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心理諮詢師陶相敏
-
2 # 山西良娟
一般來說,患抑鬱症的兒童主要是由於家長給的壓力太大,家長對孩子的期望太高,由於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比較弱,,孩子在承受家庭和學校的雙重壓力的同時,在學習成績問題上,只要家長感到不滿意,孩子就經常會收到責罵和指責。所以在這樣的家庭環境下,孩子很容易會心理受傷的。其次,還有父母之間過多的爭吵,家庭缺少溫暖,或者父母離異,親人喪失,突發的意外,師生與同學之間的關係等等,都會造成孩子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礙問題。
孩子抑鬱,家人應該多關心他們,不要歧視孩子,多鼓勵開導。不要把孩子管的太死,要和孩子做朋友,努力給他們創造一個他們同代人應該呆的環境,多安排鼓勵他們參加集體活動,開闊視野,豐富他們的精神生活。
平時要多帶孩子們出去外面玩,適應適應外面的環境,以鼓勵為主,耐心的教育引導,才能幫孩子找回丟失的快樂。只要我們跟孩子在心理上建起真正的聯絡,孩子才會度過危機難關,才不會做傻事了。
-
3 # 蘇國亞
知道孩子有抑鬱傾向後,家長應該查原因,把生活中不足的一面調整一下,換成另一種方式引導孩子,儘量滿足孩子的慾望生活,多看一些積極向上的文娛節目,或者找心裡專家疏導,儘早讓孩子從抑鬱走出來。
-
4 # 雪晴心語
抑鬱是一種心境障礙,抑鬱發作時主要有這幾種表現:情緒低落、思維緩慢、語言動作減少和遲緩等。
抑鬱的程度是不一樣的。要根據孩子的情況做出判斷後對症治療:
1、如果孩子只是輕度的抑鬱發作,情緒有些低落,暫時的不愛說話、活動,也就是有抑鬱傾向了,那麼透過開導、溝通、安慰是可以起到作用的。孩子的抑鬱情緒一般都是有具體問題做誘因的,找到這個誘因,然後家長要根據自己和孩子的關係情況區別對待處理。
如果和孩子的關係融洽,孩子願意和你說心裡話,那麼家長就可以在和孩子的交流中發現引起孩子抑鬱情緒的具體事件,然後解決具體事件後,可以減輕孩子的情緒問題;
如果家長和孩子的關係不好,或者孩子處於青春期,對抗情緒明顯,那麼家長就不要自己對孩子進行心理疏導了,可以找他信得過的親人朋友幫忙,往往孩子不聽家長的,不願和家長談心,卻可以和朋友無話不談,透過他們瞭解引起抑鬱情緒的具體原因,然後妥善解決。
2、如果,孩子已經達到了抑鬱症的程度,家長就要用理性科學的態度去對待了。
抑鬱症的誘因很複雜,有遺傳因素的,也就是先天的,叫原發性抑鬱症;還有因為具體問題引發的,也就是後天的,叫繼發性抑鬱症。
家長要帶孩子到專業機構做心理測試和評估,看看孩子的抑鬱症屬於哪一種。但無論屬於哪一種,家長都需要在專業醫生的指導下進行系統治療,包括藥物控制和心理諮詢。
3、家長對於抑鬱症要有充分的瞭解和思想準備,因為如果是原發性的,治療會很困難,可以說抑鬱基本會伴隨孩子的一生,家長只能是儘量陪伴,保證孩子的安全,每個孩子都是天使,家長要儘可能的給予孩子無條件的愛,盡人力,憑天命吧!相信這世界是有奇蹟發生的。
如果是繼發性的,治癒的希望就會比較大,但應該明白,這樣的孩子也屬於易感人群,心理狀態也需要時時關注,多給予陪伴、關愛和鼓勵,幫助孩子共同面對生活中的一切,相信孩子會健康快樂的成長的。
-
5 # 穩哥幸福獵手
孩子得了抑鬱症一定要重視,家長一定要清楚,父母和家庭的狀態是治癒孩子抑鬱症的重要因素。因此,家長首先要調整自己的狀態,抑鬱症只是心靈感冒,不要用病態的心態去看待孩子,同樣,有抑鬱傾向的孩子肯定是心思細膩,願意為別人著想,但是又願意歸因自己的好孩子。作為家長一定不要高高在上,要以親人、朋友的姿態走入孩子的內心,讓孩子知道有人理解他、願意做他的後盾,這樣孩子才能更有勇氣去面對生活的方方面面。有了這樣的前提,再去根據醫生的建議,就會逐漸恢復的!孩子得了抑鬱確實有點難受,但是從另外的角度看,這樣的孩子也在情感、同理心的當面更有天賦,家長要調整自己的引導方式。
