切選擇、準備和奮鬥的行動指南。你心儀的學校再好,你考不上,那心儀一點用都沒有。
什麼人適合考研?大部分本科生都適合考研!小部分是什麼情況呢?一種是本科階段有大面積的掛科,特別是相關的專業課。一門兩門不及格問題不大,怕就怕一半以上的專業課不及格,這就很麻煩。第二種就是雖然都勉勉強強及格,但是對學習本身真的提不起興趣的,這也不太合適。比如上課長期玩手機,不管學什麼都覺得沒勁,淺嘗輒止。
為什麼要考研?考研的原因千條萬條,但是最基本的一條,就是遇見最好的自己。之前說,本科生與研究生期間學習與發展的側重點不同,就註定了你會有不同的成長。本科畢業直接工作以後也會有很大的成長,這個成長軌跡是不同的。讀研以後的成長會更加職業化、專門化、技術化。
有的人說,本科工資3000元,碩士工資6000元,所以我考研。這個看法其實簡單粗暴,但是你知道嗎?有些本科生畢業就拿6000元,三年後這個薪資漲到10000元。這時候你碩士畢業,工資再拿6000元,又有什麼意義?薪資是你考慮的一個選項而已,如果你把它作為題幹,也許你會失望的。因為你如果在學校附近支一個煎餅攤或者做手抓餅,說不定都比得上好幾個研究生爭得多呀?!
為什麼要考研?永遠不要比數字,你只要自己和自己比,之後比之前好,這就是天天向上,就是過好每一天。此外,研究生也要交學費了,是不是價效比更低了?退休年齡延長了,如果不讀點書,做點儲備,有個好一點的起點,能夠應付這麼長的職業生涯嗎?其實,讀研的價效比,或者說人生的價效比,是一個偽命題。但是就這個思路說,讀研交學費遠遠好於小學上的輔導班費用,價效比肯定比課外輔導班高多了。職業生涯長五年,你多學三年有什麼用?關鍵在於終身學習,學習應該是現代人的第三個“習性”,前兩個叫吃飯和睡覺。
本文來自陶濤科學網部落格 -
14 # 偶遇蘇子葉
考研的一種心態是逃避工作,不願意工作,以繼續學習為由不工作;一種是專業所限找工作不理想
;一種是專業要求,必須進行再深造才能掌握更多技能
我個人覺得考研
1:可以提高專業水準
2:接觸更多的人和事,人多的人層次更高
3:就業機會更廣更寬
-
15 # 醉生夢死40602034
因為大學畢業不知道自己幹啥,又因為好多國企要求學歷研究生,所以考研了。考上了之後發現研究生畢業只能進國企這樣的單位,穩定。但感覺這些不是自己想要的。
-
16 # 考研的正確姿勢
關於考研的目的,每個人各有不同:或家裡要求、或身邊都在考,自己也就跟著考了、或追求更好的生活和更高的學歷等等。這裡,我分享一下19考研已經上岸的武大小8學長的心得。
聊天時間是2018年4月18日,一年後的今天,他也已經被確認錄取武大。
另外,
2019年,考研報名人數,突破了290萬,比起去年同期,增長了1/5以上。
怎樣權衡考研還是工作的選擇?我看過最理性的一個回答是這樣的——
——來自新浪微博 大叔
越是經濟形勢不好越該考慮是否考研。反正現在工作機會少,學費不會漲,上班工資也很難漲,好公司更是在大面積停止校招,而國家為了緩解就業壓力,可能會努力多一些研究生名額、降低一下考研難度。說不定等你畢業那年,經濟說不定就走出低谷了呢?
拋開情懷和學術理想,教育的本質是一種投資。用考研+讀研三年的努力,換取更高的起薪和更好的職業發展前景。
根據人社部2018年公佈的最新資料,雖然院校“級別”對畢業生起薪來看是一個影響更顯著的指標,但畢業1-5年的研究生總體薪資相對本科生要高出近2000。
再引用一組2016年公佈的來自騰訊教育麥可思研究院的資料,畢業1-5年中,在不同規模的城市裡,研究生相對本科生平均也有接近2000元的收入優勢。
相對於消費,教育其實更像是一種投資。相對於逛街買衣服,教育換取的其實是自我的增值,只要能給自己帶來進步,僅相對於普通本科生兩個月不到的工資,省下焦頭爛額找資料、無頭蒼蠅一樣的默默摸索、面對很多問題的無從下手和做了各種練習卻不知道完成得是好是壞的迷茫所耗費的時間,我相信理性的同學,可以給出自己的判斷。
-
17 # 社工魏魏
我是因為班主任讓我考,卻又說我考不上我選的學校
考研,有的人可能是隨波逐流,可能是逃避社會,可能是覺得大學沒學到什麼,可能是為了學歷,為了給父母爭光
我說說我覺得的考研~
眼光長遠一點看待考研吧。其實所有的焦慮都來自對自己的苛求。其實真的沒必要,人和人都一樣又都不一樣。大家選擇同一條路,必然都想順利抵達終點站,但是路就那麼寬,總會有人不是那麼如意。我不希望那個人是你,但是也希望你做好心理準備。而且你還是個未畢業的大學生,即使是不成,系統學習總結一下大學專業也沒虧你什麼吧?
願你盡最大的努力,也做好最壞的打算,而這件事經歷下來相信你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它只是你說短不短的人生的一個小插曲,它能說明什麼也不能說明什麼,未來還有很多轉折,掌握在你自己的手裡。不要那麼功利地看待它,它不是你走上人生巔峰的捷徑,不是你發財致富的快車,更不會教會你如何過好一生。所以,只是經歷,清楚自己要什麼,知道自己在努力著,人生是你自己的,過好過不好看自己的,不要太在意別人的眼光。
還是印證了自己一直覺得正確的那句話:路,越走越清晰。因為,可選擇的其實並沒有那麼多,走著走著,排除幾個,你就知道自己能走哪一條。所以,趁年輕,給自己多積攢一點選擇的機會,多一點選項。
回覆列表
因為就業形勢不好。專業方向就是服務於科研的那種,本科想找相關專業的工作就很難,出去工作就基本只能轉行,這樣大學四年也是白學了。比如當年坑了不少人生物類專業,什麼生物工程、生物技術、生物科學...各個學校都在開設,但是市場需求卻很少,這樣就只能往科研方向發展。據我瞭解,現在還在從事生物類工作的基本都是博士,學士和碩士更多的就去當老師、醫藥代表、種子銷售等工作,還有當公務員和文員甚至還有畢業後又跑去又讀了個石油專業然後去開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