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5
回覆列表
  • 1 # 醫影師華哥小課

    1、首先,我們來了解什麼是髖關節?先來看一下構造和解剖圖。

    髖關節(hip joint),由股骨頭與髖臼相對構成,屬於杵臼關節。髖臼內僅月狀面被覆關節軟骨,髖臼窩內充滿脂肪,又稱為Haversian腺,可隨關節內壓的增減而被擠出或吸入,以維持關節內壓的平衡。在髖臼的邊緣有關節盂緣附著。加深了關節窩的深度。在髖臼切跡上橫架有髖臼橫韌帶,並與切跡圍成一孔,有神經、血管等透過

    髖關節周圍血管分佈:

    常規拍片,都會拍髖關節單側,比較解析度高,觀察病灶細緻,也可以看到發育的情況,根據人天生或者後天的改變而變化。下圖就是X線檢查,標記好解剖部位,清晰看到髖關節周圍一些解剖是叫什麼,才知道髖關節有哪些功能?

    常規拍攝正位片和側位片。正位線片上,因髖臼三骨之間以“Y”形軟骨相連,融合之前,表現為橫行帶狀透亮影,其寬窄隨著年齡變化而改變。年齡越小此透亮帶越寬;年齡越大,透亮帶變窄,15~17歲左右消失。股骨頭大部套在髖臼內,表面光滑,為緻密的細弧線。頭的中心偏後下部有一小凹陷,是股骨頭凹,有時可投影到股骨頭弧線內側,顯示為小環形透亮圈。側位片上,中央的凹窩是髖臼,呈半圓形的緻密線。

    特殊位置,還拍髖關節蛙式位,主要看有沒有髖關節脫位或是股骨頭壞死等疾病。有些小孩一出生就患有先天性髖關節脫位,像這樣的還是要儘早進行矯正治療。

    2、其次,看一下髖關節的功能性,髖關節為多軸性關節,能作屈伸、收展、旋轉及環轉運動。髖關節為多軸性關節,能作屈伸、收展、旋轉及環轉運動。

    3、最後,髖關節的測量,有很多種,就不一一介紹了。

    股骨頸幹角測量:

    髖關節正位片上,股骨頸的長軸與股骨幹縱軸之間形成的角度稱為頸幹角,又稱內傾角。正常值在110—140°之間,男性平均為132°,女性平均為127°。頸幹角隨年齡的增大而減小,兒童的頸幹角大於成年人,兒童平均為151°。頸幹角大於正常值為髖外翻,小於正常值為髖內翻。

    股骨頸前傾角:

    髖關節側位片上,股骨頸縱軸線與股骨幹縱軸線所成的夾角,新生兒正常35° ,成人為12° ~15° ,平均12.31° 。臨床上股骨頸骨折應根據次標準復位。

    Skinner線:

    在成人髖關節正位片上,從股骨大轉子頂端作股骨縱軸線AB的垂線CD,正常情況下,此線應透過圓韌帶窩或其下方,圓韌帶窩至上述兩線交點的距離是4~5cm。若Skinner線超過圓韌帶窩,提示股骨頸或大轉子錯位骨折。

    總而言之,髖關節因人而異,也有天生或者後天改變,做個X線檢查,可以測量各個角度以及瞭解髖關節的正常結構,如果做得細緻化一點,就會各個角度測量,那都是很專業化的測量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花鴨苗多少天才能吃大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