-
6 # 心語3954
抑鬱症是內心世界在無法承受,壓力,打擊和某方面的刺激的外在表現。造成心理障礙和精神障礙。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社會的發展進入快車道,需要的各行各業的人才越來越多,這就造成許多家長為孩子設計未來,對孩子的欺望和要求過高,造成孩子心理壓力過大,長時間得不到心理失放,如果再遇到一次打擊,有可能造成抑鬱症狀。
由於現代科技的高速發展,在媒體傳播上更是快捿方便。電視、電腦、手機成了人們生活、學習、交流的主要方式和工具。可這些對孩子的誘惑也非常大。有的成了情感劇人物的偶像,有的成了追星族,更有甚者是一些不法網站的淫穢圖片的刺激,造成孩子思想心理不健康發展,在強大的社會壓力下,有可能形成抑鬱症。
孩子是父母的心頭肉,我們關愛孩子,應從他們的身心健康做起。孩子是家庭的重要組成部分,家庭又是組成社會最基本的單位。每個家長,每個人都有責任有義務培養和教育孩子。關愛他們最重要的是關愛他們幼小的心靈,培養他們最重要的是培養他們的純潔心靈。
治療抑鬱症最好的藥,還是關愛。用溝通,聊天,談心的方法挖出病根,轉移注意力,改變環境,引導的方式慢慢讓他轉變,必要時搭配一點藥物。
-
7 # 蓉郡錦思
作為家長,首先自己要能穩起,對自己的孩子要真正做到了解,不能盲目地聽別人的,或是徹底悲觀,感覺天都塌下來了!記得女兒讀高中那時候,父母多年未見的老友過來,女兒不想陪同吃飯,在飯桌上表現得很出格:把衣服帽子一拉起來,也不理人!過後那些老友些還悄悄給老媽說,孩子是不是心理有問題,要不要看心理醫生!我聽了真的很氣,不過靜下心來,也能理解,一方面我姐姐有病史,他們也用這種眼光看我的孩子;另一方面,他們並不瞭解我孩子。女兒是很有個性的孩子,不會隨便附和家長,加上學習壓力,很反感按大人一些老套方式,有了這些瞭解我覺得孩子並不是什麼心理問題,只是在待人接物上不懂事,表現不好,事後也委婉地批評了她。這種個性強的孩子,自尊心也強,也不能說太重了!後來女兒升入高三,幾次會診也是不理想,她自己壓力也非常大,所謂的好友還挑撥離間,故意挑撥同學孤立她,孩子面臨巨大挑戰。我根據平常成績分析,覺得她上一本沒多大問題,只是看能不能上到985、211的學校,大不了讀二本!正是基於這種心態,自己表現的較為淡定,就算心裡急也不表現出來,平常時不時地給女兒解壓,飲食上也不會特別安排,家裡氛圍也跟平常差不多,自然而然地讓女兒得到了放鬆!後來女兒順利地考入省內985大學,選的也是她喜歡的專業!選的專業其實當時也不太滿意,現在看來尊重孩子的選擇是對的,她很努力,現在都在備考研了!
-
8 # LoveAndDreamsArrive
首先要清楚"所謂的孩子有抑鬱傾向"是經過專業醫師測評後的分析,還是家長自己的評價。如果是專業醫師測評後的結論,那麼這個時候是需要進行專業的心理疏導,有時可能還需要藥物進行輔助治療的。
如果是家長根據孩子的一些日常行為,而做出的評價,那麼家長的這種做法是極其錯誤的。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每個孩子都是帶著“上天的賜予”來到人世的,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獨特的成長的軌跡。有的孩子好動、活潑;有的安靜、沉穩;有的喜歡和同伴們玩耍;有的喜歡一個人在家裡玩玩具、發呆......
