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夜空迷
-
2 # 側身天地我蹉跎
其實我本也不想回答的,看著場面如此冷清,又有點於心不忍,勉強作個回答吧。
先講一個小故事,我七.八歲的時候,那時還在東北的一個小山村裡住,一天一個大人,截住了一個小河叉子,在那逮魚。我也從家裡拿去了個洗臉盆,因為小河裡沒水了,(其實水被改道了)我也下河裡逮魚。你別說,還真就抓到了幾條小魚,(其實是人家嫌小不願意要的)後來那個大人,又給了我幾條大點的。
在以後的歲月中,為了找回那兒時的味道,我也曾多次熬過魚湯,河魚,湖魚,海魚,但無論如何,再也找不回,母親熬的魚湯那種難忘的味道了。
我給你講的這個小故事,就是要告訴你,現在已經時過境遷,生活也早已是今非昔比了,那種兒時的味道,再也找不回來了,不光是你,大家都有過這種迷茫。人也是此一時彼一時了,與時俱進吧,過去已成歷史了,我們面對的,永遠是未來!
-
3 # 農村花牛二哥
為什麼現在吃小時愛的會素然無味呢?我是八零後,聽爹孃說我出生哪一年剛好包產到戶、而且是山區裡面的農村、別說愛的,就算是自己不想吃的能吃飽就不錯了。
我記得清清楚楚,一到四年級每天放學、還沒進屋就問媽媽家裡還有剩飯不、如反饋是沒有、呵呵,那哭聲我們整個村都聽的到!是真餓,真哭、我可以細數愛別人的東西上千種。其實那是大家都差不多,只是我把我愛東西的一面給無限放大了。特想每個節日都提前到來,節日起碼可以吃一頓肉。
初中後就沒那麼強烈愛過別人的東西,因爹孃的努力能讓一家人吃飽飯了,到現在不是吃著兒時愛的素然無味,而是現在好東西太多,選擇性夠廣、隨時都可以吃得到、而且索求不太強烈,望每一個家庭都吃飽穿暖,願每個孩子都不在心裡愛別人的東西
-
4 # 減配食錄
心境不一樣,又帶著太高的期望。
不過有些工廠生產的產品是變了,為了降低成本改變了原料產地,或者原料本身。之前老乾媽就是自爆換過辣椒原料。火腿腸用雞肉代替豬肉。
我覺得有些東西還是一樣的,我愛吃我媽媽做的鍋包肉,現在每次吃還是那個味兒,沒變,是外面飯店做的味道變了,媽媽的做法沒有變。
-
5 # frq南飛雁
想起小時候的味道,真的很親切回味無窮啊!現在經濟條件好了,生活富裕了,一樣的食物,一樣的做法,我們卻吃不出小時候的味道了。
現在的食物沒有記憶中的味道,與環境有很大關係,大概有幾點:
第一、北方七八十年代基本上農村種地是不用化肥的,更沒有亂七八糟的農藥,都是用各種秸稈、草、樹葉、家糞摻和一起做的土糞,耕種的時候撒到地裡當肥料,莊稼長的可壯了。
第二、因為那時候農民做什麼都是自力更生制,連吃肉都是自家餵豬,餵羊,餵雞鴨,一年到頭才殺豬吃肉,平時家裡來客人就殺雞,炒蛋招待。所以小孩子就盼新年快來有肉吃。
第三、那時候沒有大的超市啥的,也沒有各種零食,農村人普遍條件差,主要是沒有錢,小孩子也沒見過稀罕的東西,即使有也是眼巴巴的買不起
所以那時候偶爾吃點好吃的,那種記憶會一直印在腦海裡,揮之不去。也因為現在所有的農作物,水果,肉類哪一樣不是農藥催著長成的,就算長的再好,也做不出小時候的味道了。
回覆列表
因為:食物變得多種多樣,吃的豐富,口味多了有了比較;或許配方改變了;比起小時候食物的單一,現在的豐富多樣,你的喜好有了新的變化。
現在吃小時候的食物更多的是是帶著回憶感受的,那時候對多數人溫飽是主呢。