所有的種種都是來自於孩子個體的差異性,這個時候如果家長用對比的眼光,或者是期望的眼光給自己的孩子貼上了“抑鬱”的標籤,如果在和孩子溝通時,再不注意言辭,可能真的把孩子推到了“抑鬱”的路上了。
爸爸媽媽們,在孩子教育問題要,要時刻保持“覺察”,要針對性的疏導,和有意識的性格習慣的培養。依據孩子的個性,因材施教。而不能依靠一個大家通用的標準,“一刀”給孩子定性。
-
9 # 圓圓萌MA
其實這個問題挺難回答的,一方面很多家長並不是心理學家,並不知道小孩到底由於什麼原因造成憂鬱。既然這樣,不如從小的時候就要注意小孩的心理成長。
一個孩子的童年幸福記憶往往會成為他日後抵抗生活壓力的重要支撐。我們經常說的培養小孩逆商,如何面對挫敗感等等,那還是要建立在開心的童年基礎上吧,如果他小的時候就要處處害怕什麼時候會被打,什麼時候會失去關注,那他從小的心裡就會種下一顆自卑的種子。可能為了討好大人會處處委屈自己。這樣的童年經歷,以後的人生會容易悲觀,厭世。
所以預防勝於治療,我覺得幸福家庭出來的孩子真的自信開朗很多,還是努力改變自己的態度,跟伴侶的關係,營造一個幸福的環境才最根本。
-
10 # 面板科醫生陳莉
家長首先應以朋友的角色和孩子相處,和孩子稱為朋友,而不是用大人的思維方式去想孩子應該怎麼做,去評價孩子哪裡做的好,哪裡不對等等。放低身份,和孩子成為朋友後,才能更清楚孩子的內心想法。其次家庭的溫暖與愛也是重要的,大人之間不可在孩子面前爭吵。父母的情感是會感染孩子的,孩子是可以感受到家庭的溫暖的。
-
11 # 彤媽育兒分享
我認為專業的事情應該交給專業的人來做,如果孩子有抑鬱傾向,建議和孩子聊聊,瞭解孩子的具體情況,然後徵得孩子的同意,找心理諮詢師諮詢。如果孩子抑鬱嚴重到已成一種病,那就要到醫院進行治療。不管是哪種情況,家長都需要耐心陪伴孩子,讓孩子感受到來自家長的愛而不是擔心,囉嗦,甚至責罵。
回覆列表
知道孩子有抑鬱傾向後,家長應該怎樣做才不會讓孩子悲觀厭世,做傻事呢?
造成抑鬱的原因——世界觀和自我價值的崩塌。
面對抑鬱傾向的孩子,為了不會讓孩子悲觀厭世,做傻事,家長應注意以下幾點:
一、孩子的世界觀來自於家庭和父母的世界觀。由於孩子沒有形成完整和良好的對社會和人生的基本覺知和態度,認知水平幼稚,顯得非常單純。如果家庭成員或父母過於悲觀地面對人生,那麼孩子也會對生活和人生產生恐懼感。他們面對生活和人生,會有無力和無助感,深感自卑,因此自己會產生無價值感,這就會讓孩子抑鬱、悲觀厭世。
二、父母是孩子的最原始的信仰(最初的世界觀),隨著年齡的成長和社會化的過程,孩子有了一定的是非觀念,良心感逐漸增強。如果父母人格不理想,言語行為不符合孩子已形成的規範,那麼就會對孩子的信仰造成打擊,對原始的父母的信仰(最初的世界觀)就會崩塌,孩子出現對生活和人生的焦慮、恐懼、自卑、無助感。自尊和自我價值會被打擊,導致抑鬱和悲觀厭世。
三、父母過分指責貶低孩子,會傷到他們的自尊和自我價值感,也會導致抑鬱和悲觀厭世。
四、父母情感淡漠,不善言談,會忽略孩子的內心感受和情感。他們也會因此自卑和感到自我無價值,而抑鬱和悲觀厭世。
五、父母之間如果感情不和,彼此冷淡,爭吵,甚至離婚,會引發孩子的內心恐懼。他們會覺得生活很不安全,未來是可怕和不可預測的,因此會無助和無自我價值感,抑鬱和悲觀厭世感就會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